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 第333章

作者:近日光 标签: 清穿 宫廷侯爵 历史衍生 爽文 直播 轻松 BG同人

  李诵觉得神迹所述的那个人完全是个陌生人,和他家父王完全不一样。

  他家父王怎么可能会重用宦官?!

  *

  秦

  听到这,公子扶苏大概猜到唐顺宗为何如此短命,改革的政策全都是良策不错,但关键是唐德宗李适放纵节度使和宦官太久,如今又来了一个手腕强硬的皇帝,怕不是……

  公子扶苏轻叹一口气,这就是大权旁落的下场,若一个帝王没有自保的势力,那什么政策都无法实行。

  秦始皇嬴政也看透了这一点,因此把兵权放给了公子扶苏,带兵打仗亦让他领兵,为了就是建立太子的势力。

  而秦始皇嬴政半点也不怕太子夺权,有实力的帝王是不屑于提防自己的儿子。

  【第四,唐顺宗还减免赋税,打击朝堂的贪官污吏,并且收回地方的财政之权并安插朝堂官员。

  这些改革眼看都是有利于朝堂的改革,改革之初的确也革除了大唐长久以来的不良信息风气。

  这是唐顺宗李诵的成就,自然也是革新派的成就。】

  *

  唐

  李承乾听后朝唐顺宗如此改革,不由的叹气,他不否认后世的这些帝王初衷是好的,但是变革的时候首先要看看自己手里有什么。

  哪怕是开国皇帝还要忌惮权衡各方势力,也不能上来就开始翻天覆地的改革。

  改革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步伐不能太大。

  李承乾总结了一下唐顺宗李诵面临的局面,首先藩镇割据仍旧在,唐德宗后期采取了放任之策。

  其次中央军的兵权落到了宦官手中,目前不知宦官是否听从唐顺宗命令。

  最后,唐顺宗启用的大臣都是朝堂新秀,并没有多少根基。

  如今唐顺宗一下得罪了藩镇还有宦官,就看他能不能拉拢住朝堂众臣。

  “够强硬,够自信。”一旁的李泰吐槽,自打没了当皇帝的心思,李泰整个人的状态明显变了,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反正不怕得罪人。

  “但怎么不掂量掂量自己。”李泰觉得唐顺宗此次变革不会太顺利。

  【李泰】:这次变革,得罪了多少人?

  李泰没想到自己的心声竟然出现在天幕上,有点小高兴。

  【改革自然是要得罪人的,起码唐顺宗是得罪了藩镇还有宦官,至于朝堂的众臣,自然而然的分为了革新派和反对派。

  因此以王叔文为首革新派的需要推进革新,但凡是不同意革新的,不论是不是忠臣都不差别的打击,由此朝堂内部对此次革新的评价并不是很高。】

  “全部都得罪了。”李适叹气,他觉的自家儿子和自己一个性子,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做事根本不考虑后果,也不考虑自己的实力。

  “可觉的自己做的没错?”李豫问李诵。

  李诵的性子不像李适那么冲动,他思考片刻,“是孙儿错了,错在急功近利。

  李诵自己想不明白自己到底在急什么,仿佛时日无多的样子。

  【李诵】:我是要死了吗,这么急。

  别看李诵沉稳,但是心里活动却不少,这不他的心里话出现在弹幕上。

  【没错,在改革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唐顺宗李诵忽然中风了瘫痪了……】

  李适看向自家儿子,怎么会……

  李诵猛然抬头,还真是?

  【要知道这场改革最大的支持者就是唐顺宗李诵,“二王八司马”这十人都是文官,手中可没什么兵权,论实权不如宫里的宦官,唐顺宗一倒,改革就得夭折。

  于是几人开始为未来谋划,起码要阉割宦官的权利,王叔文建议把禁军的权利从官宦手中夺回,唐顺宗随即安排大将禁军奈何手握兵权的宦官不交呀。

  从这咱们可以看出,不论文官武将还是宦官外戚,手中只要有了实权就会硬气,没有谁会一直对皇权忠诚。】

  天幕中出现卧床不起的唐顺宗。

  【唐顺宗病成这般,自然要考虑立太子之事,然而王叔文却不赞成立太子。

  原因很简单,一朝天子一朝臣,还了皇帝改革之政也就作废了。

  但是唐顺宗却没听从,而是立了李纯为太子,且不久后唐顺宗的身体越来越差,因此就让太子监国。

  再后来,唐顺宗干脆把皇位让给了太子李纯,成为了太上皇。

  而依附于唐顺宗的革新党随着唐顺宗倒台,且之前又得罪了那么多人,连新任皇帝也得罪了,下场自然好不到哪里去。】

  李适和李豫父子二人不由自主的对视一眼,他们本来以为是兵变,没想到是这般。

  【唐顺宗的退位看起来是因为身体原因,但是对于他的死,如今却有争议。】

  【李诵】:有争议?难不成我是被宦官害死的??

