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442章

作者:金面佛 标签: 年代文 复仇虐渣 励志人生 穿越重生

  他只犹豫一件事:“乌鲁木齐没有麦当劳,我要吃麦当劳的。”

  大家都感觉很无语。主要是在场的人谁都没有肯德基麦当劳情结,即便知道这个时代的特殊文化寓意,也没办法和他共情。

  周秋萍哭笑不得:“你是想吃巨无霸还是炸鸡块,No problem,我也准备在这儿开一家店,专门经营美式快餐。”

  其他地方的客流量和购买力她不清楚,商贸城附近来来往往的客户哪个不是财大气粗,又愿意尝试新事物呢?

  把香满集开到这里,绝对有生意。

  在仔细询问过香满集的菜单之后,马拉特终于满意了。他表示可以回去好好想想这事。喝完了羊肉汤又吃了一只馕,他就带着自己的朋友拖着车子往外去了。

  倒是周秋萍他们因为有三个小朋友在,所以吃的特别慢,还留在摊子上。

  高女士现在倒有点理解马拉特的心态:“怕呢,就害怕出事儿。”

  张国富笑道:“也没什么好怕的,他赚了钱以后还给老家重新盖了学校。他妈是维族人,他爸是汉族人,当初他们家跟着村里跑掉之后,两边都吓得跟他们断绝了关系。现在他回去可是座上宾。”

  钱啊,真的能改变很多事,让人比最厉害的川剧大师还擅长变脸。

  朱莉的眼睛就一直盯着马拉特的那位莫斯科朋友拖着的车子上,半晌才冒出一句:“这些到莫斯科能出手多少钱啊?”

  “10倍还是20倍,要看他们到底买的是什么了。”张国富有经验,“他们现在的市场价格已经没有任何指导意义,因为只摆在那里,根本没东西卖。”

  卢振军收回了视线,询问桌上的人:“如果真把这个机械生意做起来的话,最大的问题应该就是怎样让大家知道有这么一批货。”

  所谓的信息不畅问题解决起来没那么简单。因为是易货贸易,大家都在单兵作战,点对点的,只要甲方不需要乙方的货,那这生意就做不下去了。

  而如何让甲和乙直接配对成功,才是真正的大难题。

  曹敏莉帮忙出主意:“之前你们说的在火车上做广告,其实应该是个不错的主意。现在两边出差的人大部分坐火车,坐火车又无聊,很容易注意到广告。这样他们就会主动找上门来了。”

  朱莉跟在周秋萍身边的时间长,也第一时间想到了另一个营销手段:“就是寄广告单,把这些资料整合在一起,然后做成广告册子,也可能需要的厂商每家都发一份,寄的多了,有可能感兴趣的人也会变多,他们会主动联系的。”

  这个倒是比在火车上打广告还简单,因为直接就可以做,不需要任何人同意。

  而且现在的邮寄宣传单并不讨人厌,大家甚至欢迎这种广告,因为花花绿绿的很好看,里面的内容也很精彩。在信息还远远不到爆炸的时代,甚至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

  卢振军下定决心:“那就双管齐下吧,两边都做,这样效率高些。”

  余成却迟疑:“坐火车的人,看了有用吗?如果是这个商贸城要打广告,在火车上打广告很实用,因为往来的都是倒爷。大家都需要一个货种齐全产品质量有保证的地方进货交易。但大家都肩扛手提的,做的都是小商品,跟机械不一样。”

  每个人都需要穿衣服,每个人几乎都需要手表,但需要机械设备的只能是工厂。

  这倒是个大问题。广告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广而告之,还在于能够精准针对目标客户人群,不然就是无效宣传。

  大家思考了一番,不得不承认,不是所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新点子都肯定能派上用场。

  周秋萍拿手帕给女儿擦嘴,犹豫了一瞬才开口:“其实有个办法,我不知道能不能做起来。现在的问题在于坐车的人不是我们心目中的目标客户。那我们想办法让他们坐车就可以了。”

  张国富回不过神来:“这怎么让他们坐车?这要不要坐车,咱也控制不了啊。来来回回坐一趟,起码得10天半个月,多耗时间啊。没需要他们也不会坐车。”

  余成试探着出主意:“我们想办法弄到邀请函,请他们出国考察,这样他们就会坐车了。”

  张国富立刻摇头:“那出国多花钱啊,谁扛得住?钱谁出?厂里出的话,工人要造反的。大家工资都发不出去了,你们这些头头脑脑还一门心思地出国开洋荤,这不是找事吗?”

  周秋萍正色道:“所以这个钱必须得我们出。”

  张国富要晕倒了,买卖还没做,也不晓得能不能做成,就一下子砸进去这么大笔钱,不是要人命吗?什么叫烧钱啊?这就是典型的烧钱。

  然而这回高女士福至心灵,瞬间反应过来:“哪要我们掏钱,他们自己带点货上路,到时候一转手,什么钱都够了。上次咱们去布达佩斯不是这么搞的吗?”

