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干饭人 第756章

作者:郁雨竹 标签: 穿越重生

  赵含章就将丸子分开,只夹了一半,然后看向听荷。

  听荷便上前小心捧起小碗送到王氏面前。

  王氏高兴起来,看了她女儿一眼便将这半个丸子吃了。

  傅庭涵就把还没吃的两个丸子都交给傅安。

  傅安便要端给赵含章,来清眼疾手快的上前接过,俩人不动声色的较量一番,最后还是来清胜出,硬是将碗给抢过来送给赵含章,谄媚的笑道:“陛下,这是皇夫给的。”

  赵含章顿了一下,扭头看了一眼来清后颔首。

  她看向坐在不远处的傅庭涵,问他,“你觉得哪道菜最好吃?”

  傅庭涵道:“都不错,牡丹燕菜最好吃。”

  赵含章颔首,扫了一眼后用公筷夹出一筷子焖笋,然后让人把剩下的送给长公主。

  又用公筷夹了一筷子鱼肉,然后让人把长寿鱼给赵淞送去,剩下的烧鸭送给赵瑚……

  每一个重要的功臣都照顾到了,见拓跋猗卢喜欢扣肉,她夹了一块后就把剩下的给他们那一桌送去了。

  唉,当皇帝其实也挺累的,要雨露均沾。

  赵含章最后还把两颗丸子里的一颗夹在碗里,让人给安王送去。

  一片热闹中,乐坊的乐伎上前献艺,有女伎献乐,亦有男伎献舞,赵含章看了两场节目,目光便透过他们看向相隔不远的拓跋父子俩。

第1296章 棉花

  不知是为了防备他们父子俩串通,还是预防他们按捺不住打起来,元立坐在俩人中间。

  这一片是藩属国的坐位,俩人的中间是成国的李世子和元立,拓跋六修之下则是西凉世子张寔及其使者,按说,拓跋六修应该和他爹坐在一起的。

  李世子似乎也觉得奇异,吃饭时就忍不住来回的看父子俩,看向拓跋六修时总是皱着眉头。

  元立知道这位世子为人纯善,很重孝道,他是属于父亲和叔父给他递刀子自尽,他二话不说就用刀子抹脖子的那种人,和拓跋六修是截然相反的两个人。

  宫宴上,不管是父子打架,还是两个藩国王子打架都不好听,所以元立只能不断的转移他的注意力,一会儿给他介绍吃的,一会儿问他蜀地有什么吃的,就没让他的脑子闲过。

  拓跋猗卢几次看向拓跋六修,趁着元立不注意时给他使眼色,想要他离席,父子两个好好谈一谈。

  但他都起身出去上两趟茅房了,拓跋六修就跟钉在座位上一动不动,让拓跋猗卢气恼不已。

  他知不知道代国危矣,此时他都不在意父子间的仇怨了,只想联合起来对抗赵含章。

  但显然拓跋六修不能理解他,也不想理解他。

  见赵含章看过来,拓跋猗卢忍了一下,还是趁着乐伎们腾换的功夫起身出列,单膝跪地道:“陛下,臣有本奏。”

  正要上场的艺伎脚步微顿,轻轻地退后候在一侧。

  赵含章示意拓跋猗卢说。

  拓跋猗卢磨了磨牙,还是道:“陛下,臣请立长子拓跋六修为代国世子。”

  赵含章笑道:“倒是应了今日的吉兆,算是双喜临门了,允!”

  百官也都没意见,纷纷恭喜拓跋猗卢父子,并赞颂皇帝英明。

  只有李世子一脸懵逼,不由的扭头问元立,“元将军,不是说代国父子相残,代国大王子打败俘虏了他父亲吗?”

  元立解释道:“一些唯恐天下不乱的谣言罢了,上下牙齿都有打架的时候,何况父子呢?”

  “不过是父子间起了争执,闹得动静大些罢了,现在看,他们已经好了。”元立笑眯眯的道:“而且看样子,以后会越来越和睦的。”

  李世子看着被分开安排座位的拓跋猗卢和拓跋六修,半信半疑。

  而他们下面坐着的张寔却是完全不信。

  西凉和鲜卑一直是竞争关系,彼此都很了解,相比成国,代国内部发生的事他不敢说全知道,却也八九不离十。

  何况,拓跋父子俩的矛盾由来已久,早两年他爹就断言,若拓跋猗卢不改初衷,还是要废长立幼,代国必会大乱。

  到时候西凉若无天灾发生,便可趁机而夺,为朝廷收回代国。

  可现在看,貌似已经用不上西凉出兵了。

  想了想,张寔也起身出列,单膝跪道:“陛下,臣有一宝物进献。”

  “哦?”赵含章很感兴趣的身子前倾,“是什么东西?”

  宫宴安排的时间短,自然不可能让各藩王和刺史们一一进献礼物,所以都是直接收的礼单。

  被单独拿出来的宝物,那一定是很宝贝。

  张寔就奉上一个盒子,不是很大,只比巴掌大一点儿。

  来清上前接过,将盒子面对着自己给赵含章打开,确认没有危险后才递上前去。

  来清很迷糊,完全不觉得这算是宝物,这花也不算好看呀。

  一小团白如雪的团花安静的待在盒子里。

  赵含章看到盒子里的东西,忍不住站起来,“棉花?”

