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瑞小公主[清穿] 第148章

作者:晏央 标签: 清穿 情有独钟 天之骄子 穿越重生

  芃芃闻言, 顿时一个头两个大:“我这不是……手艺还没练到家么?我还想着再好生练练手,把手艺给练好了,再将做出来的东西给汗阿玛呢。”

  哎, 最近怎么总是遇到这样尴尬的情景呢?上回是成衣, 这回又是荷包……

  乾隆一听这话, 赶忙出言制止道:“你学女红,知道该怎么做那些个东西也就罢了,实在不必力求精通。往后朕会在你身边儿加派一些针线上的宫女,难不成, 你堂堂公主, 还需要自己动手做活计?”若是要学到精通的地步,他家小闺女得私底下练习多久, 受多少罪?

  乾隆平时没有在这方面留心,不代表他不知道这些。他曾偶然看到过一名初学刺绣的小绣娘手上那密密麻麻的针眼儿, 也曾见过一名三十多岁的绣娘眯着眼睛视力下降的模样, 当时他颇为震惊。自那以后,他对针线上的人, 不免更宽容了些,随手赐下的赏赐也更丰厚了些。

  针线上的人终究要靠这门手艺吃饭, 即便是乾隆怜悯她们, 也不可能免了她们的辛劳。

  但芃芃与那些针线上的人不一样,做针线也就只是个排遣, 乾隆可舍不得让自家小闺女受这份罪。

  “可是总有需要自己做活的时候啊, 就算不必将针线活练得很精通, 也总得像个样子才行。”芃芃诧异地看着突然激动起来的乾隆:“比如说孝敬长辈的时候……”

  “你若真想孝敬朕,便只管将你初学针线活时绣的东西拿给朕,朕不嫌弃。往后你绣的东西若是太过精美, 朕反而不要,你听明白了吗?”乾隆虎着脸道。

  他争的哪里是这一件儿两件儿东西,最具意义和价值的,分明是小闺女的初次尝试啊。

  初次学做荷包、初次学做菜肴、初次学作小诗……

  虽说这些初次尝试都很稚嫩,远远达不到让人满意的程度,但偏偏,乾隆就是想要保留这些进步的过程。若是芃芃愿意将她初次学刺绣时所做的东西送给乾隆,哪怕是再丑,乾隆也愿意带在身上,只可惜小闺女体会不到老父亲这一片“良苦用心”,只为自己的面子着想,不愿意送出那些在她看来粗陋不堪的针线活。

  不过,芃芃本是个灵透之人,且对于人的情绪又有着极为敏锐的感知力,哪怕她在与乾隆对话之前不懂得乾隆的心思,在与乾隆对话之后,自然也明白了。

  她想了想,小脸皱成一团。尽管她很不愿意让那些被自己尘封起来的“黑历史”重见天日,但眼下终究还是哄乾隆开心最为紧要。于是她对身边儿的红菱道:“去将本宫初次学刺绣所做的东西取来。”

  乾隆闻言,面儿上终于露出了笑容,仿佛事情合该如此。

  “汗阿玛,待会儿即便你觉得我初次绣的绣品很丑,你也不许笑话我,知道吗?”芃芃率先给乾隆打了一记预防针:“若是你敢笑话我……日后,你休想再让我给你送这类东西!”

  乾隆一看小闺女噘着小嘴看着他的模样,赶忙道:“好好好,朕知道了,既是朕自己要求的,无论芃芃给朕送个什么,朕都会视若珍宝的。哪怕是待会儿芃芃指着自己绣的鹿,说那是匹马,朕少不得也只有昧着良心认下了。”

  芃芃这下子可听出乾隆在调侃她了,当即反驳道:“我才不会指鹿为马呢!汗阿玛也太看得起我了,我只是个初学者,针线上的师傅哪里会教我绣什么鹿儿马儿的?顶了天也就是绣上一些花儿草儿。待会儿绣品送了来,我可不会直接告诉汗阿玛我绣的是什么,要让汗阿玛自己来猜!”

