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母改嫁后,我成了京城白富美 第246章

作者:凤衾 标签: 穿越重生

  原来他们早就睡过了同一张床。

  云荞幸福的眯起了眼睛,果然不敢再乱动,只是将头靠在了谢景元的肩头。

  月光将他们的身影合二为一,男人的步伐坚定有力,抱着他心爱的女子,缓缓前行。

  见王夫人和曹夫人都在郡王府碰了钉子,益州的官绅们,总算是歇了想往郡王府塞闺女的心思了。

  七月底,藏边的土司又有异动,抢了汉民的牲口,还把地里的庄稼都糟蹋了。

  大魏在藏边并没有驻兵,两地摩擦不断,三年前老土司在的时候,吃过谢景元一次大亏,因此定下了停战的盟约,谁知道去年老土司刚死,今年新继任的土司便蠢蠢欲动了起来。

  布政司派了官员去和谈了几次,都没能谈妥,就连派去的官员也被扣押了下来,万般无奈之下,王大人只好来郡王府求助谢景元了。

  百姓流离失所,田地荒废这也就不提了,可要是藏边矛盾加深,等闹到要朝廷出兵镇压的地步,他这头上的乌纱帽,只怕也要保不住了。

  王大人在四川当了三年的布政司,上任时正赶上了谢景元和西藏土司签订了停战协议,正是好时候,如今眼看着就要升迁,若是闹出事情来,几年的经营都白费了。

  “殿下您看……能不能借个三五千兵马,把这叛乱给平了?”

  书房里,谢景元看着前去土司的官员写回来的奏报,面上并没有什么表情。

  藏边有众多土司,现如今带头作乱的,是其中的一小支。

  若是大魏肯派兵的话,不消十天半个月,就可以镇压下去。

  但是……这种小规模的边境摩擦对于大魏来说,司空见惯,只要不是大举进犯,一般都是靠当地的卫所摆平。

  可从卫所调兵,就需要上奏朝廷,由兵部定夺,王大人虽是四川布政司,却也没有调兵遣将的权利,等他把奏折送到京城,再由兵部呈送内阁,由内阁批阅,取得皇帝的朱批,这里最快也要一两个月的时间。

  等那时候兵部在发出印信,准许卫所出兵,老百姓逃难都快逃到京城了。

第512章 心心相印

  但这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

  王大人未必会上这样一道奏折。

  官员在任期内,百姓拥戴、物阜民丰,将来才有升迁的机会,布政司已是正三品的官了,算的上封疆大吏,再升迁便可以入六部当主事了,这个节骨眼上让朝廷知道你连一点点的边境小摩擦都搞不定,哪里还会有升官的希望?

  见谢景元看了半日的奏报也没有开口说一句话,王大人的额头上微微就有起了些细汗,想了想还是大胆道:“郡王殿下……实不相瞒,下官的调令已经在路上了……”

  只是……藏边土司的事情若是没解决,就怕将来被人秋后算账。

  谢景元听他这么说,索性就把奏报给阖上了,抬眸看了那人一眼道:“既然王大人要高升了,这里的事情就放一放吧,王大人若是怕受牵连,本王可以替大人写这份奏折,请朝廷给川边的卫所放印信。”

  这一支的土司兵马不过三千人,一个卫所便有五千兵马,足以将其平息。

  王大人听了这话,脸色就越发难看了几分,这样一来,他的官运只怕就要不保了,就算去了别处就任,等这里新上任的布政司来了,有的给他小鞋穿。

  王大人想了想,只蹙眉道:“只是这样的话……中途又要耽误一两个月,老百姓们……”

  一个卫所五千人马,但他知道谢景元这郡王府的府兵就有八千人,只要他肯点头,这样的叛乱,不过十天半个月就能平息了。

  蜀地多雨,尤其是快要入秋的时节,下午就下起了淅沥沥的小雨。

  云荞的肚子已经很大了,半歪在软塌上做针线,一时便忘了时间,等停下手的时候,才发现外头的天色已经擦黑。

  丫鬟们正在廊下点灯,云荞放下了针线,起身问道:“什么时辰了?”