  那会儿自己跟女儿带的包裹还很少呢,如果不是中途又飞来飞去的去了趟荷兰,就那点东西转手出去的利润都已经够他们在布达佩斯的开销了。

  卢振军瞬间沉默,这其实就是种观光走私的模式。

  他曾经比喻这些官员拿着国家的工资出国吃吃喝喝玩玩乐乐,虽然出国费用没让国家掏钱,但工作时间不干正事,不也是在浪费国家资源吗?

  没想到现在摆在他面前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这个。

  周秋萍慢条斯理道:“现在有门路的人都想方设法出国开洋荤长见识。欧美国家太难,而且现在大家关系紧张,他们要注意影响,怕被人抓小辫子。所以现在去苏联去东欧是最稳妥保险的选择,想必有很多人愿意去看看。如果发邀请函,并且承诺负担差旅费和在国外的一切开销,那肯定能够吸引很多人过去。”

  张国富毕竟一直待在国内,对国外的情况不了解,相当担忧:“那怎么负担啊?他们又不去匈牙利,是去苏联考察机器,咱们在莫斯科怎么搞?”

  这么多人跑到异国他乡,吃喝拉撒住,基本上也不能指望他们谁会说俄语。这个事情搞起来其实很麻烦。

  不过话说回头,想开拓生意渠道想挣钱,哪有不麻烦的道理呢?

  卢振军却表态了:“不麻烦,有人专门做这个生意,我们找他们合作就行。”

  自己这边安排客源,那头负责接待,最后利润五五分。自己这边还可以帮忙安排真正的考察对象,让出来的官员不用瞎编,真有东西可以考察写报告交回去给领导看。

  就是这个过程不知道为什么,卢振军感觉自己是在看那部外国小说,叫做《百年孤独》,时时刻刻都充满了魔幻色彩。

  他又觉得这是《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大概真跟秋萍说的那样,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在这个政府攫取了本该属于人民的权力的时代,权力的错位导致什么荒唐的事都可能发生。甚至为了干一件正经事儿,还要采取打擦边球的手段,来实现目的。

  卢振军点头:“行吧,那就先这么来。”

  开口简单,做起来艰难,他后面又要有的忙了。

  其实这钱他完全可以不挣,挣更轻松的钱难道不香吗?

  可马拉特的话打动了他,中国的工业想腾飞,一口吃成胖子不现实。与其花那么多外汇,引进一堆派不上用场的生产线,不如精准对标,直接用苏联的机械,还更实用些。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麻烦点也无所谓。

  大家吃的差不多了,三个小朋友也心满意足,星星还往椅子上一瘫,发出满足的喟叹:“好好吃啊。”

  摊主的孩子,那几个维族小孩就在旁边咯咯笑。

  她又完全没丢脸的意识,还在认真地强调:“真的好好吃。”

  大家都笑了起来,摊主还主动表示可以给他们抹了零头。

  正热闹的时候,木材厂的厂长居然又寻上门来,主动卢振军打招呼:“卢总你看现在生意这么好,完全可以再开个市场嘛。刚才市长都说了,这个商贸城贯通南北,横穿东西,唯一的遗憾就是跟乌鲁木齐本地的产业联系不大。再搞一个市场,就可以在这个方面做文章嘛。”

  张国富都想冲他翻白眼了,这人跟牛皮糖一样,怎么都甩不掉啊。

  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对方:“你也不看看现在什么季节,天马上就冷了,后面就要下雪了,盖什么市场啊。猫冬!明年,等明年再说吧。”

  厂长笑道:“好啊,那今年把事情定下来,等明年开过春就盖房子好了。”

  张国富毫不客气:“你掏钱不?我们才盖了这么大的市场,几千万都砸进去了,哪儿来的余钱?”

  厂长赶紧强调:“哎呀呀,你还哭穷啊,你们财大气粗,谁不晓得?怎么样,建个市场嘛,这样你好我好大家好。”

  张国富却一口咬定没钱,卢振军在旁边干脆不吱声。

  周秋萍听到钱的事,倒是想起来自己手上最大的一笔投资了——股票。

  去京城之前,听说股票已经涨疯了,不知道现在涨到了什么程度。

第369章 可以盖个住宅区

  周秋萍不需要询问陈自强, 沪深两地的股市已经热闹到即便亚运会开启,他们也能在新闻报刊上顽强地占据阵地的地步。

  这可是1990年的9月份,绝大部分国人甚至包括将身家都投进去也没搞清楚股票到底是什么玩意, 但不影响大家对股票的热情啊。

  不管是炒股的还是没炒股的, 总要说上两句。

  周秋萍看的报纸,感觉亚运会的确对股市有加持作用, 股价真是呼呼往上长, 不管深圳还是海城,能挤进去的人都在闭着眼睛挣钱。

  这就是大牛市的威力呀。

  让周秋萍惊讶的是,如果从金额上算,自5月份开始到现在,涨势最好的居然不是深发展,而是原野。这只票面价格为10块钱的股票, 当真是一天一个价, 现在都已经差不多要破百了。