  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初次尝试,总是生疏而又蹩脚的,也只有极少数有天赋的人,才能够在初次尝试之时就做得很好。

  乾隆看着芃芃绣的那一团不知是什么草的生物,陷入了沉思之中。

  好在方才红菱去取东西的时候,乾隆派了个小太监跟她一道。那小太监是个机灵的,趁机偷偷向红菱打听了芃芃初学刺绣时,绣的究竟是什么,又趁着绣品被取来的档口悄悄儿地告知了乾隆。

  可以说,乾隆现在等于时提前知道了答案,来逆推解题过程。

  只见他盯着那草苦思冥想了好一阵后,向芃芃询问道:“这草,可是当初准噶尔瘟疫爆发之时,你梦中的老神仙赐下的仙草?”说着,他又颇为苦恼地对芃芃道:“你知道,朕平日里对花儿朵儿关注比较多,至于这些草儿,朕向来是不大关注的,若是没有猜对,也情有可原。只是,你绣的这草儿让朕觉得有几分眼熟,能够给朕留下深刻印象的,也唯有当日你拿出的仙草了。你来说说,朕猜的究竟对不对?”

  不得不说,芃芃这回结结实实地被乾隆套路了一把。

  乾隆先是给出了正确答案,令芃芃心生喜悦觉得自己初次的作品也没那么糟糕之余,又心生疑惑,怀疑乾隆是不是从什么渠道得知了这个消息,但紧接着,乾隆自我怀疑、并提前为自己开脱的话语,又让芃芃打消了这个念头。看样子,乾隆当真是半蒙半猜得出了答案。

  既然答案是乾隆自己猜出来的,而不是芃芃手底下的人提前告知的,芃芃自然高兴,给了乾隆一个“算你识货”的神色:“汗阿玛猜对了,您的确慧眼如炬。”

  ……

  在接下来的两三个月中,后宫诸妃几乎没有人能够见到乾隆,据阿哥、格格们所言,总喜欢去抽查他们功课的乾隆也有好一阵子没有去了。

  作为几乎每日都要陪乾隆用晚膳的人,芃芃在后宫诸妃之中备受瞩目。

  不少妃嫔在求见乾隆无果后,便将主意打到了芃芃身上,试图借由芃芃之口提醒一下乾隆,公事虽然要紧,但也不能只忙着公事不顾及身子,劳逸结合很重要!她们都愿意成为乾隆的那个“逸”,为乾隆分忧!

  只是,芃芃到底是最受乾隆重视的女儿,在芃芃被其他妃嫔派来的人堵了两次之后,乾隆哪里还能看不明白那些个妃嫔们的花花肠子?那些人打着什么主意乾隆管不着,只是她们将主意打到芃芃身上,这却不是乾隆能够忍受的。

  乾隆当即便命人将后宫妃嫔们好生训斥了一番,并下了口谕,若是谁敢再为了争宠而去找芃芃,找一次降一次品级。后宫那些妃嫔们虽然想要争宠,但也不是傻子,自然不敢再将争宠的盘算明目张胆地摆在台面上。

  但乾隆不许她们直接派人去找芃芃,她们可以“曲线救国”啊。

  舒妃的宫殿中当即便热闹了不少,每日都有络绎不绝的人往来于其间。

  这日,在送走了又一批访客之后,舒妃不无讽刺地对身边儿的心腹宫女道:“若非本宫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就看着这架势,只怕本宫都要以为自己变成了一块香饽饽了呢。”

  她的心腹宫女道:“可不是香饽饽么?皇上如今忙于政务,一个月中也就只有寥寥数名妃嫔能够得见天颜,您就是其中之一,在她们眼中,您的地位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得了吧。本宫不过是借着五公主的光,才没有彻底被皇上抛在脑后罢了。”对此,舒妃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乾隆几次宿在她这儿,都是来找芃芃,顺道就在她这儿歇下了。要让乾隆主动想起有她这么个人,着实不容易。

  也多亏了舒妃与皇后交好多年,否则,今日这份风光也轮不到她。

  “只怕是本宫的‘成功’,让那些个没能分得圣宠的妃嫔们越发趋之若鹜了。她们明面儿上是来找本宫的,实际上,还不是冲着五公主来的?”

