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干饭人 第261章

作者:郁雨竹 标签: 穿越重生

  其实并不算空,裴河很识趣,他走的时候并没有把东西搬空,一些不好搬运的东西他都留了下来不说,库房里还留了不少粮食,还有不少钱。

  郡丞他们倒是很想占了,但裴河走得太诡异,大家虽有心,却决定先观望一阵,所以里面的东西在互相戒备下都没有动,只是各人都派了人看守,防止被盗。

  赵含章自动认为这些东西都是留给她的,她一进入郡守府便把里面留的人都遣走,由她的五百亲兵直接接手。

  没人敢有意见,下人们一下就跑干净了。

第445章 再颁招贤令

  赵含章才一坐下,范颖便上来禀报,“使君,所有的难民都安排好了,城中有空的房子,殷盛让人送了一批木柴和木炭过去,今晚可以渡过一晚。”

  赵含章点头,“明天一早便将郡守府和鲁阳县的官吏都叫来,我们开始议事。”

  她道:“本来我无意在南阳国久留,想着从底下选出一个合适的郡守来接手便走,但现在看来,南阳国这里没有合适的人,既然如此,那我们就要长留了。”

  “这么多难民跟着我们不好奔波,就地安置了吧。”

  傅庭涵一听就知道她的打算了,“你想在南阳国将框架做起来?”

  “对,”赵含章道:“建育善堂和学堂,把该安排的都安排好,多建一些基础设施。”

  傅庭涵道:“那接手的人呢?以今日看到的境况来看,我们就算打好了框架,要是没合适接手的人,我们一走,这架子也垮了。”

  赵含章道:“你觉得王臬和谢时如何?”

  傅庭涵微讶,略一思索后点头,“不错。”

  王臬和谢时是赵含章给赵二郎留的人,这次他们没有跟着来,而是留在陈县。

  但自从跟了赵二郎,俩人的确尽责尽职,一直有在教导赵二郎。

  赵含章一直没有给他们合适的职位,但却记在了心中。

  她道:“我想把二郎留在南阳国。”

  这样王臬和谢时都可以留在南阳国辅助赵二郎,她也想看一看赵二郎离开她以后能不能主事。

  “不需要他多聪明厉害,只要他会听王臬和谢时的安排就好,我也想知道他们二人会如何通过二郎来行事。”

  南阳国会是他们之间磨合的踏板。

  是赵含章和赵二郎的,赵二郎和王臬谢时的,也是赵含章和王臬谢时之间的磨合,一切都在可调整范围内,试错成本很低,她可以随时喊停。

  傅庭涵也觉得这个法子不错,“而且南阳国也可作为其他郡国的模板。”

  “模板不是有现成的吗?”赵含章道:“汝南郡已经发展起来,多好的模板啊,哼,他们就是不用心,不想管事。”

  赵含章垂下眼眸想了片刻,“思想教育的确重要,学堂里的孩子都是我们的下一代,但现成的这一代也不能放弃,范颖,将西鄂县和裴郡守辞官的事传出去。”

  她道:“有惧方能生谨,人知道谨慎了才会守规矩!”

  范颖应下,立即就下去安排。

  南阳国这里已经不需要宣传了,他们自己的猜测就能吓死自己,范颖主要往其他郡国传,尤其是汝南郡。

  因为赵氏在汝南,如今豫州的经济和目光多聚焦在汝南,没办法,赵含章行踪飘忽,她不想让人知道自己所在时都能在匈奴后方神出鬼没,更不要说现在豫州都是她的。

  所以大家的目光追不到她,那就盯着汝南郡的消息好了。

  于是南阳国这边的消息一到汝南郡立即四散开,朝着周边各郡国快速的扩散。

  不知是不是察觉到了赵含章的用意,赵铭收到消息后助了范颖一臂之力,于是一夜间,汝南内各世家士族和商旅都听说了裴河连夜挂印辞官而去的事。

  刚到西平落脚,还没来得及去拜访旧友的诸传听到酒楼里传来的消息,不由一愣,“这才几日,裴河辞官走了?”

  “听说还要早几日,几乎是我们才进汝南郡不久他就挂印离开了,传言走得仓皇,连家产都没带走。”

  诸传就抓心挠腮起来,“赵含章做了什么?”

  “不知,不过听说西鄂县的高县令过得很惨,不仅散尽了家财,每日还过得水深火热的。”

  诸传垂下眼眸思索,“赵含章特意传出这样的消息,就不怕其他郡县的人听到后直接撂挑子不干?”

  不知道裴河为何这么匆忙的辞官,但看到散尽家产的高县令,肯定有不少人会和裴河一样选择,直接挂印辞官。

  好歹能保住一些家产和性命。

  官场上的规则,一旦辞官归隐,那就前事皆休,即便他们以前犯过错,但只要不是人命案,都可以销掉。

  最主要的是,赵含章手里有这么多人可以顶替上吗?

  他正怀疑,酒楼下面又是一片热闹,有人在往县衙跑。

  忙有人出去拽住一个跑的人问道:“出什么事了?”

  “县衙出了招贤令,这一次是整个豫州招贤,听闻是我们女郎亲自下令,不仅令各郡国招贤纳士,之后还会派出人前往各郡亲自考核选拔人才,最后还要在陈县再选一次,最厉害的能直接跟在女郎身边呢。”

  酒楼里的人听闻,眼睛皆是大亮。

  能在西平这一座酒楼里坐着喝酒吃饭的,谁没有些家资?

