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干饭人 第158章

作者:郁雨竹 标签: 穿越重生

  成伯是赵含章的人,虽然七叔祖未必有那个意思,但让成伯殉葬的确是打赵含章的脸,同时砍掉了她的臂膀。

第264章 说服

  虽然赵宽当时不在,但作为赵含章止婴儿啼哭而在坞堡里广为流传的事迹之一,他可是没少听当时在现场的族人转述。

  听说当时除了五叔祖和铭叔父训斥阻止了七叔祖外,其他人都是沉默的。

  而赵含章一把将七叔祖按在了棺材上,拉着他要一起殉葬,这才阻止了这场闹剧。

  赵东脸色尴尬,横了他一眼,虽然很不甘愿,但还是认真的思索起来。

  他内心深处并不想答应,说不上来是什么原因,就觉得很别扭,他的女儿怎么能出去抛头露面的工作呢?

  赵宽道:“阿父,教书是一件很体面的事,您不必担心丢脸,何况还有我呢,我同在学堂里,会好好照顾妹妹们的。”

  东伯母憋了一晚上,终于忍不住小声的道:“你就答应了吧,你看弟妹,现在族中上下谁敢给她脸色看?就是从来不喜她的五叔对她都和缓了许多,难道这一切是因为已经仙逝的大伯吗?还是因为二郎?”

  “都不是,而是因为三娘啊,”她小声道:“我女儿若是能和三娘一样大有出息,那我也能享受到荣光了。”

  赵东这才默认下来。

  见他不再吭声反对,东伯母便知道这事成了,忙推了一把儿子。

  赵宽就笑道:“我明日就带两个妹妹去县城。”

  东伯母大松一口气,笑吟吟的道:“你照看好他们。”

  赵东却问道:“你和范颖的亲事呢?”

  这事想让他以一换一呢。

  赵宽无奈道:“阿父,此事只是您一厢情愿,范颖答不答应还不一定呢。”

  “你不用管她答不答应,你就说你答不答应吧?”

  赵宽思索片刻后道:“阿父若能求到,儿子自然无有不应的。”

  范颖绝对不会答应,范家重孝,范颖要为父母家人守孝,至少两年半内不会说亲。

  赵东却有自己的打算,他让妻子去找王氏,想要王氏请赵含章出面说这门亲事。

  王氏都没告诉赵含章,直接就拒绝了,她道:“三娘还小呢,她自己就是个未婚的小姑娘,哪里能去做媒婆这样的事?”

  东伯母:……

  她没想过是这样的理由,还要再说,王氏突然收了脸上的笑容,肃穆道:“这话也就是你和我说,要是别人,我必定一茶缸砸到他脸上去。”

  东伯母一愣。

  王氏道:“我不比你们读过许多书,但基本的礼节还是知道的,范家重孝,这时候上门去提亲,不是在戳范女郎的脊梁骨吗?三娘也在守孝,谁要是敢这时候上门来提亲,我必把人打出去的。”

  “范家皆没了,但我们却不能欺负人家孤儿弱女,”王氏低声道:“以后这样的话嫂子不要再提了。”

  东伯母尴尬的道:“我们也知道,也不是立刻就要定亲,只是想请三娘帮着提一句,她若有意,也好在这两年和宽儿接触一二。”

  王氏依旧拒绝,“这不符合礼节。”

  东伯母只能失望而归。

  转过头王氏就和赵含章吐槽,“我又不傻,你是范颖的上官,她又将你视为救命恩人,唯命是从,你提了这事,她能不答应?”

  “但她答应了,心里未必不介意,”王氏道:“她是你的属下,和属下有嫌隙,万一将来她不够尽心怎么办?我们不做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

  “当然了,要是她也有意另算。”

  赵含章想到现在一心扑在工作上的范颖,摇头道:“她还在守孝呢,年纪也不大,等出孝再说。”

  “我也是这样想的。”王氏给她夹各种好吃的,问道:“怎么今日还是只有你回来,庭涵呢?”

  赵含章:“他忙着呢,过两天我再带他回来吃饭。”

  赵含章其实也忙,但她今天特地回来是为了请赵铭出面照看一下县衙,她得去上蔡一趟。

  “阿娘,云英姐和云欣妹妹已经进学堂了,您最近多在人前夸一夸她们,多羡慕一下东伯母。”

  王氏问:“你还看上谁家的小娘子了?”

  “所有识字,有本事的小娘子,”赵含章道:“学堂里缺人呢,不仅缺识字的人,还缺会纺织刺绣的人,不过族里的叔伯们肯定不答应姐妹们去给我做工匠师父,唉,只能在教书上用力了。”

  王氏若有所思起来。

  纺织这种事情,大晋大部分女子都会,尤其是家境略好一些的,家家都有织机的。

  赵家也一样,王氏虽仆役不少,但也是要亲自织布裁剪做衣裳的。

  赵含章和赵二郎贴身的衣物基本上都是用她织的布,她亲自裁剪做出来的。

  还有不少衣物都是,她自觉自己的纺织技术还行,但……

  她欲言又止。

  她既想为女儿分担一些,又不太想抛头露面的去做这样的事,心里多少有些胆怯的。

  赵含章对人的情绪很敏感,见她面色有异便问道:“怎么了?”

