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力能扛鼎 第217章

作者:宣蓝田 标签: 升级流 穿越重生

  一张纸叫她写成了E字视力表,上密下疏。

  叁鹰说一个月只有几天打仗,别的时候军营里也没娱乐,很是苦闷。她就拣着开心的事儿写两句。

  【二哥,我好像交着新朋友了,就……有点开心。】

  唐荼荼报喜不报忧,想着他在边关保家卫国,不能拿这些琐事去烦他。战场是分不得心的地方,尤其主帅,手上握着三军调度大权,思路一岔,一营的人命就出去了。

  【都是年轻人,人挺不错的样子,还说要与我义结金兰,特逗。

  里边有个女孩儿,叫公孙和光,我看到她腰上佩刀了,她应该是会武的,得空我跟她讨教几招,短兵还是应该练练,我得防着以后再被人敲闷棍。】

  ……

  她自言自语,絮絮叨叨,话挤着话涌出来,写满了五张纸。

  检查了一遍无错别字,装进信封,外边套层油纸,怕路上受了潮淋了雪,信纸一湿字会糊。

  唐荼荼又把编好的剑穗、玉扳指,也从枕头底下拿出来。

  她怕长途跋涉,叫剑穗打了结,又怕礼盒太大,玉扳指经不住来回碰撞,拿用废的草稿纸裹了好几层,剑穗缠在一根直尺上,通通放进那只鲁班锁里去。

  八面体的大铁疙瘩一合,严丝合缝,外头又套了个锦绸袋子,捆个死结,就这么用后世裹快递的方法一层一层裹了个严实。

  她不知道这鲁班锁是二殿下一番“苦心”,只当殿下看重信件私密性,怕传信途中被影卫看了。

  这铁锁冰凉,沉实,缺了点热乎气。

  唐荼荼想了想,去厨房包了一盒糕点,那是嬷嬷预备要留作明天早饭的,黄澄澄的耳朵眼、脆生生的老麻花,还有甜味浓郁的枣泥玫瑰糕,都算是这边的糕点特产。

  虽说他堂堂皇子不可能缺衣短食,但十里不同饭嘛,北地的点心自然和这边不一样,换种口味尝尝嘛。

  唐荼荼抱着这样的心思,一齐笼统全往里装,塞满了一个布包。

  后院仆妇都睡下了,唐荼荼站在巷子里等,也不敢喊人,拍拍掌跺跺脚的,弄出点动静来,总算把叁鹰召出来了。

  叁鹰伸手接过包袱,乐了,这一包袱沉得直勒手!掂掂分量就知道里边装了好多东西。

  他喜笑颜开:“姑娘放心,我今夜就送出城去。”

  唐荼荼纳闷:“城门都关了,你怎么出去?”转念一想,噢他们肯定有办法。

  “那也不用赶夜路啊,没装什么重要东西。”

  “没事儿,官道好走。”叁鹰笑哈哈应着,他心说:您知道什么呀。殿下来信这都三天了,路上快马跑了两天,您这头送信过去又是两天,那就是七天了!

  七天,足够殿下等得不高兴了。

  他道了声“姑娘回房罢”,提着包袱就走,一路踩着巷中的碎光出去,檐下挂着彻夜不歇的灯笼。

  暖黄光下,有飞蝇似的细点落下来,凉丝丝的在眼皮上化成水。

  唐荼荼懵怔了一瞬,抬头望。

  ——下雪了。

  冬季,陆地高压,这股北风大概是穿过北境过来的吧……不知道那里的雪下多大……

  “叁鹰!”

  唐荼荼追出两步,喊住他:“能帮我带句话么?”

  “那是妥妥的呀!”叁鹰噌噌几步跑回来,双目期待:“姑娘想带什么话?”

  唐荼荼一晚没喝水,唇有点干,要张嘴时,唇瓣轻轻牵扯了一下。三两朵碎雪化在她脑门上,化在后颈温热的皮肤上,把她那么一丁点借着酒意催出来的冲动,又冻得缩回去了。

  她脚尖搓了搓地面,破罐破摔,什么也不说了,胡乱挥挥手:“哎算了算了!你走吧。”

  叁鹰:“……”

  他看着姑娘蹿回院里,把大铁门锁上了。

  唐荼荼寄个东西怕磕怕碰的,传物的影卫比她还怕,特地驾了辆双骑马车,趁夜出了城门。

  两天狂奔四百里,腊月初一的清晨,骏马鼻喷热气,在军营外猛地刹住摆了个尾,几簇碎雪飞溅。传令兵背着四杆褐色令旗,一路畅通无阻地进了主帅营。

  军营里的规矩,红令旗是战报,褐旗是密报,白旗是前军沦陷的难讯——四杆旗代表加急,特急。

  晏少昰朝饭也没出去吃,坐在营房里拆包裹,拆出来一盒点心,四个棉耳朵,放到一边。

  之后,他瞪视着这颗由他送出的鲁班锁。

  ……这鬼东西,竟把鲁班锁原封不动地给他送回来了!

