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幕教我做女王 第123章

作者:虎昭昭 标签: 爽文 直播 基建 穿越重生

第134章

  粮种

  姜蓁虽然没有姜大头那么狠, 全年无休的上早朝,但在工作时间内,她是极少罢朝的。

  难得罢朝一次, 居然还是因为吃坏了肚子, 而且她还把朝中的重臣们, 都给坑了。

  “要不是王上如今也在喝药,我都要怀疑她是不是在故意整我们了。”郭凡苦涩的药汁一口闷掉,说话也是一副有气无力的样子。

  医丑摆弄了一下自己的针具,淡定稳重的说道:“躺下吧, 我来给你扎针。”

  “为什么就你没事?!”郭凡嫉妒的看向医丑。

  “可能是我昨天晚上回府就喝了一副药的原因。”医丑疑惑的问道:“宴中的火锅滋味确实鲜美, 但过于辛辣, 你们吃的时候, 为什么不适量?不是还有清汤的锅子吗?王上都提醒过的。”

  “吃了麻辣味的, 谁还乐意吃清汤的。”郭凡羞恼的说道:“你怎么就只问我, 大家不都中招了吗?”

  他们都以为自己能行, 结果一试就体验到了辣椒的狠毒。

  医丑淡定的给郭凡扎完针,收拾好药箱, 说道:“我还得去秋月那儿一趟, 你晚上记得吃药。”

  连医丑都没想到, 自己这两天居然能忙成这样, 明明是该很轻松的日子。

  辣椒的威力太猛,早朝连休了两天,等到了第三天, 才如期进行,但来参加早朝的诸位重臣, 脸色都有些不太好。

  这次罢朝的原因有点不太体面, 姜蓁原本还想把这件事糊弄过去的, 可御史丞缺却在早朝上提起了此事,劝谏姜蓁要懂得克制,不要因为口腹之欲,影响到自己的身体健康。

  【啧啧~因为多吃了几口好吃的,被御史劝诫,这放在历史圈里也是想当炸裂的。】

  【就这么个事儿,整个都邑都快知道了,史官肯定早就在自己的小本子上写好了的。】

  【没事儿,等阿蓁身体好点,精力恢复,她可以在‘日记’里狡辩。】

  【御史丞也是,当时吃得也挺欢实,怎么转头就变脸呢。】

  【瞧御史丞的小脸白得,也是辣椒的受害者。御史丞嘛,职责就是这个,他说的的话,听着就是了,咱们也不用照做。】

  和御史丞对线,姜蓁经验十足,语气诚恳的说道:“您的说没错,我改!”

  “上次吃辣椒就是尝尝鲜。辣椒是红叶从海外弄回来的新玩意儿,新一批的辣椒收获之前,想吃还吃不成呢。”郭凡替姜蓁说了两句公道话。

  他不开口还好,一开口就让御史丞的火力转移。

  “右相此时不劝诫王上,还想说以后,就算是以后辣椒多得农庄都堆不下了,王上也该慎用此物。”

  “对对对,您说得对。”郭凡老实附和。

  姜蓁也赶紧保证,“你们放心,吃了这次教训,我以后肯定不会再乱来。”

  御史丞在早朝上规劝姜蓁的举止,也算是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姜蓁听取御史丞的规劝,也是善于纳谏。

  两者在朝堂上上演了一出君臣相和的戏码,但姜蓁一回自己的寝殿,就立刻安排大厨在炒菜里放一颗辣椒提味。

  “王上,您这身体刚好,又食用这个辣椒,不会出问题吧。”卫蝉企图制止姜蓁的危险行为。

  “没事儿,一颗两颗辣椒不算辣。等习惯了就好。”姜蓁非常有经验的说道。

  她的味蕾被火锅刺激之后,就再也回不去以前了。

  一场火锅,让早朝停摆了两天,姜蓁也堆积了不少事务要处理,去农庄查新粮的种植情况,还有去大学给那群学生们上课的事,也只能往后拖延。

  各县送到都邑的奏章,叠成了厚厚的一摞,全是姜蓁生病那两天积累的。

  【又是给汇报当地这半个月的天地记录的,已经截图准备做表了,换下一份吧。】

  【这个县的农官病死了,难搞哦,先记着,后面再派新的农官下去。】

  【咦~象郡那边疑似有人发现了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还得是一年水稻能三熟的南边,效率就是高。】