  当然, 其他股票情况也不差,在这种大牛市面前, 所有股票都在疯涨。

  涨到了让政府都恐慌的地步, 不停地出招来给股市降温。然而这就好像1988年的物价闯关一样, 官方越是想让物价平稳下来,价格就涨得越厉害,几乎到达了失控的地步。

  周秋萍深吸一口气, 估算自己的身家。假如她现在把深圳的股票都出手的话,资产直接变成9位数毫无压力。

  从7月份到现在, 股市出现有买无卖, 有行无市的“空涨”局面, 跟她这种大户捂住股票, 坚决不往外卖不无关系。

  她都有点担心了,她搞不清楚现在深圳股市的购买力究竟有多少。买的时候是一笔笔的买,还感觉不到。出的时候如果太快,会不会导致市场上没有足够的资金接盘,而让股价瞬间暴跌?

  要这样的话,她的财富神话还怎样上演?

  周秋萍感觉自己不能再佛系下去了,她必须更积极地应对这件事。如果有必要的话,她该提前出手,小批小批地往市面上释放股票,这样还可以将市场炒得更热些。

  毕竟长期空涨会让大家焦灼继而产生失望情绪。就好像国营副食品店挂着招牌告诉你肉价多少,可柜台上总是空空如也,永远没肉卖一样。大家等的时间长了,都会烦躁,然后选择离开。

  木材厂的厂长还在叨叨,张国富始终不松,一没钱二不是时机,反正他不接这个茬。

  卢振军也表现得兴趣缺缺,压根不感冒的样子。

  至于曹敏莉,她自认为过来就是充当吉祥物的,更加不可能在这件事上发表意见。

  反倒是高女士很热情,还在苦口婆心地劝木材厂厂长:“好是好啊,可你说要搞什么市场?现在到处都有卖东西的地方啊。”

  周秋萍心里已经有了念头,搞是可以搞,乌鲁木齐的地理位置太特殊了,很有挖掘空间。如果要搞的话,完全可以弄个国际大巴扎,发挥它民族融合的优势。

  只是这事得从长计议,一个大巴扎不是单纯的外贸城,要顾及的东西太多了,必须要总体规划。

  她侧过头问余成:“你回海城有急事吗?”

  余成摇头,这几天他一直在思考电脑公司的事。虽然说现在大家做生意都是走一步看一步,但他还是希望可以提前规划,不至于到时候手忙脚乱。

  周秋萍点头:“那行,你陪我去趟深圳吧。”

  和马拉特的新买卖,因为主要市场在国外,她在国内能做的事并不多。

  最多就是贸易公司帮忙整合对方提供的信息,制作出精美的广告宣传册,然后一家家地给大家寄送广告册。

  当然这个过程中可以直接留下联系方式,告诉他们有意向者可以出国考察,具体相关事宜可联系某个电话号码。

  但这都不是难事,贸易公司的同志们完全可以自行解决,不需要她在旁边死命盯着。

  余成点头答应,并没询问她的去意。

  卢振军倒是好奇了一句:“你去深圳干什么?”

  她已经决定搬去海城了啊。

  木材厂的厂长感觉十分失望,他游说了半天,结果这桌上的人似乎根本没听他说话,还在讨论别的话题。

  周秋萍倒是冲他笑了笑:“厂长你别着急,心急吃不上热豆腐。这涉及到民族的事儿,必须得谨慎对待,不是普通的市场。再说,这么冷的天,也盖不了房子了。等等吧,现在急不来。”

  后面要不要在这儿建个大巴扎?一个取决于乌鲁木齐市政府是不是鼎力支持。这种大市场工程,政府不点头的话,根本不用谈。第二个取决于她在股市能挣多少钱。再好的规划,没钱一切都白搭。

  周秋萍还跟人画饼:“乌鲁木齐是您的地盘啊,你要跟人搞合作,不能光出土地,还要搞清楚政策。大家都清楚,政策不是光写在纸上的,有明规则还有潜规则。除了本地人谁搞得清楚啊。到时候你把我们框进来了,完了钱砸进去了,房子都盖起来了,上面一句不合规则,是违建,直接推成平地。我们找谁讲理去?这个跟政府的沟通工作,除了你还是你,你不做没人能做。港商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不能这么坑。”

  厂长面红耳赤,矢口否认:“哪有,什么时候坑钱了?那都是给挣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