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干饭人 第44章

作者:郁雨竹 标签: 穿越重生

  赵含章就压低声音道:“五叔祖,若是送棺椁回西平大办,那不仅赵氏的姻亲要来吊唁,汝南的世交故旧和府君们也会闻讯而来,到时候他们看大伯和大哥都不在,肯定要问起来,便是我们愿意遮掩,难保他们就不会怀疑。”

  赵含章揉了揉眼睛,先前手指上沾的姜汁让她的眼泪一颗一颗的落下,她抽噎着道:“祖父生前一再叮嘱,让我让着些大伯他们,管束好母亲和二郎,不许和大伯他们置气,要好好相处,乱世之中,族人都要靠宗族庇护,宗族要想长盛不衰,那就得团结,此事闹大,不仅对二房打击大,对我赵氏的声威打击也很大。”

  赵淞见她如此识大体,不由叹息一声,点头道:“好,此事就听你的吧。”

  赵含章含泪退下,一出门就用手在眼睛旁扇风,实在是太辣了。

  她瞥眼看见靠在柱子上的傅庭涵,手便放下。

  傅庭涵忍着笑上前,递给她一张帕子,“沁了水的,你擦一擦。”

  赵含章接过,果然是湿帕子

  她小心的擦了擦眼睛,和傅庭涵去后院,“这么多亲族来吊唁,得安排他们的吃住,我阿娘现在哭得不行,安排不来,你一会儿帮帮我?”

  傅庭涵一口应下,“好。”

  他有些好奇,“我以为你会趁机为这小姑娘报仇,为什么却反过来保护赵济一家?”

  赵含章道:“我就是要报仇,也不必要用这样的手段,和赵淞说的话是真的,我们现在一条船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我报仇,也可以内部解决掉,他还用不着我引外面的手段对付。”

  傅庭涵一想也是,跟着去安排来吊唁的亲族。

  赵含章将自己的穷困表现得淋漓尽致,她让人将别院里的客院和客房都收拾出来。

  乡下地方,别的不大,就是地方够大,所以别院也建得很大,客院和客房管够,就是里面的摆设很是简陋。

  连饭食也很简陋,只有白饭和白面吃,菜只有两种,炖青菜和炖冬瓜,无公害绿色食品,非常的健康。

  就是吃得人脸色都是绿的。

  好在这是孝期,加之下人行事有度,要热水有热水,要添饭可以添饭,一视同仁,谁都没例外,就不算失礼。

  就是太可怜了。

  年纪大,辈分更高的几个族老在别院里逛了一圈,最后和赵淞坐在了一起,“五郎啊,王氏现在带着孤儿弱女也不容易,虽说有傅家的大郎君在,但他们家的根基是在洛阳和京兆郡,鞭长莫及。他们这一路逃难把行李都遗失了,听说现在用的冰都是赊的。”

  赵淞明白,立即道:“我知道,叔叔们放心,我会安排好的。”

  族老们这才满意的离开,他们比赵长舆年长一辈,来上炷香就够了,剩下哭灵的事是平辈和晚辈们的事。

  赵淞斟酌了一下,觉得赵含章今日的话锋有些奇怪,干脆去找她,直言问道:“待你祖父落葬,你带着你母亲和弟弟回族里住吧,我让人将你们家的房子收拾出来。”

  赵含章拒绝了,提起她的嫁妆,“祖父的意思是让我经营好这些田产铺子,等二郎长大,这些东西是要分他一半的,您也知道,现在中原大乱,傅大郎承诺了会为祖父守孝一年,我就想着在上蔡的别院里守孝,他也自在些。”

  她顿了顿道:“而且父亲曾在此处读书,我想让他和二郎也留下潜心读书。”

  提到读书,赵淞便没有话了,不过二郎……

  赵淞问:“二郎还是读不进去书吗?”

