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干饭人 第157章

作者:郁雨竹 标签: 穿越重生

第262章 快到碗里来

  赵含章会提出让赵家的女孩进学堂来教书,是因为在坞堡过年时,亲戚女孩子们上门来做客,她们提及能够在县衙里做事的范颖,眼中满是羡慕。

  范颖被救回来后在坞堡住过一段时间,加上她曾是范县令的女儿,和坞堡里一些小女孩本就是朋友,那一次经历让她们感情更好了点儿。

  明明是同龄,或者差不多大,范颖已经在县衙里自力更生,能够为百姓谋福祉,而她们却只能留在坞堡里等待出嫁或者说亲。

  女孩子们也是很不服气的。

  她们不敢和赵含章比,因为这个姐姐妹妹从一开始就站在了她们难以企及的高度,有她们没有的本事。

  但和范颖比,她们还是敢的。

  所以老宅的人因为守孝不出门拜访亲戚,亲戚小姑娘们就相约上门。

  赵含章看到她们眼中的羡慕和渴望,就按捺不住蠢蠢欲动的心了。

  她现在缺的是岗位吗?

  她分明缺的是合用的人才。

  只要能用,管她年纪大小,是男是女。

  如今西平县是赵含章做主,县衙里也有两个女吏,赵宽倒能与女子平常共事,但一想到那女子是他妹妹,他就有些不能接受,因此许久不同意。

  赵含章叹息道:“在她们出嫁前,若能在县衙和学堂里管事,对于持家之道必更有体会,也就不惧将来去了夫家被欺负,宽兄为何就是不肯答应呢?”

  赵宽就沉思起来。

  赵含章见他终于心动,忙道:“也不必她们做太累太复杂的事,就从教授学生开始,认一些字,会算些数就行。”

  赵宽:“学堂刚开办的时候,三妹妹请叔父和我们时也是这么说的,然而现在我们不仅要打理学堂,现在还要给你修书画图。”

  夏侯仁的那些文稿和画稿还在整理,十一叔祖完全沉浸在其中,但他人力有限,于是族中不少子弟都被他抓壮丁。

  赵宽画艺最好,是被抓得最多的一个,好累的。

  就这,他爹娘还想让他跟在赵含章身边,取代汲渊和常宁,天知道他现在有多害怕见到赵含章。

  他已经忙得连朋友都很少见了,若是家中有人能转移父母的注意力……而且赵含章说的也不错,妹妹们若能出来历练一番,以后嫁人也不会太被欺负。

  自己说服自己后,赵宽道:“我可以替你美言几句。”

  赵含章就懂了,这得她自己去提,他会从旁协助。

  赵含章给了他一个赞赏的目光,“宽兄真是一个开明疼爱妹妹的好兄长。”

  赵宽全盘接下她的夸赞。

  赵含章把教他们阿拉伯数字的事交给傅庭涵,自己先跑了。

  她一路跑回老宅,和王氏道:“还请阿娘帮忙把东伯母和他们家的两个妹妹请来做客。”

  王氏好奇,“请她们做什么?”

  赵含章:“就吃吃饭,说说话,这还在年内呢,我们不好去别人家,却是可以把人请家里来的,也不必大闹,大家坐着说说话就好。”

  赵含章想了想道:“上蔡的琉璃作坊送来两套特别精美的琉璃瓶,您请她们赏赏瓶子?”

  王氏便派人去请。

  当然不可能只请赵宽一家女眷,既然要请,那就多请几家。

  赵含章就在家里等着她们上门,等人到了她便去前厅见人。

  看见赵含章竟然在家,几人微讶,“三娘不是去县衙了吗?”

  赵含章笑道:“还在年内,衙门里不忙,所以回来陪一陪阿娘。”

  她乖巧的坐在一旁听她们说话,伯母和婶婶们却有些拘谨,小年之后,家中的男人对老宅越发恭敬,也让她们好好的和王氏相处。

  面对王氏,她们如同朋友般亲近,但面对赵含章,她们却不太敢。

  赵含章好似没发现她们的不自在,竖着耳朵听她们从衣裳首饰说到东家长,西家短。

  因为赵云英还有半年出嫁,东伯母就不免提及此事,“宽儿还是她兄长呢,却还是不肯成亲,也不知道他将来会看上什么样的,唉,他既不成亲,也不立业,云英和云欣将来出嫁都不知该依靠谁。”

  赵含章一听立即道:“东伯母,将来姐夫和妹夫若欺负她们,我来替她们出头。”

  东伯母一听,眼睛大亮,“真的?”

