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注定要位极人臣的女人 第237章

作者:辰冰 标签: 平步青云 科举 朝堂之上 穿越重生

  不?等萧寻光说完,谢知秋已轻拍他的肩膀,示意?他稍安勿躁。

  “萧公子果然深得父亲真传,并不?是蛮将。”

  谢知秋说。

  “……萧大公子别?担心,我仔细考虑过这个问题。”

  她停顿了?一下,道:“我终究不?是什么全知全能的神,不?可能知道所?有事情。我读过兵法,但自知对?战场不?了?解,所?以关于方国?和辛国?的局势问题,我之前咨询过令尊萧斩石将军。”

  说到这里,谢知秋垂下眼?睫。

  若要问世上?谁对?辛国?、对?北地十二州最有执念,萧斩石必定榜上?有名。

  然而,哪怕是这个最想?夺回十二州的人,对?方国?和辛国?当?下的局势,也是这么说的——

  *

  “谢家姑娘,你可有听过‘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这句话?”

  萧斩石对?谢知秋主动来将军府向他请教问题,显得十分惊讶。

  对?萧斩石来说,谢知秋这姑娘的身份着实有点诡异。

  她当?了?自己好?几年“儿子”,自己竟一点儿都没发现,作为父亲,从个方面来说都实在是过于失职。

  后面恢复身份,这姑娘又成?了?他的“准儿媳”,这就更不?知该怎么相处了?。

  好?在,萧斩石是经过大风大浪的人,不?会?因为区区一点人际关系就动摇。

  他稍微定神,就将谢知秋这小姑娘当?作一个正儿八经的官员来看待,于是思考之后,他问了?谢知秋这样一个问题。

  谢知秋略一回忆,便?回答道:“这是《孙子兵法》‘形’一篇中的句子。”

  “不?错。”

  萧斩石不?由高看她一眼?——

  尽管他是武人,但从言语谈吐中,他就能清晰地感觉到,谢知秋这姑娘是有真才实学的,那所?谓的“才女?”之称,绝非浪得虚名。

  谢知秋还在假装萧寻初的时候,萧斩石就觉得“儿子”比过去沉稳聪慧了?许多,现在知道谢知秋的真实来历,他不?由对?这女?孩愈发钦佩。

  萧斩石道:“这句话说的是,□□的军队,是先保证自己可以胜利,而后再去打仗;而打败仗的军队,是先去打仗,然后再谋求胜利。”

  言罢,他细细解释起来——

  “二十多年前我带兵的时候,昌平川一战还没过几年,北地十二州刚被辛国?占领,百姓仇恨未消。

  “我用的是北地的兵,他们不?少人有故土被侵占的仇恨,愿意?为朝廷效命献忠。

  “而辛国?由于常年南征北伐,兵力已经疲惫不?堪,更别?提他们四处侵占之地内部矛盾激烈,反复出现内部起.义。”

  萧斩石顿了?顿,才继续往下说——

  “辛国?士兵是人,而不?是某种国?家或者民?族符号。”

  “他们也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

  “在当?时,其实有相当?一部分辛兵在内部都不?支持辛国?继续打仗,对?自己的宗族朝廷也有不?满。所?以我只要下令不?杀战俘,不?少人一看形势不?对?就会?主动投降,我军即可不?战而胜。”

  “那个时候我出兵起战,在开战之前,我几乎就可以有十成?把握,我们一定能赢。”

  “很多人认为武将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还认为我用兵如神,是个战争天才。”

  “但实际上?,在我看来,打仗不?是靠蛮力,而是靠脑子的。而我当?初能节节胜利,凭的也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而是天时地利人和。”

  不?过,萧斩石话说到此处,面上?却忧色更浓。

  “但现在……”

  他语气迟疑,反问谢知秋:“谢家姑娘,我看得出你聪慧博闻,凭你作为一个文?人的见识,你认为当?下的方国?军队,是胜兵,还是败兵?”

