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子监小食堂 第155章

作者:青山白白 标签: 甜文 美食 穿越重生

  闻言,斜眼掌柜立马安分下来,缩成了个鹌鹑。

  龚厨子可是能一直待在皇太后身边的御厨,非长安城中其他人能比肩,哪怕是曲厨子也要略逊一筹。

  倘若真要比个长安城庖厨中的魁首,必然是龚厨子没得跑!

  而龚御厨的目光轻飘飘地扫过此处,然后不以为意地挪开,旁若无人地与曲厨子说话。

  他笑道:“在宫中与孟师傅见过两三回,她的手艺的确很好,主意也新奇。我一直想与她好好切磋一二,无奈孟师傅太忙,总是来去匆匆。”

  “既然撞上孟师傅主动来参与比试,那我可就按捺不住,也得下场试一试了。曲老哥,之前商量好的评判之事,你还是另找他人吧。”

  曲厨子早就听过孟桑的名声,又见龚厨子这般欣赏对方,心里也生出好奇,面上缓和许多,笑道:“你都下场了,我哪有高坐台上的道理?哪怕这身老胳膊老腿再不好使,也是得跟你们一道比个高低的。”

  此言一出,在场其他人傻眼了。

  张掌柜为难道:“师父,您和龚御厨都下场比试,那这长安城中,谁有资格、有能力来评判输赢呢?”

  “徒弟我和其他师兄弟,必然是不敢的。”

  不等其他人说话,曲厨子转过身来,一指屋外楼上楼下的众多食客,斩钉截铁道:“没有人比食客更有资格评判庖厨的技艺。”

  “今次的比试,不必找资格老、名声高的庖厨来评判,只管交给届时在场的食客,有他们选出魁首和头五名。”

  闻言,龚御厨轻轻点头,明显十分认可,而其余人神色各异。张掌柜愣了愣,明白过来他家师父的意思,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严掌柜、史庖厨等人面面相觑,倒也没旁的意见。

  而斜眼掌柜回过神来之后,眼中显现出一抹精光,不晓得脑子里在想些什么,忽而笑了。

第107章 臭豆腐

  由丰泰楼牵头举办的美食比试,日子定在三月三的上巳节,地点则在曲江的一处对外出租的大宅子里。

  虽说是为了宣扬各家名气,以此达成揽客、承包部分官衙的目的,租场地、搭台子、请杂耍艺人的费用不低,但是丰泰楼等大酒楼食肆自然也不会当真让自己赔本太多。

  他们先是对外公布比试名次由在场食客品尝完吃食后投出,点出参赛者不仅会有大名鼎鼎的龚御厨、曲大师傅,还包括了近来在长安城名声大噪的孟厨娘,以此勾起众人的胃口和兴致。紧接着又道明,入场者分为两种——一种为能尝到各位师傅手艺、拥有投票权的食客,须得交入场费用四十文钱;另一种则是单纯瞧个热闹的,可以去场边免费茶水解渴,须得交入场费三文钱。

  除此之外,若是想要私密些的看台小隔间,也需要支付额外的银钱。当然,众酒楼也会奉上更好的蜜饯糕点、各色饮子。

  一众食客们听了之后,大多数人都没什么意见。毕竟这些都是经常来东、西市用吃食的食客,身家称不上特别富裕,但四十文钱还是出得起的。

  于他们而言,花这四十文钱就能尝到龚御厨、曲大师傅和孟厨娘的手艺,哪怕仅仅是一筷子,那也忒值!

  就这样,美食比试在众人一传十十传百之下,很快就在长安城里传开来,吊足所有人的胃口。

  而孟桑多少也听闻了此事,但也没太在意,而是将注意力都放在国子监和百味食肆的几桩事上。

  头一件要紧事,就是在朝堂上过了明路,从二月下旬起可以推出勤工俭学。

  经孟桑与沈道、谢青章、徐监丞、魏询等人的商议过后,决定同时在食堂和百味食肆推出不一样的岗位。前者由国子监公账拨发工钱,主要是一些洗碗、运餐盘等等杂役的活计。而后者则由百味食肆拨工钱,至于活计,要么是与监内外送有关,要么就是安排去小食柜面、饮子柜面负责收银钱等等。

  当然,这些岗位的数目有限,自然不会来者不拒地接收所有监生,主要还是为了帮助孙贡、许平这一类平日里较为拮据的监生。

  好在国子监内监生人数不多,而且每一人的来处都有文书可循,监内对所有监生的家里状况尚算了如指掌,不会出现后世那种“家境富裕者抢占有限位置”的情况。

  这些通过资格勘验的监生,在经过几日培训之后,便立马上岗。擦桌子、洗碗、算账……少年郎们各干各的活,一个个都是精神抖擞、十分有干劲的模样,倒也给食堂各处添了些年轻气,甚至惹得其余杂役、仆役都积极不少。

