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给秦始皇盘点四大发明 第176章

作者:木南斐 标签: 爽文 直播 基建 穿越重生

  司马家……

  还有那刘备的蜀汉,是汉朝政权的延续吗?刘彻不禁啧了一声。

  但是谁又能想到,最终再次统一这天下的,竟不是三国政权的任何一方,倒也是讽刺。

  【曹魏后期的实权逐渐被司马懿所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了魏灭蜀之战,则蜀汉灭亡。】

  【266年2月8日,魏国权臣司马炎迫使魏元帝禅让帝位,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这标志着三国时代正式结束,晋朝时代正式开始。】

  【太康元年,即公元280年,晋武帝司马炎大举伐吴,孙皓投降,东吴灭亡,统—全国。】【至此,三家归晋,天下一统。】

  天幕说的倒是简单概括,可是这简短几句话中总结和透露出来的信息,却是叫人五味杂陈。

  不止是汉朝这边,这一番话下来,尤其对各个“当事人”而言,更是难以言喻的复杂和惊异,还有其他各种翻涌的思

  绪想法和情绪滋味……毕竟总听着“魏晋南北朝”,可究竟是如何更迭,也是现在才总算了解。

  不过等等——

  魏、晋、可是还没说到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晋朝结束三国时代,更确切的说,应当是西晋结束了三国时代。】【而后西晋统一天下才五十一年的时间,这天下又是开始崩盘了。】

  【八王之乱,五胡乱华,衣冠南渡……晋朝皇族出身世族,其家族经过长期发展,早就形成庞大的□□,政风黑暗,贪赃枉法,贿赂风行,为西晋亡国和五胡十六国埋下伏笔。】

  【加上晋武帝司马炎非要传位给自己的傻子儿子司马衷,西晋的灭亡实际从司马炎选择司马衷做皇帝开始就注定了!】

  【这之后的八王之乱,使得西晋元气大伤,内迁的诸民族乘机举兵,最终造成五胡乱华的局面,大量百姓与世族开始南渡,史称“衣冠南渡”,人皆相食,白骨遍野,千里无烟爨之气,华夏无冠带之人……怎一个混乱能说得。】

  【西晋变东晋,再加上五胡十六国,当然,实则政权的数目其实远逾十六个,在这之后的南朝承自东晋,有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四朝,均以建康为都,北朝则承自十六国,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

  【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之后北齐取代东魏,北周则取代西魏,最终北周灭北齐。】

  【三国鼎立,西晋统一,东晋五胡十六国,再到南北朝,笼统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是这四个阶段的合称。】

  【一共389年,这是我国封建历史上最复杂,最乱套,也是最混乱,老百姓生活最惨烈的389年。】

  "千里无烟爨之气,华夏无冠带之人……"刘彻闭了闭眼睛,总算是知道汉朝覆灭之后,究竟是什么样的天下。

  那果真是乱世,也果真是混乱。

  难怪天幕会说这一时期的历史相当丰富。可不就是相当丰富,而且还相当复杂和惨烈!五胡乱华,衣冠南渡……

  哪怕天幕说起这些时还是寥寥数语,也是笼统言之和简单概括,可389年,竟将近四百年啊。

  这将近四百年间,所发生的事情和战乱,又岂止是这些话能简单概括的,只要延伸去细想一下,那简短几句话透露出的信息以及意思,就已经足

  够令人心惊胆寒,并且尤其不是滋味。

  想到这里,刘彻不禁攥了攥拳,这样的历史,决不能再次发生!

  【好了,这里简单给大家说一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背景以及朝代更迭情况,接下来让我们再次回归正题——关于古诗词在这一期的发展和演变,又究竟是演变出了什么样的两个极端来。】

  【简单知晓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怎么一个"混乱"之后,那么大家就应该清楚,当时背景下,国破家亡,国仇家恨,政权混乱,烽烟四起,战乱频繁……这些显然是那个时期最“习以为常”的生动写照。】

  【于是在这样混乱的时代背景下,除了争权夺利,轮番上台的门阀世家外,文人百姓自然也是受到了影响。】

  【乱世里救国救难,这是必然会生出的想法,有人就觉得这个时候必然要拯救国家于危难之际,于是要怎么将自己的志向和想法宣扬出去呢?那就像屈原一样,将内心想要宣泄出来的口号和志向等,写成诗作,以此寄托情感意志等等。】

  【而大概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诗就开始逐渐脱离于音乐。文人们所写的诗,也就开始更加偏向于表达自己的意志想法等等,毕竟乱世之中,想要给诗配乐,倒也是个难事,加上也不合时宜,所以这古诗词的发展,走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也就变得更加独立起来,而所表达的情感也是更加强烈。】

