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在四爷身边当阿飘 第156章

作者:长庚启元 标签: 清穿 历史衍生 甜文 轻松 BG同人

  他只看着对面屋子里,正抱着还在抽噎的小福气安慰的耿姨娘,眼中是他从未见过的哀伤和沉痛。

  “如果可以,我想一辈子就这么纵着她,但是,我怕自己是陪不了她的一生了。”

  那一刻他明白了,阿玛早就已经把耿姨娘刻在了骨子里。

  也是从那刻起,那丝一直埋在心中、对阿玛这些年对额娘忽视和冷落的不满,也都烟消云散了,就连着对耿姨娘和弘昼的那点隔膜,也都没有了。

  那天过后,他的生活一切如常,除了和庄子的来往更频繁了外,好似没有丝毫变化。

  不过虽然他的生活没有变化,但是外面的世界却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这年九月,当了三十几年太子二伯,被皇玛法以“赋性奢侈”、“暴虐淫乱”、“语言颠倒,竟类狂易之疾”等理由废黜了,成了大清建国以来第一个被废的太子。

  而太子的被废,在朝堂上引起了巨大的震动,无数太子党羽因此事受到牵连,每天都有人被打入大牢,贬官、乃至丧命的人不在少数。

  哪怕他当时只是一个十几岁少年,也感受到了这场风波带来的冲击。阿玛更是为了太子一事每天都在奔波,几乎连回家的次数都少了,整个人都消瘦了不少。

  虽然说第二年的正月,皇玛法又重新复立二伯为太子,但是就连他也知道,有些事情,一旦开始了,就停不下来了。

  一直遮遮掩掩的夺嫡之战,已然正式拉开了序幕。

  大伯、三伯、八叔九叔,这些之前一直暗中使小动作的,开始明目张胆地窥视二伯的太子,并以为他们为首,朝中大批官员开始站队,就连阿玛都被迫卷了进来。

  那几年,可以说几乎每天都有官员在互相攻讦下落马,整个朝堂不说人人自危,也是战战兢兢的。

  不知道是被这些人逼地太紧了,还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终于在康熙五十一年,二伯再次被废、圈禁于咸安宫,而这次被废后,二伯再也没有复立。

  而二伯虽然没有被复立,但是其他人却也没有占到便宜,所有参与的人都被皇玛法迁怒,与二伯斗地最凶的大伯更是被削爵囚禁、步了二伯的后尘。

  其他人也同样也没好到那里去,全都受到了冷落,元气大伤。

  一时间,谁也不敢再觊觎太子之位,整个朝堂变得死气沉沉。

  唯一没有变化的,怕也只有阿玛了。

  这些年,阿玛因为执意要和“借尸还魂”的耿姨娘在一起、触怒了皇玛法,一直被皇玛法刻意打压疏远,就连爵位也十几年没有变动。最后还是在四十八年复立太子时,皇玛法为了制衡二伯,才和大伯三伯八叔他们一起被封为亲王。

