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瑞小公主[清穿] 第149章

作者:晏央 标签: 清穿 情有独钟 天之骄子 穿越重生

  原本大小和卓在与清军的正面对抗之中便不占什么优势, 不过是靠着地利之势才能与清军周旋。如今他们自以为胜券在握,放松了警惕,只顾着内部争权夺利, 将自己暴露在了兆惠和阿里衮的视线范围之中, 其结果如何, 可想而知。

  当兆惠和阿里衮的大军杀过来将大小和卓牢牢制住的时候,大小和卓彻底傻了眼。

  “原来,对外宣称重病未愈,一直以来, 都是你所使用的障眼法吗?”大小和卓不敢置信地看着兆惠和阿里衮。

  因为兆惠和阿里衮在等待大小和卓内乱的过程中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调养, 再加上他们做了一些掩饰,他们的面儿上丝毫看不出病容来, 大小和卓才会有此一问。

  大小和卓也不是什么傻子,他们是亲眼目睹了清军从起初的一块铁板到后来的一盘散沙, 又见到有清军偷偷摸摸地去采摘草药, 才真正确认是清军的主将出了问题。

  可如果这一切从一开始就是兆惠和阿里衮设计好的,为的就是以最小的代价将他们一网打尽……这手笔也未免太大了些, 他们输的心服口服,无话可说。

  对于大小和卓的疑惑, 兆惠和阿里衮并没有正面解答。兆惠和阿里衮本就不是什么多嘴之人, 自然不会好心到去为敌人解惑。虽说眼下大小和卓又投降了,但谁知道他们会不会降而复叛呢?还是多留个心眼儿为好。

  大小和卓显然也不是什么宁死不屈的人, 他们见大势已去, 对待兆惠和阿里衮的态度要多好有多好, 发誓再也不会背叛,小和卓甚至放言,他自从上一回降清之后, 就一直对大清忠心耿耿,无奈大和卓惦记着昔日独揽大权的荣光,不愿意让朝廷长期压在他们头上,于是便前行将小和卓绑上他的船造了反。

  此举等于是将造反的罪责全部推到了大和卓的头上,将自己瞥了个一干二净。大和卓听闻此言,自然不干,又历数了一番小和卓做的好事,两人不断地在兆惠和阿里衮面前自曝其短。

  兆惠见状,颇感好笑地摇了摇头:“你们说的话,本将军会如实呈给皇上,最终要如何处置你们,由皇上来进行定夺。”

  ……

  乾隆在收到捷报后,自然大喜过望。

  他曾经信任过大小和卓一次,将南疆的治理权交给他们,试图借助他们之力稳定南疆的局面。可事实证明,与大清没有任何利益纠葛的外人终究是不可信的。

  这回大清打了胜仗,乾隆要做的事有两件,其一,限制大小和卓的权力,为此,乾隆需要派遣他信得过的将领驻守新疆;其二,与叶尔羌汗国联姻,彻底将叶尔羌汗国纳入大清的版图之中。

  不是不可以直接剥夺大小和卓的所有权力,将大小和卓收监,但这对于稳定当地的人心来说,无疑是极为不利的。想当初势大如准噶尔,也只敢将大小和卓□□,并打着他们的名号来统治南疆,而不敢直接将大小和卓给杀了,就能够看出很多问题。

  当初傅恒亲征准噶尔之时,若不是正好碰上准噶尔瘟疫爆发,傅恒带着“仙药”拯救了当地不少百姓,使得民众的心理发生了动摇,大清想要直接接管准噶尔也是没门儿的。

  乾隆想了想,决定封傅恒为伊犁将军,留在新疆稳定南疆和北疆的状态,并让兆惠和阿里衮班师回朝。

  战事告捷,乾隆也如释重负,趁着今日时间还早,他准备去上书房考察一下阿哥和他看好的几个重臣之子的学习情况。以往他是最爱做此事的,自打开战以来,他全副心神都放在战事上,已经很久没有踏足过上书房了。

  乾隆想到兆惠给他上折子时所陈述的边关境况、以及在战事中遇到的险情,觉得自己恰好可以用兆惠所碰到的其中一个难题作为考题,来让考一考上书房中的那些学子们,看看他们在碰到类似的情况之时,会如何解决问题。

