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三国打工人 第357章

作者:蒿里茫茫 标签: 女强 励志人生 升级流 穿越重生

  看看正事终于说完了,陆悬鱼想了一会儿,又假装忽然想起来的样子,诉了一句苦。

  “不过,其实他们学文章也没有什么用,”她说道,“青州也用不上那么多的里吏……”

  “这是什么话,”孔融诧异道,“他们若是才学皆优,又受主官器重,自然可举察廉啊。”

  “孝廉?”

  “不是,不是,”孔融耐心解释了一下,“是察举廉吏。”

  汉朝的察举制和她天天走的城门一样,也分快车道和慢车道。

  快车道上的是那些高门大户,先举孝廉,再举茂才,一路做到朝廷里去,比如说杨修,年纪轻轻就做了议郎,那肯定不是因为他就是有什么全国知名的本事,而是因为人家出身弘农杨氏;

  慢车道上的是那些寒门士子,先当小吏,从岁奉不满百石开始,一路做到几百石的县丞县尉去,比如说柳家那位老爷,费劲心力也就做到了县丞,但已经够作威作福,当个“破家”的父母官了。

  她恍然大悟,“我那些士兵也可以吗?”

  “当然可以。”

  “女吏也可以吗?”

  孔融噎住了。

  她小心翼翼地盯着这位青州刺史看。

  过了一会儿,孔融摸了摸胡子,很谨慎地思考半天。

  “毕竟无此前例,”他犹豫道,“若是六百石,恐怕……”

  “三百石也可以!”她立刻说道。

  孔融又说不出话了。

  半晌之后,他缓缓点了点头。

  这两件事是过了一阵子才被公布出来的,学宫的士人们惊叹于印刷书籍的轻巧与便利,一时间关于这种新鲜玩意儿的讨论淹没了整个北海,并且随着这些士人的脚步,这些粗糙且昂贵,但十分轻便的印刷品慢慢传递到了大汉的每一个角落。

  与此同时,女吏的天花板稍微升高一点,可以从“里”到“亭”,从“亭”再到“乡”,直至进“县”里担任属吏这种事,虽然也引起了一些批评和议论,但高门大户对此仍然漠不关心。

  杨修不会和焦仲卿抢饭碗,袁尚更不会抢。

  但在周围人的批评与议论中,陈群还是意识到了一些东西。

  他只是沉默着没有说出口。

  作为颍川陈氏,经学世家出身的这位世家子,原本对刘备是不甚热忱的。即使是现在,他也清楚知道,他所出仕的这位主君从世家那里获得的一点支持,在四世三公,统一河北的袁本初面前是微不足道的。

  袁绍有世家支持,那些豪强用他们的忠心,他们的钱粮,他们的部曲私兵来支持;

  刘备和他的股肱们,都一样的出身寒微,一路挣扎走来,靠的大多是自己;

  在未来的某一天,袁绍和刘备终于爆发战争时,会有大量的士族投向袁绍。

  但刘备忍受了这样巨大的劣势的同时,也拥有了一个其他诸侯无法比拟的优势:

  没有那么多倾尽家力支持他的豪强,他自然也就没有那么多需要报恩的对象。

  这很奇怪,在四百年汉室的时光里,这群出身卑微,甚至可以称为低贱的人在创造一个传奇,不是光武那样的传奇,而更像是那位亭长与贩缯屠狗之人所创造的传奇。

  纸张现在还是十分昂贵的东西,因此纸书被当做新奇的奢侈品看待,士人理所应当地认为,它也和缣帛与竹简一样,反正不是黔首会触碰到的东西。

  但它早晚会变得便宜下来。

  到那时知识再也无法由世家垄断,那些田舍翁也许花几百钱,就可以买一卷书来读!

  那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光景?

  像凌汛消融后,终于奔流而下的长河,用摧枯拉朽的力量,带来一个崭新的天地。

  而他在与创造这一切的人同行。

第332章

  河内兵乱的事,被有心之人从雒阳带到这个帝国的每一个方向上,其中有些人并不感到意外,有些人甚至为此感到惊喜,但刘备得知之后,很是惊讶。

  他为此和大家一起开了个会,分析一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肯定是张杨军纪松弛太过的缘故,”张飞第一个说道,“杨丑那等小人若是落在我手里,不打他一千棍也要打他八百棍,看他还敢不敢起异心!”

  ……子龙很想拽他一下,提醒主公想听听文士们的意见。

  不过主公摆了摆手,还是语重心长地劝了几句。

  “张杨军纪松弛,下人谋反也不忍责罚,这的确是他的不对,”主公这样说道,“但翼德你也不当威刑太过,鞭挝(zhua 一声)健儿,这是取祸之道啊!”

