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近日光
元丰十一年,宋神宗收复西夏。
辽国欲以西夏抱不平之名讨伐宋朝,大败,十万辽军有来无回!
【大家好呀,今晚咱们接着唠北宋的短暂高光时刻,宋哲宗!】
【秦始皇嬴政进入直播间】
【宋太祖赵匡胤进入直播间】
【宋神宗进入直播间】
【宋哲宗进入直播间】
【唐太宗李世民连线中……】
乐瑶一看,昨晚的老粉丝基本都在,她喝了口水,准备开始唠嗑。
事隔十一年,十一年呀!宋神宗终于又见神迹,他整个人激动的不行!
而嬴政那却淡定许多,离着上次神迹出现不过十日。
不知是不是平行空间有时间差,每个时空似乎都过着不一样的时间。
【话说宋哲宗八岁登基,太皇太后高滔滔垂帘听政。
可谓是被架空的傀儡皇帝,但是宋哲宗没有自暴自弃,小小年纪就知道隐忍。
爱好学习,熟读兵法。
他在等,等自己亲政的那一天,完成自己父亲的遗愿!把被高太后和司马光割让出去的土地夺回来!】
“我的好儿子!父皇抱一个!”宋神宗乐的把刚三岁的赵佣举高高。
未来的宋哲宗咯咯笑,虽然他不知道为啥他父皇那么高兴,反正他很高兴,最爱举高高!!
“这叫什么,这就叫做虎父无犬子。”宋神宗哈哈大笑,虽然这辈子他已经收复了西夏,但听到神迹所说,若按照历史轨迹他儿子有如此志愿,宋神宗不怕后继无人了。
*
宋殿。
“好像听着不像是昏君?”赵匡美不确定道。
“三叔,莫下定论,说不定长大了是个败家子。”赵德芳道。
赵匡美摸着下巴,“也是,说不定中途再承受不了压力,自个缢什么的。”
赵德昭……
赵匡胤不说话,昨个晚上他偷偷喝了一大碗降火汤药。
第38章
高兴的宋神宗似乎忘了, 十一年前,神迹说的宋朝迎来的是短暂的高光。
“官家。”朱妃紧张盯着被举高高的赵佣。
“你瞧你紧张的,朕小心着,绝不会摔了这小子。”宋神宗把赵佣放下来。
“父皇, 要玩!”赵佣高兴的小脸红扑扑的, 朱妃过来给他擦汗, 她这儿子从小就体弱多病, 朱妃平日特别注意。
【元祐八年,太皇太后高氏驾崩, 皇权终于交接到宋哲宗的手上,宋哲宗亲政后,实行元封新法。
宋哲宗将旧党派全部贬官,像是因和旧党政建不和的已经请命外调的苏轼,仍旧被打成了旧党。
苏轼再次被贬官惠州。】
“哈哈哈哈, 苏轼呀苏轼, 你瞧瞧你又被贬了。”宋神宗已经把调侃苏轼当做乐子。
“正常正常。”已经位居副宰相的苏轼很淡定, “官家, 您看臣前几日申请的调令?”
十年了,十年都没走出都城朝堂, 苏轼这一颗想要尽情于山水的心呀。
如今的大宋已经不是十年前的大宋, 文臣武将倍出, 人才济济。
苏轼觉的自己该让位给年轻人, 给他们机会。
“调什么令, 你若是走了,朕上哪找美食去。”宋神宗又想起前两天去苏府吃的东坡肉, 味道着实不错。
“官家,您宫里的厨子还不上臣这三把刀么?”苏轼摊手。
“不, 朕就爱你吃做的,还有后院种的果树,长果子没有?”宋神宗问。
苏轼…
“官家,合着是臣家里的东西都好呗,您这典型的吃别人家饭香。”苏轼吐槽宋神宗。
宋神宗也不气,“那地是朕赏你的。”
“那税还是臣自己个出的。”苏轼想着自己后山的那一大片地呀。
既然出不来都城,苏轼就种地消遣,他还给自己取了个别名,苏东坡。
【宋哲宗提拔新法旨党章惇为相,继续自家父皇先前的变法事业。】
【宋神宗】:变法就变法,别搞什么新旧党派,祸国之乱。
又听到新旧党派,宋神宗觉的刺耳。
*
宋哲宗,宋殿。
“父皇,是父皇么?”宋哲宗耳边忽然响起宋神宗说话之声。
一向沉稳的宋哲宗全无往日淡定,他一生最崇拜的人除了太祖就是敢于革新的父皇。
殿下众臣只能看见神迹,听神迹之声,至于直播间粉丝对话他们是听不到的。
宋神宗就吐槽了一句便没在说话,他不知直播间的那头是令一个平行世界自己的儿子。
若是知道,宋神宗定会好好传授于他治国之道。
果断!为君之道!