  【那像这种将情感意志,以及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情怀等,寄托到诗中的发展现象,大致就是自东汉建安年间开始,即东汉末年汉献帝的年号,也是汉朝最后的年号,于是这一时期的诗词文学,就叫做“建安文学”。】

  【其中主要代表人物就是三曹,即曹操,以及他的两个儿子——曹丕和曹植,还有建安七子,即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璃,应场,刘桢这七位文学家的合称,与曹氏父子三人,对于当时诗,赋,散文的发展,都曾作出过贡献。】

  秦王宫,

  嬴政也是没想到汉朝之后,会是那样的变局发展。

  而此时听到这里,更是让嬴政认知到,其实很多东西的发展变化,都是时代变迁下的产物。诗的发展是这样,人也是。

  只不过有的是主动影响,引导转变。有的则是随波逐流,潜移默化,而身处其中,往往更多是意识不到其中的变化以及演变等……

  那

  现下,自天幕出现之后,再有了这资料库,秦朝从上自下的发展及改变,也不知道又会带来什么奇妙的作用和影响。

  但最起码,只要这发展及改变的大致方向是好的,那么带来的作用及影响等,也必然是朝着不错的方向进展。

  赢政想着,便是不禁笑着叹息一声。

  这出自他手的转变及变化,也不知道他还能一直看到什么程度。

  【这是诗在当时的一个发展方向,表达想要建功立业的情感和意志等,但有的人愿意力争上游,逆流而行,有的人却愿意偏居一隅,安稳度日,亦或是说,对当时官场不满,于是果断远离,然后就将情感寄托于山水之间。】

  【而区别于“建安文学”,这些将情感寄托于山水之间的文人,他们的诗作就一般是写山水风光,或是田园生活了。】

  【那这些诗就合称为“山水田园诗”。】

  【所谓的“山水田园诗”,便是源于晋代的陶渊明,以及南北朝时期的谢灵运,其中陶渊明以田园诗见长,是田园诗的开山鼻祖,而谢灵运则以山水诗见长,是山水诗的开山鼻祖。】

  【其实田园诗和山水诗在当时完全是两个派别,一直到盛唐时期,二者殊途同归,才合二为一,统称为“山水田园诗”。】

  【这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古诗词在这一时期发展的“两个极端”。】

  【其实都是从不同方面反应了当时的社会现状以及境况,一方面是想要建功立业,结束乱世,一方面是非暴力不合作,同样渴望安稳平静的生活,但就像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记》,将对现实的不满和抗拒,寄托在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中。】

  [叮叮——]

  资料库中语文相关模块开启了诗词文章栏目。其中就有天幕话语中讲到过的相关人名,能够看到其发表过的诗作和文章等。

  而且这竟然是免费的。

  不过有些诗作文章后面,那个[必背]标识是什么意思?

  必背?

第101章 唐诗宋词

  【提起语文,提起诗词文章,大家最先想到的,是不是更多都是上学时期那些背诵默写经历?】

  【每次语文老师讲课的时候,后面只要来一句“背诵并默写”,也不知道有多少同学痛苦哀嚎出声,而且统计了一下,我们高中古诗文必背篇目,可是足足有64篇之多。】

  【也不知道当时是怎么一个个都背下来的,而且默写时还不能出现错字。】【不止是不能出现错字,古诗文翻译,字词解释等也要都记下来才行……】

  【现在还衍生出来一个梗,将那些必背古诗文的作者统称为“背诵默写天团”,入选此“背诵默写天团”的作者们,的确都是古诗文领域中的大佬级别,但是他们可能不知道,当时自己写的古诗文,现在要全国高中生背诵并默写……】

  【很悲惨的好嘛,要是能和这些大佬通话,真希望他们能少写点,少流传这些诗文佳作下来,放过苦逼高中生们吧。】

  【九大科目,要记那么多知识点,回想高中时代的自己,大概也是要惊叹一声,究竟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啊。】

  【不过我们只是背,理解其意思,真正写出这些古诗文佳作的古人,才是真的厉害,尤其是入选“背诵默写天团”的诗人文人们,而且话说回来,虽然总有人调侃说让大佬们少写点古诗文篇章,但也只是玩笑之言。】

  【毕竟这些必背的古诗文佳作,可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何其有幸能读到那些韵味和意味十足的诗文佳作,就仿佛在和那时的古人来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一样。】

  全国高中生背诵并默写?!

  全国的学生都要背诵这些标记了[必背]标识的诗词和文章?!

  这岂不就是在另一种程度上,对写出这些诗词文章的作者,所给予的肯定和认可?!