  赵含章笑道:“虽然不太能读书,但他并不愚笨,也很听话,五叔祖放心,我会好好教他的。”

  赵淞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应下了。

  晚上回房休息时就把儿子叫来,“让人回去取一些钱来,再准备一些素净的布料,糖霜茶叶也备一些,三娘他们现在身无分文,既回了汝南,就不能再看他们如此困苦。”

  “是。”

  “把礼单拟出来,给各家送去,我们选了日子下葬,后日就不错,到时候他们母子三人会回族里落脚,把礼物都给他们带上,钱……多放一些在箱笼里。”

  赵铭应下,问道:“阿父,那赵济那里就这么算了?”

第75章 汲渊

  “再等等,赵济不懂事,赵仲舆却不是傻的,看看是否有人来族里,要是有,我自然有信去问他们父子,要是没有,我更有信去问他们父子。”他叹了一口气道:“此事压一压,也别在族里乱传,现在族长是赵仲舆,他声望有损,对家族并不是好事。”

  赵长舆手里宗族的人脉、钱财、部曲等都交给了赵仲舆,如果宗族和他闹翻,受到打击的不仅是赵仲舆,宗族同样会受损,这是两败俱伤的事。

  既然赵含章愿意退一步,他自然不会紧抓不放,但该做的事还是要做,该给的教训还是要给。

  不然将来族长若是不顾宗族利益为所欲为,那受罪的还是他们这些族人。

  想到白日见到的傅庭涵,还有赵含章的隐忍大度,赵淞觉得心口生疼,“天不佑我赵氏啊,三娘这样的心胸品行,怎就生成了女孩?”

  赵铭就道:“由此可见王氏也并不是蠢笨无福的,阿父,你们都误会人家了。”

  赵淞脸色就一沉,“什么误会,高僧亲自说的,她八字和治之不合,不然治之那么聪明的一个人,怎么会生出一个痴傻的儿子?”

  赵铭持反对意见,“两家结亲前难道大伯没给他们合过八字吗?当时没说八字有问题,怎么她才生了二郎,这边就这么巧遇上一个游历的僧人,还隔着老远算出她在上蔡生的二郎是个傻子?”

  “那你说僧人有没有算错?人高僧都说了,人的福气是会改变的,说不定她是当时合适,后来又不合适了呢?”赵淞叹气,“当时治之要是肯听劝早早离了她,说不定没有后来的祸事,只是一场风寒,竟然就把人带走了。”

  赵治要是活着,赵氏哪有现在的隐患?

  赵仲舆还罢,只要一想到过几年赵仲舆要把赵氏交到赵济手中,赵淞就心梗。

  对王氏也越发不满起来。

  赵铭就不一样了,他觉得父亲他们完全是迁怒,他也毫不掩饰自己的看法,小声道:“那三娘也是王氏生的,怎么就这么聪慧灵敏?”

  他道:“可见各人有各人的命,这是二郎的命,就算与父母相关,那也是父摆在前面,怎能全赖在王氏一人身上?”

  赵淞和他话不投机半句多,指着他骂道:“我不听你乱言,滚出去。”

  赵铭一听,放下他爹擦到一半的脚就走。

  才擦干的一只脚重新落进水盆里,还把裤脚给浸湿了,气得赵淞抓起擦脚布就扔过去,赵铭似乎后脑勺长了眼睛,快跑两步跑出了门,一溜烟就不见了。

  赵含章正在书房里看着成伯报上来的粮食消耗头疼,今天来的亲族把他们剩下的一车粮食全吃光了。

  赵含章看向一旁候着的庄头,“赵通,庄子里现在有多少粮食?”

  赵通低着头小声道:“不多了,库房里只还有十几袋,不过佃户们家里应该有些存粮,去年旱灾,郎主减了两成的租子,又把两成租子留到今年,所以三娘要是此时收租,倒也合情合理。”

  赵含章就掀起眼皮瞥了他一眼,问道:“现在城中的粮价是多少?”