“党派之争。”宋哲宗喃喃重复道,自他记事以来,宋朝新政和旧政的党派之争便没有断过。
他的父皇支持新党,而太皇太后支持旧党,自己则支持新党,而向太后支持旧党。
只不过自己绝对不会犯父亲之前优柔寡断之错,他会不遗余力的打击旧党,不让他们有翻身之地!
【章惇的确是有能之臣,这样的人被列入宋朝的奸臣传着实太为不公。
咱们就顺着章惇的经历来看看宋哲宗时期的大宋。】
*
宋神宗,宋殿。
“不能吧,谁是奸臣,章大人也不会是。”苏轼第一个不同意。
一旁的章惇拍拍苏轼,“苏大人莫为我打抱不平,神迹不是说我被冤枉了么。”
【章惇为相后,重新主持新法,并且对旧党之派的官员展开极力的打压,其中就包括他曾经的好友、如今的死敌,苏轼。
也正因为如此打压旧党,日后章惇被写入了奸臣传里,提一下,除了王安石外,其余新党官员都入了大宋奸臣传。
由此可见党派之争在宋哲宗时期已经到了不可协调的地步,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苏轼???
章惇???
死敌??
这怎么可能!
“我和章兄怎可能死敌呀。”苏轼大为不解,“怎,难不成是章兄嫉妒我的才华么!”苏轼开玩笑的语气。
章惇摸摸下巴,“可能是我嫌弃你嘴太碎。”
两人对视,哈哈哈哈的大笑起来,神迹所述都是不可预计的未来之事,既然是未来之事,现在自不必烦忧。
【苏轼和章惇两人为同一届的举人,要说章惇也是很有个性的人。
当年科举,章惇中了进士,按理来说是大喜之事,但章惇的侄子中了状元,章惇觉的太丢人了,考不过侄子,不去了,再考。
两年后,第一甲第五名,行吧,章惇这次不纠结上任去了。】
“章兄,你当年怎么就不再考一次?”对于这点苏轼很好奇。
“对,朕也好奇,章大人怎么不再考一次?”宋神宗同样发问。
章惇实话实说,“回官家,岁数大了耽误不起。”
章惇倒是耿直,第一次是年少轻狂,性格执拗,等过两年,又急着报效朝堂便不纠结名次。
哈哈哈哈,苏轼和宋神宗一起大笑,不愧是章倔驴。
【既然说道这,就顺便提提苏轼和章惇的友谊。
两人为同窗,都是有才少年,自然成为挚友。
二人一同游玩山水之间,来到一出绝壁,章惇提议在绝壁上刻字留念,但是苏轼不敢。】
“哈哈哈哈,苏轼,还有你不敢的事?”宋神宗眉飞色舞的。
苏轼摸了摸鼻子,“官家,你可不知那悬崖多高呀。”
苏轼认怂,他就恐高,害怕。
乐瑶放出一个小动画,一座悬崖,一个小人蹦蹦跳跳的去刻字,一个小人蹲在地上,头上几个大字,“章兄,小心!”
“那地上的小人是我是我。”苏轼指着蹲在地上的小人,没半点不好意思。
【但是章惇不怕,他到淡定的到悬崖边上,写,章惇苏轼到此一游。
看着如此淡定的章惇,苏轼感叹章惇的胆子真大,章惇拍着自己的肚子问苏轼,你看我这肚子里是啥?
苏轼道,一身反骨呀!】
【在苏轼陷入乌台诗时,章惇是为数不多为苏轼求情之人,可见他的仗义。】
【但是章惇的确有他偏执的一面,比如上旨请求扒了司马光的坟,还上书请求废了高太后的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