  “不管她们是因为什么来的,总归不能得偿所愿。主子,您听奴婢一句劝,往日您不得皇上喜爱,也就罢了,如今您既然能成为少数被皇上留宿的妃嫔,何必趁此机会抓住圣心,再为十阿哥生个弟弟或者妹妹?”

  不得不说,舒妃这心腹也着实是一心一意在为舒妃打算。

  但舒妃听了这话却摇了摇头:“本宫只管好生照顾五公主就行了,在出宫之前,皇后既然将五公主暂时托付给本宫,本宫就要做好分内之事。至于皇上的恩宠——有固然最好,没有也不影响什么。这么些年,本宫难不成是靠着皇上的宠爱过活的?”

  “娘娘……”

  “本宫明白你的意思,只是,有时候越想抓住什么,反倒什么都抓不住。皇上最近对本宫添了几分喜爱之心,不正是因为本宫不争不抢?若是本宫变了,指不定既让皇上心中不快,又与五公主和皇后生分了,着实没有必要。”说着,舒妃冲着安答应的住所方向努了努嘴:“你瞧瞧安答应,仗着皇上对她的怜惜,总想将皇上往她那儿引,还当着皇上的面做出一副对五公主关怀备至的模样,如今皇上对她又是什么态度?”

  听到这儿,心腹宫女不说话了。

  有时候,太过刻意,反而会露了痕迹。

  乾隆并不是傻子,谁是真心对五公主好,谁是曲意奉承,他还是看得出来的。

  看样子,就如自家主子说的一样,一切,还是顺其自然吧。

第132章 一更

  盛夏已过, 秋意渐浓,安答应的肚子也逐渐大了起来。

  怀着身孕的安答应很是辛苦,乾隆亲眼看到过她的脚肿起来的模样, 为了安抚安答应, 乾隆下旨将其晋为贵人。一时之间, 安贵人在圆明园之中风头无二,连向来与其不睦的陆贵人都要避其锋芒。

  安贵人对其余高位妃嫔态度平平,尤其是那几个被她怀疑装神弄鬼吓唬她的,唯独对芃芃很是友善, 隔三差五便要想法子跟芃芃来个“偶遇”, 说上几句话。

  说来倒也让人好笑,别的妃嫔找芃芃, 是为了固宠,安贵人找芃芃, 却是为了安胎。不知怎么, 她坚信只要能时不时见上芃芃一面,她腹中的胎儿便可安然无虞。

  对此, 芃芃颇为无奈,有时候, 她看着安贵人一日大过一日的肚子, 还有些胆颤心惊的,生怕安贵人在来找自己的途中出了什么岔子。虽说乾隆肯定不会因为一个未出世的胎儿而迁怒芃芃, 但若是真的出了什么事, 芃芃过不了自己心中的那一关。

  为此, 她一方面劝说安贵人减少外出,另一方面自己过起了三点一线的生活,除上课和给乾隆请安之外, 也鲜少出门了。安贵人和其他妃嫔不敢打扰阿哥格格上课,在乾隆跟前时,又不好搞什么小动作,芃芃倒是难得过上了一段安生日子。

  某日,乾隆用着据说是芃芃亲自做出来的点心和汤羹,对芃芃笑言:“如今朕这儿倒是成了你的‘避风港’了。”

  对于芃芃最近频频往他小书房中跑的缘由,乾隆显然十分清楚。

  “汗阿玛难道不是也将我当成了挡箭牌吗?有我见天地往您这里跑,给您送点心汤水什么的,那些个想要用同样的方法来向您展现‘贤惠’的娘娘们可不就只能放弃了?最近,您也是难得的清净吧!”