  “已经快酉时了。”杏儿从外头进来,见云荞起来了,只忙上前扶着她道:“厨房的晚膳都已经预备好了,要不要先摆饭?”

  以前每日都是郡王殿下回来之后,王妃才让摆饭的,但今日殿下到这个时辰也没有回春晖堂,但也没差人过来传话说不回来吃饭了,可时辰不早了,王妃也该饿了。

  云荞确实有些饿了,但谢景元没回来,她一个人自然也没什么胃口,便开口问道:“他今日出门了吗?”

  杏儿摇了摇头,见王妃问起,便开口道:“方才遇上了福安,说下午王大人来找殿下,两人在书房说了好一会儿话,王大人临走时面色不太好看。”

  藏边又有了叛乱,云荞这几日也听谢景元提起过,不过那人也说了,像这样的叛乱,大魏每天都会发生,不是什么要紧的大事。

  云荞并不懂这些,听他说不严重,也就信以为真了,但今日王大人特意找过来,想来应该是为了这个。

  “我去前院瞧瞧。”云荞想了想,只起身走到了门口,幸好雨已经不下了,只是地上还有些潮。

  前院书房。

  谢景元将将命福安点上了一盏灯。

  他在这里发了半天的呆,等回过神来,天都黑了。

  四年前初来蜀地,边乱、暴民、山匪……各种困难接踵而至,他只有使出雷霆手腕,把这些暴乱快速的平息,才能抽出空闲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但现在……他不过就是一个蜀地的闲散王爷,府中还有即将要临盆的王妃,这些事情本就轮不到他管。

  谢景元想了想,只又看了一眼那摊在桌案上的奏报,索性就站了起来,打算回春晖堂陪云荞用晚膳。

  门外却传来福安回话道:“禀殿下,王妃来了。”

  外头还下着雨呢……

  谢景元急忙就站了起来,就看见云荞依旧由丫鬟扶着,从抄手游廊上缓缓的走过来。

  幸好雨已经停了。

  但她的肚子已经很大了,走起路来,颇有点大腹便便的样子了,就像是池塘边的小鸭子。

  谢景元只迎了上去道:“你怎么亲自过来了?”

  云荞却只是笑笑,把手放到了他的掌心里,抬起头看着他道:“你还说我,这都什么时辰了,你也不知道回去用晚膳?”

  她说着,人已经进了谢景元的书房,桌角上摆着忽明忽暗的台灯,边上是一份奏报,云荞稍稍的扫了一眼,只看见“百姓流离、民不聊生几个字样。”

  谢景元不动声色的把奏报给合上了,看见她亲自来请他,心中实在有些愧疚,只开口道:“我们回去吧。”

  可云荞却摇了摇头,她站久了有些累,便索性在谢景元的书桌前坐下了,抬头看着他道:“你心里的事情没想明白,就算是回去了,只怕也吃不下饭吧?”

  她看着他,清澈的眸中透着烛火的光斑,亮晶晶的看着自己,一下子就把自己给看穿了。

  谢景元便叹息道:“那就明日再想。”

  云荞没有说话,只是又把方才谢景元合上的奏报取了过来,翻开来慢慢的看了一遍。

  她从未看过这样的奏报,虽然有些生涩难懂,但到底也看明白了。

  前去和谈的官员被扣押了下来,对方提了很多的要求,若是不答应,就还要打过来,老百姓就又要遭殃了。

  仅从这字里行间,她都能感受到官员的无助,更别说谢景元,看了肯定心里不好受。

  云荞不懂这些,只试探着问道:“二哥哥,派兵去平乱需要很久吗?”

  她从不怀疑谢景元有一颗爱民如子之心,如今让他牵肠挂肚迟迟不肯下决定的原因,大抵也是因为她的产期近了。

  “快则十天半个月,慢则一两个月吧。”谢景元想了想,只开口道。

  云荞已经有七个多月的身孕了,杜雪心说了,临盆的日子大概就在九月初,这个节骨眼上,他怎么可能离开益州半步呢!

  “那你就早去早回,说不定还能赶回来一起过中秋呢?”云荞看着他,只伸手握住了他放在桌案上的大掌,指尖轻轻的拢了拢,柔声说道:“二哥哥,你还记不记得,当初我们入蜀的时候,那些夹道欢迎我们的老百姓?”