  ……

  上书房中如今就读的还是那几个学生,从八阿哥到十二阿哥,包括福康安、善保、小鄂勒在内的几名重臣之子,格格这边则是芃芃,以及刚刚入学的六格格和七格格。

  芃芃是在五岁那年由乾隆钦点入学的,六格格和七格格的入学年龄要比芃芃晚上一些。

  她们不似芃芃一般受乾隆重视,指望乾隆主动想起她们,那是几乎没可能的,还是六格格的养母婉嫔和七格格的养母庆嫔主动找乾隆提及此事,两个小姑娘才终于被送入了上书房中。

  婉嫔与六格格平日里与芃芃接触颇多,自然能够看出芃芃与一般格格的不同。六格格虽嘴上不说,心中却暗自将这位五姐姐当成了自己的偶像,五姐姐学了什么,她便也想跟着学什么,她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够成为像五姐姐这般有用的人。进入上书房中读书之事,是六格格央着自己的养母向乾隆求来的,对于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她自然无比珍惜。

  至于七格格,则是被其养母庆嫔塞进上书房的。庆嫔虽不明白为何五公主和六格格一个个都那么拼,就连已经过了进入上书房读书年龄的四格格也私底下找芃芃帮其补课,这里头想来有一些她看不见的好处。庆嫔知道自己不是个聪明人,既如此,她只管跟着聪明人的步子走就是。

  更何况,别的不说,单只说进入上书房中读书能够时不时见到乾隆这一点,也足以让庆嫔绞尽脑汁把七格格送进上书房了——七格格可以不如别的阿哥、格格们那般得宠,但决不能彻底被乾隆忘在脑后,得让乾隆时不时看到七格格才行。

  总之,当乾隆走进上书房时,看到的就是教室中坐得满满当当的一众小萝卜头们。

  其中,坐在最中央的芃芃一看到乾隆,眼睛瞪得滚圆,双眼一下子就亮了起来,看得乾隆哑然失笑。其余阿哥们在见到乾隆之后,也是十分高兴,但高兴之余,也不免多了一丝拘谨和紧张——他们可是知道的,乾隆来上书房中,多半又要考校他们的功课了。

  若是他们的回答能够让乾隆满意倒也罢了,若是他们的回答不能让乾隆满意,只怕待会儿又要当众挨训了。一想到这,阿哥们的心情就美丽不起来了。

  那些被允许进入上书房读书的重臣之子在见到乾隆时,是纯粹的高兴外加满眼的崇拜。他们暗自下了决心,待会儿要在乾隆跟前好好表现,争取给乾隆留下一个好印象,也为他们背后的家族争个光。

  六格格对乾隆的到来很是淡定,只是向乾隆行了个礼便收回了目光,乾隆对她向来算不得十分看重,但每个月也会来看她两次,她对于这种状态适应良好。坐在六格格身旁的七格格则是双眸一瞬不瞬地盯着乾隆看,心中的想法与那些大臣之子们差不多,只盼着在乾隆面前好好表现一番,能够得到乾隆的夸赞和看重——她已经有大半个月没见到乾隆了,她希望乾隆能够比之前更宠爱、关注她一些。

  在上书房中众人向乾隆行完礼后,太傅们便接着为诸位学生们讲课。由于乾隆驾临上书房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他们早已明白,若是乾隆没有别的指示,他们该做什么做什么就对了。

  这节课讲得恰好讲的是地理,太傅们将乾隆派人费尽心思画出的舆图摆在了诸位学生的面前,好让他们对大清的国土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知。

  向来一听到学习就直皱眉头的小鄂勒看着这幅地图,不由来了精神:“太傅,咱们大清如今正在与大小和卓打仗吧?不知这大小和卓所在的位置,又在舆图上的何处?”