  芃芃搅动着手中的汤羹,对乾隆道:“再者,我亲手给您做的点心难道不好吃吗?您看,您既享受到了美食,又享受到了难得的清净,说起来,还是您赚了呢!”说着,她亲自舀起一勺银耳莲子羹送入了乾隆口中:“您啊,就不要得了便宜还卖乖了!”

  侍奉在外的吴书来听到这话,眼观鼻鼻观心。

  整个圆明园之中,也就只有这位小祖宗敢这样跟乾隆说话了,他都已经习惯这位小公主时不时的“语出惊人”了。对于五公主,乾隆的包容度显然很高,非但不会计较她这类冒犯的话语,恐怕还会觉得这是五公主与他之间独有的亲昵。

  不过话又说回来,除了五公主之外,乾隆膝下又有哪位阿哥或是格格能够在小书房中畅通无阻呢?这样的纵容,本身就说明了芃芃在乾隆心中的分量。

  果然,乾隆听了芃芃的话后,只是故作恼怒地捏了捏芃芃的鼻子:“好大的胆子,仗着朕宠你,在朕面前倒是越发放肆了。”

  芃芃显然也明白乾隆并没有动真怒,因此,她只是冲着乾隆眨了眨眼,无辜地道:“怎么,难道我的话有什么问题吗?我不过是说了几句实话罢了,若是汗阿玛要为了这个跟我生气,那也未免太小肚鸡肠了。”

  “好哇,竟敢说朕小肚鸡肠,反了你!”

  芃芃由着乾隆在她的脸颊上捏了捏,忽地道:“汗阿玛,方才,我看您愁眉不展的样子,您现在可觉得好些了?”

  莫非是新疆那边儿的战事不顺利?

  不应该啊,如今的大清在火器配备方面可以说是吊打大小和卓,在叶尔羌汗国与大清实力对比如此悬殊的情况下,俄国应该也不会明着贩卖火器给大小和卓。难道在这样的情况下,战势还是陷入了胶着状况?

  乾隆仿佛看出了芃芃心中的疑惑,只听他压低了声音道:“在攻入叶尔羌汗国后,起初进展很顺利,朕的大军将大小和卓的队伍打得毫无还手之力,但后来大小和卓也学聪明了,开始与朕的人打游击战,不与朕的大军正面交锋。新疆有天险可守,气候又与京城大为不同,兆惠和阿里衮在那儿待了一阵子后,竟因水土不服而染病,大军士气萎靡,大小和卓在发现了这一点后,愈发得意,趁乱对朕的大军进行了一番打击,如今,大军在叶尔羌汗国的情况,委实不妙啊。”

  芃芃静静听乾隆诉着苦:“那么,汗阿玛对此,是怎么想的?兆惠和阿里衮既然同时病了,汗阿玛少不得要紧急加派太医去新疆处给他们治病。除此之外,汗阿玛是否要派富察将军去支援?”

  阵前换将乃用兵大计,但若是兆惠和阿里衮在经过救治之后,病情依然不能得到好转,那么阵前换将也是无奈之举。好在有傅恒在,且在新疆打仗的那批士兵们当初在远征准噶尔之时也与傅恒并肩作战过,对傅恒颇为信服,若是让傅恒顶了兆惠和阿里衮的缺,想来叶尔羌汗国之危可解。只是如此一来,傅恒的缺又该派谁人顶上?

  准噶尔现在看着虽然老实了,但残余的叛党仍然潜伏在汗国境内,未能彻底肃清,若是没有人看着这些人,指不定在大清与叶尔羌汗国交战之时,准噶尔叛党会在背地里捅刀子。

  这样看,若是乾隆想要派傅恒去顶兆惠和阿里衮的班,还得有人率先顶傅恒的班才行。

  乾隆听了芃芃的话,赞许地点了点头:“你小小年纪,能够想到此处,已经很是不易。朕已紧急派了太医去兆惠和阿里衮大军驻扎之处,以救治兆惠和阿里衮为先。不到万不得已,朕不愿轻易换将。”