  不过也正因为如此,哪怕是夺嫡最激烈的那段时间,就连十三叔、十四叔都被迫卷了进去,阿玛反而是受影响最小的。

  弘晖本以为这样平静的日子会这样下去,阿玛会一直做他的孤臣亲王,就算皇玛法的生命走到尽头、新的继承人登临帝位,这样的生活也不会有任何的变化。

  但是康熙五十六年十二月初六发生的一件事,却彻底改变了阿玛和很多人的命运。

  太后娘娘死了。

  太后娘娘,也就是他的曾祖母,世祖皇帝的第二任皇后,仁宪皇太后,在这一天晚上薨了。

  弘晖记得,太后娘娘没的那天,京城大雪纷飞,就像是为这位一辈子没有得到过丈夫宠爱的女人送行一般。

  不过这一年,太后娘娘已经77岁了,已经算是高龄了,对于太后的死,所有人都已经所有准备,要说最难过的,也只有皇玛法了。

  虽说太后并不是皇玛法的生母,却是嫡母,几十年的养育之恩让皇玛法对这位嫡母的感情异常深厚。

  曾祖母的死,让皇玛法异常悲痛,皇玛法更是因此大病了一场、差点没挺过去。

  弘晖记得那些天,整个京城的氛围异常紧张,皇玛法身边无时无刻都有好几个太医伺候在身侧,阿玛和叔伯他们更是轮番进宫侍疾,生怕皇玛法有个什么三长两短。

  但是好在,在太医的精心医治下,最后皇玛法还是挺了过来。

  只是这次的虽然皇玛法挺了过来,但是有些东西却是悄然之间发生了改变。

  也许是多年相互扶持的嫡母的突然离世的打击,又或是这次病危让他深刻感受到了死亡的恐怖,所以这一生都无所畏惧的皇玛法终于开始怕了。

  皇玛法开始怕死。

  就和历史上所有皇帝一样,皇玛法想要追求长生。

  但是和那些只知道听信无良的道士、服用有毒的丹药的皇帝不同,皇玛法是见识过这世间真正的不可思议。

  耿姨娘的存在,让皇玛法坚信,人是可以长生不老的。

  所以,皇玛法就找上了阿玛,这个这些年一直被他刻意忽视的儿子,想要谋夺耿姨娘手中的长生之法。

  不得不说,皇玛法的确找对了方法,耿姨娘手中的确有长生之法,但是可惜的是,这个方法皇玛法用不了。

  没有灵根,终是凡人。

  多少年了,弘晖一直记得弘昼说这话是那理所当然的模样,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份记忆不仅没有变得模糊,反而越发清晰。

  尤其等他到了皇玛法那个年纪后,他越发感受到了这句话蕴藏着多少绝望和无力。

  不过此时的他还很年轻,虽然有些遗憾自己不能像弘昼和耿姨娘那样飞天遁地,却也并没有多在乎。

  弘晖想,那就是所谓的无知者无畏吧!

  皇玛法没有灵根,自然是修炼不了耿姨娘手中的魂炼之术,但是弘晖想,就算把实情告诉皇玛法,他也是不会信的。

  果然,出事了。

  弘晖不知道那天皇玛法和阿玛说了什么,但是等阿玛再从干清宫出来后,就被皇玛法罚跪在干清门外的石阶上。

  阿玛这一跪就是三天三夜。

  弘晖知道,皇玛法不是在逼阿玛,而是在逼阿玛背后的耿姨娘。

  对于这个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帝王来说,已经没有什么可畏惧的,哪怕是他曾经忌惮到极点的恐怖存在,为了能长久地活下去,他也敢赌一赌。

  而在阿玛跪在干清门外的第一个晚上,太和殿上的琉璃瓦全都被一股狂风吹了下来,砸了一地。

  第二个晚上,一道闪电劈向了供奉先祖灵位的奉先殿,所有的牌位都被劈了个稀巴烂。

  到了第三天晚上,在本来月白风清的的夜空突然变得昏天黑地,狂风和闪电席卷了整个紫禁城的上空,一副宛如末世降临的场景。

  一时间,京城流言四起,都是说皇玛法不贤,上天这才降下警示,大臣更是联名上书要求皇玛法下罪己诏,以平上天怒火。

  皇玛法到底还是妥协了,放回了阿玛、下了罪己诏,一切似乎回归平静了,但是弘晖知道,这只是皇玛法无奈之下的暂时妥协。

  等事情平息后,皇玛法依然还会想法设法去谋夺耿姨娘手中的长生之法的。

  阿玛似乎也察觉到了这一点,所以在阿玛回来后的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耿姨娘和弘昼就消失了——并且在这之后,再也没回来过。

