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力能扛鼎 第310章

作者:宣蓝田 标签: 升级流 穿越重生

  叁鹰一顶草帽藏着半张脸,跳上车辕,他甚至没碰马鞭,仅仅吹了声口哨,拉车的大黑马就知他心意一般折向了南。

  唐荼荼惊住:“你怎么给我赶车来了?”

  叁鹰乐淘淘说:“殿下换了新居,不在年宅住,又怕姑娘走错路岔了开,耽误和您见面的工夫,特地派我过来接——嚯,姑娘今儿涂口脂了?”

  他明礼地只睄了一眼,便转回身看路了,奈何笑得后背抽抽,半天没止住笑。

  有这么明显么……

  唐荼荼上下两瓣唇、连着刚修完的眉全开始痒了,草穗拂过般麻酥酥的。

  一刻钟之后,马车停在一座私宅前。

  门面远远没年宅气派,额上也没挂匾,墙脚青苔爬了一尺高,看着像一座弃置不用的废宅,属实是过路的贼都不会多瞄一眼。

  大门前并不守人,要迈进院里才知内有锦绣乾坤。

  天津这边的两个探子头目都在门内站岗,屋前廊后看得见、看不见的地方,还不知守着多少人。

  年掌柜穿得精精神神,在影壁旁恭恭敬敬候着,见到唐姑娘人来了,立刻带路往院内走,展笑问了声:“昨儿拿回去的葡萄酒,给老爷尝了没?”

  年掌柜这半年帮忙良多,人又性情爽朗,早处成了唐荼荼的半个叔。

  唐荼荼笑着答:“我爹没尝呢,他不到休沐日不碰酒,母亲尝了一口,把剩下几瓶藏起来了,说留到八月十五招待客人。”又问:“年婶婶没过来呀?她前儿还跟我说酒庄待得太闷,要我带她上山玩,今天正好咱们一起上山。”

  她本是打趣,可年掌柜却被问得一咯噔。

  几个影卫聆声转头,年禄台在这一片目光中嗫嚅着张了张嘴:“内眷不懂事,怕她们冲撞了主子躬安,还是罢了……”

  门前寂了一寂。

  唐荼荼突地记起昨晚年太太也没在席上,贵客上门,那太太甚至没露个脸。仅仅一念,她立刻醒悟到自己说错话了,冒出天大的后悔来。

  年掌柜不姓年,和廿一一样,属于“二”字辈的影卫,“碌”与“六”谐音,是为六组。最后一字以《说文解字》为索引,圈了个字作名。

  名字来处敲定了前半生,于是他这一身从骨到血,没一处是自己的。

  他这些年在天津扎根落脚,娶妻生子,可探子终究是披着壳才敢见光的人,离京多年,主子还是主子,家人却成了血亲。两边最好永不相见,夹缝中的他才能安心。

  所以他没请殿下留居家里,在外找了间宅子安置……是为私心。

  唐荼荼立刻重新笑起来:“还是年叔知我心意,把殿下放到离我这么近的地儿,我一抬脚就天天能见着他啦。”

  回廊下正往这边走的晏少昰,脚步一滞。

  他抬手摸了摸心口,那里一片暖意都快涨成海了。

  午后的太阳油似的流淌下来,满山苍翠,绿得分分明明。

  十几个影卫也能布开二里的防,钻进树梢就不见影了,剩下几个作便衣跟在殿下身后,像他几个小兄弟,岁数不大,各个伶俐得出奇。

  叁鹰善口技,一路嘬着嘴学鸟叫,黄鹂、布谷、大隼鸟,他是学什么像什么,张嘴就能来一出百鸟争鸣。左右两个面嫩的影卫一口一个“鹰哥”叫着,满脸崇拜。

  唐荼荼留心认了认面孔。

  二哥身边的影卫她个个见过,没见过的,大概是刚补上来的新人。

  至于旧人……唐荼荼不愿去想,但大抵能猜着,那几个是折在边关了。

  晏少昰一眼就知道她在想什么,没吭声,几根指头搭在她小臂上拍了拍,半晌才说。

  “都是打小捡回来的弃儿,生死累不着谁……南苑起了座墓园,我与皇兄手下牺牲了的人都埋在里头,今已有几十座无名坟。每年清明好酒好菜祭一祭,也算是大慰。”