  除了勤工俭学一事,另一桩让国子监热闹起来的,还得是今年的科举。

  三场试考完后,没过多久,贡院就放了榜。

  登第的举子们喜气洋洋,一边等着金花帖子送到自家报喜,一边热热闹闹地参与各种官方或私下举办的宴席。落第的举子自然各个哀愁,要么留在长安寻觅机遇,要么收拾包袱回乡。

  而国子监中今年参与科举的监生们,喜怒哀乐却恰好反了过来。

  有一成功以明经取士的监生,就差当场洒下眼泪,哭嚎道:“现下百味食肆只在国子监才有,各大官衙的公厨都还没个动静。日后离了此处,要我如何是好啊!”

  今年唯二考中进士的监生,面色也泛着愁。

  其中一人苦兮兮地叹道:“能留在长安做官都还算好的,至少日后总能吃上百味食肆!”

  另一人接话道:“但若是被外派到各个州府乡县,四年中偶尔才能回长安,那才叫一个难受呢……”

  一众登第者,唉声叹气,脸上写满愁字。

  而那些落榜者面上的神色,就有趣许多了。起初,他们还因落第之事有些闷闷不乐,后来见这些金榜题名的同窗这般郁郁,心中立即就泛起一丝窃喜。

  对啊!落第也并非都是坏处嘛!

  至少他们还能再吃上几年的国子监食堂,岂不美哉?

  要晓得,百味食肆的吃食好歹通过各种路子能买到,而食堂这边无偿供应的朝食、暮食,那可真是有价无市,饶是你用尽办法,基本也是没法尝到的。

  如此一来,落榜监生们的面色顿时缓和许多,甚至还带上些笑意,纷纷开口。

  “哎呀,是我课业还不够精进,正好留在国子监再读几年嘛!”

  “常言道‘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这进士哪有这般好考,能一下就中举?我这才通三经,学问差得很,还是跟着博士、助教们多学几年罢!”①

  “……”

  见此,正在忙活的孟桑摇头失笑,也不晓得要说些什么才好。

  谁能想到,监生们与外头乡贡举人们的悲喜刚好反过来?真也是一幅奇景了!

  孟桑将锅中炸至外皮金黄、内里鼓起的臭豆腐捞出来,轻轻抖了抖挂在外壳上的油,然后拿小剪刀从它的侧面剪开,往里头塞了一小勺红通通的辣椒酱,最终把它们悉数装入油纸袋里。

  她将手里的小食递给最面前的监生,随后笑着问站在后头的荀监生:“要汤底的,还是干吃涂酱的?”

  荀监生没有犹豫,彬彬有礼道:“要带汤的。”

  孟桑笑了:“成!”

  说罢,她又捞起旁边四方形的豆腐块,继续炸臭豆腐。

  在中央灶台旁围了一圈的监生,半是隐忍半是期待地盯着“滋滋”冒油泡的锅中瞧,全然一副痛并快乐着的模样。

  “真是奇了,这臭豆腐闻着忒怪,怎么经过一番炸制,吃到口中却有种说不出的美味呢?”

  “私以为,还是干吃蘸辣酱,风味更佳。”

  此言一出,立马有人不满:“带汤汁的臭豆腐才更美味!”

  虽然都是臭豆腐,闻着的滋味都很……销魂,但是带汤和干吃两种吃法,从臭豆腐的形状到最终风味,还是有所区别的。

  带汤汁的臭豆腐,挑的都是四四方方的小豆腐干,出锅后得先剪上三四下,再丢到碗中,浇上汤汁。

  如此一来,小小的臭豆腐从内到外都吸饱了特制底汤,用唇齿去挤压、咀嚼时,汤汁会迫不及待地溢出来。那种恰到好处的咸辣、回味无穷的鲜,配上臭豆腐独特的香味,香得人一口接一口,即便将碗中汤汁都喝光,都还觉得不尽兴。

  干吃的臭豆腐则又有些不一样,虽然也是四方形的,但明显比之另一种的形状要更扁一些,每一块都有大半个手掌那么大。外头是金黄色的,从横切面的开口处掀开,里头塞着少许通红辣酱,更偏、更深的地方依旧一片白。

  这种吃法的臭豆腐,外壳是脆的,内里是嫩的,散着一股子油香。“咔嚓”一口下去,咬破触感略粗糙的外壳,立即就能尝到里头直白的辣味与臭豆腐的香臭滋味,多嚼几下,口中那种独特香味会越来越浓,甚至隐约会泛出一丝豆腐原本的清甜。

  继南北烤鸭、咸甜豆腐脑、咸甜汤圆之后,食堂里再度燃起新一轮的争辩——臭豆腐是吃干的,还是带汤的。

  有监生被对面说得一时找不到词来反驳,索性无赖道:“你明日就要离开国子监,与你多说无益。这位新进士,你可赶紧去斋舍收拾细软吧!小心明日来不及,离监前还要被监官揪住错处!”