  赵含章笑着点头,“自然,我们一家子姐妹,这种事还有假吗?”

  东伯母高兴起来,立即拉了赵云英和赵云欣上前,让她们给赵含章行礼道谢。

  两姐妹也不扭捏,当即上前行礼。

  赵含章伸手握住她们的手,阻止她们,还将人拉到身边,和东伯母笑道:“东伯母这就羞煞我了。”

  赵含章拉着她们的手道:“要说依靠,依我说,父兄还比不上自己,自己要强,且不等事找到父兄上面,自己就解决了,不必麻烦到父兄多好?”

  东伯母笑道:“这是什么话,父兄拿来做什么的,不就是拿来依靠的吗?”

  其他人连连点头,笑道:“兄弟姐妹就是要互相扶助的,将来二郎成家立业,难道你这个做姐姐的不帮吗?”

  “是啊,一样的道理,将来你要是被傅家欺负了,二郎也要帮姐姐的呀。”

  赵含章立即一脸赞同的点头,“伯母们说的甚是,这让我想起了王家的惠风姐姐。”

  怎么提起她来?

  女眷们有些不安,却又好奇的竖起耳朵,却见赵含章深深地叹了一口气,闭口不言了。

  大家就跟看见毛球的猫一样难受,实在没忍住,悄声问道:“王惠风怎么了?”

  赵含章这才道:“大家都知道王家姐姐是先废太子妃,当年废太子被冤软禁,她写信回王家求救,奈何王太尉拒绝帮助,还不顾她的意愿强令她与废太子和离,王家姐姐最后是一路哭着回王家的。”

  赵含章幽幽叹了一口气道:“当年王姐姐一路从废太子的府邸哭回王家,路人无不动容,那时我便想,女子是可依靠父兄,可有一天父兄若不愿为其依靠,那岂不是手无缚鸡之力,任人宰割了吗?”

  不说东伯母等人,连王氏都张大了嘴巴。

第263章 劝说

  赵含章笑了笑又道:“那不过是玩笑的想法,可又一想,我如此无能,将来又能帮扶父兄多少呢?”

  她昂然道:“我若有力,遇事大可不必让父兄为我操劳,到得不得已时再求救,便是父兄一时不能相助,我有能力,自然也有周旋的办法;而且,父兄若遇事,我手无缚鸡之力能帮的,和我有能力可以帮的度量是不一样的。”

  赵含章压低了声音,蛊惑道:“比如一年前的我和现在的我。”

  她道:“一年前,二郎遇事,我只能以命相救,还未必能救到,可现在,谁敢轻易欺负了他去呢?”

  没有!

  现在西平上下谁敢欺负赵二郎和王氏啊。

  虽然从前赵长舆更尊贵,但俗话说,县官不如现管,何况,赵长舆到底是公爹,而赵含章是亲生的女儿。

  众人咽了咽口水,精神层面大受震撼,一时找不到话说。

  赵含章就拉着赵云英和赵云欣道:“我还想云英姐姐和云欣妹妹去县衙和学堂里帮帮我呢,她们也可历练一二,将来出嫁,便是宽兄不在家,她们也不会被谁欺负了去。”

  东伯母一听心动起来,不由去看两个女儿,“这样不好吧,会不会给你添麻烦?”

  “不会,不会,”赵含章笑眯眯的道:“我会好好的教他们的,而且宽兄也在学堂里,他总会照顾妹妹们吧?”

  东伯母更心动了,便再次去看两个女儿。

  赵云英和赵云欣压住心中的兴奋,眼巴巴的看向她们母亲,“阿娘,我们也想去。”

  东伯母道:“此事重大,得问过你们父亲。”

  赵东想也不想便拒绝,“云英六月就要出嫁,云欣也要说亲了,这时候出去瞎闹什么?”