  可若是当真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乾隆便准备以傅恒和其副将取代兆惠和阿里衮。

  至于接手傅恒工作的人,乾隆也考虑好了,就让傅恒的长子福灵安来顶傅恒的缺,京城这边不另外调派人手过去。

  一则,福灵安虽然年轻,但性格沉稳,颇有急智,跟着其父征战数次,都立下了不小的功劳,在乾隆看来,福灵安距离成为一名独当一面的将领,所缺乏的只是独自领兵的经验,因为看好福灵安,他愿意给福灵安这么一次历练的机会。二则,重新调派人手去新疆接傅恒的班,难免会打草惊蛇,也不利于战事,乾隆希望哪怕真要换将,一切也都在悄无声息的情况下进行,莫要暴露在大小和卓的眼皮子底下。

  “关于这次的战役,上苍可曾给过你什么启示不曾?”乾隆问芃芃。

  芃芃摇了摇头:“唯有危机关头,上苍才会降下些许启示,此番之战,我大清占据优势,想来上苍也觉得不需要对我大清施以额外的援手。”

  一番话语,让乾隆听得无比舒畅。的确,大清有着数倍于大小和卓的兵力,又有着荷枪实弹,若不是主将与副主将同时意外病倒,大小和卓怕是要不了多久便要败下阵来。乾隆从没考虑过朝廷的军队会输的可能性。

  但芃芃的话还是让乾隆吃了一颗定心丸。既然连上苍都觉得此次的胜负毫无悬念,那么想来他也不需要为此而太过忧心。

  “若你是男子,朕必以你为储。”乾隆看着变得越来越优秀的小女儿,感慨地道。

  芃芃闻言,淡淡笑了笑,并没有把乾隆的话当真。若她真是男子,只怕乾隆也无法像现在这样信任她,对她无话不说了。

  “芃芃,若要在你五哥和十二哥之间择一立储,你认为该如何选?”乾隆话锋一转,闲话家常般的与芃芃谈及了立储之事。

  因乾隆说得随意,芃芃也回答得轻松:“目前看来,当然是五皇兄更好,五皇兄的优秀,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而我十二皇兄目前还在上书房中读书,没有什么可比性。不过,汗阿玛为什么只提五皇兄和十二皇兄?明明十一皇兄看着也不差啊,嘉贵妃娘娘可是对十一皇兄寄予厚望。”

  在乾隆听到芃芃说嘉贵妃对十一阿哥“寄予厚望”之时,神色不由狠狠沉了沉。

  芃芃却仿佛一无所觉似的,继续道:“汗阿玛春秋正鼎盛,日后还会有弟弟出生,所以,现在就将范围限定在五皇兄和十二皇兄之中,也未免太狭隘了些。指不定往后会有更为优秀的弟弟诞生,将五皇兄和十二皇兄都给比下去呢。再不济,还有小十三在呢,保不齐小十三长大后就会比十二皇兄争气。”

  乾隆听着她这般孩子气的话,不由摇了摇头。

  的确,乾隆日后不是没有可能再得新的阿哥,只是相较于尚未出生的儿子们,他自然更倾向于立已经能够看出天资的孩子。而目前,他最为看好的,就是五阿哥和十二阿哥。

  至于十一阿哥,乾隆压根儿就没有考虑过他。

  哪怕他再优秀,单他受制于嘉贵妃这一条,就足以让乾隆把他排除在继承人候选名单之外。更何况,十一阿哥虽有几分聪明劲儿,但没有聪明到足以让乾隆为其破例的地步。

  ……

  又是一个月,兆惠与阿里衮在医师的救治之下已逐渐痊愈,只仍装病着,以此来降低大小和卓的警惕之心。

  大小和卓眼见着胜利在望,不免放松了警惕。他们本就不合,因为有共同的外敌,才能够暂时放下矛盾走到一起,可要说他们之间有多少信任,那是没有的。

  因此,在胜局已定后,为着瓜分战利品之事,他们之间再度爆发了一场纠纷。

  彼时,兆惠与阿里衮已率领大军潜伏在暗处,蓄势待发。

第133章 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