  杂交水稻的事,姚春和海浪一直在做,只是受条件所限,进展缓慢。

  去年姜蓁就在官报上发布了寻找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但一直都没什么动静。

  平常在地里劳作的,都是奴隶和庶民,而看官报的却是读书人。而且能明白什么是天然雄性不育株的读书人,水平自然也不低,这样的人,是很少出现在稻田里的。

  哪怕每次水稻扬花的季节,姚春和海浪都会带人在田里踅摸,但这样的概率属实渺茫。

  【寻找雄性不育株本来就是看运气的事,能这么快就找到,已经算是运气好的了。】

  【红叶带了那么多新种子回来,姚春也抽不开身,在农庄里随便挑个人走一趟吧。】

  【那县令上的奏章只是说可疑,不代表一定就是。等咱们派人从都邑赶过去,那水稻说不定就都已经结种子了,也看不出来什么,还不如直接让县令送种子过来。】

  稻种的事情虽然急不得,可这样的好消息,姜蓁还是想及时告诉姚春,免得她一直惦记。

  等把案桌上积累的奏折处理完,姜蓁就直奔农庄而去,与此同时,她还叫上了姜大头,又派人去把郭凡等人叫来,大家一起去农庄参观新粮种。

  这个活动原本早就该安排上的,只不过因为一场火锅推迟了。

  【火锅小分队又集合了!这次的主线任务:农庄看热闹。】

  【这就是亲信的待遇了,有好处少不了他们,但有什么坏处,他们也跑不掉哈哈。】

  不舒服了两天,姜大头此时的状态依旧是蔫吧的,跟姜蓁在一起的时候,一点也不提国家大事,反而说起了养生的事。

  “乐府新来的一个乐师不错,听他弹琴,不仅身心愉悦,连我的身体都好了许多,明日我叫他来给你奏一曲。”

  【琴音治病什么的也不知道有没有用,但好听的曲子听了身心愉悦是肯定的,可以安排上。】

  【姜国正经东西不多,但这些奇怪的偏方可不少。】

  等姜蓁带着一群人,浩浩荡荡的赶往农庄,姚春和红叶早就准备好了,站在农庄外头迎接。

  “船上所有的新粮种,搬下来之后,我就命人种在了暖房里,有红叶的指导,这批新种子,有九成都已经成活。”姚春介绍道。

  “能有九成已经很不错了,船上并不方便保存粮种。”姜蓁夸道。

  红叶虽然不精通种地,但她在那些物种的原产地待过,大致能知道这些粮种的喜好。

  再加上姜蓁提供的一些种植方法,这群外来的物种,在姜国的土地上适应良好。

  “这块区域种的是玉米,现在还只是小秧苗,虽然现在它被种在暖房,但其实它不挑地,不用像水稻小麦一样,种在良田才能高产。而且这玉米种下一粒种子,最后能结出两百多粒玉米,是个实打实的高产作物……”

  【这就叫高产啦?等到以后,一个玉米棒子能结上千粒玉米。】

  【比啥啊,以后的水稻还能亩产几千斤呢。优化农作物基因的事,本来就任重道远。】

  不说上能结上千颗玉米的玉米棒子,能结七八百粒种子的玉米棒子,姜蓁还是亲眼看到过的,所以她拍了拍姚春的肩膀,说道:“这玉米种子,还能改进。”

  “臣明白,臣一定会培育出更高产的玉米种子。”姚春的目光坚定。

  其他大臣此时都不太想说话了,稻穗和麦穗能结多少种子?玉米能结多少种子?相比起来,玉米已经能算是超级高产的粮食了。

  就这,姜蓁居然还嫌弃产量低。

  要是别的君王提这种要求,不止御史丞会站出来怼人,其他臣子也会站出来说两句公道话,批评姜蓁站着说话不腰疼,好高骛远。

  可姜蓁是不一样的,她说能改,这玉米种子就一定能改!

