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近日光
苏轼看向章惇,“不愧是你呀。”
章惇点点头,“的确是我能干出的人。”
他这人,爱恨分明,非黑即白,有时候的确偏执。
*
宋哲宗,宋殿。
章惇听神迹提到那些陈年往事,心中五味杂谈,都过去了,再也回不到的过去。
如今他是大宋的宰相,变法的领头人,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人残忍。
【章惇如此性格,也让宋朝的党派之争到了顶峰,新党可居高位,旧党不管能力如何,一律被贬。
如此也为宋朝埋下隐患。】
听到此处,章惇的神情变了。
宋哲宗的神情也变了。
又是党派之争。
【待宋哲宗时期,章惇为相,可以说是铁血的帝王遇到了铁血的宰相。
二人的政治三观特别合,那就是收复失地,重振大宋山河!
这就有了两次让宋朝扬眉吐气的平夏之战!】
恢宏磅礴的音乐再次响起,音乐中还有哒哒的马蹄声,让人仿佛身临战场一般。
【第一次宋夏之战,宋军大胜,并把之前司马光割让给城池全部夺了回来。
宋哲宗在夺回的城池建防御堡垒,其中最大的称为平夏,平了西夏!】
*
宋殿。
“这次真是不是个昏君呀!”赵匡美提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听神迹说了这么宋代的怂包皇帝,这次终于不怂了!
“不会议和,给银子吧?”赵德昭有点担心,毕竟有宋神宗的前车之鉴。
这话一出,整个大殿的气氛瞬间被沉到谷底。
论破坏气氛,赵德昭向来是可以的。
听到此处,宋哲宗心里跟着澎湃起来,但是少年老成,他并没有表现出。
他心里道,“朕便知道,父皇的新政没错,朕会定会完成父皇的遗愿!!”
章惇亦跟着激动,他紧紧握着拳头,他认定的新政没错!!
【西夏不服,又发动了第二次战役,称为平夏之战,辽军派出三十万大军攻城,但是他们没想到如今的大宋已经不是当年的大宋!
虽短短几年,但有宋神宗新法为基础,加上宋哲宗和章惇的强硬手腕,宋军已大为不同。
此次平夏之山,夏军大败,夏求辽国支援,于是辽国威胁大宋,大宋顶住压力绝不退让!
辽国最终被宋的决心震慑,不在管宋夏之事,后,西夏投降求和。
连着两次大战,熟读兵法的宋哲宗知道切勿好大喜功,要保存实力。
他的目标不仅仅是小小的西夏,而是打败辽国!收复燕云十六州!】
“好样的!”赵匡美大呵一声,心里从未有的痛快呀,这小子不错,这小子真的不错呀!!
他们大宋终于出了这么一个有能耐的。
“兄长,这小子还能出生吧?”赵匡美问,赵匡胤只是处死了赵光义和赵祯的后代,宋哲宗这一脉该是留下来了。
【可惜,壮志未酬,宋哲宗短暂的一生就结束了,接下来赫赫有名的雪乡二圣之一的赵佶登上了历史舞台!】
乐瑶再次放起了那气势磅礴的音乐。
本来还满脸笑意的宋神宗的笑容僵在脸上,二十五岁?他最看中的小子,二十五岁就死了!!!
朱氏听此,直接晕了过去…
*
宋哲宗,宋殿。
听到自己英年早逝,宋哲宗只是微微一愣,心里没有波动是假,只是并没有影响他多久。
生死有命,强求不来,宋哲宗最关心的是大宋会如何。
赵佶,如何会是赵佶登基?
他最不成器的弟弟。
被神迹点名的赵佶亦是惊讶,皇帝?他?皇帝!!!
还有雪乡二圣是何意思,难不成是大唐时期那个唐太宗的“天可汗”的殊荣是一个意思?!