  张寔就笑道:“正是棉花,陛下一直派人寻找此物,西凉幸得天助,去年在沙漠中救了一支西域来的商队,队中就有此物。西凉派人跟随那商队回去,于今年五月带回五车棉花。”

  赵含章着急的问道:“可有种子?”

  张寔道:“有。”

  “那西域国人管辖种子特别严格,不许人外带,好在西域寒冷,我们的人想了将种子缝进衣服和鞋子里,这才夹带出来。”

  赵含章大喜,高兴的道:“大善,随队之人皆赏,大赏。”

  张寔见她高兴,就忍不住问,“但不知此物如何使用,西凉的匠人试过,此棉不似我们的绵线好纺织。”

  他知道这是拿来做衣服的,那西域商队的人都说了,棉花在他们那里主要是拿来做衣裳的。

  赵含章捏着那团棉花看,眼睛亮得犹如天上的星辰,“那是你们还未找到方法,而且它除了纺织成布外,最主要的用途其实是填充和压缩。”

  有了棉花,衣御寒这一块便算有了解决的途径。

  赵含章握紧了手中的棉花,好似握住了什么一样。

  傅庭涵问道:“有多少种子?”

  赵含章连忙看向张寔。

  张寔骄傲的道:“此次小臣带来良种十斤。”

  “这……”赵含章不太确定的看向傅庭涵,“就算是点播,一亩也得四五斤种子吧?”

  傅庭涵点头,“带毛籽的话是需要的,且还不止。”

  赵含章就问张寔,“你们一共带回来多少棉花种子?”

  张寔心一提,老实的道:“一共十五斤,西凉留了五斤。”

  所以他觉得西凉上贡十斤已经很多了,但听这意思还不够?

  赵含章问:“那西域国远吗?”

  “过了疏勒,还要再往西走上五天左右才到,在大宛国不远处,是新建的小国,叫康国。”

  这还是他们自己音译的。

  赵含章心中就有数了,她道:“我要收购棉花种子,不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只要能拿来活性的种子,明年此时之前,一斤棉花十金!”

  百官倒吸一口凉气,纷纷出列劝诫,“陛下三思啊。”

  常宁急声高喊,“陛下,国库空虚——”

  赵含章道:“这笔钱从朕的私库里出。”

  常宁一噎,也并不高兴,因为她的私库一直是通着国库用的,她拿出大量的金钱去买棉花种子,那国库能用到的钱岂不是少了?

  人群之中,只有赵瑚的眼睛蹭的一下亮了,等他们喊完了才急忙问道:“给现钱吗?”

  赵含章:“……给现钱。”

  赵瑚的心就飞跃起来,一斤种子十金,他要是能带回来一百斤,岂不是就得千金,千金啊~~

第1297章 张寔

  不仅赵瑚,不少官员的心中都起了涟漪。

  钱嘛,谁嫌少啊。

  这个时代并不是后来官员耻于说钱的时代,他们爱财爱得坦荡,觉得俸禄少了会直接和上司谈。

  比如汲渊和明预就表达过不满,“而今流民被收拢,朝廷还大量的赎买人口从良,我等的职田找不到人耕种,而我等公事繁忙,又不能去种,职田到手荒废不说,每年还要上交不少的税。”

  当时赵含章还不是皇帝,汲渊只道:“这也是将军赎买人口的政策总是被拖延的原因。不论是官员,还是百姓,都不应当出违背他们人性之政,将军既想令奴从良,那就要给足官员俸禄,使他们可以少使用,或是不使用奴仆也可获得足够的俸禄。”

  赵含章听进去了,当时就决定等她彻底掌权之后做部份改革。

  总之呢,因为官员们的职田无人,或是少人耕种,所以他们每年的收益有限。

  加上此前国库空虚,赵含章赊欠过他们两个月的俸禄,最近才补发的,因此,许多官员都知道钱的重要性。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拿皇帝的赏金便是一条道,他们本人是不能去西域,但可以让亲戚朋友去,他们以资入股。

  不过……

  “陛下,此去西域一路艰难,路上不仅有大漠,还有未曾归顺的部国,还可能会遭遇匪徒,若靠民众自己的力量,怕是很难到达康国。”

  不然她又怎么会出一斤棉花种子十金的价钱呢?

  就是因为艰难,才要出重金,重金之下,必有勇夫,她要以最快的速度获得尽可能多的棉花种子。

  当然,她也不会让自己的百姓去白白送命。

  赵含章对张寔展开笑颜,温和的问道:“张爱卿可有前往西域的路线和地图,以及沿途要注意的事项?”

  张寔还真知道,他眼睛微亮,坐直了身体问:“陛下要亲派使臣前往西域吗?”

  赵含章眼睛闪亮,颔首道:“是有此打算。”

  张寔立即拱手道:“陛下,臣愿为驱使,您派我去西域吧,我不仅可以带回种子,还能带回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