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观影从景帝开始 第88章

作者:浮笙闲 标签: 幻想空间 历史衍生 直播 朝堂之上 轻松 穿越重生

  孙权半眯着眼看着天幕,唇角上扬出一个愉悦的弧度,然后轻轻地笑了一声。

  【说白了不过是两场相似的大火,两场东吴纵的火。

  一场是赤壁,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孙刘联军的火攻决策,燃尽了曹操统一的梦,也标志着我国的军事政治中心从此不再局限于黄河流域。

  另外一场是夷陵之战,陆逊一把火烧连营,击碎了刘备东进的渴望。吴蜀两国的实力都因此受到影响,三国鼎立的局势彻底形成。】

  刘备:相似的火?

  他认真比较了一番,斟酌着后世人的真意:

  到底是真的战略细节上的相似,让他可以通过复盘赤壁小心规避战败的风险,还是只是修辞的应用,相似的只有火攻的策略?

  面对这种关乎自己性命乃至于整个蜀汉未来的大事,他只得慎之又慎。

  毕竟在知道刘禅未来的不争气,难以担当重任之后,刘备对于自己性命的重视只能无奈又坚决地上升了一个高度。

  他的命现在已经不止是他一个人的了,整个蜀汉的未来,某种意义上都被押注在他寿命的长短之上。

  可是后世人对于夷陵实在太过语焉不详,让刘备也只能从只言片语中努力去拼凑战役可能的发展。

  “唉,”有些恹恹地叹气,他伸手摁了摁自己的额角:“后世人既然都说了这两场的重要性。”

  “那么夷陵之后,肯定也会细讲的吧?”

  他看着旁边的谋士。

  —

  曹操:知道刘玄德也遭受了差不多的被放火的待遇,心里意外平衡了很多。

  默默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坐姿,心底其实还没完全从赤壁之战中解脱出来的曹丞相,面对着刘备的遭遇,罕见地却感到了几分安慰。

  果然当自己心情不爽的时候,看见有人也没比自己好到哪里去,瞬间就会舒服不少。

  #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

  【要讲赤壁,那么绕不开的就是东吴,我们诨号江东纵火团的演义小透明。】

  “?”

  原本美滋滋看着曹魏蜀汉乐子,对着自家赢了的两场战役扬眉吐气的孙权顿住了。

  江东纵火团倒是容易理解,甚至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孙权暗戳戳还觉得这个称谓有点意思在。

  但是,演义,小透明——?

  最开始被《三国演义》奇妙改编震撼到的神经敏锐地捕捉到了不妙的气氛,孙权的笑意一点点地从脸上消失了。

  后世人,难道又打算给他开开什么眼界吗?

  万幸的是,天幕并没有这么干,或者说,它用一种更为委婉的方式,扎了孙权的心。

  【但实际上,比起演义中基本隐身,出场人物很多都成为了衬托蜀汉的配角的扁平反派形象,东吴在历史上,最起码汉末三国晋时期,存在感真的说不上一句低。

  作为我国封建王朝时期第一个以江南地区为帝都核心区域的政权,东吴在江东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的建设,都给后来不少江南政权奠定了基础。

  在如今的南京六朝博物馆,其悉数六朝风流人物的展厅里,孙权作为东吴帝业的奠基人,还被博物馆方面单独拎了出来,上位六朝开馆男主人。

  ……从牌面和后世惦念来看,成功击败了后面被以三个皇帝命名的西晋东晋刘宋政权展厅。】

  孙权:……

  有点想笑,又有点扭曲。

  他建设江东为的压根就不是他后面那些朝代啊!要是后面能没那六朝,全是东吴的时间,他觉得他笑得能比现在开心多了。

  以及,“南京是哪?”

  他的“建业”吗?可是建业又在哪里?是京口吗?但是京口的位置做作战前线很不错,做国都难免有点危险……

  —

  刘秀倒是发现了奇妙的华点。

  “刘宋政权?”

