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419章

作者:金面佛 标签: 年代文 复仇虐渣 励志人生 穿越重生

  官口两张嘴,上下随便说。昨天你还是致富模范,明天你就有问题。上午要求大干特干,下午又批评冒进贪功。

  反正,他们就是这个时代的甲方爸爸,色彩斑斓的黑,丰富多彩的白,神仙都搞不清楚他们到底想怎样。

  解茜洗了一遍草莓又洗第二遍,水一直没关,她的声音就在流水声中断断续续:“要走早点走,别到时候想走也来不及了。不要心存幻想也不要把他们的承诺当回事。当初大鸣.大放不也是他们信誓旦旦地保证的吗?后面又怎样?好在他们对外国人还是客气的。”

  草莓洗干净了,水龙头拧上了,她不再提及移民的话题,只问专辑的事:“歌曲挑选好了吗?会不会太赶?”

  周秋萍很想摸摸这姑娘的脑袋,最后只微笑:“已经差不多了,黄老师一直都在筹备你们的新专辑。”

  解茜点点头,端着草莓出去。

  周秋萍喊住了她,待这皮肤白的近乎于半透明的姑娘扭过头来,她才微微笑:“谢谢你,出去照顾好自己。学业不要放松,无论在哪儿,你掌握的知识和你的能力都是你安生立命的根本。对了,到了之后把你的账户传真给我们,后面磁带分版税,我们好给你转过去。”

  解茜吃了一惊,下意识地拒绝:“不要,我已经拿了很多钱了,我有奖学金。”

  周秋萍给她理了理衣领,笑道:“穷家富路,出门在外开销大着呢。你看张蔷那会儿挣的钱要比你多吧,花不了两年就没了,只好回来。再说手上有钱,做选择也就更能顺应本心。”

  石磊大剌剌地闯进厨房,嘴里抱怨道:“不是说有水果嘛,怎么还不拿出来。天!这个好,草莓,甜,好吃。”

  他这一打岔,两位女同志也不好在说什么,只能咬牙切齿地愤恨:“你就知道吃。”

  石磊委屈死了,现在的女同志完全不讲道理,刚才明明是她们说要洗水果给大家吃的。

  他端着草莓出去,发现客厅里又多了人。

  高女士和田彩霞还有彭阳奔波了一天,去城郊寻找合适的养鸡场地点。强扭的瓜不甜,农场看不上他们,他们也不上赶着,另起炉灶好了。

  除了他们之外,沙发上还坐着位女同志,是电视台服务部的叶文兰。

  石磊咋舌,感觉周经理太可怕了,她才刚跟黄总监商量完要做新电视节目的事,这么快就把人拉过来商量具体工作了。

  结果周秋萍看到叶文兰也愣了下,笑着打招呼:“叶老师,你来了,正好,有个新的节目企划不知道你感不感兴趣。”

  说着她把在全国范围内选拔大学生歌手的事简单说了一遍,又补充说明道:“9月下旬开亚运会,我们在暑假里搞歌唱比赛,刚好可以响应亚运会,展现出年轻人的青春活力。”

  叶文兰看着有些拘束,只仓促地点头:“不错,挺好的,海城电视台的《卡西欧杯家庭演唱大奖赛》收视率就很高,很受欢迎。”

  这个大奖赛大概是中国内地荧幕上最早的选秀节目,1985年开播,风靡一时,像周冰倩和巫慧敏,就是从节目里走出来的歌星。周冰倩去年出的磁带销量也破了百万呢。

  彭阳好奇:“我听说这个比赛一开始没人报名,电视台的人拿闹钟引诱大家,谁报名就发一只闹钟,所以才把比赛的人给凑齐的?”

  叶文兰扯了扯嘴角:“我也不清楚。”

  周秋萍看她像有心事,便招呼她到院子里:“正好,叶老师,我有个事情想问问你。”

  等她们出了房门,她才开口问:“怎么了?有事吗?”

  叶文兰苦笑,像是难以启齿的模样,踟蹰片刻才开口:“周经理,我听说现在办去匈牙利的移民有门路,是吗?”