  而且古往今来,高中必背古诗文竟是才64篇,那岂不是更代表着这64篇古诗文,则是属于精品中的精品?!

  "其实六十四篇古诗文已经很少了好吗?也不知道我的诗词和文章会不会在这必背之中。是啊,这才多少篇必背的古诗文篇章,怎么就不多点?“”咳咳,现下这必背的古诗文篇章还没全部出来,也不知道究竟都会有谁……"

  "对了,先前天幕提到过什么诗仙诗圣吧,

  不过只是顺带着一提,当时没有说太多,也不知道接下来还会不会提到?倒是想仔细听听看,那两人的诗作究竟是如何精彩,竟是被评为诗仙和诗圣。"

  “现在还没有提到,那这两人是魏晋南北朝之后时期的人?也不知道在这之后,这古诗词又是个什么样的发展变化。"

  【要问必背的诗词和文章佳作,在什么时候最多,想必大家心中都会有一个统一的认知。】【——那就是唐宋时期。】

  【唐诗宋词,我国古代古诗词文化的两大代表时期,也堪称是古代诗词文化的巅峰时期。】【这两个时期,要背诵的古诗词文章篇目等,简直不要太多。】

  【如果说先前是古诗词的起源发展青春期阶段,那么乱世过后,到唐宋两个时期,古诗词文化的巅峰盛世就开始了。】

  【唐代以诗出名,宋代以词出名。】

  【那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为什么诗在唐代时期会这么火,而词在宋代时期又逐渐占据了主流地位?】

  唐诗宋词,巅峰时期。

  唐朝的诗,宋代的词,汉朝的赋……能以朝代挂名,足以见证这些在当时发展的兴盛和潮流。有人不禁面露好奇,有人不禁摩拳擦掌。

  尤其是身处当时朝代之下的文人墨客们,几乎迫不及待想要了解自己的名字是否能出现于天幕口中。

  会有他们吗?

  又是否是必背的诗词文章之一?

  这么想着,竟不禁有些心跳加快了起来。秦王宫。

  嬴政刚抽空看完那篇《桃花源记》,以及一些其他诗作和文章,对于其中的内容和创作等不由得有些感慨,现下又听天幕说起“唐诗宋词”,作为古诗词发展的巅峰盛世时期,又究竟会涌现出什么样精彩的诗词文章来?

  【诗到了唐朝之所以兴盛,原因之一,就是因为科举制的出现与发展。】

  【当时“诗赋取士”是唐代科举考试中很是较为重视的进士科目,进士考试主要就是诗文,是一种文学考试,也因此,唐代崇尚文学便逐渐成了一种风气与潮流,也就是在科举制中“诗赋取士”的名利地位下驱动产生的。】

  【所以写诗被列入科举考试项目后,唐朝的文人们的作诗情绪就更加高涨。】

  【我们都知道唐代诗作的数量多,但

  能在古代中占据巅峰位置,可不仅仅是靠数量取胜,还因为到了唐代时期,在写诗上有了更多的规范和标准,最重要的就是平仄,押韵,和对仗,即唐诗的最大特点——格律。】

  【简单来说,平仄是上下两句声调要对立,一二声要是平声,三四声要是仄声。】【押韵则是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其韵母要相同或相似。】【对仗则是上下两句的句式要相同,每个词的意思也要能对上。】

  【于是在这样的“条条框框”,众多规矩下,但凡能在诗坛中站得住脚的,那必然是有一定水准的,都是高手。】

  平仄,押韵,对仗,格律。

  刘彻好文学,原本对赋就很是喜欢,现在听天幕讲起的唐诗中的格律,也不免起了浓厚兴趣。而且这诗写好了,还会被后世传颂……不然他也试试去学一下?不过要写什么呢……

  【因为高手众多,这时候的诗人就可以更细致划分为很多流派——】

  【比如写山水田园的,在后来就被成为“山水田园诗派”,写边关景象的,就叫“边塞诗派”喜欢写时政的,当时有两个领头人物,即元稹和白居易,所以统称为“元白诗派”。】

  【还有形成一种奇崛硬险风格的,以震荡光怪为美,表现出着重主观心理,以及在创作上体现出一种奇险怪异倾向的,以韩愈和孟郊作为领头人物,于是这种诗派则被统称为“韩孟诗派”。】

  【而唐诗众多诗派中,最突出的两位,当然就是浪漫主义诗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李白,以及现实主义诗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杜甫,这两位诗人在整个诗坛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个被称为诗仙,一个则是被称为诗圣。】

  曜,竟是这么多流派风格。

  刘彻不禁啧了一声:"也不知道这些流派诗人,具体都写出了什么样的诗。"快让朕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