第328章

  【目前对于唐顺宗之死有几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唐顺宗被宦官集团给害死的,毕竟唐顺宗要削宦官的权利。

  第二种说法是唐顺宗是被太子李纯给害死的,毕竟李纯从太子到皇帝这一路走的太顺畅了。

  第三种说法是唐顺宗李诵就是自己病死的,没什么阴谋论。】

  “太子, 你觉得李诵是如何死的。”李豫当着李诵的面问李适。

  李诵面上虽然波澜不惊, 但是心里却感觉怪怪的, 他家皇爷爷和父王当着自己的面讨论自己怎么死的……

  李适认真的想了想, “儿臣觉得的宦官所为。”

  分析当下形式,宦官想要维持自己手上的权利, 扶持新君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李诵点点头,但也不排除是他未来儿子为了皇位弑父。

  【咱们一起来唠唠为何唐顺宗之死会成不解之谜呢?

  咱们还是从现有史料分析,看看能不能分析出什么蛛丝马迹。

  首先是大诗人刘禹锡在《子刘子自传》中的一段记载,要知道大诗人刘禹锡除了诗人的身份外,还是“二王八司马”的参与人之一。

  因此他的话可以作为参考, 但不排除他带着个人情绪。

  在《子刘子自传》中, 刘禹锡说自打唐宪宗李纯继位后, 唐顺宗李诵已经病了很久, 且不让任何人见。

  这听起来就藏有猫腻,为何唐宪宗李纯不让任何人见太上皇李诵呢?】

  *

  宋

  “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赵匡美只要一听到这种宫中秘史就来精神, 本来他就对唐顺宗之死带有怀疑。

  赵匡美还特意压低了声音, “不会唐诵宗李诵已经死了吧?”

  赵匡胤……

  他觉得自家三弟不去写画本着实可惜了。

  【并且刘禹锡在《子刘子自传》中还用汉桓帝、汉顺帝来影射唐宪宗李纯的登基。

  要知道史上的汉顺帝是被宦官扶持登基的, 并且之前的汉少帝死后, 外戚还故意秘而不发。】

  汉武帝刘彻没想到神迹会在不经意间提到他们大汉的事情, 汉朝的后期竟然外戚当道,宦官专权?!

  【咱们一起看看别的史料中有没有蛛丝马迹, 毕竟刘禹锡作为革新派的参与者未免会带着各人情绪,怕是会臆想一些内容。

  《旧唐书》里记载, 元和元年十八,唐宪宗李纯对外宣称唐顺宗李诵重病,然后李纯朝都不上了,亲自去照顾他爹唐顺宗。

  唐宪宗李纯并且任命他的亲信高崇文为神策军的节度使,加强了宫廷内禁军的掌管。

  然后第二天唐顺宗就驾崩了。】

  【路人甲】:未免也太巧了吧,好像知道唐顺宗要死了一样。

  路人甲也觉得唐顺宗死的有点蹊跷,但是吧又觉得唐宪宗李纯没必要大费周章,患病的太上皇而已,又威胁不到他。

  【路人甲】:但是唐宪宗李纯如此针对唐顺宗,有什么必要么?

  【根据《旧唐书》记载,在唐宪宗李顺继位不久,就有山人罗令则前往秦州刺史刘澭,向他征兵。

  罗令则说自己是奉了太上皇之命要废了唐宪宗李纯,秦州刺史刘澭赶紧把他抓了起来,并且上书唐宪宗李纯。

  最后把罗令则和他的同党一网打尽,这场预谋的造反立马平定了。】

  路人甲倒是从来没有听过这个造反,这么看是唐顺宗有心废了唐宪宗,所以唐宪宗先下手为强,直接杀了唐顺宗??

  *

  蜀

  阿斗皱起眉头,“难不成唐顺宗也学唐睿宗李旦一样,想废了唐宪宗李纯的皇帝之位?”

  “可是感觉逻辑不对呀。”阿斗特别注重逻辑关系,对于他这样的普通人,分析逻辑是快速提升思维的方式。

  “你觉得哪里不对?”刘备问阿斗。

  “唐睿宗李旦要废唐玄宗李隆基,首先他手上有权,其次有太平公主相助。”阿斗开始分析,“这样的情况下,唐睿宗李旦还采取了让唐玄宗李隆基去边防的迂回战术,没直接硬碰硬。”

  “反观唐顺宗,他刚登基就把所有人给得罪光了,手中根本没什么势力对抗有宦官支持的李纯,他怎么敢让人直接推翻唐宪宗李纯呢?”阿斗一点一点到扣细节。

  “并且这个叫罗令则的造反后,唐顺宗李纯为什么一点声不发,按理说看着自己儿子识破了自己的阴谋,他起码要说这个事情和自己无关,摘清自己,但为什么什么不说呢?”阿斗越分析越不对劲。

  不会……

  阿斗的眼神一亮,“不会真如刘禹锡说的,此时的唐顺宗李诵已经死了吧?”

  【并且在罗令则被杀之后,舒王李谊也死了,并且史书上对他的死记载的特别简洁,就是忽然死了。

  这位舒王李谊是唐宪宗李纯的叔叔,当年在奉天成之难中守护了唐德宗李适,因此被唐德宗李适看中,甚至还差点影响了唐顺宗的太子之位。

  正因为舒王李谊之前是太子之位的竞争者,如今突然暴毙才会让大家觉得事情不会这么巧合吧。

  甚至舒王李谊和造反的罗令则死在了同一天……】

  *

  唐

上一篇:主席小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