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面佛
看到奶奶和妈妈,星星激动得要命,一个劲儿给大人比划:“好大的饼,好香啊!”
这是他们第一次来新疆,包括卢小明在内,看到什么都好奇,已经觉得自己眼睛不够用了。
周秋萍笑着摸了把女儿的脑袋,瞧见卢小明也偷偷抬起头,不知道为什么,她竟然想到了那个好莱坞动画片里渴望被抚摸的小黄人,于是她也揉了把卢小明的脑袋:“吃吧,多吃点儿,乌鲁木齐好玩的地方多呢。”
其实她自己都没好好逛过,几次过来都是来去匆匆,一心奔着挣钱。
这回孩子们来了,怎么着都得好好放松下。
小吃摊的生意不差,商贸城的客流摆在这儿呢,不管是客商还是普通客人,大家逛累了总要找个地方吃饭。到了饭点,各个摊子都人头攒动。
可即便这样,摊主还特别过来招呼了大老板,把他们把两张桌子拼在一起,好让他们围着一块吃。
他家只卖羊肉汤,但隔壁卖的是千层酥肉饼子,里面夹的是牛肉馅。一口汤配一口饼,居然出奇的好吃。
曹敏莉对这种吃法也很稀奇,一口一口细细品尝。
高女士喝了一口汤,抬头瞧见熟人:“咦,是那个马……马啥来着?他没买东西呀,还是他朋友拖着车。”
张国富抬头看了眼马拉特,笑着摇头:“他生意大都是直接送到火车站的,一个车皮一个车皮的包。”
哎哟,那可真是大买卖了,的确够厉害。
苏珊有点好奇:“他是哪里人啊?俄语和中国话说得都很流利。”
据说俄语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之一,可以直接把人学崩溃。
张国富表情微妙,琢磨了一回才想到该怎么形容:“逃.港知道吧?他们家情况也差不多,不过是跑去了苏联。”
周秋萍他们都恍然大悟。大陆教育背景下成长的人,但凡经历过那个年代,都知道60年代的叛逃事件。据说□□所说的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讲的不是那位林副,而是指新疆的逃苏事件。
60年代是咱们国家农民勒紧裤腰带支援工业建设的时代,农民普遍日子很难过。
当时的苏联已经初步完成了工业化建设,经济条件要好很多。
两个国家接壤的地方那么多,中苏关系又紧张,那边一吆喝,不少新疆人就跑过去了,有的是一个村一个村的跑。
谈不上什么家国情怀要背叛祖国之类的,基本上都是出于最质朴的愿望,填饱肚子,过上好日子。
跟官方宣传的不一样,其实普通老百姓真把他们当叛徒看的真没多少。
就好比逃.港,官方的喇叭说的再狠,大家还是宁可冒着生命危险跳进海里游泳也要游过去。
为什么呀?因为人的本能就是想过好日子。这是多少宣传口号都压不下去的东西。不管是可恶的资本.主义还是无耻的苏.修,在这件事面前,都没那么眉目可憎了。
只是比起逃.港的人,逃苏的人明显要倒霉些。
因为苏联近年来陷入了经济困顿状态,政治也动荡,直接导致当初依靠国家配置制度,早早就喝上牛奶吃上面包的逃苏分子一下子就从天堂掉到地狱边缘徘徊,日子很不好过。
毕竟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真正从心中尊重叛.徒,这些人在苏联过的其实也是中下层人士的生活。
以前大家庭富裕无所谓,即便是最基本的供给也比留在国内强。
现在不同了,所有人都在过紧日子,本来就处于下层的人当然更糟糕。
不过,他们也有自己的优势,语言。
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轻工业产品日益丰富,价格便宜,质量也好,最重要是可以源源不断地供应。
这些逃苏的人在中苏关系日益缓和之后,也跟自己留在国内的亲友往来,逐渐掌握了这一市场动向。
他们有优势,他们既会说中国话也会说俄语。这在80年代90年代的国际贸易中,简直堪比大杀器。所有人都愿意找他们做生意,因为好沟通啊。
这些人当中脑袋瓜子灵活的,就直接投身到边境贸易中来。做的好的,比方说这位马拉特,早就已经是大富翁了。
当然,死脑筋的,还老老实实等着安排的,那日子过得当然惨。可这没办法,你要捧着金饭碗讨饭吃,谁也管不了啊。
大家从头听到尾,都感觉像是一段传奇。
高女士憋了半天,突然间冒出一句:“这老实人还真不能当啊。”
当初敢于逃苏的,那绝对都是胆大包天的家伙。没逃走的,别提啥爱国主义,一大半都是因为胆小,不敢,只能老老实实呆着。
