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女升职记 第27章

作者:鹊上心头 标签: 宫廷侯爵 宫斗 爽文 穿越重生

  一个是她自己也不知道,另外一个,她觉得今日定有大事发生,若非如此,司衾嬷嬷绝对不会随意离开,能叫她们抛下“贵人们”不管的,定是同大殿下或皇后有关。

  嬷嬷不在,沈轻稚便领着另外三个宫女继续煮茶。

  她的煮茶手艺是大夏的茶艺大师所教,走的是行云流水的路子,缺少雅致和精巧,如今再学,倒是有些新的体会。

  待到午时,沈轻稚她们一起去膳厅用膳,便感受到旁人奇怪的眼神。

  也不能说奇怪,只是沈轻稚对旁人的视线分外敏感,但凡有人瞧她,她都能迅速注意到。

  往日里虽然这种视线很多,却没有哪一天像今日这般明目张胆。

  这些视线里,有好奇的、有羡慕的,也有嘲弄的。

  沈轻稚面容不变,倒是张春溪不太高兴撇了撇嘴:“她们怎么这样,我们有什么好看的。”

  赵媛儿低声安慰她一句,四个人便在最靠边的桌前落座,沈轻稚道:“用饭吧。”

  四个人便开始安静用饭。

  待到这时,门帘又响,一个消瘦的身影进了膳厅,随之而来的,还有一道熟悉又尖刻的嗓音。

  “呦,沈姐姐,您还能吃得下饭呢?”

  沈轻稚不用抬头,就知道来者一定是陈怀绿。

  她跟陈怀绿从来不对付,这么多年针尖对麦芒,就没和平共处过,这会儿她会过来嘲笑,肯定是知道了什么。

  沈轻稚眼皮都没抬,边上的张春溪却不乐意了:“沈姐姐是大宫女,你这是什么态度?”

  陈怀绿没理她,那双细长眼满怀恶意地看向沈轻稚:“你们还做贵人梦呢,如今梦就要碎了,看你们以后如何自处。”

  陈怀绿边说边笑,她在自己那一桌前坐下,笑声越发洪亮。

  “果然啊,老天也见不得你这样的人荣华富贵。”

  沈轻稚心中一动,却不理她,只对张春溪道:“好好用饭,不要搭理疯狗。”

  陈怀绿一拍桌子:“你!”

  她话还没说完,就被另一边的一个司职宫女皱眉训斥:“好了,怀绿用你的饭,轻稚,你也是。”

  膳厅一下子便安静下来。

  沈轻稚慢条斯理吃着御茶小膳房特地给她们准备的红烧仔鸡,她心里想:前头一定出了事。

  待到午歇起来,她们又回到书斋,这才看到面色略微有些难看的司衾嬷嬷。

  这个司衾嬷嬷是纯卉的老下属,在坤和宫颇有体面,往日里都是精神矍铄,利落恭谨的,今日难得有些精神不济。

  一整堂课下来,她说错了好几处,说到最后自己也停下来。

  沈轻稚安静看着她,等着她的言语。

  司衾嬷嬷放下手中的茶碗,她挑了把圆凳落座,微微叹了口气。

  “上午时候,前朝传来消息,道……”

  司衾嬷嬷顿了顿,目光在她们每个人脸上扫过,最后收回放到她自己那双略有些粗糙的手上。

  “振国将军家的千金,魏氏嫡长女魏嫣,于二十日前领兵出征,对抗北齐迅骑卫骚扰,为护边关百姓,以身殉国。”

  这一句话说完,便是一直冷淡镇定的沈轻稚,也忍不住抬头看向她。

  二十日前,宫中定下太子妃的人选还未传到边关,而边关的战乱不断,魏嫣依旧担着先锋营参军的官职,领兵对抗大夏的侵袭。

  不幸的是,这一次她没能再创奇迹。

  这位还未正式被册封的未来太子妃,就以身殉国,成了大楚史书中永远抹不去的鲜红英名。

  司衾嬷嬷看着她们,语气分外悲痛:“陛下以其英烈,追封其为昭烈公主,红英将军,配享太庙。”