第513章 赤子之心

  谢景元如何就能忘记!

  他不光记得,还想起有个老汉,把葛根当成是千年人参,一定要让他带回来补补身子。

  他没有办法,又不想辜负了对方的一片好意,就把那两块葛根给带了回来。

  好在后来也没有浪费,云荞那一阵子食欲不好,这葛根送去厨房,做成了葛根粉,吃起来倒是易消化的很。

  看见男人嘴角微微露出的笑意,云荞也跟着笑了,只将头靠在他的怀中道:“二哥哥,您不光是我的二哥哥,还是天下百姓的靖郡王呀!”

  谢景元闻言,胸口不觉就为之一振,仿佛那股一直侵扰着自己的浊气忽然就消散了,让他顿时就神清气爽了起来。

  谢景元点了点头,只开口道:“那你在家好好等我,叛乱一平,我就马上回来。”

  云荞轻轻的“嗯”了声,伸手抱紧了他的腰。

  她知道,她喜欢的这个男人,不管经历了多少,永远都是那个有着一片赤子之心,心系百姓的镇国公世子。

  第二天一早,谢景元就带着云荞,一起来眠月堂和杜雪心辞行来了。

  得知儿子答应了王大人借兵的要求,杜雪心还颇感到有些意外。

  自从去岁秋弥之后,谢景元先是一心养伤,待到伤势恢复的差不多之后,他便开始处理政务了。

  但比起从前整肃军纪、勤加操练;如今他更看重于屯田、修路、疏浚河道……

  这些事情,倒的确像是一个偏安一隅的封王该做的事情,以至于几个一心想要做出一番功业的幕僚,都请辞了。

  正当杜雪心以为他真的是看淡了一切,打算安安心心的做一个闲散王爷时,却没想到他竟答应了王大人请求。

  儿子又要带兵出征,虽然只是小战,但杜雪心多少还是会担心的,尤其是现在,且不说他身上的伤到底好了几成,光是云荞还有一个多月就要生了,便是一件让人十分担忧的事情。

  万一到时候他要是赶不回来,儿媳妇心里肯定会埋怨的。

  “你这要去多久?”儿子已经下定了决心,她也不好劝说了,杜雪心只好开口问道。

  “他说最快十来天就可以回来了,母亲不用担心。”云荞怕杜雪心不准谢景元去,抢先就帮他回答了。

  瞧见儿媳妇这样护着儿子,杜雪心也没辙了,只笑着摇头道:“你是不懂,可别被他给骗了,上了战场,哪有说得准的事情,前年他去了一趟西南,也说十来日就回来,最后整整耽搁了四个月。”

  虽然后来知道他是因为受了伤,怕回来引得她担心,所以才耽误的,但杜雪心还是记在了心上。

  云荞就低着头不说话了,若真的要四个月那么久,那谢景元回来的时候,可就真的可以抱娃儿了。

  看见云荞蹙眉,谢景元心中不舍,只微笑道:“母亲不要吓唬她了,这次我一定早去早回,争取赶着回来跟你们一起过中秋。”

  离中秋节还剩半个多月,赶回来过中秋怕是不能了,杜雪心摇了摇头,只叹息道:“你去吧,我会帮你照顾好云荞的。”

  儿媳妇虽然是第一胎,但怀相很好,肚子也算不上特别大,只要不出什么岔子,生产时应该不会太艰难。

  既然连儿媳妇都支持他出战,她这个当娘的,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见母亲这么说,谢景元放下了心中的巨石,为了早些平乱,他也不想在府上耽搁了,晌午就派人去给王大人送了信,邀他下午一起去往郡王府设在益州郊外的军营,商讨出兵之事。

  春晖堂中,云荞让丫鬟将谢景元的铠甲找出来。

  两个婆子合力搬了一个大樟木箱子出来,丫鬟打开了箱盖,看见里面摆着整套的锁子甲和盔帽。

  盔帽上的红缨还很鲜亮,云荞俯身捧了出来,动作已十分的笨拙。

  她本来以为帽子不重,可捧到了手中,才发现这盔帽也是很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