结果胆大妄为的过去过了几十年的好日子。
现在那边的日子不好过了,不老实的又开始做买卖,倒着在边境倒买倒卖,过着吃香喝辣的日子。
可见,这老实人啊,永远吃亏。
作者有话说:
文中提到的1989年,单是苏联没有商品保障的货币高达700~800卢布。出自1990年第12期《世界经济》里的文章《中苏贸易有待进一步拓展》,作者为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 范新宇。按照文章里的介绍。
80年代以来,中苏贸易稳步回升,但是两国贸易额占两国贸易总额的比重还很小,仅为3%左右。
^_^,这应该是官方贸易,不包括民间私底下的交易。
另外我刚才更新的时候,发现一件特别神奇的事,我15年前的古早校园文《桑之未落》居然被判定内容有问题,直接给我全文锁了,搞得我好懵圈了。
第368章 做笔大买卖
说曹操曹操到。
马拉特带着他那位朋友晃了一圈, 居然又跑过来喝羊肉汤了。
看到卢振军,他立刻笑着过来打招呼,还相当自来熟地挪了两张板凳, 跟他们一块拼桌。
都是做生意的人, 碰上自己的客户,当然没那么多讲究。
马拉特往来商贸城的次数多, 也算是熟客, 他要了羊肉汤之后。摊主的儿子就麻利的拿着小筐跑去旁边的小摊上买馕了。送上桌时,马拉特跟他道了歉,还送了他一个小礼物——防风打火机。
他的朋友看了他一眼,似乎想说什么,到底没张嘴。
估计是觉得这个礼物太贵了吧。在苏联,这种精致小巧的防风打火机很受欢迎, 售价也不便宜。
大家闲聊了几句商贸城的生意, 周秋萍开玩笑道:“你把你们的国家队都带来了, 不怕到时候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啊。”
马拉特不以为意,大口咬下羊肉咽进肚子里, 完全看不上眼的模样:“他们做生意呀, 绝对不行, 简直和笑话一样,跟你们的国家队一个毛病。”
这要是碰上民族感情比较激烈的人,光凭他说的话, 就容易挨揍。
可在场的除了两位小朋友和保镖之外,都是彻头彻尾的商人啊, 谁的关注点都不在这种事情上。
卢振军认真道:“要真做大贸易, 国家力量肯定要比个人强多了。”
“一盘散沙而已, 你们也一样。”马拉特毫无百万富翁的自觉, 吃相绝对谈不上优雅,一边吃一边吐槽,“看这两个国家做生意真是能把人活活急死。我参加过好几次贸易会,每次我都想捋着袖子替他们上。你们广东人不是号称很会做生意吗?为什么做的事情那么可笑呢?”
他吐槽的点在于贸易会的时候,广东有个厂家千里迢迢带着厨房设备过去展销,希冀可以成交生意。因为生产成本的原因,他们给每套设备定价1700美金。
“可老毛子最多只愿意出200卢布呀。老毛子好歹是老大哥,厨房设备在苏联很普及,又不是什么高档货,还好意思开口要1700美金,人家不会自己做啊。广东那边不是衣服很多吗?还有毛衫。他还不如直接拖一船过去,保准要比什么狗屁厨房设备卖的好。”
桌上的人跟着汗颜,他们也搞不清楚这种贸易会的参展单位具体有什么要求,搞不好就是行政硬框框,比方说要展现出我们科技水平提高了之类的,刚开发的厨房设备肯定要比衣服这些更加能体现这一点。
别以为广东那边的领导干部就思想特别开放,很有经济意识。
根据新华社记者的报道,从去年到今年2月份,广东省携款外逃的厂长经理共有222名。要不是地方政府没钱掏国际通缉费,万宝的邓韶深很可能就成为新中国历史上国际通缉令的第一人了。
这就是政治大气候。
马拉特还在吐槽:“我不知道你们的官在想什么,居然把电视机电冰箱送到莫斯科去展销。这是你们的优势吗?苏联90%以上的家庭都有电冰箱,电视机也不少,而且价格卖的比你们便宜多了,为什么要买你们的东西呢?我们这些没见识的倒爷都知道两边各自需要什么,每次运货都能卖的一干二净。而你们和他们,搞得这么声势浩大,都搞了些什么呀?完全在开玩笑。”
卢振军不由得替官方辩解:“限制中苏贸易的主要问题主要是结算方式,两个国家都缺少外汇,所以只能走记账易货外贸,两边进口与出口必须得处于差不多的状态,不然生意就做不下去。这当然很不方便,协调起来也很麻烦。但也不是没有成果,那天在哈尔滨办的那个贸易会不也签了18亿瑞士法王的合同嘛。”
马拉特直接嘲笑:“这就是你们的官员愚蠢的地方,你们要换的东西是木材、水泥、钢材、化肥这些吧。签合同的时候你们想过原材料出口许可证制度吗?”
卢振军还真是头一回听说,下意识地追问:“什么?”