  “……”

  萧斩石这一问,显然是他心中已经有了?答案,才含蓄地试探她。

  谢知秋先前不?赞同朝廷消极侥幸、对?辛国?不?断增加贡礼以保太平的做法,认为这是将是否休战的决定权交到辛国?手上?,而且还是一边削弱自己,一边养大辛国?的胃口。

  但是,诚如萧斩石所?言,现在立刻与辛国?交战,在她看来也并非是上?策,这令谢知秋疑虑重重。

  谢知秋说:“上?回在将军府中,我听过那位孙堂讲方朝军队的现状,听起来并不?太好?。兵力看似强大,但隐患更多。”

  提起孙堂,萧斩石眼?神微黯。

  “不?但如此,”

  萧斩石补了?几句。

  “现在十二州脱离方国?,已经有三十余年,早先的动荡矛盾已大致平息,尽管民?间仍偶有反抗,但烈度大不?如前。”

  “辛国?如今由李太后主事,李太后在圣天帝死后,与辛国?汉臣宰相上?官濂来往甚密。”

  “以方国?的价值观来看,一国?太后这样做可能难以接受,但其实在辛国?,女?子这样婚嫁非常正常,哪怕太后亦可以再有姻缘。”

  “她甚至可以凭此巩固与重臣之间的关系,对?稳固孩子的帝位也有好?处。”

  “这是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你若是感兴趣,可以去问问我夫人姜凌,她受到的教育与游牧民?族相似,根本不?会?将再婚当?回事。”

  “所?以李太后与上?官濂联合后,辛国?的君臣关系有好?转,局势也有稳定,而且这两个人都是汉人,也有利于平复国?内的民?族矛盾。”

  “李太后知人善任,现在辛国?国?内政治清廉,又受了?方国?二十余年的供奉,国?力兵力比起过去都有显著提升,正是国?富民?强的鼎盛时期。”

  话到这里,已可以下结论。

  萧斩石叹了?口气说:“今天的辛国?军队,士气实力都远胜方朝,我国?绝不?是适合起兵之时。”

  *

  时间回到当?下。

  谢知秋站在谢家大堂,目光中忧色尽显。

  她说:“打仗是在有把握的情况下才打的,被情绪裹挟盲目冲锋……不?过是去送死。

  “萧将军已经认为眼?下起冲突不?是好?时机,而辛国?让身着军甲的匪盗越过边境,此举十分刻意?古怪,极有可能是故意?挑衅,若是果真起兵,无疑会?中对?方的计。

  “于我而言,错过机会?纵然可惜,但我不?会?为了?自己的权势,让无数将士和百姓的性命白白葬送在战场上?。”

  萧寻光之前心脏简直吊在天花板上?,直到听谢知秋如此承诺,方才松了?口气。

  他对?谢知秋张了?张嘴,不?知该对?她说什么好?,可看这个女?子的眼?神,却比之前更为敬重。

  直到此时,谢知秋才终于回答他一开始的问题,道:“像以前那样对?辛国?百依百顺,通过钱财换取休战,是削弱自身而壮大对?手,无异于养虎为患,绝非长久之计。

  “但是,光凭一时意?气出征,不?过是以卵击石,受他人以权柄。

  “此局不?易,但两全之策,或许就在面前。”

  言罢,谢知秋一抬袖,示意?萧寻光回头。

  在萧寻光身后,他弟弟萧寻初正悠哉地吹茶杯里的热气。

  萧寻初一抬头见兄长和谢知秋两人都看自己,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下,桃花眼?弯弯的。

  萧寻初这回本来只是陪萧寻光来的,因为萧寻光觉得自己和谢知秋不?熟,冒然打扰不?好?,让弟弟来做个牵线人。

  他没想?到,原来自己忧虑之事,自家弟弟和谢家小姐早有想?法。

  萧寻初笑道:“别?看我,我负责的是技术和知识,其他的是谢小姐的想?法。”

