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极人臣 第193章

作者:姽婳娘 标签: 女强 女扮男装 朝堂之上 穿越重生

  月池感受他胸腔的震动,她也笑了:“而且,我们连通译都不用找。他们说什么,你都能马上学会。”

  朱厚照应道:“对啊,我还能保护你。”

  月池垂眸一笑:“我也能养活你。”

  他们突然都沉默了。东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晨风透过窗扉,悄悄钻进来。月池叹道:“天快亮了。”梦话毕竟只能在梦里说。

  她挣扎着想要起身,可朱厚照却把她抓得更紧。月池无奈一笑,她摘下他头顶的发冠,一点一点替他梳理头发:“我再给你讲个故事吧。”

  朱厚照敏锐地察觉到了不对,他道:“我不要你说,我只要你这么抱着我。”

  月池的手指穿过他乌黑的发丝,她道:“可这真的是一个好故事。”

  她的声音轻柔得像梦一样:“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小王子,他生活在危机四伏的环境里,周围的人看起来都顺着他,听他的话,可实际肚子里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小王子很不高兴,他是一个非常、非常聪明的人,他不想当人家手里的提线木偶,不想被人束缚糊弄,于是他就找到了一把刀。”

  “小王子慢慢磨砺着这刀,用这刀来驯服他的下属,打退他的敌人,让他们一个个都吓破胆,再不敢像以前那样对他。刀也在这一次次地厮杀中,变得越来越锋利,可也越来越单薄,在一次惊天动地的大战中,刀差点就折断了。”

  “小王子很害怕,在和刀相伴得这么多年,他已经对刀有了感情。他不想让老朋友沦落到粉身碎骨的下场。并且,他已经不再需要像过去那样战斗了。他是生活在云端上的人,只要云上是一片太平就足够了,至于云下的众生,是如何托起云的,他其实并没有那么在乎。”

  “可刀在乎。其实,小王子弄错了,那把刀从来就不是帝王之物。它是用凡铁锻造,用无数人的血泪铸成的。它是庶民之刀,不是天子之剑。”

  月池发觉了他的颤抖,她继续道:“刀要将锋芒刺到云下去。小王子知道云下是什么光景,那是几百年的盘根错节。他已经预感到了刀的结局,他不论怎么给刀饰以珠玉,加以保护。到最后,刀都免不了折断的下场。他们其实都知道这一点。小王子想阻止刀,他想把刀收起来,收到他精心铸造的刀鞘中。这样,它就不会碎了。”

  “可在被小王子放在身边后,刀每一刻都在悲鸣。它毕竟只是一把刀,战斗就是它活下去的意义,除了奋战,它不知道该去做什么。小王子很痛心,他问他的老朋友:‘你非得这么做吗,你非得把我们都逼上绝路吗?’”

  朱厚照感到一滴泪滴落在他的发间,他听月池道:“刀这时开口说话:‘对不起,其实我一直都在骗你。不管你想当谁,我都是商鞅,要么是中道殒命的商鞅,要么是身死法存的商鞅。我已经厌倦这无力的循环,我要打破这拘得人寸步难行的桎梏。即便无法重铸清平世界,我也要让它快一点到来。我其实比谁都清楚我的未来,可我并不觉得害怕,浸没我的血泪太多了,我已经不再是软弱的人了……’”

  对不起,你能为我做朱寿,可我永远不能为了你不做李越。在这个故事的开头,结局便已经注定了。你怎么能指望刀来回应你的感情呢?

  第三日,贞筠接到归家的圣旨,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和婉仪在狂喜之余,即刻发现了不对。贞筠几乎是马不停蹄地赶回家去。月池此时已然卧病在床。贞筠一见她的样子,泪水止不住地流。

  她扑到在她的床边:“你怎么成了这个样子。你说,你答应他什么了!你答应他什么了!”

  月池却只望着她的手指,哽咽难言。她半晌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不会再这样了……”

  她想了想道:“你有没有想过,嫁一个人?不是现在这样,而是真正找一个情投意合,琴瑟和鸣的人?”

  仿佛一个霹雳从空中打下,贞筠的脸色惨白:“这就是你答应的条件?”