  唐荼荼听得入神,一脚踩了个空,晏少昰眼疾手快抓了一把,还怕她崴了脚。可这丫头铜皮铁骨,转了转脚腕一点不疼,又稳稳当当地朝山上走了。

  夏至刚过,没入初伏,趁着雨季还没来,山上忙着赶工程进度,唐荼荼每隔两天上一趟山,每回来都能看到新变化。

  最早施工的一号厂房位于东边山头,上个月就已经起了顶,能拉出来亮亮相了。

  厂区四面围了圈高墙,不是实墙,是一条一条铁杆焊成的铁栅栏,里边的工人和推土车一览无余,栏顶竖起尖锥防盗。

  两侧的空地上竖着拴马桩,有凉棚供车夫歇脚。

  大门还没安上,中间留出的空当一看就知道大门阔绰。左右两间小亭倒是盖好了,小得只能容两个人转身,上头一块铁匾,刻了二字——“门房”。

  晏少昰左右扫了两眼,笑说:“像模像样的。”

  唐荼荼瞟他:“您不能违心夸我,这才哪儿跟哪儿啊?这是厂区后门,好东西都在里边呢。”

  可来到这个时代所接手的第一个工程,于她来说意义非凡,唐荼荼眼角眉梢都藏不住骄傲灵动。

  说着,咵咵跺两下脚。

  “这是我们的柏油路,二哥看看,这平整,这结实,载重一万斤的马车轧过去,都绝对轧不出一条车辙印来。虽说路面糙,费鞋底——工人穿的布鞋十天一换,全走财务报销——但柏油路防滑耐用、寿命长,比水泥地三天两头开裂要好得多。”

  “这是用煤焦沥青与混凝土加工的,我找遍了全县四个炼焦炉,厚着脸皮去刮人家炉底那点黑油,这便是沥青。”

  “二哥看这楼!这叫小二楼,好不好看?”

  是座两层高的小楼,扁四方形状,石灰浆粉得灰眉怪眼的,与好看二字是毫不相干,屋上没片瓦,四角缺飞檐,只支出来一条雨棚。二楼一排窗户,一楼开了两扇门,标着“更衣间”与“消杀间”。

  晏少昰眼也不眨地逼出两句赞美:“好看,拙朴中透着巧思,煞是别致。”

  “嘿,除了我,你是第二个说好看的,慧眼识珠啊。”唐荼荼笑得见牙不见眼,“再看这里,这是卫生间,二哥没见过吧?天津城独一份儿。”

  晏少昰:“我见过的,在放映机里。”

  唐荼荼扭头怒视:“叁鹰,你又做叛徒!说好的竣工之前要遵守保密协定,不能跟外人透露关键信息。”

  叁鹰谄笑:“奴才没忘啊,那协定上头不是写着‘严禁跟外人讲什么什么’,咱殿下怎么能算是外人?”

  唐荼荼稍一寻思,煞有其事点点头:“有理有理,二哥确实不能算外人——我本人技术入股,当占最大股权,我就厚着脸皮自称一声‘唐厂长’了。”

  她压压声:“太子送来许多人才,该为二厂长;二哥个人出资最多,就封一个三厂长吧。”

  唐荼荼扬起双臂,拢住了头顶的一大片阳光,喜庆得活像开业剪彩,扬声说:“欢迎三厂长莅临古往今来的第一间小商品加工厂指导工作。”

  周围一片呱唧呱唧鼓掌。

  路过的工人、匠师看她耍宝,都驻足笑起来。

  这点场面不够殿下红一红脸,晏少昰眼神扫了一圈,颔首致意,又踱着步子跟着唐荼荼往里走。身边影卫敏觉,留意到他气息变了,整个人松弛下来,好似劲弓卸了弦。

  越往厂区深处走,能看见的工人就越多了,人人后背挂着一顶纱帷帽,纱挡围嘴好几层,帽檐却做得窄,工人上工前会把这怪模怪样的帽子罩头上。

  路边的砖牙子上坐着几个工人,灰扑扑的头脸,席地坐在那儿喝菊花茶。

  唐荼荼眼睛一竖,几个工人立马把帷帽戴上了。

  晏少昰转着视线左右望的工夫,她已经瞪走了十几个工人,大伙儿姿势还很统一,全是戴上帷帽缩着肩膀跑。有几个还拱手讨饶,不等唐荼荼开口,跑得飞快。

  晏少昰奇道:“为何撵他们?”

  唐荼荼:“施工区不能吃吃喝喝,粉尘太多了,对鼻子对肺都不好。外边有休息室的,洗了手换了衣服再去吃喝呗。最开始谁也不听,谁也不当回事,就定了个规矩,一旦发现就扣工钱,他们可怕我。”

  她板着脸瞪完人,回头朝晏少昰望来,又是笑眼。

  “这第一座厂房最小,当时没有经验嘛,用多大的桁架、铺地用什么砖、刷墙用什么粉料都是现成摸索的,所以我没敢做太大的设计。”

  “几个小商品工房是参考了四合院样式的,一个院子四排房间,视作一个工房——坐北朝南的那排房采光最好,用来晾晒,所以做成品仓库用,左右厢房是工房,倒座房就做了物料间。”

  区区放映机,哪能绘出如此多的细节?

