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瑞小公主[清穿] 第147章

作者:晏央 标签: 清穿 情有独钟 天之骄子 穿越重生

  这时,窗外不知何人点亮了一盏盏宫灯,将漆黑而又可怖的夜晚照得如同白昼一般,紧接着,一阵闷哼声传来,安答应和她眼前的那只“鬼”不见了。

  “皇上驾到——五公主到——”吴书来洪亮的声音在窗外响起。

  安答应和她身边儿伺候的宫人们感觉到外头来了很多人,在这一刻,她们终于松了口气。

  有这么多人在,想来那鬼怪也不敢再乱来了。

  “小主,皇上还是惦念着您的。”安答应身边儿的心腹宫女凑到安答应身边缓和她的情绪:“您看,皇上明面儿上拒绝了您的请求,暗中则带了这么多的人潜伏在咱们殿外,想来这就是为了替您肃清祸患,一劳永逸呢。”

  安答应显然也是这么想的,时隔多日,她的脸上终于重新绽开了笑容来。

  ……

  “说,究竟是谁派你来装神弄鬼的?”

  在发现近日以来将安答应吓得不轻的“鬼”实际上是某个小太监假扮的之后,乾隆对于此事便引起了高度重视。

  妃嫔们之间的一些言语机锋,乾隆可以不管,但装神弄鬼吓唬有孕妃嫔,显然触及了乾隆的底线。

  那小太监心知自己若是招供,定是死路一条,便怎么也不肯招供,只说是安答应曾经欺-辱过自己和自己的弟弟,去岁冬日里让他的弟弟在雪地中罚跪,他弟弟没熬住,去了,所以他要报复安答应。

  乾隆派去调查此事的人很快便带回了消息,这小太监所说的,确有此事。

  看起来,这似乎是小太监为了报复安答应而采取的个人报复行为,但安答应连着受了这么多日的惊吓,整个人都憔悴了一圈,如何能接受这样的结果?

  只见她缩在乾隆怀中道:“皇上,这贱奴不过是一个下人,即便是对臣妾存有怨愤之心,又岂敢这样暗算臣妾?这小太监背后定然有人指使,想要谋害臣妾和臣妾腹中的皇嗣,不是庆嫔就是陆贵人!臣妾也就与她们二人结怨最深,她们定然巴不得看到臣妾不好过!臣妾恳求您彻查此事,还臣妾和皇嗣一个公道!”

  安答应的声音嘶哑而又嘈杂,与她往日在乾隆面前时那轻柔绵软的声音截然不容,听在乾隆耳中,让乾隆颇为不适。

  不过,安答应毕竟受了这么些天的罪,乾隆对她倒也有几分怜惜之情,便没有斥责她,只是静静安抚着她的情绪。

  芃芃在听了安答应的话后,却觉得乾隆不肯相信安答应的话不是没有道理的,安答应这抓重点的能力实在堪忧。眼下最为要紧的是先让乾隆相信这小太监背后是有人指使的,而后再根据证据合理地怀疑到一些人身上。安答应这般情绪性的发言,是没有办法让人信服的。只会让人觉得她情绪过于激动,缺乏判断力。

  “汗阿玛,这小太监虽口口声声说扮鬼吓唬安答应是他的个人行为,但他的这身行头,若是没有人帮助,定是运不进圆明园来的。您恐怕还得好生查一查,他近些日子以来,跟哪几个宫的人走得近,在宫外有没有家人,如果有的话,家人又有没有被控制。”

  芃芃的话语逻辑清晰,条理分明,一说出口便得到了乾隆的赞许。

  乾隆看了看一脸柔弱地倚靠在自己怀中的安答应,又看了看自己侃侃而谈的小闺女,越发觉得安答应连个孩子也不如。看样子,待安答应这一胎生下来后,不能让她来养孩子,没得让这头脑空空的妇人将他的孩子也给教成这副样子。

  “按照和晏公主的命令去做吧。”乾隆朝着周围的人挥了挥手。

  ……

  当乾隆认真想调查一件事的时候,效率还是很高的。

  调查结果很快便出来了,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这小太监表面儿上是安答应身边儿的人,却同时与愉妃、嘉贵妃和舒妃宫中的人都有所往来。

