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干饭人 第774章

作者:郁雨竹 标签: 穿越重生

  那么危险的动作,工匠们操作起来时就跟喝水一样,有人甚至能借着水力雕出钢花,真的是一朵钢铁做的花。

  石勒接过刚做成没多久的钢花,暗暗用力,发现不能动其分毫,而花瓣尖利,手指只是轻轻一碰便见血丝……

  石勒胆寒,幸亏当年他投降投得快,不然有此利器,赵含章又不怂,他怎么跟她斗?

  民生上的发明创造虽然让石勒惊讶,却不及这些兵部格物司里的东西给他的震撼。

  他看到了兵部格物司里的各种炸药,当然,他没看到使用,但只是听那些工匠介绍,他就忍不住胆寒和一脸向往。

  而且,他本人是遭受过炸药轰炸的,当年跟赵含章对阵的时候。

  所以工匠们一说,石勒就相信了。

  他兴奋的请战,“陛下,有此利器,我们完全可以将段部鲜卑赶出幽州,若他们敢不屈从,末将拿着炸药灭其种族。”

  汲渊:“石将军,我们华人不绝人祀。”

  石勒哼了一声道:“我就那么一说,我们羯族人也有传统,不及车轮高的人不杀。”

  赵含章笑眯眯的道:“段部鲜卑的事不急,等国家昌盛,朕想他们会从心底臣服于朝廷的,倒不必急着打仗,而且,他们现在对朕,对朝廷都还算有礼有节。”

  “石爱卿,幽州苦寒,所以经济发展要比别的地方慢一些,每年因寒冷而病,而死的百姓更是不少,看了一路,你可知道朕为何特特要带上你来看格物司吗?”

  石勒心中一动,“煤?”

  赵含章点头:“就是煤,有了煤,再有棉花,我们便解决了幽州的寒。”

  石勒目光微闪,“末将知道煤,去年找盐池的时候听人说起过,幽州有好几处。”

  能被人看出来的好几处显然是裸露煤矿。

  其实早在石器时代,煤矿就被发现和运用起来了,只是很小众,属于祖先们发现了一种会燃烧,可以取暖的石头。

  而到了汉代,用煤炭取暖的人材慢慢增多,且因为偶然,煤炭开始用以冶铁,人们开始会制作煤饼。

  所以傅庭涵在冶炼时用煤,又对煤进行再加工用于取暖、蒸汽车等,工匠们虽然惊讶,却并不稀奇。

  这些东西早就有了,只是不普及,且用的没有他这么精细而已。

  他一来,使用煤的效率提高,并且还让可燃温度增加了不少。

  石勒没见过煤,但他听说过石炭,“傅尚书,煤就是石炭吗?”

  傅庭涵点头,“对。”

  石勒目光闪亮,“听闻此物多出于幽州代国。”

  祖逖不由看向他,赵含章笑吟吟的颔首道:“不错,其他地方亦有,但全国来看,含量最高的应该是幽州。”

  以现代勘测到的数据来看,全国的煤炭含量排行高的是山西、内蒙、新疆、贵州、安徽、四川和陕西。

  陕西就是现在的雍州一带,现在他们用的煤矿多是取自洛阳周边,但雍州一带的煤矿也已经在勘测了,只等找到便可开发用起来。

  但含量最高的还是山西和内蒙古。

  这两个地方就是现在的并州和幽州部分。

  赵含章感叹道:“并州和幽州苦寒,每年冬天的时间要比别的地方长,耕种的土地比不上中原,其他经济作物也不及中原和江南一带,但上天是公平的,两州亦得天之厚。”

  她道:“不仅煤炭,需要矿产资源多在幽州和并州两地,只是人们不认识它们,也不会用,这才让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困顿。”

  石勒目光闪亮,看着傅庭涵的目光就犹如看着一只金元宝,他恳求赵含章,“陛下,让傅尚书去幽州住两年吧。”

  这样的人只留在京城太可惜了。

  赵含章冲他微微一笑,问道:“石爱卿现在知道了这样的好东西,你打算怎么用这些东西让百姓富足起来?”

第1320章 民利

  这就不是一句话可以说完的了。

  开发一个地方,必须是全面的,还要想到将来,赵含章告诉石勒,“矿产需要千万年的累积才能形成,它比成材之木所耗费的时间更长,所以被认为是不可再生资源。”

  如同一盆冰水浇下,石勒不服气,“谁说的?”

  赵含章瞥了他一眼道:“朕和傅尚书一同说的。”

  石勒顿时没话了。

  既是不可再生资源,那怎么采,怎么用,这些都是商议,不是一时半刻就能定下的。

  不过这于石勒来说依旧是天大的惊喜,他开始打听起各种矿石的价格。

  矿产属于国家,由朝廷开发,作为地方衙门,他们也是有收益的。

  开矿得要人吧,运输,买卖,甚至相关的产业都可以设在地方上,这不就是经济了吗?

  石勒总算不觉得幽州苦寒了,“先生说的不错,幽州的确是宝地,不仅有大量的盐矿,还有煤矿、铁矿呢,仔细找找,说不定还有铜矿、银矿和金矿呢。”

  要是能直接找到铜银金,岂不是直接生钱?

