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干饭人 第651章

作者:郁雨竹 标签: 穿越重生

  赵申低声道:“七叔祖,这要是别人也就算了,大家都说您委屈,您也觉得自己委屈,对方可能被影响着也会觉得您委屈,但大将军……她心性坚定,又极有主意,想要混淆她的想法犹如登天,她嘴上不分辨,心里却清楚明白得很。”

  “这一次豫州裁军,她不就不愿太过‘委屈’了您吗?”

  赵瑚一寒,手指微颤。

  赵申直起腰,离赵瑚远了点,笑道:“我看园中还热闹,七叔祖您先忙着,我回去休息了。”

  赵瑚目送走远,忍不住嘀咕了句,“小兔崽子……”

  管家见他们说完话了,连忙上来,“太爷,园子里的贵客都在等着您呢。”

  “就说我身子不舒服,暂时歇下了,让门客去招呼。”赵瑚说到这儿心中伤怀,他们家人口太少了,赵程和赵正基本不着家,他想要个人分担都不行。

  赵瑚叹了一口气后道:“上次五哥说族中有几个孩子想到我这儿来?”

  管家立即道:“是,他们家中困难,在族中也无事可做,所以……”

  赵瑚哼了一声道:“有田有地,三娘还给族学里送了这么多书和先生,容许族中所有子弟不论年岁都可入学,只要肯吃苦,怎会无事可做?”

  他顿了顿,到底压下不满道:“罢了,明日让他们过来我看看,这当中若有一二可用之人,将来也可帮衬一下正儿。”

  管家应是。

  第二天赵瑚见族人时,赵含章也在大将军府里见客人。

  这一天是休沐日,巧的是,他们都没有紧急的,需要外出的事做,所以都待家里了。

  赵含章用过早饭后就让人去赵宅里接王氏,因为今天来的客人中有一个是王家的亲戚。

  杨逸,弘农杨氏,他祖母是王氏的亲姑姑,属于姻亲关系中比较近的一支,这也是杨逸出门前,杨家主跟他说直接找赵含章的原因。

  算起来,赵含章是他表姐。

  不过,赵含章会特意抽出一天时间来见他们并不是因为杨逸,而是因为他们本来的身份。

  这可都是迁徙到南方的北方士族啊,弘农、范阳、陈郡、陈留……他们的祖籍遍布中原六州,再凑一下就能把九州给聚齐了。

  赵含章不知道组织这场游学的人是故意的,还是无意的,但不论是否有意为之,她都想要趁机把握住这个机会。

  若将这个国家比作一辆由万马拉着前行的马车,那她不过一匹头马罢了,身后跟着的九千九百九十九匹马,皆要出力,而其中,世家子弟一定占一席之地,他们健壮而有力,只要能控制他们不乱跑,将劲往一处使,其代表的力量不会比任何一股力量差。

  所以,她防备他们,却也用他们。

  每一股势力皆如此,总有想要分叉的时候,她容许一定程度上的分歧,求同存异嘛,她要的是抓住他们与她共同的点,将其拧成一股无人可以撼动的力量,一起将这辆马车拉过洪涛、荒漠……

  杨逸他们一早便穿上自己最好的衣裳,戴上最好的配饰,套上最俊美的马,共同乘车到大将军府。

  十几辆马车有序的在门前停下,立即有什长带了一队士兵过来,躬身问道:“可是江南来的杨公子?”

  杨逸的小厮立即上前道:“正是,这是昨日府上给我们郎君的回帖。”

  什长展开看,确认后便侧身道:“公子们里面请吧,车马交给我们就好。”

  一挥手,士兵们便上前接过缰绳,将车拉走了。

  杨逸等人跟着什长入内,里面有另一队士兵等着他们,为首的什长目光扫过他们,然后落在谢魮身上,笑道:“诸位公子见谅,大将军府有规矩,不得私带武器进去,诸位公子的佩剑可暂交我们保管。”