  有了钱便肖想权,赵含章取用人才不太看重家世,甚至不太看重文赋之才和名气,上一次招贤令被她取用的人中有一些名不见经传,连女子都有。

  所以,他们是不是也可以?

  他们觉得他们可以!

  于是一群人又激动又兴奋,一再的确认,“啊呀,真出招贤令了?”

  “真出了!”

  “那明年的定品,中正官还定品吗?”也有人还念着参加明年的中正定品。

  “这谁知道,应该……要定吧?”毕竟几十年的选人制度,这么多人等着定品呢,怎么能不定品呢?

  被扯住的人不高兴了,冷哼一声道:“我们女郎又不是中正官,定品也不是在我们西平,何况,现在名士便是定了品又能如何?”

  他道:“朝廷能用吗?我们女郎会用吗?”

  众人张大了嘴巴,对啊,听说现在苟晞还围着京城呢,别说人才了,平常人连封信都送不进京城,那被定品选出来的人才朝廷能用吗?

  而赵含章……

  想也知道她不会用夏侯中正官选出来的人才啊,夏侯一家现在苟晞那头呢。

  要是朝廷不用,赵含章也不用,那他们参加豫州定品还有什么意思?

  真真不如应了赵含章的招贤令,去她手底下应考出头呢。

  被扯住的人见他们会思考,便赞许的点头,“你们慢慢想吧,我要去衙门报名了。”

  众人回神,又一把扯住他,“现在就报名?那何时应考呢?”

  “这一次应考的时间放得很宽,在明年的二月二之后,各郡国在其郡治所在设考,不论本地还是外地的考生都能就近应考,考过以后便往陈县去参加下一级考试,听闻,到时候女郎会亲自出面考考生呢。”

第446章 攻心之计

  赵含章的恐怖和招贤令一起传遍整个豫州,甚至往豫州之外传去,天下皆闻。

  本来和裴河一样摸鱼怠政,想要糊弄赵含章的人不少,毕竟豫州这么大,北面有遭受重灾的梁国,东面有失去郡守的汝阴郡,还有赵含章的大本营汝南郡,一下要梳理三个郡国,她能留意到别的郡国多少?

  所以她自下令她的,他们接了政令就是,只是郡国内原来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甚至为了补充匈奴之祸的损失,他们还以各种名目加税加捐了。

  他们不觉得赵含章能管到他们这儿来。

  直到裴河莫名其妙却又快速果决的辞官而去。

  有与裴河熟悉的,直接写信去问他原因。

  然而裴河能告诉他们吗?

  那天晚上的详情,他连妻子都没告诉,就是因为太过丢脸,他会告诉其他只是略微熟悉的同僚吗?

  那当然是不可能了。

  所以他收到信,一律丢到一旁不理,实在被催问得受不了便写信去告诉他们,他年纪渐长,渐感无力,所以就辞官归隐了。

  这个理由很快在豫州各郡守之间流传,连赵铭都听到了。

  这让竖起耳朵想要悄悄听八卦的赵铭嗤笑一声,这理由如此平凡无奇,一听就是假的,谁信呢?

  没人相信,于是,大家终于郑重起来,开始重视起赵含章的政令。

  有的人害怕,主要是赵含章上对郡守,下对县令,谁都没好过。

  郡守们都是做了好多年的官才熬到一郡太守,所以要他们放弃,他们不舍,但县令就不一样了。

  听说了西鄂县高县令的惨状,不少县令心有戚戚焉,主要是心虚,于是辞官挂印的不少。

  县令们要辞官,郡守们却舍不得,于是他们开始把赵含章的政令翻出来看,一边安抚要辞官的县令,一边还要和汝南郡的赵铭打听赵含章的意思。

  赵铭倒是很大方的回他们信了,直接告诉他们看赵含章的政令。

  大过年的,明明是封印过年的闲适日子,内五郡的郡守府却一个都没封印,连带着底下的县衙都在开印办公。

  身在南阳国的赵含章也一样,颁布招贤令之后,赵含章便再次以刺史的身份与各郡国传令,凡豫州内郡国,过路商旅,所携货物除商税外,所有纳税条目全部免除,鼓励天下商旅来豫经商。

  其中粮食、粗麻布和细麻布的商税全免,其余商税按照原来的收取标准减半,时限为一年,以豫州刺史府的最后一条命令为主。

  赵含章一张一张的签发命令,赵二郎坐在她身边,拿着她的官印,她一签好字他就把公文拖过去,哐的一下盖上印章,然后就吹,吹干后合上丢到一旁。

  立即就有吏员取过,打开扫了一眼,官印盖的位置对了就躬身退出去,将外面坐着排队等候的信兵招来,“这一封是发往彭城国。”

  立即有两个信兵上前接过,将公文收进包袱里便离开。

  这些信兵都是秋武从亲兵里选出来的,专门为赵含章给各郡国送信的,以保证消息通达,她的命令能够很快的下到各地方。

  赵含章知道现在交通不便,但命令她不能一股脑的下,她得有序的错开,所以这个成本她就必须承受。

  赵含章签完所有的字,当即就让范颖起草下一封公文,“令各郡县收拢流民,安抚百姓,开设育善堂,赈济孤寡。”

  她道:“公文起好放在我的案头,我会签章,两天后再发出。”

  范颖应下,道:“使君,殷盛已在外面等了一个时辰。”

  赵含章一听,嘴角微翘,拿出最好的状态,“请他进来吧。”

  殷盛被人领进来,这里面的办公房和之前大不一样,他有些懵。

  这是裴河之前的办公房,作为郡守的办公房,大,是首要的一个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