第39章
“一听到这种称号…我怎么有种不祥预感。”赵匡美心里惴惴不。
“皇兄, 你觉得的呢?其实宋神宗那小子也还行,他儿子更不用说,这一脉人,应该都不错吧…”赵匡美在疯狂的安慰自己。
“三叔不必担忧, 能得“雪乡二圣”之号, 想必是位圣贤君主。”赵德昭开口安慰赵匡美。
“让你如此安慰, 我这心里更不踏实了。”赵匡美一脸嫌弃。
赵德昭……
赵匡胤不语, 但同样有不好的预感,圣??听起来和那个车神的“神”差不多的褒义词……
再往下听听吧。
*
宋神宗, 宋殿。
“找太医,找全天下最好的太医!”宋神宗抱着赵佣,声音哽咽,他最疼爱的儿子他最看重的儿子呀。
“父皇,不哭。”赵佣用小手手给宋神宗擦干眼泪, 小孩子么, 看大人哭他也想跟着哭, 但是爹爹说过男子汉大丈夫, 不能随便哭。
于是小小的赵佣就忍住不哭,眼泪在眼睛里打转转, 看着让人心疼。
赵佣越是懂事宋神宗就越是难受, “哪怕把爹的寿命匀称给你几年。”
“官家, 您的寿命也不多呀。”苏轼掐指一算, 官家也不过活到三十八岁, 如今宋朝收复西夏改变神迹预知之事,也不知他们官家的命格会不会也跟着改变。
苏辙…他哥这张嘴呀, 拦都拦不住……
“苏轼,你就想气死我!!滚滚滚, 你的调令朕批了,朕才不稀罕吃你家的饭,一点不好吃!”宋神宗说完就抱着自己崽哭。
苏轼抿唇,“要不臣把命匀给皇子?”
苏轼还真不知如何劝,若是真能匀称性命,他是愿意给皇子赵佣的,一代明君,值得!
“咱们爷俩的命怎么那么苦呀!!”宋神宗的情绪上来了,抱着赵佣嗷嗷哭。
眼见自家爹爹哭成这般,小小的赵佣终于崩不住了,跟着他爹一起哭。
哭的众臣心里难受,好不容易遇到如此明君,臣子们哪里舍得宋神宗英年早逝呀。
想个什么办法好呢?
*
秦殿。
难得有一位后世朝代的君主能入了秦始皇嬴政的眼,偏偏如此短命,才二十五岁。
想到这里,秦始皇嬴政的心底一沉,不知自己的天命又到几何。
百年之后,有谁能接下这大秦江山。
秦始皇嬴政看向自己的一数儿女,心愈发的沉了,之前他一直疏于管教,觉的大秦子弟皆有天分,骨子里的帝王。
大秦一连几代明君,若是没有先祖们打下的基础,光凭他自己也不可能一统江山。
如今和众儿子相处久了,竟没有一个能入秦始皇眼的。
公子扶苏仁善,但是对君王而已,仁善并不见得是好事。
公子高则为人耿直,为将还行,为君……
公子将则为人谨慎,做事蹑手蹑脚,也是为君大忌讳。
至于公子胡亥,根本不在秦始皇嬴政的考虑范围内,最小的老幺而已,天真无邪,秦始皇嬴政就由着他胡闹罢了。
在没选出合适的继承人前,自己绝对不能死,秦始皇嬴政默默握紧了拳头。
若天下有长生之术就好了。
*
宋哲宗,宋殿。
“你们惊慌作甚,朕还没有死。”宋哲宗看一众臣子的惶惶不安,开口道,一句话令殿上臣子不敢抬头。
宋哲宗看向自己最不争气的弟弟赵佶,上下打量。
赵佶一看他哥看他,脸色骤变,他哥这是什么意思,不会因为神迹所述自己日后是帝王就想弄死自己吧?
赵佶是宋哲宗同父异母的弟弟,宋哲宗还有同父同母的兄弟。
“皇兄,此乃神迹预知的天命,您可要逆天命么!”赵佶的胆子也大,仗着神迹说他是下一任的帝王,并且是雪乡二圣之一,整个人就有点飘飘然。
赵佶没想到自己在文学上那么有造诣就算了,在治国平天下这方面也如此厉害。
全才,自己真是全才呀。
赵佶越想越觉的自己浑身上下都是优点,是百年难得一见的人物。
怪不得赵熙到现在也没孩子,之前赵佶还以为是他太虚或者不行,如今神迹乍现,赵佶立马知道了,原来是上天要把皇位留给自己呀!!!
天命!这都是天命!!
他大着胆子跟宋哲宗对视,他身后有神迹护佑,这短命鬼敢对自己做甚!逆天命么!不怕当场暴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