  ————

  这话一说完,整个书斋中顿时鸦雀无声。

  论谁都没有想到,这个弘治帝给太子殿下千挑万选出来的太子妃,会在朝廷下诏之前便薨逝。

  她不是病死,不是意外,而是为国捐躯。

  魏嫣今年不过双十年华,她未有婚配,便在这样花一般的年纪离开繁华人世间。

  她死得轰轰烈烈,死得让人动容,也是死得其所,以自己和她率领的将士们的身躯,挡住了北齐的进攻,保住了身后无数百姓。

  任何人听到这样的丧事,都会心中难过,会为她惋惜,会在思绪翻涌时意难平。

  美好人生似还未开始,便戛然而止,仓促结束。

  沈轻稚心中微微叹气,她终于知道陈怀绿在得意什么,未来的既定太子妃以这样忠烈的方式离开人世,无论旁人如何看待,太子殿下怕是不好马上再定新的太子妃。

  没有太子妃,那么她们这些未来的侍寝宫女,怕也无大用处。

  沈轻稚心里倒是不太遗憾,她甚至没有太多纠结和彷徨,只是替魏嫣惋惜和遗憾。

  她是个好将军,也是奇女子。

  魏氏一门,当真忠烈。

  魏嫣此人,当得青史留名,百姓后世歌颂。

  此时,皇帝寝宫乾元殿内,弘治帝正坐在御案前垂眸看着自己年轻的长子。

  魏嫣这个太子妃,是他几个月来千挑万选而出,原本是最合适做太子妃,也能在未来稳坐凤椅的人,谁能想到,圣旨未下却为国捐躯。

  他微微叹了口气。

  他是真的很遗憾,也很痛心。

  原本一切都按照他的安排稳定前行,待到太子妃定下,待魏嫣回京便可大婚,介时太子后宫稳固,他便也能放心下来。

  无论他能支撑到什么时候,待到他即将撒手人寰,都不会那么忧心忡忡。

  大楚行至今日,他的死,不能引起朝野内外的波澜。

  可魏嫣突然离世这个变故,却打乱了弘治帝的计划。

  虽然朝廷还未下旨,礼部也还未拟定诏书,但宫里内外,朝野上下,对于未来太子妃的人选已经人尽皆知。

  若魏嫣不是为国捐躯,她哪怕是病死,是意外而亡,都不会令弘治帝如此为难。

  但她偏偏成了英烈。

  今年之内,甚至是三年之内,弘治帝都不好再给萧成煜另定太子妃。

  这是为了百年来为大楚抛头颅洒热血的英烈,也是为了如今还在边关抵御外敌的将士,哪怕只为了士兵们一腔热血的忠勇,皇室都不能立即给太子改立太子妃。

  他们不能寒了将士们的心。

  自上午得到战报,再到早朝结束,一直忙到午后,弘治帝什么都没有吃下。

  喝进去的药都吐了出来,整个人面白如纸,一脸都是冷汗。

  弘治帝知道自己身体,知道自己如今是有一日活一日的命数,儿子正妻不能定下的这个打击,令他的身体越发糟糕,今日甚至连坐都有些艰难了。

  萧成煜站在御案之前,看着几乎要昏过去的父皇,忙上前两步,给了大太监张保顺一个眼神,两人一左一右,把弘治帝从御案前架起,扶着他靠坐到了罗汉床上。

  “父皇,”萧成煜低声道,“父皇莫要太过忧心,此事说不得是好事。”

  弘治帝嘘嘘喘着气,张保顺刚给他喂了一粒延年丸,他压在舌根下面含着,一时之间说不出话来。

  萧成煜声音很稳,也很轻,对于自己未来太子妃的突然离世,他甚至都没有任何额外的难过情绪。

  他道:“魏永这六年一直镇守嘉永关,在这之前,他帅兵驻扎寒古镇,儿臣知道魏氏满门忠烈,但如今魏氏在边关的呼声甚至要高过朝廷。”

  萧成煜很冷静,他这话甚至有些凉薄,但弘治帝知道他说的对。

  萧成煜轻轻拍着父亲的后背,他继续道:“父皇之前选了魏嫣做儿子的太子妃,儿子以为那确实是最好的人选,借着册封太子妃,可以让魏氏的家主和能臣都回京,边关不易兵变。”

  “但对于魏氏而言,如此一来他们的声望会更高,甚至在盛京中也会一跃成为外戚大族。”

  “儿臣不怀疑魏氏对朝廷的效忠,但儿臣以为自己无法在几年之内彻底收服魏氏,彻底摆脱前朝后宫的挟制。即便有母后,即便有父皇给儿臣安排的一切,儿臣毕竟年轻。”

  他这话可以称得上是大逆不道,但弘治帝父子二人皆是凉薄天性,平日里弘治帝对儿子的教导,大凡也都是如此冷酷直言。

  他甚至说过不止一次,自己殡天之后要如何行事,对自己的身体都漠不关心,自然不会介怀这些僭越直言。

  萧成煜往常都很注意,对这些绝口不提,今日若非看到父皇疾病发作,他大抵依旧不会“胡言乱语”。

  或许因他话起了作用,也或许是药丸生效,弘治帝的呼吸缓和下来,不如刚才那般急促。

  “你说的,在理。”

  弘治帝之所以选择萧成煜作为储君,不仅仅因他是皇后养育,也不仅仅因为他是长子,因为他适合做皇帝。

  做皇帝就得冷心冷情,这一点上,萧成煜最像他,他们甚至连自己都不在乎。

  不过,弘治帝也知道,在萧成煜心里,还是有更柔软温和的存在。

  那就是他的养母皇后苏瑶华。

  这一点,对于弘治帝也是一样的。

  苏瑶华总觉得儿子是个心软的人,弘治帝却不那么看,所以他成了所有儿子里弘治帝最欣赏的一个,最后的储君之位自然也定给了他。

  不在皇后面前的父子两个,说话时一个比一个温柔。

  萧成煜看父皇精神略好了些,便道:“父皇选择魏嫣做儿臣的太子妃,无论如何都是利大于弊,但毕竟也有弊端的,如今魏嫣为国捐躯,儿臣实在感念她的忠勇,却也松了口气。”

  “这或许是最好的结果。”

  他语气之冷静,仿佛说的不是自己未来的妻子,而是一个见都没见过的臣子。

  弘治帝明白了儿子的想法。

  如今他可以借着魏嫣的死不立太子妃,任何氏族,任何重臣都无法逼迫他。

  他可以借着这三年的空档,把自己的太子之位立住,把前朝的朝臣们牢牢抓在手里。

  少了魏氏这个助力,却也少了更多的威胁。

  即便魏嫣当真成了太子妃,旁人难道就不会眼馋吗?蒋氏、何氏甚至冯氏,难道就不会暗地里动作吗?

  现在这般,其实可以达到最好的平衡。

  弘治帝终于从虚弱中清醒过来,他拍了拍儿子的手,颇为有些欣慰。

  “你比以前要精进了,很好。”他声音虚弱,连话都说得断断续续,可话里话外却都是喜悦。

  大楚行至今日,已过一百四十八载,曾有过盛世,有过兴盛,也有过衰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