  “怎么是瞎闹呢?”东伯母不敢列举王惠风的例子,也不敢把赵含章的那番话原封不动的说出来,只道:“云英出嫁后要操持家务,她去学堂历练,也能多学些本事,将来到了夫家不至于被人轻看。”

  “家中由你主持中馈,你带她不就好了?”赵东道:“去学堂里是教学生读书认字,和管理家务有什么关系?”

  东伯母噎了一下后道:“我也想她多能干点儿,将来也能帮衬宽儿。”

  “她好好的相夫教子,维持赵家和钱家的关系,将来宽儿但有所需,钱家自然会想帮,哪里用得着她亲自做什么?”

  东伯母心里有万般话,对着赵东的脸却全都说不出口,只能郁闷的背过身去。

  还是赵宽晚上回来听说,难得和父亲坐下来恳谈,“阿父,如今县衙里有两位女吏,一位是先范县令之女范颖,因范家义举,她在县中也颇有威望。”

  赵东点头,“我知道,正要与你说呢,我想为你求娶范颖。”

  赵宽没想到这点儿,微微瞪圆了眼睛,噎了好一会儿才找到自己的声音,“阿父,此事不急……”

  不远处坐着做针线的东伯母却一喜,立即放下手上的衣裳上前,“怎么不急,我觉得范家女郎挺好,她是忠义之后,又能干,又贤惠,你们年龄也相仿……”

  他们年龄哪里相仿了,他大了好几岁好不好?

  赵宽连忙问道:“阿父,范颖在县衙中为女吏,您能答应她在县衙中做事吗?”

  “为何不答应?”赵东正色道:“她在县衙中正好可以帮一帮你,我早让你从学堂里出来进县衙,现在西平县这边是常宁把持,听上蔡那头的消息,三娘在那边威望日重,我看子念的意思,竟是要容着三娘拿下上蔡。”

  “如今世道混乱,在朝中任职不如在家乡经营,你若能在三娘身边做副手,我们家便也能够安稳度日。”

  赵宽听懂了,疑惑的问道:“阿父既然认为我未来的妻子在县衙里做事可以帮到我,为何就不容许妹妹们进县衙帮我呢?”

  赵东一呆,帮赵含章转换成帮赵宽,他愣了好久才换算过来,“可……她们不是要进学堂吗?”

  赵宽道:“阿父,铭叔父让我们好好跟着三娘,先在学堂里教书,我们现在不进县衙是因为没有合适我们的位置,妹妹们自然也一样,她们可以先进学堂,待将来县衙里有了合适的位置,她们自然就进了。”

  一旁的东伯母连连点头。

  赵东沉思许久,还是摇头,“你大妹妹已经定亲,六月的婚期,此时还出去做事,恐怕钱家会有意见。”

  “这就是儿子要说的第二件事了,阿父,县衙里还有一女吏,是宋家的寡媳陈四娘,”赵宽道:“宋家想要陈四娘殉葬,陈家竟连个反对的人都没有……”

  赵东有些生气,“怎么,你以为我们赵家也会如此吗?谁敢这么对你妹妹,我必不饶他,我们赵氏也不会轻饶,你莫要拿陈家那等胆小没骨气的人与我们家相比。”

  “儿子自然不是这个意思,而是要告诉父亲,宋家要陈四娘殉葬,陈家不出面,还真没人能拦得住宋家。”他道:“若不是碰巧遇到了三娘,而宋家当时又惧怕三娘,现在陈四娘早成一具尸体了。”

  “而现在,宋家再有这样的打算,就算三娘不出面,他们也强压不住陈四娘了,她完全可以自救,”赵宽道:“她依仗的是什么呢?”

  “不还是她的能力,她现在县城中的威望和人脉吗?宋家也不敢再让她殉葬的,”赵宽道:“虽说我们赵家的女儿不会有此危险,但她们出嫁了,有的还要随夫家而动迁,到时候交通不便,信息不通,家里能帮她们的不多,遇事能靠的最多是自己。”

  赵宽压低了声音道:“再举个不太好听的例子,若三娘还是从前的三娘,她带着婶娘和二郎扶棺回乡,便是族中同情怜悯他们,但七叔祖闹着要让成伯殉葬时,又有几人站在他们那边帮忙劝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