  太傅闻言,在舆图上细细辨认了一阵,而后将一块地方圈了出来:“在此处。”

  说真,又将新疆的地势气候,以及叶尔羌汗国周边的势力范围为学生们大致讲述了一遍,学生们纷纷露出恍若大悟的表情。

  这要是搁在从前,即便是听到大清又与哪里开战了的消息,他们对此也只有一个模糊的认知。

  然而今日,亲眼看到大小和卓在舆图上的地理位置,又知道了它周边是个什么情况,学生们一下子便觉得战场的距离与自己拉近了,一个个都露出了沉思的表情。

  乾隆见状,颇为满意,越发觉得他当初同意小闺女将“地理”一科纳入到学习的科目之中是一项相当明智的抉择。看看,这学习的积极性不就被调动起来了么?

  这些在上书房中学习的学生们,除了三位公主格格外,其他人日后多半会成为大清的肱骨之才,让他们多了解一些大清的局势,总是没有什么坏处的。

  想到此处,乾隆终于站起了身,走到中央,顶替了太傅的位置:“既然说到边关战事,朕便考考你们吧。倘若此次奉行率军与大小和卓打仗的是你们,大军行至天山,你们发现有伏军,会如何做?”

第134章 一更

  听到这个问题, 阿哥们在思索了一阵子之后,纷纷给出了答案。

  大清自马上得天下,一直以来, 历朝历代的皇帝对于阿哥们的武术教学都不曾放松过, 闲暇之时, 也会与阿哥们说一些老祖宗征战的事迹,听得底下的阿哥们是心向神往,免不了私底下也会思索一番,若是他们自己上了战场, 遇到与老祖宗相似的情况, 又该如何处理那些事。

  如今乾隆的考验可谓是正中他们的下怀。

  诸位阿哥之中,十阿哥表现得最“勇”, 采取的方法较为大胆,但策略规划做得总体还算过得去;十二阿哥给出的答案让人觉得最“稳”, 以时间为成本, 争取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战果,并最大限度的杜绝被人阴沟里翻船的可能性;十一阿哥给出的回答乍一听似乎很有道理, 但却过于泛泛,有纸上谈兵之嫌, 但依照他的年龄来说, 能想到这些也算是差强人意,因此, 乾隆在听了十一阿哥的答案之后, 既没有表示赞同, 也没了立马否认,只是指出了他不大满意的地方,让十一阿哥自己再好生想想。

  唯独八阿哥的回答, 让乾隆着实失望。

  因为八阿哥他在回答乾隆的问题之时,压根儿没过脑子,只说弟弟们顾虑这顾虑那的,实在有损大清的威风。大清国富力强,又有利器在手,何须惧怕区区大小和卓?直接把他们全部打趴下就完事儿了。

  八阿哥在说完这番话后,还自以为回答得不错,洋洋得意地看了乾隆一眼。他心知,乾隆最是喜欢在取得了胜利之后听别人对他的夸赞,方才,他在夸赞大清国富力强之时,可是努力地在不着痕迹的情况下将乾隆也给夸赞了一遍。

  谁知,乾隆在听了这番话后,非但没有夸奖八阿哥,反而将八阿哥痛斥了一番。

  “你是诸位阿哥之中最为年长者,你的回答却最是让人失望!莽而无勇,只会一味蛮干。文不成、武不就,朕怎么会生出你这样的儿子来!”乾隆重重的一击落在八阿哥身前的桌案上,将八阿哥的纸笔震翻在地。

  八阿哥吓了一跳,身体狠狠瑟缩了一番,低垂着脑袋,不敢再有任何言语。

  乾隆见到八阿哥这畏畏缩缩的模样,越发看不上他:“罢了罢了,朕早知你懦弱无能,也不指望你日后能帮衬你兄弟们什么,只求你老老实实做个纨绔,日后莫要给你兄弟们添乱就好。”

  此言一出,相当于是在暗示,八阿哥日后非但无缘大统,也无法在朝中占据什么重要的位置。

  他废了!