  周秋萍皱眉:“你也想移民吗?我知道《点歌台》其实没任何技术含量,也谈不上发展。但是这个《校园歌手大赛》如果好好做的话,可以成为大陆电视台的一张名片。”

  叶文兰无奈摇头:“我也想做啊,可我也得考虑家庭。我爱人之前一直借调在省报,现在被退回去了。我们老家很远,想办法调到大城市恐怕比出国还难。”

  原来经济大环境不好,国家财政也紧张,下拨到各个单位的经费有限。今年上面财政就按编制给钱,那些借调人员所有的行政开支全部由单位自己承担。

  报纸受到广播和电视台的冲击,日子也谈不上好过。他们就开始精简人员,将借调的工作人员退回原单位。

  这下麻烦大了,叶文兰老家到江州,坐火车得两天两夜。两口子如果长期分居,那肯定容易出问题。

  她丈夫也不愿意回去。借调人员是最尴尬的,你在原单位什么活都没干,那自然升职称升官所有的好事都不可能轮到你。他也三十好几了,再跟小年轻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拼,不管是体力还是心态都扛不住。

  他听妻子偶然提起周经理把生意都做到国外去了,就来了兴趣。他毕竟本身就是做新闻的,只要稍微一打听,便清楚了匈牙利和中国互相免签的事。于是他就动心了。

  他想趁着还年轻,出去闯一闯,省得在老家那个小地方空有抱负没有施展的空间。

  周秋萍询问叶文兰:“那你的意思呢?你是想留在国内发展还是出国?”

  叶文兰抿了抿嘴唇,颇为羞愧:“我希望和我爱人共进退。”

  她解释道,“当初大学毕业分配工作,他本来有更好的选择的。但是为了迁就我,才留在了本省。后来我成功地调过来了,他却只能借调。他已经为我牺牲了很多。”

  周秋萍点点头,表示明白了。

  夫妻相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外人没啥好说的。

  她略一沉吟,跟叶文兰确认:“我记得你以前好像也在报社工作是吧?”

  “对,我干过记者也干过编辑。”

  就是因为写稿子被认为倾向有问题,所以她才叫清理掉的。她怀疑丈夫之所以被退回原单位也是受自己牵连。

  毕竟现在空气又紧张起来了。

  “那你们夫妻俩的外语水平如何?”

  “我会英语和俄语,我爱人英语也不错。”

  周秋萍没打包票:“那好吧,我给你问问看。我是不希望你们去摆摊子的,最好还是能够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

  叶文兰听得满头雾水,但周秋萍已经招呼她进屋吃水果,并没有进一步解释的意思。

  因为周秋萍现在也没把握呀。

  她看这两口子以前都是在报社工作的,突发奇想,想办一份中文报纸。

  现在涌到匈牙利的大部分中国人根本不会说英语,除了老乡带老乡,道听途说之外,压根没办法了解匈牙利的讯息。而能够垄断信息的人,不仅借此大发其财,还坑了不少同胞。

  目前匈牙利有匈文俄语英语甚至德语报纸,但没有华文报纸。

  如果有一份报纸可以及时介绍匈牙利的各项政策,而且还能够提供一些商务、地理信息。那么对于不懂外语的华商而言,无异于甘霖。

  而且文字是有感情的,让读者凝聚在一起,为他们提供心灵的慰藉。

  这叫花小钱办大事。

第352章 货跟货是不一样的

  卢振军以前就是政委, 专门搞思想工作的。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思想阵地你不去占领别人,别人肯定会抢着占领。

  他已经在匈牙利正儿八经注册了公司,把它当成重要的阵地, 自然要严阵以待。

  办个报纸不错, 精神食粮很重要。尤其在异国他乡,人生地不熟的, 能有熟悉的文字慰藉, 可以让人感觉没那么孤独。

  他当场就拍板:“可以,你把人给我送过来。对了,我正准备给你发传真,你按照上面给我发货。”

  跟着第一批走空运的真丝衬衫一块儿上飞机的还有目录样品。

  之所以能这么快,一方面是杜仲李立军他们转换角色极快,不做电视销售了, 但线下的贸易工作他们分工搭配的极好, 整理出一清二楚, 充分体现出高学历人才的能耐。另一方面是钱经理的补充,作为江州饭店的高层, 她掌握了长期合作对象的一手信息, 直接就能拿出名册和样品来。

  周秋萍惊讶不已:“卢老师你也够快的呀, 这么快就找到了新顾客。”

  卢振军哈哈笑:“花钱打广告了呀。我们华商好像真的没这个意识,在这边做生意的日本人南朝鲜人都晓得要打广告吸引顾客,我们还以为酒香不怕巷子深一样。”

  周秋萍趁机强调:“那你就再接再厉吧。行, 你传真给我,我这边尽快把货凑齐了给你发过去。”

  她打完电话出房间, 就给了叶文兰准消息:“你把家里安排好了, 将你和你爱人的资料准备好, 等邀请书发过来, 再办下一步手续。”

  叶文兰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么快?”

