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女贵不可言 第511章

作者:枝上槑 标签: 穿越重生

  小童眨了下眼,又对着她唤了一声阿母。

  而后手指天上。

  姜佛桑只觉眼前强光一闪,忙抬手去遮。

  待把手放下,小童已不见踪迹。

  天上却高悬着一轮金乌。

  金乌光芒万丈,直照得天地间昏暗尽退。

  姜佛桑仰头看着,突然,那金乌自九天坠落,直奔她而来——

  似霓听到动静进殿,发现女君披散着头发坐于榻上,手捂着腹部,神情说不清是惊还是什么。

  “女君,怎——”

  姜佛桑从怔愣中回神,赤脚下榻走至书案边,抽出一张纸,提笔蘸墨,写下一字。

  似霓探头过去,是个“曦”字。

  她不解地看着女君。

  落下最后一笔,姜佛桑如释重负,笑了笑:“大宣也该有一个储君了,你说呢?”

  似霓大张着嘴。

  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眨眼到了殿门外。

  “大王!沧州大捷!!!”

第686章 龙化虎变

  太初元年四月底,征讨大都督萧元度统军进至沧州南部,以何六为先锋,先下丰南一城。

  有沧州之死敌五部族地配合,一路攻城拔寨有若摧枯拉朽,进展十分顺利。

  李泉闻讯后领兵回救的同时飞书谴叔父族兄数人为帅,先行发兵阻击。

  在连死几员大将丢失了数个战略要地后,李泉方才赶至。

  沧州军方面城池坚固兵马众多,李泉又极勇猛善战,战事因此变得愈加激烈。

  节节胜利的大宣军短暂受挫,攻势被迫中断,后重整旗鼓,调整战略、另作部署,李泉败走。止战半月,先锋军与北融归乐两路大军汇合,李泉又复败,负伤逃回褒陵。

  逃跑过程中,沧州军辙乱旗靡、丢盔弃甲,降者无数,陨于崖谷死者又无数。不过到底还是让李泉给跑掉了。

  此后萧元度率包括恶夷死囚以及五部族援军在内合十余万军继续向北推进,声势浩大,志在必得,于七月底逼近沧州治所褒陵所在。

  褒陵城形势险要,又有重兵把守,从正面进攻极难取胜。

  与麾下诸将合议以后,决定采取声东击西避实就虚的战法。

  于是隔河扎营,并于军营附近遍插旌旗,还把所有的战车投石车滚木车等集中于此。白日里军士们擂鼓呐喊弄得天震地骇,晚间则火把通明调兵遣将忙个不停。

  褒陵守军临此大敌,个个神经绷紧,日夜防范着大宣军队从此处渡河。却哪里知道,萧元度早已把主力部队往另一个方向调动……

  李泉发现后已来不及多做布防,率全部兵力仓促出城迎敌。双方激战于褒陵城外的隆盛陂。

  两军开战前萧元度就有明令在先:后退者即刻处死,前行者封官拜将。是以大宣军人自为战,士无反顾之心。

  反观士气低落的沧州军,军心已然涣散,死战之志全无。

  最终,大宣军三战三捷。

  沧州军败散后逃回城内,萧元度乘胜攻入褒陵,李泉见大势已去,自缚到中军帐前,投降大宣。

  李泉投降之后,余下各郡县皆不战而下。

  -

  “王师大捷!王师大捷!!”

  “国君千秋无期!大宣霸业万载!”

  岿然上出重霄的镇海楼,登至第五层,全城景像便归一览之中。

  微服的姜佛桑此刻就在镇海楼中,居高以临下,到处都是呐喊欢呼声、奔走相告声,还有不少人喜极而泣。

  这场战事持续了不到半年,无形的阴云压在南州上空便有半年。而今阴云总算散去,大宣胜了。

  前段时间为安民心以及稳定国内形势,也曾通过多种渠道有意释放胜利信号。每有好消息传至,便让卫士举着竹竿,挂着写有捷报的布,四处奔走、告知天下。

  但当真正的胜利到来,才能感知到那种发自肺腑的激动澎湃之情,也才能换来眼下普天同庆的局面。

  远不止如此。

  此前埋怨她的有,暗骂她的有,诅咒她的亦有。

  而今朝野间再不闻不满声,皆是对她的颂赞之声。

  也愈发信实了她是天命所归的君主,注定将带领南州走向强盛。

  耳边又响起一道声音:“篡弑也好,盗国也罢,别人骂就权且让他骂着。并不是说粉饰无用,而是无论怎么粉饰,功劳都才是唯一的真理。老百姓其实并非真地在乎那王座上坐着的人究竟是不是名正言顺,是顺位继承还是篡位夺权。上位者只要切实施展自己的宏才大略以济斯民,给黎民带去希望,让他们看到实打实的好处,那么他们自然会心悦诚服,认可你、念你的好,进而服从你的统治……”