  就连大阿哥和三阿哥都没八阿哥惨。当初虽说这兄弟俩被乾隆指着鼻子痛斥不孝,坏了民声,也彻底失去了继承大统的资格,但至少他们目前在朝堂上混得还凑合啊。做不了那一等一的心腹重臣,却也帮着乾隆处理了不少要事,一步一步挽回了他们低落到谷底的名声。

  可八阿哥被乾隆亲口说日后只能做个纨绔,可想而知,八阿哥注定要被排斥在权利中心之外了。

  十一阿哥张了张嘴,想要替自己的兄长说些好话,可他看着乾隆那一脸不耐烦的模样,又怕乾隆会迁怒到自己身上来,便抿紧了唇,不敢说话。眼下八阿哥已经被乾隆给厌弃了,若是再把十一阿哥也给搭进去,他们这一脉可就完了。

  再者,十一阿哥自己方才给出的答案,乾隆都不是很满意……这种时候十一阿哥并不想在乾隆面前刷存在感,他只想让乾隆尽快忘记那件事。

  倒是芃芃为八阿哥说了句公道话:“汗阿玛,八皇兄的回答不好,让您不满意,您罚他功课加倍,让他日后好生努力学习就是了。您可万万不能因为他这次给出的答案不能让您满意,就直接将他整个人都给否定了啊。否则,要是八皇兄听了您今日这番话,开始自暴自弃,当真变成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怎么办?现在他虽说给出的答案时常不能令您满意,可至少,他每日读书还算勤勉。”

  此言一出,周围的人都愣住了。

  上书房中的学生们几乎没有谁不知道,五公主在刚进入上书房之时,曾与八阿哥和十一阿哥爆发过一场纷争。自那以后,五公主便不怎么理会八阿哥和十一阿哥,后两者见了前者之后,多少也有点绕着她走的意思。

  如今,八阿哥受了乾隆的斥责,眼看着泪珠子都快要忍不住滚下来了,让人没想到的是,出面为八阿哥说话的竟然不是他一母同胞的兄弟十一阿哥,而是与他颇为生疏的芃芃,这着实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乾隆意味深长地看了芃芃一眼:“你倒挺有手足之情。”

  虽说当阿玛的都喜欢看着自己的子女们一团和睦的样子,但眼见着芃芃为了一个无足轻重的八阿哥而说自己,乾隆心中还是有些不悦。

  #乾三岁委屈,但乾三岁不说出来。#

  芃芃在听了乾隆的话后,神色颇为古怪。不为别的,就为乾隆那句“手足之情”。

  她跟谁有手足之情,都不可能跟嘉贵妃的儿子产生什么手足之情。

  芃芃也不知道乾隆这么说是出于真心,还是故意在这儿膈应她呢。她之所以选择站出来为八阿哥说话,理由很简单,她不希望乾隆因为某个儿子一时的表现而将这个人一竿子打死,比如从前的大阿哥和三阿哥,比如现在的八阿哥。若是未来,十二阿哥或者十三阿哥也像这些阿哥们一样惹恼了乾隆,会不会受到同样的训斥,然后被乾隆一下子否定掉?

  芃芃不敢去想,她下意识地想要避免这样的局面。

  乾隆对小女儿终归是宠溺的,若是换个人来跟他说这番话,只怕乾隆就要连着说话之人一道骂。可既然说出这番话的是芃芃,他自然愿意听一听。然后他发现,芃芃说的似乎还挺有道理的?

  哪怕八阿哥再怎么不争气,也终究是乾隆的儿子,哪怕他每日用功积极向上是在做无用功呢,也总比直接颓废下去来得强。

  思及此处,乾隆缓和了语气,勉励了一番八阿哥,让八阿哥受宠若惊。但乾隆在给完甜枣后,马上又敲了八阿哥一记闷棍,道若是下回他前来考核诸位阿哥的学识时,八阿哥若是再回答出这一看就没有动脑子的答案来,乾隆一定会让八阿哥尝一尝来自老父亲的铁拳制裁。

  在考校完诸位阿哥们之后,乾隆又将目光投向了重臣之子们,这可是朝廷未来的肱骨之臣,马虎不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未来的肱骨之臣们能否掌握作战的精髓,比阿哥们能否想出策略打好胜仗更为紧要。未来的君王可以自己不会调兵遣将,只要他能知人善用,并对战场的局势有大致的了解,不会轻易被手底下的人蒙蔽过去,便是一个好君王。但能臣对于一个朝代来说却是不可或缺的。

  幸运的是,在接下来的问答之中,乾隆发现了这样的能臣苗子,钮钴禄善保也是第一次正式进入乾隆的视野。

  虽说论及排兵布局,善保远远不及小鄂勒和福康安这两名武将之子,但他的用兵知识显然很是扎实。在向乾隆陈述他的方法时,他口齿伶俐、条理清晰,且又能坦然面对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做好应对措施,将方方面面都考虑地较为周道,这一点,让乾隆很是欣赏。

  “是个好苗子,日后还需继续努力。”乾隆拍了拍善保的肩,对善保说道。

  善保顿时来了劲儿,一张小脸满是通红之色:“是!”