  于是萧寻光又去看谢知秋。

  谢知秋详细说明道:“方国?当?务之急,不?是与辛军交战,而是壮大自身。”

  “一方面,我会?趁势继续向皇上?提议军事改革,劝说皇上?部分放弃更戍法,调整军队管理方式,尽可能消除军中弊病;另一方面……我认为强化军备,使用更有效且对?手知之甚少的武器,提高军队个体的战斗力量,是另外一方良药。

  “萧大人应该已经了?解过墨家术,也让义军实际用过了?寻初所?制的新式火.枪和其他火器,想?必对?它们在战场上?的作用有切身体会?。”

  说着,谢知秋顿了?一下,才开始更详尽地讲解——

  “我国?军队账面上?有八十万人,但据我所?知,在实际操作中,各地军队为了?多批军费,都会?谎报人数,并且将一些老弱病残都塞进来凑数,不?但不?能全信,还要打很大折扣。”

  “关于这一点,我特意?去问了?萧将军。萧斩石将军按照他对?其他将领同僚腐败程度的了?解,估计这八十万大军极有可能过半都是空人头或者塞进来吃空饷的闲散人士,最终真正能批甲上?战场的,只有二十万人左右。”

  “所?以我保守一点,就按二十万算。”

  “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禁军,不?会?去边疆,暂不?考虑。能在边关作战的主要是厢军和乡兵,假使我们给其中五分之一的人配备突火.枪,大概需要三万把。”

  “像寻初这样熟练的墨者,一个人尽全力工作,大约一旬制一把突火.枪。”

  “我问了?一下我妹妹,她在方国?经营数个纺织坊,也对?墨家术有了?解。她说绣坊为了?提高效率,一匹布不?会?只经一个绣娘的手,通常是织布的只负责织布,扎染的只负责扎染,刺绣的只负责刺绣。”

  “通过训练特定方向的专业绣娘,可以大幅提高效率,同时还有利于技术保密。而这种模式,应该同样可以用于突火.枪上?。”

  “培养一个寻初这样的墨者,需要耗费多年的光阴心血,还看个人天赋。但如果只培养技术工,就简单很多,而且能够极大缩短培养时间。”

  “我打算将突火.枪的图纸拆分成?几个部分,再让工匠分组,让每组只负责其中一到两个环节,最后再组装。”

  “用这种方式,初步预计,能将突火.枪的制作速度提高一倍以上?。”

  “如果以三组工匠五天制一把突火.枪的速度预估,我们大约需要培养一千三百名专业工匠来制枪。”

  “培养这样的匠人,大致需要一年。”

  “我如今任国?子监祭酒一职,负责营造工技义学之改革一事,正好?可以借此机会?向皇上?谏言,利用我自身职能提供军事帮助。既于国?家有利,又能让我自身有重新被重用的机会?。”

  “若是顺利,大约两年之后,我们的军事力量便?足以抵御辛国?进犯;三年,有机会?逆转局势;若是能有五到十年,将整个体系完善起来,提高资深工匠的数量,培养墨者,今后发展,成?果难以估量。”

  “此策虽然缓慢,但对?已经落后于人、内部结构混乱庞杂的方国?,这是最保险的方法。”

第一百七十九章

  待谢知?秋说完, 萧寻光看她的目光,已与先前截然不同。

  与此同时,他内心还冒出了强烈的招贤之?心——

  这位谢家小?姐实在太对他口味。

  她不但聪慧冷静、学识广博, 而且懂得进?退, 既不冒进?,亦不畏缩, 还能从时地出发纵览全局、会?征求他人意见, 绝非傲慢自负、纸上?谈兵的空想之?辈。

  像这样的人, 世间难得。

  三国之?时,司马徽向刘备推荐贤士,称得卧龙凤雏其一, 可得天下?。如此, 才有刘备三顾茅庐,求得孔明?出山。

  眼前的谢知?秋,同样身怀治世之?学, 有真识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