  这个规矩,杨逸等人并不惊讶,但,他们谁也没带佩剑啊。

  他们的目光也跟着落在谢魮身上,正满眼疑惑,就见谢魮在腰间一抽,抽出一柄软剑来交给什长。

  什长笑着接过,再双手放在一个士兵捧着的托盘上,然后继续回身含笑看着谢魮。

  谢魮笑了笑,在袖子里一摸,拿出一把短匕来给他。

  杨逸等人:……

  什长接过,依旧放在托盘上,这才侧身道:“请——”

  他带领着四个士兵送他们去大堂见人。

  杨逸等人一路上看到不少躬身避让的……士兵。

  没错,这将军府里在咔咔修剪花木,打扫,端东西进进出出的竟不是仆役,而是士兵。

  虽然他们身上不像这两队士兵一样穿着甲衣,可身上的凶悍之气不减,哪怕有些人瘸着腿,却也能看出他们历经生死,非一般的下人。

  什长领他们到大堂,早候在此处的听荷迎出来,笑道:“诸位郎君里面请,我们女郎一会儿便到。”

  杨逸等人一看她的衣着便知不简单,领他们过来的什长等也都冲她行礼,他们便也跟着抱了抱拳,然后和听荷进去。

第1130章 惊喜

  大堂左右两边摆上了案席,俩人共席,听荷侧身道:“杨公子,谢公子请上座。”

  不说卢温几人,谢魮自己都惊讶,他怎么和杨逸坐在左首第一位上?

  谢魮,年纪最长,在这一群青年之中曾经的官职最高,但世家还真不论这个,他们论的是家族的地位,而不巧,谢家在这一群家里,目前属于中下流,按说,杨逸应该和卢温坐在左下第一位才对。

  赵含章这样安排,是非常看重欣赏谢魮的表达了。

  大家都不约而同的看向谢魮,难道这个一直陪着他们的世兄有他们还未看到的杰出才能,而赵含章隔着千山万水就已经看出来了?

  谢魮想的却是,难道赵含章知道他与琅琊王关系亲密,因此疑他别有用心?

  想到刚才进府时被搜走的软剑和短匕,谢魮有些心慌,不会真因此生了误会吧?

  他慌乱了一瞬,很快便定下神来,罢了,已经走到此处,赵含章果然因此要害他,也是他的命数,挣扎无用。

  这么一想,谢魮便坦然受之,与杨逸走到首坐坐下。

  其他人也在安排好的座位上坐下。

  听荷看了门口候着的一个丫鬟一眼,她便退下,不一会儿便有一群仆役端着托盘鱼贯而入。

  他们都只有十六七岁的模样,身姿灵活,脚步又轻,将茶和点心放在桌上时,卢温看到了他们手中的茧子,一看就是握刀握出来的。

  卢温心颤颤,这大将军府不会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皆是士兵吧?

  卢温想的虽不全对,却也差不多了,除了内院的仆役是王氏训练过后送过来的外,外院的所有人都是从军中选的。

  端茶送水的仆役可不止是端茶送水而已,他们也不是奴籍,而是军籍,更多的是为了保护赵含章,若有意外,可以更快速的反应过来。

  放下茶点,仆役们又鱼贯退出,只留下六人分立在两侧众人身后,留意众人的需求。

  听荷招待他们先喝些茶,表示赵含章一会儿就到。

  赵含章本已在大堂等他们,但突然收到蜀地的消息,历经半年,赵信终于说服还在顽强抵抗蜀国的大晋官员,将那些地方都交给蜀国来管理。

  赵含章便赶紧去和赵信联系,让他挑选可信之人留在蜀地,剩下的官员和将士全都带回来,还和他说,“若成王有想要的人才,对方也乐意,不可勉强他们回来。”

  过完年,成国的使团就回去了,赵含章正式发布诏令,封李雄为成都王,废其晏平年号,封其太子为成都王世子,留在太学读书,学治国之策。

  李骧就自己带着使团回去了。

  之所以会这么顺利,是因为赵含章没想过留李班,此时留他,有要求对方做人质的嫌疑。

  赵含章和李雄正是才接触,互相试探着相处的时候,她不想把关系弄僵。

  但李班特别想要留下,尤其是在见过赵程之后,他每天都跑去找赵程,想要拜他做学生。

  为此,大冷天的天没亮就去人家门口等着,知道赵程喜欢吃柳树巷的羊汤和饼子,他就每天早上都去打一份羊汤和饼子送到赵家。

  连赵瑚都忍不住替李班说话,“他比你儿子都孝顺了,这样好的学生,你为何不收呢?”