  别怪他对于姓氏实在有些敏感,但是在经历过了他本人再兴炎汉,后面刘备三兴季汉这样的事情之后,光武皇帝的心还是不免因为刘这个姓氏,而有些忐忑起只是巧合而已呢?

  刘秀不知道,但他的心到底死灰复燃起一线希望。

第94章

  【东吴的发家过程说起来很短,也就孙坚孙策孙权父子兄弟两代三个人而已。

  虽然吴国人陆机在他的《辩亡论》中,说的是“桓王基之以武,太/祖成之以德”:也就是孙策用武力为东吴奠定了基业,而孙权用德义成就了大业。

  但是从后世人的角度来看,他这话说得就太笼统了,并且可能出于行文需要,忽视了其中孙坚的作用。】

  “桓王?”

  曹操挑起了眉:结合下文来看,这个谥号很明显赠与的是孙策孙伯符,江对岸吴主的兄长,昔日的江东小霸王。

  “只封王而不曾上帝号吗——孙权那小子,心果然够狠。”

  他这般辛辣地点评着对面的做法,可是言语之间却不由流露出了几l分欣赏。

  从感情的角度出来,孙权称得上是接近刻薄了。他分明是从孙策的手上接过了江东的事业,继而才能登上东吴的帝位,却吝啬给予自己的兄长一个足够显赫的封号。

  然而从政治大局的角度来看,他又是多么得清醒啊——孙策若是被追谥皇帝,那么孙策的遗腹子又当何处呢?作为追随过孙策的淮泗势力,他们又该支持哪一方上位呢?

  在乱世中自己分裂自己?如果孙权真的这么干了,曹操感觉自己肯定会笑纳对方送上门来的把柄。

  就算不论政治上的利益,曹操也尚且还记得先前后世人对于东吴混乱的继承局面的剖析:孙权的亲儿子之间甚至还斗争不止,掀起了阵阵风波,刀光剑影之间满是阴谋阳谋的过招。

  哪怕不曾言说孙和孙霸兄弟两最后的下场,他简单代入一番,也能够心领神会孙权肯定会做出的决策:

  局势既然都紧张成那种地步了,不流血,又如何能安定下来呢?

  在这样稍有不慎,可能一步踏错就万劫不复的危险场合之中,若是孙策的遗腹子名义上也是“皇帝的儿子”,对于东吴的皇位有了继承的序列。

  那么孙权那些个野心勃勃又手腕狠辣的子嗣们,到底是会先内斗,还是联手将“局外人”绞杀出局呢?

  ——要是那样的结局真的发生,孙权又该怎么面对自己兄长的血脉可能断绝的局面呢?

  所以是桓王,也只能是王啊。

  曹操轻轻合了下掌,权当对自己年轻对手的惺惺相惜。

  能够不为自己一时的感情所动摇,果断实行被称之以冷酷也并非没有理由的决策。这样的意志力,不能成就一番事业,那才叫做奇怪吧。

  【孙家最早的发家当然还是要从孙坚说起,或者说,从孙坚一辈的孙家宗室们开始说起。

  在三国势力之中,东吴作为一个最称得上白手起家的政权,其最初的成立,就是以孙坚为首的孙家一辈人的联合创业。

  比如孙坚的大侄子孙贲,在他长沙起兵的时候就选择辞去官职跟着他征战辗转;他的三弟孙静,也在乡里集合了五六百人作为他的队伍保障。

  这就是孙家宗室始终在东吴政治和军事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一方面能够成为孙权托孤的重臣,一方面又成为了东吴政治不安定因素的一大原因:

  他们本身就是“开国功臣”一样,跟着孙坚从战火里走出来的东吴元老,而不是只凭借血缘关系就得以占据高位,于是随手就能轻易“削藩”的对象。】

  孙权的表情很平静,甚至称得上有点冷淡。

  他早就对此心知肚明,还不需要后世人来一语道破才恍然大悟似的惊醒。

  要不然他为什么要在接过兄长位置之后不久,就完全顾及不上什么血缘和辈分的问题,向着自己的姑表兄求娶自己寡居的侄女?