  这三名都是有膝下子嗣的妃嫔,若要说她们是为了自己的子嗣而对安答应这一胎下手,那是完全有可能的。

  但芃芃了解舒妃的人品,相信舒妃不会做这种事。

  况且,这种同时圈定几个嫌疑人,将自己隐藏在其中不让人发现的手法,也让芃芃觉得有些熟悉。

  安答应在得知嫌疑人不是她原本预料中的庆嫔和陆贵人之后,警惕性是越发高了,看谁都像是要害她的人,对几位高位妃嫔态度也渐渐不客气起来。

  舒妃为了洗清自己的嫌疑,对乾隆道:“皇上也别光顾着调查近日有谁与这名小太监往来过,还得好生查查,有谁在近一个月内频频派人出宫——安答应被发现有孕也就是这一个月的事,那幕后之人若是打定了要用装神弄鬼的法子来谋害安答应,她这个月的动静定然不会小。”

  反正舒妃自个儿的人这个月是没出过宫的,她不怕乾隆调查,就是不知道另外两个跟她一道被拉下水的妃嫔怕不怕人查了。

  在又经过了一番详细调查之后,最终是愉妃宫中的一名宫女出面,主动承认了此事是她所为。

  没办法,要是再让乾隆的人深究下去,指不定之前愉妃派人出宫与其父接洽,意图谋害芃芃的事就遮掩不住了。为了掩盖住那个更大、更为要命的秘密,愉妃的人也只得捏着鼻子认下了实际上并非她们所为之事。

  那名出面认罪的宫女说是自己自作主张,并不肯承认是受了愉妃的指使。

  最终,宫女被白绫赐死,愉妃也受了一顿训斥。

  嘉贵妃在得知此事后,颇为高兴:“想当初愉妃为了洗清自己的嫌疑,将本宫与纯妃也给拖下水的时候,不知道有没有料到自己也会有今日。”

  当日她不受乾隆待见,手中又没有什么决定性的证据,只好暗中吃下了这个亏,如今,她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身心倍感舒泰。

  “娘娘英明。这法子愉妃既然用的,咱们自然也用的。愉妃今日有此一劫,也只能怪她自己将这一招教给了咱们。”

  “不过,这回愉妃的人这样快就出来认罪,看着倒像是在遮掩什么,不希望皇上再继续调查下去了。”嘉贵妃眯着眼道:“你去给本宫查一查,愉妃她究竟在隐瞒什么。”

  毕竟,愉妃手底下的人若是不出面认罪,还能够跟嘉贵妃手底下的人相互辩驳一番。乾隆未必一定会相信嘉贵妃的人。能够让愉妃手底下的人这么快就主动认罪,其中必有缘由。

  “是。”

  看着身边儿的宫女领命而去,嘉贵妃喃喃道:“可惜做了这么久的局,没能将舒妃给拉下水。若是能够将舒妃也一并拉下水,逼得皇后也出手,就好了。”

  ……

  随着事情结果“水落石出”,安答应是彻底跟愉妃杠上了。

  面对安答应的种种挑衅之语,愉妃是能忍则忍,低调得不得了,还曾亲自去跟安答应解释,这件事是她身边儿的宫人自作主张,并非是她指使的,可惜安答应不信。

  对于两人之间的明争暗斗,或者是安答应不断挑衅又被愉妃不着痕迹挡回去的戏码,其余宫妃们在茶余饭后,也乐得看上一看。

  安答应本以为,自己受了委屈,乾隆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中怎么也要好生安抚自己一番,增加宿在自己宫中的频率。可惜乾隆变得越发忙碌,一直与大臣们呆在一起,连后宫都很少涉足。

  女眷之中,也唯有芃芃知道。

  新疆的大小和卓在经过与清军的长时间对恃并发生了数次摩擦之后,终于反了。

第130章 一更

  大小和卓对大清有不臣之心也不是一日两日了, 当初四格格刚回宫那阵子,乾隆将新疆进上的贡品赐予四格格时,就曾私底下对芃芃说过, 新疆送上的贡品比往年差了一个层次。

  如今, 大小和卓与朝廷的矛盾再度升级, 终致战争爆发。

  前朝的氛围紧张了起来,后宫的氛围自然也跟着紧张了起来。哪怕是以往再喜欢生事的妃嫔,如今都夹紧了尾巴不敢吭声,生怕会因为扯了乾隆的后腿而被乾隆厌弃。

  嘉贵妃、愉妃等有眼色的高位妃嫔开始茹素, 以此来祈祷新疆的战事能够顺顺当当的, 舒妃、庆嫔对这二妃的装腔作势虽然感到不以为然,但为了不在人前落于嘉贵妃和愉妃之后, 让人议论说她们不及嘉贵妃和愉妃尽心,也不得不跟着开始跟着祈祷。