  “恭喜大王!”陪侍一旁的商泉陵拱手道贺。

  此战功成,功标青史,非但万民归心,朝臣更无不敬仰畏威,国君的王位再无可撼动,政令也将在举国上下得到进一步的统一。

  此后王意为尊,令行禁止。先前诸多不敢想,或敢想暂时亦不敢做只有往后无限推延的事,都能够提早考虑、早日实现了。

  当然,遗憾亦有。

  逢中州大乱,本指望拿下沧州后能够再进一步,然而差不多就在沧州被攻克的同一时候,中州的动荡也被扫平。

  黄裕率神甲军起兵以后,各地群起响应。诸路势力中尤以萧家为雄。

  萧家欲过瀚水,受到九牢山阻拦。萧琥似乎知道九牢山与黄裕的关系,直接派人赴九牢山商谈联军之事。

  直到年初萧家才击退北凉兵马,黄裕本指望九牢山能够牵制住萧家一阵子。

  有冯颢和申屠竞在,也的确抵挡了一阵子。然而萧家在与北凉交战中虽有损耗,家底还在、兵多将广,九牢山的那点人马又岂是豳州军的对手?

  况且既然都打着勤王讨逆的旗号,他们又有什么理由阻止豳州军南下?

  南地方面若能速战速决也倒罢了,偏事与愿违。裴遨为政不行,带兵却是一流,他带出的江州军与京陵兵马合围包剿之下,黄裕在南地的进展并不很顺。

  时机稍纵即逝,萧琥也不会有多少耐心……

  那么究竟是舍身一博,还是选一边下注?

  黄裕在与申屠竞冯颢二人商议之后,认为天不予时,最终还是同意了联军。

  萧家本就势大,又值此乱局,所谓联军其实等同归顺。

  而有了九牢山和神甲军的助力,豳州军如虎添翼,挟破竹之势很快攻至京陵。

  裴遨派兵迎战,黄裕的大名再加上豳州军的威猛,京陵驻军斗志全无,仓皇出逃的裴遨于江州兵败被杀,短命的晋朝就此终结。

  少帝被迎回京陵后,封保驾有功居功至伟的萧琥为齐王,担任太宰一职,同时都督江州豳州等七州军事……

  中州的动乱既已落幕,自然也就失去了乘虚北上的良机,反要防着中州那边派兵收复沧州。

  姜佛桑早便猜到冯颢他们可能要择一方归服,果然还是归服了萧家。

  纷纷乱世龙化虎变不可端倪,总是推着人往意想不到的方向走。昨日旧友已然站在了彼此对立的一边,他日再见……

  既成定局、徒思无益,且走且看罢。

  遗憾虽有,也只是感情上。

  理智上,一年之内连经两次大战,耗财劳众,国库吃紧,国力也需恢复。

  征沧州已是劳师袭远,师劳力竭的情况下,战线再度拉长,纵使粮草兵源都能从沧州那边补足,也难取得大的成果。

  况且沧州刚刚拿下,随时都有乱起的可能,届时就是腹背受敌了。

  当初收到消息第一时间选择出兵,防的就是中州那边早早平定后派军来救沧州。眼下其实已是再好不过的局面。

  姜佛桑倒不认为中州会急着发兵沧州。

  萧家与北凉的一战,即便不是元气大伤必然也是伤筋动骨,南下又先后与九牢山以及裴遨的江州军数次交锋,兵力急需恢复,现有成果亦需巩固——京陵水深,萧琥这个权臣又非出自望族,如不能凭权势与武力将盘根错节的世家大族彻底一扫而空,想站稳更得费点心思。

  而且据新近传回的消息,萧琥肩伤复发,已是积重难返。豳州军进驻京陵后的一应事宜都是萧元胤在坐镇处理。

第687章 待时而动

  “无论如何,大燕是真地走到尽头了,不过是多续几年的命而已。”

  姜佛桑望着楼下众生百态,忽而发问:“对于接下来的局势走向你如何看?”

  “容臣斗胆推断一二——”

  商泉陵沉吟片刻,徐徐道来。

  “关键还在萧琥。待到萧琥稳定了京陵以及南地各州的局面,对沧州用兵是早晚。南州亦是他虎口之食,哪怕倾中州之力也必要拿下。

  “倘或萧琥撑不过今年,长公子萧元胤如能平稳接位,统领重兵、大权在握,那么两三年至多三五年间,时机成熟,禅位之事十之八九还会再次上演。”

  不同于裴遨那回。裴遨过于急切又一意孤行,以致处处授人以柄贻人口实。

  而凭萧元胤以往的行事作风来看,这些大概都会被避免掉。

  萧元胤才德兼备又擅抚人心,与京陵众世家的矛盾应当也能得到缓和,毕竟还有何氏这层关系在。

  内部矛盾解了,尚有外部时局。

  崇州最初也在勤王之列,却被凉州拖住了步伐。实际掌权人扈长蘅权衡之后,当机立断,改变了策略。

  等萧琥入主京陵,崇州也吞下了凉州。

  倘有一日萧元胤代燕自立,坐拥秦崇凉三州的扈家会否也选择割据称王呢?

  还有虎视眈眈随时可能卷土重来的北凉……

  “与那些相比,沧州远算不上十万火急。更何况萧元胤此人颇重手足之情,沧州有五公子镇守,他大约宁可选择先对付北边。不过,”商泉陵顿了一顿,“五公子是驻守沧州的最佳人选,却也是最危险人选。”

  道理等同,萧元度亦重手足之情。

  而这一点没有人比熟知前世的姜佛桑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