  “谷子是十二文一斗,麦子十四文一斗。”

  赵含章微微蹙眉,“这么贵……”

  她敲了敲桌子,实在囊中羞涩,“先把库房中的粮食取来用了,总不能让客人们饿肚子。”

  虽然她打着和宗族借钱的打算,也愿意哭穷,却不代表她愿意让人看到她如此窘迫的时候。

  更不要说抢佃农们的粮食了,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谁家不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傅庭涵等他们走了,就把那枚玉佩拿出来递给她,“拿去用吧。”

  赵含章看向他。

  傅庭涵冲她微微一笑,“这是个死物,我们以后还可以再赎回来。”

  赵含章伸手接过,握在手心里,“好。”

  有了这块玉佩,赵含章身上的担子瞬间轻了不少,她将玉佩交给赵驹,让他明天一早就拿去城中当了,“记住,是活当,可以用自己的身份,报我的名字也行,顺道再去打听一下,近日有没有哪里来一个大商队的?”

  赵含章道:“汲先生带着这么多人和财物,是做不到悄无声息的,他比我们早出发,走的也是西城门,正好躲过了乱势,应该比我们更早到汝南才是。”

  但汝南很大,除了西平和上蔡外,还有五个县,谁也不知道他去了何处。

  但她觉得,以汲先生的聪慧,不会离西平和上蔡太远,西平有坞堡,而上蔡有她最大的一笔陪嫁。

  赵长舆下葬后他要是还没找上门来,那她就要考虑意外事件的处理结果了。

  而季平等人的家小都在汲先生手里,要是找不到汲先生,她手下的人也会人心浮动。

  就在赵含章典当未婚夫的玉佩艰难度日时,汲先生正在楚馆里与人醉生梦死。

  将缠着他的客商灌醉,汲先生也拎着酒壶一摇一晃的出去,待进了他长包下来的房间,他脸上的醉意就收起来,随手将酒壶放在旁边桌子上,盘腿坐下,“有消息了吗?”

  “上蔡的消息还没传回来,但西平那边今日回来了一人,说今天一早赵氏一族的亲眷往上蔡去了,听说是要去迎郎主的棺椁。”

  汲先生不由坐直了身体,“人已经到上蔡了?那我们在灈阳怎么一点儿消息收不到?”

  他蹙眉,“不论是去西平还是上蔡,都要经过灈阳,让你们守着路口,难道都没发现人吗?”

  部曲迟疑道:“或许他们不是从灈阳走的?”

  不从灈阳,难道绕一个大弯从背后进吗?

  但想到现在洛阳战乱,溃兵四散,汲先生也犹豫起来,也不是没可能,毕竟要是乱起来,为了躲避追兵,跑到哪儿都是有可能的。

  “先派人去上蔡打探打探,一有消息立即来报。”

  “是。”

  “各路叛军和匈奴军可有消息?”

  “只有逃亡而来的难民带了些信息,听说他们还在洛阳城里抢东西。”

  汲先生听了不由一叹,洛阳要遭大难了,幸亏他们早走一步,也幸亏三娘他们顺利逃出。

第76章 不一样

  可消息还是太少了,都是从难民口中得到,到底有些片面,若能从郡守身边得到消息就好了。

  可惜郎主已逝,先前赵家的情报系统都交给了二太爷,他们重新开始,不仅人手短缺,最主要的是少了郎主这样把舵的人,他们便是想打听也没有途径啊。

  汲先生苦恼不已,听到外面的娇嗔声,“郎君这几日都没来看奴家,奴家伤心坏了。”

  一个平淡的男声道:“公事繁忙。”

  汲先生挑了挑眉,抬起眼来打量这间房,最后目光落在了四什长秋武身上,秋武对上他的目光,生生打了一个寒颤,他有些迟疑,“先生?”

  汲先生摸着胡子道:“女郎若有一间楚馆,打探消息就方便多了。”

  秋武懵懂的看着他。

  汲先生就叹气,“算了,三娘是女郎,传出去到底不好听,郎主在的时候都驳了我的意见,更不要说现在是三娘当家了。”

  他挥手道:“先找到女郎他们吧,让人连夜往上蔡去。”

  秋武应下,先退了下去。

  汲先生带的人多,尤其是带了这么多陪嫁,太过打眼,为了不生事端,他在路上便把队伍伪装成大商队,妇人都多数变成了随队的仆妇,其余的老弱幼则变成了商队捎带的人货。

  他颇费心机的选择了灈阳停留,因为他觉得赵含章不管是回西平老家,还是去上蔡都会经过灈阳。

  他带着这么多财物,可不敢单独去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