  就连怀孕之后日渐轻狂起来的安答应, 此时都夹紧了尾巴, 不敢再生事。

  说起来,大小和卓与清军的关系, 多少有些农夫与蛇的意思。

  大小和卓所在的汗国被称为叶尔羌汗国,与准噶尔汗国隔着天山南北对峙。①

  叶尔羌汗国内部并非铁桶一块, 有着黑山派与白山派之分, 两派均声称自己是穆罕默德的后裔,因为是“圣裔”, 故而被称为“和卓”。白山派在与黑山派的战争中渐渐落于下风, 不得不求助于准噶尔汗国, 希望能够借准噶尔汗国之力,帮助他们解决老对手。②

  一块明晃晃的肥肉,就摆在准噶尔这头饿狼面前, 准噶尔能忍住不去咬?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更何况,肥肉自己还为饿狼的到来准备了充分的理由,简直是再贴心不过了。

  至于这块肥肉希望饿狼不来咬自己,而去吃掉自己的同伴的诉求,则被饿狼明晃晃地忽视了。肥肉只有被吃的份儿,没有提意见或者建议的份儿。怪只能怪肥肉自己太天真,以为饿狼与其有一纸盟约在,就能有什么操守。

  白山派原本还只是被黑山派排挤出权利中心,准噶尔汗国派人来了倒好,直接把两派的首领一并囚禁了起来。这会子两派的首领也没空想些有的没的了,先从准噶尔汗国的魔爪中逃出去要紧。

  准噶尔汗国强势,原本他们很难找找到机会脱困,但一切在清军介入之后变得不同。清军从准噶尔汗国的手中解救了黑山派与白山派的首领,即大小和卓,并派人接管了准噶尔的地盘。

  大小和卓当即便以救命之恩而对朝廷感激涕零,向朝廷表示顺从之意,并自请以自身的影响力来帮助朝廷稳定南疆局势。彼时,朝廷因刚刚平定准噶尔,收编准噶尔需要耗费不少的力气,一时之间无力顾及南疆之事,再加上大小和卓一个说得比一个恳切,朝廷和乾隆也就信了大小和卓的鬼话,真以为朝廷对他们有救命之人,他们就绝对不会背叛朝廷。

  在战事刚刚平息的时候,大小和卓对朝廷的确很恭敬,进上的贡品都是最好的,可没多久,许是大小和卓自觉已经重新掌握了对南疆的控制权,加上乾隆和朝廷鞭长莫及,大小和卓又开始故态萌发,对清廷渐渐不恭敬起来,进上的贡品也是一次比一次差。乾隆一旦问起其中的缘由,他们就跟乾隆哭穷,又或是将当初准噶尔怎么欺负他们的事再拿出来跟乾隆卖个惨,好从乾隆那儿博取一些同情心。

  若是乾隆能够“大发慈悲”,免了他们几年内的贡品,再给他们送些必要的物资来,那就再好不过了。

  只可惜,大小和卓精明,乾隆也不是个傻的,他在经过分析和调查之后得出结论,大小和卓不是真穷,而是装的,他们对朝廷有了异心,想要脱离朝廷自立。乾隆虽然不缺钱和物资,但他的物资不可能用来资敌,大小和卓送来“卖惨”的书信,反倒被他给警告了。

  非但如此,乾隆还派清军驻扎在了原本准噶尔汗国与叶尔羌汗国的交界处。如此一来,本就对大清不怎么忠心的大小和卓自然更要起反意了。

  只是,大清强势,他们势弱,一直找不到一个好机会脱离大清自立。本次的旱灾无疑给了他们这样一个机会。

  由于乾隆将国内的消息对叶尔羌汗国进行了封锁,大小和卓并不知道大清已经顺利渡过了难关,还以为大清犹自在为灾情之事而发愁呢。此时不反,更待何时?反了反了!