  晏少昰渐渐听得收了笑,从唐荼荼脸上挪到建筑上,一个细节一个细节等她掰开揉碎讲。

  这片区的施工进度快,已经在找抹地平、加铸钢架了,遍地堆着一麻袋一麻袋的水泥石膏,钢条、钢板捆扎成摞,银白色的闪光漂亮得勾人。

  刚从边地回来的影卫眼都看直了。

  “姑娘哪儿来的这么多钢材?!”

  他们军中用的都是铁炮,大同和辽东最技艺高绝的火器作也造不出钢炮来,因为一门大炮动辄几千斤,钢材供备不上。

  几个出铁大省每年献上来的锻钢法能写十本书,从高炉的形制、炉口的大小、炉膛深浅,到淬火的时机、锤凿的法门……稍有改动就会记下来,技艺稍有精进就是大功一件。

  晏少昰唯一一回见过的精钢炮,就是前几日宫中的焰火炮,拎来大匠问了问,才知锻钢耗的人力物力不可计,背后损耗更是比报上去的高出三两倍。

  而此处有这么多钢材。

  心念至此,他也亮了一双眼。

  唐荼荼:“是我娘从河北请来的炒钢师傅,又雇了几十个铁匠,一人一口小坩埚炒钢水,再把钢水浇铸成钢板,效率虽慢,勉勉强强也够用。但这么大的工程,金工师傅不敢上手,于是又请来湖广曾主持修筑铁塔的大匠一起琢磨,炒钢水、浇铸钢板、粗轧、精轧……一遍一遍才磨出个章程来。”

  晏少昰湛亮的眉眼又暗下去,心说是自己心急了。

  巴掌大的小锅炒钢水,煅煅小件刀剑还行,而北境边线七千里,要是供备关隘全换上钢炮,那得强征几十万百姓改行做铁匠了。

  晏少昰掐断这一念,听唐荼荼接着说。

  “这是行辕楼,接待贵宾的,盖在左边,当官的以左为尊嘛;右边是贤才居,备了几间院子,从各地高价聘来的匠师都分了个单间。”

  “四座厂房、事故池、排污池用的是我的设计,蓄水池与水塔是左中候大人和怀老先生设计的——原本行辕楼和贤才居也该用我的设计的,但大人们死活不让。”

  唐荼荼说着,自糗起来。

  “我设计的楼都是青石灰抹面,又省钱又省工,还朴素大方,二哥你说是不是?可大匠们全觉得我审美不行,说打头的这两栋楼是门面儿,死活不用我的设计,就把我撵回家啦。”

  这群先生迂也迂得可爱,看她一个小姑娘天天淋雨捱晒,赶在天热起来的时候把她撵回了家,一群先生留在这里晒得黑成了炭。

第286章

  山中无甲子,寒暑不知年。吃住在山上,每日与昨一日只剩“今儿天好不好,能不能开工”这一个分别,人就渐渐忘了时历。

  工部遣来的金石土木师傅人人掉秤,衣带松一圈,黑得快认不出了。将作监以左中候为首的几位大人稍微体面些,可也全是腰挎水壶、肩膀搭毛巾的工地装束了。

  还有更多的袒胸露肚、穿着汗衫的力夫,靠一把力气赚钱,满身的灰搅着汗,泥浆一道道地从胸前淌到肚。

  晏少昰挪了挪视线。

  一转头,看见唐荼荼目不转睛地往男人堆里走,他胸口半口浊气不知道该不该往外叹。

  愁的是这傻姑娘,及笄了,也不管什么男女大防;欣慰的是,她爹做县令,形同做了县里的土皇帝,而修这工厂,户部拨下来的几十万两白银她拿在手上,她照样没变得倨傲骄矜,不因别人的寒酸鄙陋挪一下眼。

  一路多少人与她问好,叫“姑娘”、叫“东家”、叫“大妹儿”的都有,唐荼荼通通应,这头问她“墙砌得直不直”,那头请教她“先铺地还是先通管”。

  唐荼荼说话急,语速快,却总能很快讲清楚,写写画画的草稿图从不乱,框是框,圆是圆,认字不认字的都能看得懂。实在讲不分明的,她就拿模型搭实体,垫块砖,坐在泥地上传道授业解惑。

  她像一颗拙石,不疾不徐地给自己剖着光,每回见都是新的惊艳。

  晏少昰隔得不近不远,背着手在后头跟着。

  山上没女人,年掌柜做事妥帖,不叫丫鬟妇人在山上留宿,厨房、采买用到的女仆都是干完活即走,满山的力夫、工匠都是粗老爷们。

  唐荼荼奔着人最多的地方去,挥挥手唤了声:“怀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