  哦,对了,他没有铸钱权,矿产也是属于朝廷的。

  石勒惋惜了一下。

  张宾笑道:“将军,我打听了一下朝廷给矿工定的工钱,比在外面的普工要高,地方衙门虽没有直接开采的权利,但矿工一定得生活在当地,也以当地人为主。”

  “他们赚了钱总会花用,幽州的商户赚了钱就得缴纳税收,民越富有,我们地方衙门就会越富有,这和直接生钱没太大的区别。”

  卫玠也是这么想的,从格物司回来以后就直接找到驿站来,请石勒和赵含章争取权利,“最好能争得矿产开采权,若是争不到,就该争取矿工管理的权利,下官听闻民间有雇工工会,是专门为天下卖身做工的雇工争取权益的,还有农民工会,是为天下种地的农民争取权益的,既如此,我们幽州当有一个矿工工会才对。”

  石勒:“那不是皇帝派元立设立的吗,目的是为收集信息。”

  卫玠摇头,“工会的目的自然不止于此,更多的是朝廷以另一种形式参与进去为工会的人争取权益。”

  他道:“雇工工会,自然是为天下的奴仆争取权益,农民工会则是为农民争取权益,顾名思义,矿工工会为的是矿工,那是幽州的矿工,是幽州的百姓,民利即州郡利,也是刺史的利益。”

  张宾大赞:“将军,卫郡守所言甚是,某附议。”

  石勒有些坐不住了,“那我现在进宫?”

  但他怕他一个人争取不来,于是目光在俩人之间滑动,然后一把拉住卫玠,“叔宝,你与我一同进宫吧。”

  卫玠:……

  他只是郡守,这种事不该是刺史去和皇帝谈吗?

  但石勒一把将他拽起来,直接拉到了宫里。

  矿产开采的事,工部和户部正在争执,两部都认为应该由各自负责才对。

  矿产,有关于自然一类的事务都应当归工部管,但户部认为,金银铜三种矿产基本用于铸钱,这就应该归户部来管理。

  赵含章不觉得这需要议论,反问了一句,“矿产开采出来,不还是得送到工部的铸钱司铸造吗?”

  赵铭立即道:“所以为了方便管理,铸钱司也应该归属户部管理。”

  这就过份了,秋武立即看向傅庭涵,委屈的叫道:“郎君……”

  一直沉默的傅庭涵终于道:“矿产和铸钱司还是应该由工部管理,不管是开矿还是铸钱,技术都需要不断进步,如果归户部管理,岂不是每次变革技术,都要跨部门合作?”

  赵铭:“跨部门合作有何不好?正好可以加强两部交流,不管是工部还是户部,官员们都需流转,正好让大家加强交流。”

  大家等着赵含章决定。

  赵含章:“遵循旧制。”

  一语落定,大家便不再争了。

  石勒拉着卫玠一到,赵铭等人正好拉住他一起商量起开采矿产的事。

  要拉起一支队伍去开矿并不难,难的是如何保障矿场、矿工的权益,如何平衡地方衙门和朝廷的关系,以及矿产的后续也要保证。

  矿工从哪儿来?

  开完矿了往哪儿去,荒矿怎么处理?

  人与自然应该是和谐的,不能竭泽而渔,是将一个矿产彻底采完成为荒矿再做其他营生,还是留下一部分?

  甚至连周围因开矿而产生的环境影响也都要考虑在内。

  这是一个,孩子出生就要为他(她)种几棵树,长大娶媳妇或者嫁人了就要砍树做箱子,做床的年代。

  上山砍伐树木也要一收一种,讲的是从土地上收获多少,就要还予多少,如此有进有出方能长久。

  那么,他们从地底大量的开采矿石,又要回以大地什么东西呢?

  开矿会对地表的植物,周围的土地造成很坏的影响,处理矿产对空气也会有影响,他们都要做好后续的处理工作。

  石勒被拉着开了一天的会,差点没想起来进宫的目的,还是卫玠提醒了一下才想起来,“陛下,臣想请工部将幽州煤矿的开采事宜交给幽州来做。”

  赵含章:“你们可以合作。”

  石勒没想到她这么干脆,愣了一下后问,“怎么合作?”

  赵含章笑道:“自然是利于幽州的合作,朕此前便说过,这些矿产是上天赐予幽州百姓的宝贝。”

  卫玠大喜,“将军,陛下的意思是幽州与工部联合开发。”甚至幽州的话语权还在工部之上。

  这是利于幽州的举措啊。

  石勒却面色凝重,反问道:“陛下为何对幽州如此宽容呢?”

  如果是他做这个皇帝,他一定不会将开采权交给幽州,甚至不会交给工部,而是要交给皇室。

  由皇室,由他来赚这份钱,掌握此利器。

  赵含章反问道:“难道幽州不是朕的土地,幽州的百姓不是朕的子民吗?”

  石勒沉思片刻后垂眸道:“陛下胸怀广大,臣代幽州的百姓叩谢陛下。”

  赵含章道:“民富则国富,民强则国强,朕不仅希望幽州富强,亦希望其他州郡富强,如此国家才能强盛。”

  权,是要向中央集中,这样政令才能到达地方,四边才不会作乱。

  但利要广布于天下,不能都只握在一人,一地之手。

第1321章 心服

  石勒这一次来京觐见的体验感很好,百官都很欢迎他,没有因为他是奴隶出身就瞧不起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