  本次被乾隆派去平叛是将领兆惠和阿里衮,除此之外,傅恒也被乾隆派到了准噶尔,以防朝廷在与大小和卓交战之时,准噶尔出什么乱子。除此之外,待叶尔羌汗国平定之后,终归是需要有人留在南疆稳定局势的,傅恒在乾隆心中无疑是极好的人选。

  这回,傅恒的长子福灵安以及次子福隆安也得到了乾隆的允许,得以与傅恒一同前往准噶尔。

  乾隆一贯喜欢少年英才,傅恒的两个儿子都是他看好的人,何况此次傅恒并不是要去一线战场,在乾隆看来,趁着这个机会让福灵安与福隆安去长长见识也好。

  福灵安倒也罢了,好歹已经跟着傅恒上过战场见过血了,也算是个真正的将士了,福隆安却还没有上过战场。既然他日后想要保家卫国,只会纸上谈兵可不行。

  谁知,福康安在得知此事后,也闹着要上战场。他向来爱与福隆安比,此番福隆安在获准跟随傅恒一道去准噶尔之后,更是没少在福康安面前嘚瑟,这大大刺激了福康安,也坚定了福康安从军的决心。

  然而周围的人在听了福康安的诉求之后,都没怎么把他的话当回事儿,傅恒让福康安不要胡闹,打仗不是小孩子过家家,是会死人的,他现在还不到可以上战场的年纪,福隆安更是“小人得志”,在一旁嫌弃地对福康安道,就他这点儿本事,要是上了战场,根本就不是来给人帮忙的,而是给人添乱的。而后,福隆安就被傅恒给痛批了一顿,让他不许再刺激弟弟。

  显然,傅恒也看得很清楚,若是没有福隆安在这中间撩拨福康安,福康安也不会非要闹着上战场。平时福康安对于傅恒的话,还是很愿意听的。已经被傅恒拒绝过的提议,若是搁在平时,福康安压根儿不会再提。

  思来想去,这只能是福隆安的锅。

  “你若是再不肯安分,此次的准噶尔之行,为父也不带你了。”傅恒对福隆安警告道。

  “阿玛都已经上奏皇上了,若是这会子又改变主意不带儿子了,岂不是欺君?”

  “欺君?你且放心吧,就你这么个小人物,压根儿就左右不了战场大局。我若是上奏皇上说你会给大军不带你去了,也不过就是一句话的事儿,皇上是不会为了这么点小事而驳了我的面子的。你方才说你弟弟会拖后腿,可如今,我看你这副模样,更像是会拖后腿的那个!”

  福隆安这下才慌了,赶忙在傅恒面前认错。

  福康安也因为傅恒当着他的面训了福隆安一顿,心中略感解气,那赌气的心思也淡了几分。

  福灵安见状,趁机插科打诨了一番,离愁别虚在兄弟几人“齐心协力”的努力之下淡去不少。

  十日后,大军出发,乾隆率领百官为大军送行,芃芃作为“吉祥物”,也有幸跟随乾隆一道去送别大军。自从芃芃协助乾隆在较短的时间内平定旱灾之后,所有人都对她“祥瑞公主”的身份不再抱有疑虑。

  此番大军出行有她相送,也能够让人多一分信心。

  对此,芃芃倒是无可无不可的。她心知此番战役大清会赢,她露面与否,起到的也不过是个心理作用罢了。

  本次大军携带了大清火器班根据俄国火器研发出的新型□□、大炮,从武力值方面来说,大小和卓手下兵少,又没有这般先进的武器,定不会是大清的对手。

  然而南疆多天险,且气候和生活习性与大清其他地方大为不同,总体而言还是不能掉以轻心。

  在为即将远行的大军“赐福”的时候,芃芃明确将这一点提了出来,嘱咐他们要小心,并且将自己女红课上学做的荷包赐予了在场的几个主将和副将,里头放着一些此行可能用得上的药草。

  后来,当兆惠因水土不服在南疆病得人事不知时,正是靠着这荷包中的药材,才捡回了一条命,自此之后,芃芃也被人传得越发神乎其神。

  当然,这是后话,暂且按下不提。

  ……

  在送走大军之后,乾隆便双眼一瞬不瞬地盯着芃芃。

  芃芃被她家阿玛的眼神看得有些发毛,不由问道:“阿玛,你这是怎么了?莫非你眼睛不舒服吗?”

  却只听她家阿玛幽幽地道:“朕都不知道,朕的芃芃居然会做荷包了……朕都没有得到过的荷包,芃芃居然率先送给了旁人……”

第131章 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