  赵程也有片刻的心动,但想到李班的身份,他就又摇头了。

  李骧就去求赵含章,赵含章和赵程开口,他这才收下李班这个学生。

  赵含章原计划是等过完元宵就把人送走,至于李班的学业,又不是真的孩子,书信往来也可以学习。

  但……李班坚持要留下来,他对太学里新的教材感兴趣,对邸报和《学海无涯》上的各种不同观点感兴趣,还对赵程的教学理念感兴趣……

  他觉得自己此时弱小又无知,就是回到蜀地也不能为百姓做什么事,他要在这里学本事,等学好以后再回蜀地为叔父,为蜀地的百姓分忧。

  总之一句话,他要在洛阳读书!

  汲渊、明预和赵程轮番劝说都没用,最后赵含章见他心意如此坚定,大手一挥就让他留下了。

  李骧留下一些人保护李班,他则带着国书和使团回去。

  因为成国已成为大晋的附属国,两地加强了交流和学习。

  李骧一回到成国,李雄立即选出十二个年轻子弟送往洛阳读书,同时,成国从大晋购买了大量的盐,又交流了不少工匠,以建造水磨坊、水车等。

  这些交流传进西南的山中,一直不愿听从赵信的劝说将郡县交给成国治理的大晋官兵们沉默了一下,终于肯坐下来和赵信面对面交流。

  “成国太子现在洛阳为质?”

  赵信纠正道:“成国如今是大晋藩属国,只有世子,没有太子。”

  然后才点头道:“李世子如今在太学读书,师从太学祭酒赵子途,亦是家师。”

  马诚以前就没听说过赵程的名字,想也知道不是什么大儒,但姓赵,又能做祭酒,李班还拜他为师,应该是出自西平赵氏,和赵含章有关系。

  这意味着,成国是真的听从赵含章,不是佯装虚弱,而是真的顺从的做了藩属国。

  马诚回头看了眼饥寒交加的同袍,因为打仗,很多百姓都逃走了,他们收不上来军粮,军中的将士从入冬开始就挨饿了。

  “我等要是把地方让给成国,那我等怎么办?”

  赵信立即道:“马将军自然是随我回京述职,您为国守土,大将军自会安排好,必不亏待您。”

  看了一眼他身后的人,又道:“若诸位将士不嫌弃,也可跟着我们一同回京,若不舍蜀地,也可留下,我愿为诸位和成王举荐。”

  赵信道:“成王是个胸怀宽大,又心生仁爱之人,必不会因以前的恩怨迁怒诸位。”

  马诚冷哼一声,并不相信,他直接道:“我们一起走!”

  赵信也不拦,直接点头,外面哪儿哪儿都缺人,不管带走多少人,他都可以安排下。

  马诚投降了,赵信就知道劝说他们的点在哪儿了,接下来四个月的时间里,他到处走,翻山越岭,趟水跨河,找了一个又一个和成国顽抗的势力,以成国已经成为大晋的藩属国,成国世子现在洛阳做人质为撬点将他们都撬了下来。

第1131章 能干一点

  此时,赵信得了赵含章的许可,开始安排下接应消息的人,这半年来,他每离开一个地方,就悄悄的在那个地方留下些人手,当然,不是从他带去的人中挑选的,而是就在当地势力中挑选。

  他也不确定他们能干多久,能忠诚多久,但……管他呢,能留住一个他都是赚的。

  知道赵信要回来了,赵含章走去大堂的路上脚步轻快,脸上是怎么压也压不下去的笑容,她就这样高兴的突然走进大堂,正低头研究茶水的众人吓了一跳,连忙抬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