  一时间,众位大臣都用期待的目光看向姚春,弄得姚春压力山大,艰难的开口继续介绍道:“这片地方种的是花生,花生既可以生吃,也可以煮熟食用……这块地,种的是辣椒,食用的方法大家应该都知道。”

  介绍道辣椒的时候,大家的表情都变得有些不自然,这下也没谁用那灼热期待目光看姚春了,都默默的把眼神移开。

  姚春悄悄的松了口气,然后精神抖擞的接着给大家介绍道:“这间暖房种的是红薯……”

  略过辣椒,姜蓁直接点评红薯,“上次祭祀宗庙的时候,我尝过这个红薯,太噎人了,除了产量,口感上也可以再改改……”

  一瞬间,姚春又感受到了众人落在自己身上的目光,闷声的回道:“红薯臣也会好好改良的!”

  压力,如影随形!

第135章

  稻苗

  姜蓁那些‘过目不忘’‘算学天才’之类的厉害光环, 不止姜国的人知道,天下的人都知道。

  有个这么厉害的顶头上司在,不止姚春压力山大, 其他官员的日子也是一样。

  虽然跟在姜蓁身边压力巨大, 还是有人愿意投靠姜蓁, 因为跟着姜蓁走,他们知道自己走的是对的路。

  姜蓁就像在茫茫黑夜中,高举火把的带路人,耀眼瞩目。

  【给姚春多立几个小目标, 她才不会放松下来。从海外找到新粮种只是第一步, 接下来还有粮种的推广和改良, 任务艰巨。】

  【有事情做, 代表有功劳领, 姚春是文臣, 获得功劳的机会并不多, 这也是她的机会。】

  红叶出海,拿命拼搏了一次, 带回了许多新的粮种, 只要等农庄这边验证过, 红叶的侯爵就稳了。

  可姚春在农庄做着最辛苦的活, 能看到她功劳的人却极少。因为棉花种子是长宁郡那边送过来的,海外的种子又是红叶拿回来的。姚春就只负责种植和推广,相比起来, 功劳不算显眼,想封侯的话, 还差点意思。

  想堵住悠悠众口, 姚春就只能在改良粮种上下功夫, 无论是水稻还是玉米、红薯,随便哪一个,她都能得到足够的名望。

  因为土地和粮食才是国之根本。

  搞农业是最耗费时间的,哪怕姜蓁告诉了姚春方向,姚春还是得慢慢磨。

  朝中很多大臣不懂农事,参加参观完农庄的新作物就离开,只有姜蓁留下,和姚春说起了稻种的事情。

  研究了杂交水稻两三年的时间,对天然雄性不育株水稻的发现,姚春比姜蓁想象中的还要激动。

  “真的发现了?”

  “丹朱县的县令没敢说死,但听他描述的样子,应该就是。等他到时候送种子来都邑,你可以在暖房里种来看看。”

  姚春有些担心的说道:“这种不育株的水稻,很难找。都邑周边的稻田,我们都查过,一颗都没找到。我想派人亲自去盯这几株水稻。”

  虽然姜蓁是杂交水稻的提出者,但真正的践行者还是姚春,两者的心态自然不一样,姜蓁贴心地说道:“都随你。”

  姚春安排的人,第二天就出发丹朱县。

  但姜蓁却在这个时候,又收到了两份丹朱县送来的奏折。

  一份奏折的内容和之前一模一样。各地交通不便,有些奏折很可能会遗失在路上,或者在路上拖延,当地的官员没有及时收到回复,就会再发一份奏章过来。

  这些无用的奏章,平时也会占据姜蓁不少的时间。

  把那份重复的奏章放在一边,姜蓁又拿起一份新的奏折查看。

  看完之后姜蓁就忍不住心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