  ……三爷臊眉耷眼地应了。

  “阿兄,你不是要问计于诸位先生吗?”

  ……阿兄瞪了他一眼。

  关于河内兵乱之事,首先大家都能得出一个粗浅的结论:天子身边现在只剩下吕布的并州军了,吕布短时间内权势大盛是一定的,完全可以说是实现人生小目标。

  但之后呢?

  “白波、黑山余寇既为祸河内,与眭固互相攻伐,河内生民岂不陷于水火?”

  “不错,明岁雒阳恐有饥荒。”

  “公卿自有部曲僮仆,天子应当是无恙的。”

  “河内既乱,”刘备深深地皱起眉,“眭固与吕布的军粮又从哪里来?”

  “听说吕布倒也命令并州军屯田……”

  “那点粮食只够士兵平日吃饭罢了,恐怕剿匪都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此下去,那些溃兵也能威胁到雒阳!”

  这倒是真的。

  大家一声不吭了。

  三爷和子龙是真的一声不吭,三爷想不明白这些事,子龙假装想不明白这些事。

  其余简雍孙乾糜竺表情各有不同。

  简雍圆滚滚一点,夏天就不太耐热,在忙着喝冰镇蜜水;

  孙乾跟着主公一起皱眉,满脸愁容;

  糜竺挥了挥麈尾,一脸高深莫测。

  经常在青徐之间跑来跑去的徐庶看了他们几个一眼,就感觉有点心累。

  “主公欲何为?”

  终于有人接了下文的主公甚至有一点感激涕零,“我想迎天子来下邳,你们觉得如何?”

  除了三爷之外,大家脸上都露出了“果然如此”的神情。

  “主公虽有忠心,奈何曹操未必肯放行。”简雍说道。

  “况且袁绍与曹操来往密切,眼下主公不当轻举妄动。”孙乾这样说道。

  “要打曹贼吗?!”三爷来劲儿了,“阿兄!我为先锋!”

  刘备摇了摇头。

  看看自己弟弟一脸失望,又安抚性地加上了一句,“暂时不打。”

  “为什么不打!”三爷嚷了起来,“咱们不过是为了迎天子东巡,袁本初难道还有本事置喙吗!”

  “主公暂时不能迎天子。”徐庶说。

  大家一起看向他,刘备诧异极了。

  “请先生指教?”

  “杨丑身虽死,但此事疑点颇多,”徐庶说道,“恐怕背后另有指使,朝廷说不准就要疑心我们。”

  这下子龙也不理解了,“我们为何要杀张杨?”

  “杀张杨,自然是为逼迫天子离开雒阳,”徐庶平静地说道,“因此曹操、袁绍、主公,皆有嫌疑。”

  “迫他离开雒阳?”三爷问,“做什么?”

  这次简宪和先生倒是深入浅出地给三将军讲了讲天子要是来到自己地盘有什么用,三将军依旧听得似懂非懂,但大家又开始继续思考下一个问题了。

  “若当真如此,我等更该早些迎天子至邳,”刘备想明白了,立刻说道,“否则坐视天子落入虎狼之手,我等岂不令天下人耻笑!”

  徐庶看了一眼刘备。

  这位主公长得并不魁梧,也没有那等生杀予夺的枭雄气,平时看起来身上甚至有几分游侠气。

  挺有亲和力,而且在百姓中名声也很好,很受爱戴,因此令徐庶很有好感。

  但在这个决断面前,“宽仁爱民”是不够的。

  “主公若欲迎天子,便要做好与袁绍曹操交战的准备,”徐庶平静地问道,“主公决心已定?”

  那张脸忽然皱成了一团。

  过了一会儿,又慢慢舒展开了。

  他刚刚经历过一场漫长而痛苦的战争,这意味着什么,他再清楚不过。

  但刘备最终用同样平静的目光回答了他。

  “我为大汉宗亲,便不能任由天子受人欺凌。”

  徐庶轻轻地点了点头。

  “既如此,”他说道,“待今秋粮熟后,主公可以筹备粮草,令张邈准备兵马便是。”

  “……为何是张邈?”

  “河内既毁,雒阳欲得粮食,只能求助于臧洪,到时恐怕袁绍便要发难,”徐庶笑道,“张邈张超兄弟与臧洪交情深厚,由他们前去施以援手,情理再通顺不过。”

  这个夏天对于青徐百姓来说,是个再平静不过的季节。

  没有盗匪,没有徭役,风调雨顺,民生安泰,仿佛老天也知道这些农人过去这十数年来日子实在太苦,因此有心补偿他们一个太平年景。

  但其中也有一些隐隐不安的声音。

  比如说,今年的夏天没有去年那么热,似乎去年的也没有前年那么热,农人总是对天气很敏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