  王氏这才道:“我倒是会纺织……”

  赵含章眼睛一亮,立即问道:“阿娘,你要去学堂帮我吗?”

  见她这样高兴,王氏便下定了决心,道:“要是有人想和我学,我倒是可以教一教,不会藏私的。”

  赵含章立即握着她的手道:“好,待我从上蔡回来,我亲自奉母上大人去学堂。”

  “又调皮,”王氏心里也放开了些,一边给她夹菜一边问,“你去上蔡做什么?”

  赵含章嘿嘿笑,“我去看看柴县令,开春了,不知道他可好吗?”

  柴县令很不好!

  过完除夕,连日的艳阳高照,虽然还是很冷,但野外的雪开始化了。

  猫冬的百姓陆续走出家门,准备春耕的事宜,当然,此时大家都还是懒洋洋的,能做的活儿不多,准备粮种是第一件。

  于是有人把去年留存的种子拿出来挑选,想要挑选出更好的种子来,柴县令也要想着下放一批粮种。

  实在是去年上蔡县的百姓日子很不好过,他很怕他们把留的种子给吃了,今年没有种子耕种,所以他也要买一批种子发下去。

  一查库房才发现,他好穷,买完种子他就不剩什么钱了,但距离夏收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呢,县衙里这么多官吏要吃饭,要发俸禄,没钱怎么办?

第265章 只剩一个

  赵含章是来给柴县令送钱的。

  当然,这不是她的主意,作为正直、善良、守法的好人,她怎么可能想得出这么腐朽的方法呢?

  这是汲渊的主意,他的原话是,“女郎手中的人还是太少了,想要做的事又多,仅凭西平一县是不够的。”

  “而上蔡,不仅您有大量的田地在此,赵家的食邑也在此,只要柴县令愿意,您完全可实际掌控上蔡。”

  这对他们来说不难。

  哦,食邑其实是她大伯赵济的,他现在是上蔡伯。

  作为上蔡伯,他有相当一部分俸禄是从食邑上来,比如食邑下百姓交的田税,人丁税和商税等,属于他。

  相当于那些百姓都是他上蔡伯的佃农。

  可是,他现在不是在洛阳吗?

  赵长舆当上蔡伯的时候,上蔡的食邑都是交给赵淞管理的,每年都是他去和上蔡县令交接,取回食邑上交的各种赋税。

  而现在是赵济当上蔡伯,自去年赵仲舆的幕僚来过一回后,洛阳便默认了上蔡一切照旧。

  赵含章便和赵淞要了上蔡食邑的管理权,“我那么大的庄园在那里,和柴县令来往颇多,反正管一个是管,管两个也是管,您放心,每年食邑上交的赋税不会少于往年的。”

  赵淞知道赵含章现在不缺钱,于是睁只眼闭只眼的把管理权交给了她。

  赵含章回到上蔡,先去看了一下地里的情况,然后去看过琉璃作坊和砖坊,最后才去了上蔡县城。

  上蔡县城静悄悄的,街上就没几个人。

  赵含章一叹,“这样的情况,别说上交赋税,今年能不饿死人都难。”

  汲渊点头,“某亦如此认为。”

  俩人对视一眼,汲渊笑道:“所以我们才有机会。”

  柴县令正在无限烦恼中,如果是从前,他还能找常宁商量一下怎么办,但现在,他身边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

  这一刻,急切需要幕僚的柴县令才意识到,他好像真的抢不来汲渊,那他是不是应该赶紧招一个师爷?

  但这会儿去哪儿招合适的幕僚呢?

  正发愁,主簿小跑着进来道:“县君,赵含章和汲渊来了。”

  随着赵含章的地位越来越稳,外界已经很少再叫她赵三娘,而是改而叫她的字。

  柴县令眨了眨眼,“她来做什么?”

  他脊背有点儿发寒,心底却又有点儿渴望,如此复杂的情绪一同冲进心头,让他眼睛忍不住泛红,莫名的有点儿委屈。

  就是她抢走了常宁!

  赵含章领着汲渊大踏步进来,一见到柴县令便温和的笑开,“县君别来无恙呀。”

  柴县令扯开一抹笑,将赵含章迎进前厅坐下,“还好,还好,三娘怎会有空回上蔡?西平现在不忙吗?”

  赵含章笑道:“还在年下,忙的事情不多,我听说庄园里人心浮动,所以回来看看。”

  柴县令忍不住酸道:“如今全县的百姓里就你庄园里的人过得最好,他们有何浮动的心思?”

  赵含章就叹气道:“不瞒县君,他们是被流言所困,但要说全是流言,也不尽然。”

  她道:“现在庄园里的长工和佃户有一部分是从外头收进来的流民,并不是我上蔡人,甚至有些都不是我汝南郡人,他们怕我不要他们,所以心中惶恐。”

  柴县令心中冷笑,赵含章去年收拢了这么多难民,报上来的不过十之一二,收隐户收到这样的地步,会放庄园里的人走?

  柴县令面上却不动声色,终于,在离开常宁后,他终于察觉到了赵含章的险恶用心。

  他惋惜的看了一眼汲渊,奈何这么好的人却投了赵含章这样奸诈的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