  当然是因为他要拉拢徐琨,拉拢这个曾经跟着自己的父亲征战四方,立下赫赫战功,手下势力一度让他兄长都忌惮三分的亲戚。

  而你说有不有趣,徐琨这样的存在,宗室里起码还有着另外两支,甚至还都和他成功结下了不小的梁子。

  【这样兄弟叔侄之间相对平等的关系,随着孙坚镇压黄巾、讨伐董卓、追随袁术等扩大自身威信和实力的举措,逐渐向着孙坚为核心的集团模式发展,孙坚一脉的话语权得到了加强。

  可以说,如果孙坚没有在36岁时就早早战死,那么孙家宗室的势力理当是会被进一步削弱,进而使得东吴的开国更加“正常”的。

  但是事情没有如果,孙坚早逝,孙策作为他的长子和正统继承人,当时都年仅十六岁,称得上一句年少。

  于是原本归属于孙坚的那部分势力,事实上被孙家当时的顶头上司袁术交给了孙贲,也就是孙坚那位跟着他征战的大侄子进行管理。】

  曹操:所以,原来在后世人眼中,孙贲是不出名到,必须要反复解释身份是谁的那种存在吗?

  和孙贲其实是儿女亲家,让三儿子曹彰娶了对方女儿的曹丞相沉默了一会,回想起对面在赤壁之战之前,虽然不是由其本人,但其弟孙辅隐晦传来的,想要以儿子为人质确保自身平安的交易。

  曹操:想起来了,他确实值得后世人不认识他……(心情复杂)

  突然感觉这个儿女亲家结的有点后悔,当初嫁侄女也差不多,不应该挑孙策他四弟的。

  应该换成他二弟才差不多啊!

  微妙的不甘与惆怅.jpg

  【尽管孙策在自己有能力之后,很快就设法重新收回了父亲的旧部,并在南下渡江的途中招募了不少新兵,进一步壮大着自己这脉的势力。

  然而毫无疑问的是,孙坚和孙策交接之间的这段空档期,给了孙家宗室继续保持住自己实权的机会,错失了孙坚一脉彻底把控孙家整体走向的第一个节点。

  所以,哪怕直到孙策身死之时,这样宗室掣肘的局面也没能得到完全的解决,也就给孙权十八岁接手江东埋下了第一个隐患——宗室叛乱。】

  【比如,】

  “孙暠。”

  和天幕接近同时开口,周瑜缓缓地,替一旁回忆往昔、脸色越发难看起来的主公道出了那个许久不曾被提起的名字。

  孙坚弟弟孙静的长子,孙权的堂哥,东吴曾经的定武中郎将。

  在孙策死后,依仗着自己的兵力,打算趁着孙权还没建立权威之时干脆自立,引兵剑指会稽的反叛者。

  “幸好当时虞翻——”难得干了件让他顺心的事,把孙暠劝降了。

  孙权原本想说的话,在周瑜不赞同的目光中咽了回去,不情不愿改用了字称:“有赖仲翔之力。”

  是当时人在富春的虞翻,心中分明为了孙策的死痛苦万分,还是坚定选择了原地守丧,并号召当地官员都不要前去奔丧,留下来稳定局势。

  这才使得孙暠的进攻失去了先机,进而使得孙暠的内心得以动摇,从而保住了当时东吴的核心会稽地带。

  “若是会稽有失,江东之乱还不知几l时才能平定。”

  这么说着,他也想起几l分虞翻的才干来,语气也勉强温和了些许。

  只是一想到虞翻对他哥一口一个“明府”叫得可甜,自称是“明府家宝”还不带害臊的态度,却偏偏能够得到他哥“今日之事,当与卿共之”,甚至被比作萧何的待遇,孙权就感觉一阵头疼牙酸,那份温和又因为心中的耿耿于怀而减弱三分。

  孙权:不针对我哥对他的偏爱,毕竟我哥爱我。

  孙权:可是对于虞翻对我的态度真的很有意见,很大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