  这分明是挑衅,她觉得他解不开!晏少昰不用闭眼,都能想象得到唐荼荼脸上的贼笑。

  他一个正值青年的强壮男儿,两只手竟抖了抖,试着拨弄了几下,八面体的铁锁变成了畸形,内外十六根铁条嵌得严严实实,竟然分毫不能移动了。

  “廿一。”

  晏少昰招了招手,气若游丝唤了声:“找军师来,解开这密锁。”

  军师陆明睿,在营房里鼓捣了三天,每天清早被殿下提溜过来,坐这儿解一天锁,晚上还不能带回去,必须得在殿下虎视眈眈的目光下解这锁。

  解得头昏脑涨、不辨天日之时,总算打开了这颗铁疙瘩。

  “我的菩提老祖啊!可算是解开了!”陆明睿长叹一声。

  他看见殿下利落地取出信封,拆开信,才刚看了个头,殿下唇畔便挟了笑,他肘撑着桌台,掌心挡住半张脸,笑得那叫一个……

  哎,形容不上来的味儿。

  陆明睿舒展着嘎嘣响的背,探头过去,他神情故作严肃问:“密信里写了什么?是太子来的?京城有何动向?”

  他眼皮还没大撩开呢,便被殿下以一根镇纸抵住了脑门。

  陆明睿:“……?”

  晏少昰警惕地盯了他一眼:“无你事了,回去歇息罢。”

  “怎能如此!您这是卸磨杀驴!过河拆桥!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何来道义!!不就是封情信吗!怎么就看不得了!”

  人送外号“小诸葛”的陆军师,被两个影卫堵着嘴抬出去了。

第199章

  她信里写。

  【那天去给我娘买头面,首饰挺贵的,掌柜的不想还价,便送了个扳指作添头,我家也没人戴扳指,就送你了,二哥不必多心。

  那剑穗吧,确实是我亲手编的,大过年的,身上戴点红的吉利。】

  添头……晏少昰啼笑皆非。

  他跟不上姑娘家九转十八弯的心思,不知道这个“添头”里藏了多少折曲,读来只觉有趣,比她上回那封阴阳怪气的回信好多了。

  她落笔重,力透纸背,每个字的顿笔着力处都会陷下去浅浅的凹痕。

  正经文人是看不上竹锥笔的,笔锋太利,也太容易划破纸。上好的宣纸薄得透光,经不住竹锥笔这么划拉。

  她用的这纸十文钱一刀,便宜得没法看,色儿泛黄,触手涩粝,浆屑杂质全浮在上头。

  因为原材差,洗浆工艺不佳,做出来的纸张很厚实,拿竹锥笔写字却正正好,这才显出她那手字的漂亮——依稀记得叫甚么“硬笔书法”。

  晏少昰非常霸道地想:可以叫造纸坊琢磨琢磨这厚纸工艺,造出白净的好纸来,总不能让她年年用这烂草纸。

  各朝都有一些风流名士,拓过硬笔写本,闲来无事会写着玩,只是硬笔从不入主流,但要是硬锥笔确实写得快,出墨流畅,润笔省事,科考中应当放宽此限制,爱用什么笔都随考生自己。

  【二哥那边也是生炭火的吧?

  夜里可得留心啊,窗户必须留缝,烟囱炉膛都得勤快清理,一氧化碳中毒了很麻烦的,一祸祸就是一屋人。】

  她思路跳得快,五页纸能写十来件事儿,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没什么条理。

  晏少昰也叫她搅得频频分神,逐字逐行往下看。

  看到唐荼荼写“我交新朋友了”,他眼皮一耷,眯起眼。

  看到“他们说要跟我义结金兰”,晏少昰眼里温度立马凉了。

  这傻东西,她还偷着乐!见了一面就说要义结金兰的,能安的什么好心?!岂不是黄鼠狼惦记鸡?

  他转着扳指,摩挲着这触手温滑的玉,以防被这几条黄鼠狼气到闭气。

  看完剩下三页日常琐事,视线落到最后几行时,晏少昰心尖又柔软下来。

  【嗐,一月不见,还挺惦记你的。

  祝殿下身体康健,早日凯旋。

  ——贺晓】

  她终于敢在信里用回自己真名,这个朝代知道她姓名的,掰着指头数也只有五人。

  这份藏在铁锁里的“惦记”,像铠甲里头包裹了颗红心,确实值得用尽机巧破解三天。

  反复读了几遍,晏少昰连着十天没看见只言片语的燥意,全消解在字里行间了。

  他把那枚扳指戴手上,罩上护耳,特特取了剑挂在腰间,红穗飘扬,就这么出去晃荡了两圈,从营房走到舆图大帐,从议事厅走上城墙。

  一群兵一头雾水地看着殿下来回溜腿儿,跑过去问:“殿下,要准备轿子吗?”

  晏少昰抬手制止,淡淡说了声:“不必。”

  他站在城头眺望远方。

  几个将军以为殿下又冒出了什么奇计,要安排布防了,连忙跟上城楼,瞧殿下眉眼沉实,是在深思的模样,谁也没吵扰,悄默声坐了一排。

  一伙将军吹了半个时辰风,看着殿下慢条斯理吃完了半盘点心,灌了两壶茶止渴,剩下半盘实在吃不下了。

  他一回头,奇道:“你们坐这儿做甚?”

  合着殿下站城墙上发呆?

  忠勇公孙知坚哈哈大笑:“雪景难得,上来看看雪——殿下戴的是耳衣?”

  耳衣也叫暖耳,唐时就有了,时下的耳衣都是圆帽底下缝俩块貂皮,盖住双耳,一跑起来松垮垮地兜着风。

  唐荼荼这护耳,面上絮了层兔毛,里头的棉花瓤子填得紧,正好做成耳朵大小,能把双耳包裹在里头。

  两耳之间的通连絮的棉花少,绸布里穿进了几根篾条去,篾条烧弯,就能牢牢实实扣在头上,跑跳骑马都不容易掉下来。

  孙知坚:“这样式古怪。”

  “是新样式。”晏少昰含糊一句,拿给孙将军看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