  话音未落,越说越起劲的新进士苦从心中来,顿时说不出话来了,气得拿竹签子的手都在抖:“你你你!”

  “我们也就剩下今晚和明早两顿吃食了,诸位同窗行行好,让我们安心吃完吧!”

  闻言,方才还在互相争辩的一众监生,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

  国子监整个大堂之中,各处都充满了快活的气息。

  “瞧着真真可怜。罢了,放你们一马,且吃个痛快去。”

  “你们离了国子监,也别忘记三月三去给孟师傅助威,咱们可是提早约好的!”

  “应某省得,忘不了!”

  而正在带着柱子做吃食的孟桑,忍不住追问几句他们究竟要做什么。

  哪晓得这些监生贼得很,谁也不愿提早透露其中细节,只一个劲地说“定不会铺张浪费,花不了几个钱”,然后就不愿多言。

  孟桑无奈,在油锅散出的热气中将豆干下锅,心想——

  罢了,左右再过几日就是三月三,届时就晓得了。

  只盼着皇太后前辈别弄得太夸张……

  步入三月,吏部关试也放了榜,登第的举子们终于能安安心心地开始放纵享乐。

  从东、西市各大酒楼食肆,到平康坊的各家宅子,再到曲江畔的杏园、芙蓉园,各处都遍布新进士们的身影,一连热闹了好几日。

  而等到三月初三上巳日,便更加热闹了。

  大半个长安城的人,无论是高官贵胄、富商豪绅,还是寻常人家、贩夫走卒,当日一大早就出了门,纷纷从不同城门涌出,直奔曲江池畔,踏春赏花。

  那人山人海的架势,比之上元节也不遑多让,当真应了那一句“万花明曲水,车马动秦川”。②

  春光正好,新进士们骑在骏马之上,前有进士团在泱泱人群中喝道开路,后有乐工吹锣打鼓、平康坊的妓子轻歌曼舞,周围还聚着一众百姓,啧啧称奇地瞧热闹。③

  这一行人行至中途,忽而被一仆役客客气气地拦住。那仆役给其中一名长相英俊、被选为探花之一的进士递了一张香笺和丝帕。

  周围人见怪不怪,面上露出了然的笑来。

  倒有一名衣着朴素、身形略瘦的女童,离此处近些,好奇道:“这是什么?”

  举着她的偏瘦青年不自在道:“阿喜呀,这是平康坊的女郎,在祝贺探花郎金榜题名呢!”

  孩子还小,总不能将那些风流韵事告诉她吧?

  小女童的天真稚语,以及同行人避重就轻的答复,惹来周围人带着善意的轻笑。

  探花郎坦然一笑,接过香笺和丝帕,笑问:“赵娘子可来了此处?某冒昧,想邀她一并赴宴。”

  今日的宴席是进士们私底下办的,与官府无关,自然不必太过拘束,本来也让教坊派了些饮妓来助兴。像是这般邀请名妓去宴席上的事,看似临时起意,实则因为对彼此都有一定好处,双方都是心照不宣的。

  英俊的探花郎心中笃定,等着仆从的肯定答复,却不曾想,看见对方面上浮现犹豫之色。

  仆从轻咳一声,叉手道:“今日赵娘子另有邀约,虽也来了曲江,但恐怕无法赴郎君的宴。”

  此言一出,探花郎心中讶异:“有约?”

  仆役笑了笑:“是宋都知相邀。”

  探花郎顿时想起那位才气过人的宋七娘来,“嗯”了一声。因着与赵娘子的交情好,他也没说什么,只让那仆役退下。

  长长的队伍继续往前,其中有一自诩风流的进士,笑道:“原本探花还说与擅琵琶的赵娘子交好,怎得如今连人都请不来?”

  那人扬声道:“诸位不必担忧,待会儿文娘子也会来送香笺,我必能邀她赴宴!”

  其余人给面子地说了几句场面话,里头也有不少人出言,说是能邀来交好的名妓,而探花郎瞥了他们一眼,笑意略淡。

  哪成想,队伍渐渐往前,所发生的事情却出乎众人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