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燕燕 第431章

作者:多木木多 标签: 穿越重生

  这都是从二手家具店买来的。

  窗外时而有村民家的小孩子经过,他们会朝这个屋里探头探脑,有时还会躲在窗下说话,似乎以为屋里的人必定是听不见的。

  “这里住着谁?是个老人吗?”

  “不是,是一个没有丈夫的女人。”

  “她好可怜,她的丈夫也像珊的丈夫一样,死在战场上了吗。”

  下午,教堂的钟声响起。

  这是在告诉下地的农民可以回家了,今天的工作已经完成了。

  不过现在村里种地的农民很少,因为大多数的男人都入伍了,要不然就是跑到城里去了,城里的工作更多,能赚更多的钱。

  地也就渐渐荒废了。

  她从躺椅上站起来,头晕了一下。她想起来是因为她今天还没有吃东西,除了早上喝的一杯茶之外。

  她站在原地,等眼前不花了,才走到灶台,准备烧一壶水。

  水快烧开时,她才想起来,代女士特意来告诉她,他们夫妻这几天要去城里。

  他们今天不会来了,那她也不必烧水泡茶准备待客了。

  她还是泡了一壶茶,在茶里加了一块糖,坐下来慢慢的喝,心想,这就是她的晚饭了。

  这当然是不行的。到了晚上,她还是烤了一个土豆吃了。

  她现在对食物没有什么兴趣,对吃、对交友,都没什么兴趣。

  她本以为这样的她会慢慢的死去,但直到现在,她除了瘦了一点之外,还活得好好的。

  人有时真的命硬啊。

  从金茱丽小时候记事起,她就觉得人活得很艰难。

  养育她的梅根公爵夫人是一个非常温柔可爱的女人,她无法在女仆面前哭泣,也无法对着她的孩子说丈夫外遇的事,所以公爵夫人只能抱着她,静静的在她的面前掉泪。

  在外人面前时,公爵夫人一直都是无懈可击的。她年轻美丽,丈夫在国会中很受重用,家中的城堡很大,仆人众多,她有两个孩子,有无数的珠宝、裙子,有簇拥在她周围的女性朋友,她的生活无比的完美,是受人羡慕的公爵夫人啊。

  但只有金茱丽知道,公爵夫人几乎每天都要抱着她哭一次。

  她也知道,公爵先生会在没有人的时候推搡公爵夫人。

  他是个可怕的男人。

  公爵夫人一直战战兢兢,她惧怕自己被抛弃,惧怕公爵再也不回来,不再给她钱,她变得穷困潦倒。

  而这一切都随着公爵先生的死,到来了。

  公爵夫人必须从城堡里搬出去,她只能回到娘家去寻求庇护。

  城堡里的女仆们来来去去的替公爵夫人收拾行李。

  所以公爵夫人要把她送回去时,她并不生她的气,因为她知道,这个可怜的女人连自己活下去就已经很难了,她已经没有能力再去承担另一个人的重量了。

  回到金家后的一切,她一点也不愿意再去回忆。

  她宁愿把那一段回忆从她的记忆中挖出去。

  她能记起来的,就是当她再一次踏上轮船,回到英国的时候。

  船旅比她想的要难过一点。食物不够充足,侍者总想着敲竹杠,同船的旅客问东问西,到处打听闲话。

  船行结束,她回到了英国。

  她通过登报找到了大小姐,成功送出了那一封重要的信。

  在这之后,她本想找个地方,随便哪里,待着就可以了,直到死神到来。

  但是大小姐夫妻太热情了,也太坚定了,他们几乎是不由分说的就决定要在他们的家里替她留一个房间,他们还商量着让她成为祝家三小姐来掩盖她的身份问题。

  但是,她的身份其实并没有问题。

  她应他们的邀请来到这个村庄。

  她去见了这个教区的神父,请他帮助写信联系给她洗礼的教堂,因为她“离家多年,与至亲离散”。

  给她做洗礼的教堂神父回了信,他还记得她,因为直到她回金家之前,她每年都要去那座教堂看望给她洗礼的约克神父,他就像她的另一个父亲,虽然有些冷淡,有些过于高高在上。但在她需要庇护的时候,他也愿意庇护她,哪怕仅仅只是为她提供一个身份证明,帮助她在这个村庄定居。