马拉特笑道:“看,你也不知道吧,苏联去年4月1号开始执行的,果然是愚人节的礼物。不仅你们不知道,苏联人的公司都搞不清楚,哪来的胆子签合同?既然要严格执行出口制度,会一下子发出这么多许可证吗?18亿瑞士法郎,最后能履行1/3就不错了。”
因为是记账易物贸易呀,卖不出去甲就买不进来乙。
餐桌上的人一开始听他说话的语气还有点不舒服呢,但听到这里,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想:难怪他是边境的大商人,虽然现在中苏边境生意处于闭着眼睛捡钱的状态,但能做大做强做上规模,肯定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卢振军认真地看着他,颇为恳切地请教:“那你觉得官方贸易做不好的真正原因在哪里?”
“意识,放下官老爷的意识。两边都得放下这个意识,大家是来做生意的,不是来摆官架子的。哪有人做生意之前不搞市场调查,就稀里糊涂进货的呢?大家起码要知道彼此需要什么。苏联从去年开始严格执行原材料许可证管理,反映在经济手段上,外汇留成里原材料占比0.5%~2%,机电产品为15%,零配件为30%。你们国家不正在搞国企生产改革吗,要淘汰一大批机器。与其非要买苏联人不肯卖的原材料,不如把目光转到机器上。苏联的机器设备的确赶不上欧美国家,没他们先进,但你们来说更实用。我听说你们前几年花大价钱从欧美国家进口淘汰设备,完了又不会用,直接丢在仓库里面落灰。引进的生产线根本就不配套,白白浪费了外汇。”
这不是什么新鲜事儿。
在改革开放的初始阶段,引进技术引进生产线购买机器设备,大家就跟孩子争宠一样,不管三七二十一也不管跟自己的生产经营搭不搭关系,反正人家有的我也要有,打拼耍赖都要上。
至于买回来以后能不能派上用场,那是另外一说。
那几年重复引进浪费外汇的事实在太多了,报纸上动不动就有报道,各种痛心疾首。马拉特知道这些不足为奇。
卢振军问他:“所以呢?”
马拉特狡黠地眨了眨眼睛:“所以你们应该拓展交易范围,比方说多进口苏联的机械设备。”
他滔滔不绝地指出了苏联机械的优点,“首先,50年代时苏联援建了很多工厂,大家的机械生产采用的是同一种模式,很多零部件可以通用。更新换代之后,不用担心不匹配的问题。其次,从苏联进口机械要便宜很多,而且更加实用。不至于太先进而不会用。”
搞了半天他又是针砭时弊,又是两边吐槽,核心目的还是要做掮客,搞推销啊。
这其实是条路。
就是不知道等到明年苏联解体以后还能不能做下去。而卢布什么时候贬值也是个大问题,会涉及到结算。
马拉特笑嘻嘻的:“如果要做大生意,那就不能只卖小百货呀,那肯定得做大机器。”
其实他在边境不停地倒买倒卖各种小百货利润高得吓死人,他现在什么都不干,钱也够他花一辈子了。
但作为一个有冒险精神的人,他愿意挑战更多的东西。这个时代的倒爷如果循规蹈矩,根本生存不下去。
现在卖的好不代表将来卖的好,必须得先人一步,抢占更大的市场。
卢振军坦言:“你的想法的确很好,但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轻纺产品,食品,日用工业品这些苏联人需要的东西我们这边可以提供详细的名录,供对方挑选。但苏联那边的机械设备情况,我们又从哪儿知道呢?”
这也是中苏贸易之间的大问题,信息不灵,反应迟钝。没有信息部门,没有联络机构,各个单位之间都是点对点单线联系。就是想找上对方,都不晓得脚应该往哪个方向去。
马拉特信誓旦旦:“这我可以去搞。”他突然间笑了起来,“当然,我得感谢他们的懒散和迟缓,不然哪有我们挣钱的机会?”
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数额总是有限的,官方贸易如果强大的话,的确都没有民间多少发挥的机会。
现在中苏贸易之间的状态恰恰相反,因为民间贸易的存在,它几乎已经成为边境贸易中最主要的一支力量。
周秋萍眼睛珠子一转,主动给出建议:“要不你干脆在中国也开个公司,专门代理这些机械,这样交流起来也方便。有需要更新工厂设备的人,第一时间就想到你。”
然而马拉特头摇得跟波浪鼓一样。别看他现在行走中国潇洒不已,但他幼年时跟父母一道经历的逃苏事件还是对他的生活造成了影响。最典型的表现就在于他担心开公司的话,到时候会被秋后算账,财产直接被没收了。
卢振军打击他:“收也收不到你,排在你前面的一堆呢。就是割资本.主义尾巴,也是要先打.倒资本家。”
这话绝对政治不正确,但正常人说话也不会天天绝对政治.正确,况且这政治不正确的话,还成功地说服了马拉特。
多大点事,小时候就已经跑过一回了,大不了以后再跑第二回 。
上一篇:穿成恶女后每天都在洗白
下一篇:顶流萌宝是古穿今小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