  旋即她又问重点,“要多少钱?”

  从她去电视台工作到现在,因为周经理对手下人大方,工资奖金都没少过,所以万把块钱她还是能拿出来的。

  就算更高,就算要借钱,她也要和丈夫办出去。

  周秋萍哭笑不得:“我贩货不贩人的,你们要准备的就是路费和路上的花销。到那边,暂时会给你们提供食宿的,先落下脚再说。”

  石磊在旁边热情洋溢地帮忙出主意:“你们多带点货过去,到时候刨除路费还能多赚一笔,也能手上有点余钱。我跟你说,电子表、珍珠项链、打火机还有胸花都体积小分量轻,利润却不少。”

  周秋萍真是对他无语了,干脆摇头,招呼大家:“你们晚饭想吃什么呀?”

  叶文兰赶紧告辞:“那我先回去收拾了。”

  穷家富路,想要出远门,得准备的东西实在太多了,简直堪称一场战争。

  周秋萍便也不留她:“你准备好了跟我说一声。”

  今天来家里的客人多,加上进入4月之后,天一下就热了起来,余成也懒得准备7个碗8个碟了,问过大家的意思之后,直接上了一大锅过水凉面,用木耳和猪肉片以及鸡蛋还有黄花菜做卤子,随吃随舀,简单又美味。

  就连青青和星星也吃的津津有味,两只小脑袋都埋在面碗里。

  人太多,大家便也不全都围在桌子上,而是端着碗,三三两两的分开找地方吃面。

  周秋萍端着碗过去跟母亲说话,询问养鸡场的地址找的怎么样了。

  “山上,有一片山我觉着还行。以前是打石头的地方,现在石头也没了,剩下的就是荒山。价格也低,要是长租了,倒是可以盖个养鸡场。”

  高兴同志不愧像是她自己说的那样,半截身子都埋进黄土的人了,凡事想得特别开。对于要移民的事儿,她一开始内心深处是极为抗拒的,甚至有种类似于被逼良为娼的悲愤。

  但是很快她就真香了。

  曹敏莉找来的那位帮她办手续的律师,跟她解释了一通香港的相关政策。

  老太太听完之后第一感觉就是资本主义就是资本主义呀,保护的都是老板的利益。这个税的比例少,而且种类也不多,居然没有营业税和增值税,赚了纯利润才交税。不赚钱就不交税,简直不可思议。

  虽然只戴了个帽子,她暂时也不在香港做生意,享受不到那边的优惠。但是这个帽子在江州就能让她省下很多税,更让老太太激动的是,进口机器还能免关税。

  就比方说他们这个养鸡场和屠宰场吧,一套养鸡设备和屠宰设备,从荷兰进口的话,加在一起差不多50万美金。如果正常交税,要交100万的关税。

  但戴上帽子之后,这笔钱就能省了。

  加上在营业税增值税方面减免的部分,一年下来,他们能省下好几百万呢。

  高女士忍不住叹气:“难怪外企工资给的高,大家想去外企上班,人家有底气给这钱啊。”

  周秋萍心道:可不是吗?

  这就跟两个同事一样,表面上看两人薪水一样,按道理来讲,生活水平也差不多。结果一个上有老下有小,各种支出免不了。另一个潇洒贵族,只管挣钱,固定支出少又少。

  两人的生活质量一样,也就怪了。

  所以后来号称在国内最遵守劳动法的是外企也未必是人家的觉悟有多高,说不定就是人家开支少,有更多的钱能够拿出来摆在员工福利这一块。

  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本坦然大方的呀。富一些,大概率会更从容一些。

  高女士开始忧心忡忡:“你说这个样子,到时候会不会全都变成洋人啊?”

  天底下谁不喜欢钱?做买卖交那么多税的人是真的觉悟高,觉得自己有义务做这事儿吗?绝大部分肯定是因为怕被抓怕被罚怕蹲大牢,所以才咬牙把钱交了。

  现在有办法可以少交钱,还不用被罚,那大家肯定愿意干这事儿啊。

  到那时候,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呢。

  周秋萍突然间想起来一件事,是千禧年前后,国内的好多大型国企都特别流行和洋品牌联姻,就是引进外资。当时官方的说法是因为加入世贸组织了,为了打开国际市场,增强竞争力,所以要搞合资。甚至是有的企业是被上级主管部门强行逼迫,按人头认指标搞合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