  这个教区的神父接纳了她,愿意为她在此地的生活做担保。

  大小姐松了一口气,他们夫妻真心的在为她感到高兴。

  但他们很快发现,她很少吃饭,几乎不开灯,除了他们之外,她不与这座村庄里的任何一个人交往,最多每次礼拜跟神父说一句“祝您平安”。

  大小姐开始坚持每天下午来拜访她,她会给她带书,会给她带吃的,保证她每周都吃掉三条面包。

  在大小姐的帮助下,她重拾了读书,虽然文字在她的眼前乱跳,读起来全都枯燥的像沙子,但每当大小姐对她讲述书中的道理时,她都觉得她的声音像清泉一样悦耳动听。

  她想,再过不久,她一定可以自己想读书了。

  当她告诉大小姐时,她一定也会为她高兴的。

第471章 3030

  祝玉燕和苏纯钧就在伦敦安顿了下来。

  生活来源就是跟施无为共用一个作者名,一起翻译小说或文献。

  由于作者名下是四个人,对翻译作品的来源、作者、国藉、信仰都没有任何要求,所以“德黑兰”这个译者的名字突然就成了出版社的热门作者了。

  他们的收入一下子就多了起来,本来以为卖珠宝的钱很快就会消耗掉,没想到翻译收入足以支撑他们在伦敦过着相当体面的生活了。

  这不得不说是一件相当意外的事。

  苏纯钧蓄了一脸胡子,而祝玉燕则照着美容书教的做法,自己在家漂了头发,把发色从黑棕漂成了浅黄。

  经过这一点小小的伪装,两人再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安全性大大的提高了。

  不过,为了从其他译者手里抢稿件来扩大自己在出版社的话语权,能够有更多的权力去挑选稿件,扩大稿件来源,两人只能是废寝忘食,没日没夜的翻译。

  苏纯钧把更好译的稿件都留给祝玉燕,自己在多年后开始重新捡起法语和德语,每天都在跟字典死磕,人看起来都更有学究气了。

  生活上的种种琐事,就由苏太太来掌管。

  首先,就是挑房子的事。

  从决定在伦敦定居后到现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已经换了三套公寓了。

  这并不是由于苏太太过于吹毛求疵,实在是伦敦是一个比她想像中更不安全的地方。

  第一个公寓,看起来非常好。新装修的室内,附送全套家居,还装有新式的家用电器,有热水器和电灯,似乎没有任何缺点。

  但住进去的第五天,祝玉燕才发现这间房子竟然装了许多煤气管用来照明!怪不得她觉得房子里的电灯有点太少了!

  怎么用煤气管照明呢?这其实是这个时代的伟大发明,就是煤气灯。细细的煤气管遍布家中角落,从客厅到卧室,从浴室到厨房,全都有。

  当你需要照明时,你就像给煤气灶打火一样打开煤气灯,再放上灯罩,煤气灯就亮了。

  煤气灯的灯芯全都是煤气灶的出气孔,小小的,攒成一团,十分方便快捷。

  但在祝玉燕看来这全是安全隐患!煤气泄露起火怎么办!不起火煤气泄露也是会中毒死人的!

  才住了不到一周,她就火速立刻找了另一套房子,带着毫无怨言的苏先生搬家了。

  第二套房子也很不错,街道是新的,附近没有贫民区,似乎也很不错。

  住了不到半个月,发生了四次示威游行,平均一周两次。

  ……

  因为这附近是工厂区,所以街道才是新的。贫民区也因为建工厂的缘故全都迁走了。

  四次示威游行,三次是抗议买不到粮食,配给制不合理。一次是工人要求加薪,降低工作时间。

  祝玉燕这才知道,在伦敦,游行是标配,每周每个区要是不暴发个一两次,那就不是伦敦了。特别是现在环境不好,失业的人太多,粮食不够,英国人民的怒气也很多。

  她对示威游行其实没有意见,但是一旦发生游行,这条街上的商店就会提前关门,她就买不到面包了。而且游行中的人会砸路灯,一到晚上,这条街就黑洞洞的很吓人。

  于是,只好再次搬家。

  第三次搬家,她选了一间连排别墅。为了避免跟邻居发生矛盾,她租了全部的三层楼。

  这里是伦敦的老区,附近没有工厂,没有贫民区。而且由于是老房子,没有装最新式的煤气灯,只有电灯,不过如果是晚上的话,电灯的亮度最多能支撑你在吃饭的时候看清桌上的菜在哪里,读书、翻译是不可能的。

  但是这已经是他们能找到的最合适的房子了。

  两人终于安顿了下来。

  早晨七点,苏先生第一个起来。他看到苏太太还在睡,就没有吵醒她,轻手轻脚的下床,去楼下厨房烧热水、煮鸡蛋,去门口拿牛奶和报纸,开启了他们的新一天。

  面包是昨天买的。

  苏先生用黄油在锅里擦一下,把面包切片放下去煎。

  等祝玉燕被黄油煎面包的香味叫醒后,他已经做好了早饭:黄油煎面包、煮鸡蛋、牛奶和咖啡。

  吃过早饭,苏纯钧看了看手表,说:“我今天下午去邮局,你的稿子翻译好了吗?”

  祝玉燕点点头:“译好了。我检查过了,错字都订正过了。”

  苏纯钧笑着说:“太好了,这一回又是提前交稿。稿费也要打过来了,十号。希望他们快点把下一批稿件发过来。”

  两人手挽手出去散了个步,回来再检查一遍稿件,苏纯钧就带着稿子去邮局了。

  祝玉燕把家里的衣服送去洗衣店——两人都宁愿把时间都花在翻译稿件上,一日三餐可以凑和,日常打扫可以凑和,衣服却必须洗干净,只好送到洗衣店去。那里还会补扣子、烫平再送回来,非常方便。

  回来的路上,她顺便去面包店买面包,去蔬菜店买西红柿和土豆、洋葱、胡萝卜。

  她顺便去肉店看了看,只买了火腿和培根,没有买到新鲜的鸡肉。

  现在养鸡厂可能都没办法维持了,只能在运气好的时候买到鸡蛋。

  在这个区,配给制几乎起不了什么用,除了食物的价格非常昂贵之外,不至于买不到。

  祝玉燕考虑到两人的人设,没有简朴到只买面包,但也不敢买太多,每回来都只买一个西红柿,两三个土豆、洋葱,和一小把胡萝卜。

  回家之后,苏纯钧也回来了。他看到她买的食物,惊喜道:“今天可以喝西红柿鸡蛋汤了!鸡蛋还有两个!”

  两人把两个鸡蛋都用了,喝着西红柿鸡蛋汤配面包,真是奇怪又美味的一餐。

  出版社在十号给“德黑兰”汇了款。苏纯钧全都取了出来,又开了一张支票,准备给施无为他们寄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