  八阿哥与十一阿哥素来不喜欢善保,如今见善保得了乾隆的夸赞,纷纷撇了撇嘴,一副不高兴的模样。除善保之外,富康安与小鄂勒均得了乾隆的赞赏。其余几个重臣之子之中,不乏有回答的不好之人,但乾隆多是以鼓励为主,便是在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时,语气也较为温和,这与他方才对阿哥们的严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自认为回答的并不差却没能从乾隆口中听到一句赞赏之语的十阿哥眼见着乾隆夸了一名重臣之子,不由有些不平。那名重臣之子给出的答案可还没有他给出的答案好呢!

  芃芃见状,赶忙拽了拽十阿哥的胳膊,小声道:“爱之深,责之切。汗阿玛正是因为对兄长们的期望十分高,所以才会对你们严格要求。而那位……”她看了一眼那得了夸赞的重臣之子:“他毕竟年纪还小,所以汗阿玛对他的包容性颇高,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十皇兄你救不要与他计较了。”

  芃芃说话声音虽小,但还是落入了乾隆的耳中。不止如此,方才乾隆考校重臣之子时,八阿哥、十阿哥与十一阿哥的反应,他一个也没有错过。

  只听乾隆道:“有些人虚长别人几岁,却连别人都明白的东西也看不明白,还怪朕不夸你们……哼,自个儿好生反省反省去吧。”

  一场考校过后,有人欢喜有人愁。

第135章 一更

  用过晚膳, 芃芃向乾隆提议道:“汗阿玛,趁着时日还早,咱们不如去看看八皇兄吧。正好方才吃得有些饱, 在宫中走动走动, 权当是消食了。”

  乾隆闻言, 笑着刮了刮芃芃的鼻子:“你到底是想去看你八皇兄,还是只是拿你八皇兄做个由头,想央着朕陪你出门子呢?”

  “当然是为了八皇兄……不,为了汗阿玛啦, 汗阿玛方才把八皇兄训得那么狠, 若不好生开导开导,只怕他心中要留下心结来。”芃芃推搡着乾隆催促他快去换衣服:“我若是想让汗阿玛陪我出去走走, 哪里用得着找什么借口,直接跟汗阿玛说, 汗阿玛难道还会不陪着我吗?”

  这样理直气壮的话语, 让乾隆不由哑然失笑:“你呀,也就仗着朕宠你。”

  “那是。若是汗阿玛这般宠我, 我都不敢在汗阿玛面前有话直言,那这宫中还有几个敢跟汗阿玛说真话的人呢?要是连个敢在汗阿玛面前说真话的人都没有, 汗阿玛也未免太可怜了。”说着, 芃芃像模像样的做出了一副同情的模样来,乾隆见了, 一时没忍住, 伸手拧了拧她的脸。

  芃芃赶忙告饶:“别拧了别拧了, 若是拧出了印子来,一会儿我可怎么见人呀!”

  乾隆轻哼一声:“朕看你是欠收拾。”

  说话间,吴书来已经替乾隆取了一件家常衣物来, 正是皇后特意为乾隆制的,这衣服看似普通,实则是素锦所制,摸上去绵软而又舒适,乾隆穿这样一身去与八阿哥叙话正好,彼此之间也能少一些距离感。

  芃芃也配合着乾隆换了身配色相近的衣服,她年纪小,用不着十分精心打扮,只是简单地将头发扎了起来。但因她模样生得好,即便是这样简单的打扮,仍是衬得她乖巧可爱。

  父女俩站在一道,就如同穿了亲子装一般。

  芃芃兴冲冲地带着乾隆杀到了阿哥所,结果却扑了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