  但是当时的他并不知道未来的这些,他和皇玛法一样,根本就不相信耿姨娘会死,只以为这是阿玛和耿姨娘为了逃避皇玛法逼迫的权益之计。

  阿玛和耿姨娘这些年的感情,他们都看在眼里,心知肚明,皇玛法之前之所以敢如此逼迫阿玛,也有这个原因。

  皇玛法赌耿姨娘舍不得阿玛,就像之前赌她顾忌阿玛不会对他动手那样。

  只要阿玛留在京城,早晚有一天,耿姨娘会回来的。

  皇玛法是这样坚信的。

  耿姨娘走后的第一年,没有回来,皇玛法不动声色。

  第二年,耿姨娘依然没有回来,皇玛法开始有些浮躁了,朝堂上时有官员被问责贬官。

  到了第三年,还是不见耿姨娘的踪影,皇玛法的身体也越发不好了,脾气也越来越暴躁,对大臣官员越发苛刻,就连阿玛和叔伯也常受到皇玛法的训斥甚至是罚跪。

  甚至他时候感觉,皇玛法看那阿玛和些叔伯的眼神是嫉妒的,那眼神,不像是看儿子,倒像是在看仇人一般。

  他知道,皇玛法是在妒忌他们都比自己年轻。

  整个朝堂如履薄冰,连党争都变少了,平静地就像是一潭死水。

  可到了第四年,也就是康熙六十年,还是没有耿姨娘的半点消息后,皇玛法似乎是接受了耿姨娘不会回来的现实,变得安静不少。

  既不折腾底下的大臣,也不刁难叔伯们了,有时候还留下他们一起用膳下棋,甚至还考校起他们这群孙辈的功课来,就像是普通的老人一般。

  而这时的皇玛法也如同普通老人一样,越发地衰老了,原本坚毅的眼睛开始变得浑浊,挺直的腰板也佝偻了起来,甚至还拄起拐杖。

  皇玛法真的老了。

  等到了第五年的冬天,也就是十一月十三日这天,在位长达六十一年的皇玛法在畅春园的清溪书屋,平静地走完了他这波澜壮阔的一生。

  皇玛法驾崩了。

  对于皇玛法的死,弘晖心中是有感伤的,但是更多的,却是无比的轻松。

  因为耿姨娘的缘故,自他幼年起,阿玛就一直被皇玛法冷待和打压,就连他和额娘也受到了不少冷遇。

  就算皇玛法在他年少的时候对他展露过的少许温情,但也早就是很久之前的事了,且随着时光的流逝变得模糊不堪。

  后来,皇玛法更是为了谋夺耿姨娘的长生之法,对阿玛越发变本加厉、言语越发刻薄。

  那个时候他时常有个阴暗的想法,要是耿姨娘在的话除掉皇玛法,那该有多好,那他们也不用这般战战兢兢了。

  现在皇玛法终于死了,弘晖只觉得压在头顶上的那块巨石终于消失了。

  只是在皇玛法驾崩之前,他却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想不到的决定。

  他把皇位传给了阿玛了。

  这样一道圣旨,别说阿玛没有想到,就连众叔伯和满朝大臣都没有想到。

  毕竟这些年,皇玛法对阿玛的态度,满朝文武都是看到的,可以说是相当不待见。即便最后两年,皇玛法对阿玛的态度有所好转,但是也并未表现过任何要传位给阿玛的迹象。

  但是这道圣旨,是所有文武百官、王公大臣的见证下,皇玛法亲口所述,甚至以防万一还留下了遗诏,上面明明白白写着皇四子胤禛的名字。

  哪怕有人再不愿意、就连阿玛也不愿意,也不得不登上了那个让众人抢破脑袋的皇位。

  弘晖记得,阿玛登基的前一天晚上,养心殿所有人的太监宫女都被赶了出来,只有阿玛一个人在殿中。

  等到第二天他再进去的时候,整个殿中的瓷器玉器被砸了一地,就连坚硬无比的黄花梨宝座都碎成了木渣,整个场面就像是狂风过境了一般。

  阿玛则是青了一只眼睛坐在现场唯一一只完好的椅子上,一脸的苦笑。

  看到如此匪夷所思的场景,弘晖突然想起了在耿姨娘离开后的第四年,他曾经问额娘,耿姨娘是不是真的不会再回来了?

  他记得额娘当时是这样回答他的。

  “回来?她又何曾离开过?”额娘说这话时,脸上的笑容既轻松又神秘。

  当时的他还有些不理解这话的含义,但是现在,他似乎有些明白了。

  阿玛最终但是登上了皇位,成为大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年号雍正。

  登上皇位的阿玛每天都异常忙碌,他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地满满的,每天不是在处理朝政,就是在处理朝政的路上。

  不仅如此,在阿玛登基后的第二个月,他就被封为了太子,每天都被阿玛带在身边学习处理国事,似乎丝毫不担心他会抢夺自己的权利。

  如此急迫,让他有种莫名的错觉,好像是阿玛的时间不多了,这才如此着急让他能尽快熟练这一切。

  雍正元年,阿玛发布上谕十一道,历举官场种种积弊,整顿吏治,并施行耗羡归公和养廉银、摊丁入亩的措施,增加财政收入。

  雍正二年,青海平叛胜利,阿玛政权趋于稳固,开始惩治八叔九叔一党,削宗籍和圈禁。这埋藏了十几年的仇恨终于有了彻底的了结。

  并发布了《御制朋党论》,严禁党争。

  雍正三年,阿玛处置了隆科多、年羹尧等人,进一步加强了中央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