  月池摇头,她靠在枕上,像一个单薄的影子:“我不会拿你的婚姻去做交易,但我盼着你能幸福,不想你再受苦。”

  贞筠的神色渐渐缓和下来,她坐在月池的床畔:“为我找一个男人,就是你觉得能给我的幸福?”

  月池叹道:“你心中分明还有对爱情的期盼,为何要因我虚度时光,白白受累呢?”

  贞筠哼道:“你是怕再连累我?可当年你来救我时,我心中却没有半点这样的想头。我只想着,能抓住一根救命稻草就够了。你大可也这么想。”

  月池苦笑一声:“贞筠,不要意气用事。你要知道,我不可能陪你一辈子。世上的唐伯虎虽然罕见,可并不是没有。诗词相和,纵情山水,不必提心吊胆,能够安逸度日,这是我不曾得到的东西,可我盼着你能有。”

  贞筠怒道:“你这是什么话。这世上有乔木,我就必要做丝萝去依托吗,这世上有好男子,我就必得要嫁吗。我已然做了木棉,顶天立地,风霜自挟,如何再能屈身,受仰攀之耻。”

  月池一震,她难掩欣慰道:“你真的是长大了……可这世上,要是有愿意和你并肩而立的人呢?”

  贞筠沉吟片刻:“如真有这样的人,他也必会接受,我此时的抉择。如不能尊重我的想法,又怎能称得上是并肩而立?阿越,是你说的,人不能光靠情爱而活,除了情爱之外,还有恩义,还有亲情,还有责任。你要走你的道,可我也有我的道。我拦不住你,你以为,你就能拦住我了吗?”

  月池一时哑口无言,半晌方长长一叹。贞筠不乐意见她这个模样,她忍着疼道:“有什么好挂心的。这手,过几日就好了。”

  月池苦笑一声:“我是在想时春,她恐怕也不会回来了……”

  千里之外,时春经过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岭南。天空蓝得就像一块丝绒缎子,四周草木茂盛,蓊蓊郁郁,草丛深处的蝉已经叫了大半个夏天,现下却还是扯着嗓子大声嘶吼。暑气从地上蒸腾而起,人仿佛置身于蒸笼之中。随从们不停地擦着汗,对时春道:“淑人,咱们还是尽快入城,往衙门中去吧。”

  时春的目光却投向了远方,她摇了摇头,只撂下了一句:“你们在这儿等我。”

  语罢,她便打马前去。枝叶飞快退到了她的身后,成群的鸟儿如云一般从她头顶升腾而起,可她却浑然不觉。她翻过一座一座的小山岗,穿过密密的林木,终于到了陆地的尽头。她勒住缰绳,愣愣地望着远方,望着那一片蔚蓝色的海洋。

  翻滚的海浪拍打着礁石,激起一连串银白色的泡沫。海燕在无尽蓝之中,自由地盘旋飞翔。原来天有这么大,海也有这么大,比湖大得多,比河更宽广。

  这便是另一方天地了。

第315章 九重诏下选贤能

  这卷要是没批好,只怕出了这个门,就没有身子了。

  一切好似都已经步上正轨。遴选的笔试成绩很快在六部的批阅下出来。殿试之后, 紧急缺人的朝廷,又有了一大批可以任用的“人才”。穆孔晖等人有些不满,因为虽然经过了笔试的考察, 但在殿试后的官位安排上, 高官权贵还是有不小的操作空间。而吏部却没有坚持据理力争,将这最后一点篓子堵上。

  经过调养后的月池, 依然是形容清隽,她只淡淡说了一句:“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要是逼得太狠,连一点儿油水都不剩下,她与梁储、王鳌两位先生, 说不定都见不到下个月的太阳。对她这样的举动,一些人表示理解, 一些人却嘲讽她胆怯。

  月池对此并不在意,在各地要员的空缺填补完整后,她依旧将目光投向裁革冗员和治农官的试点上。要明确哪些官职多余,哪些官职必不可缺,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确各级的职责。她在吏部张了数面大屏风,写满了两京十三省的官职、职责和在任官员的姓名与考评。她与吏部、翰林院、乃至各部要员,一一对各级官职的职责进行了划分, 特别注重理顺中央派驻机构与地方机构之间的事权范围。

  月池提出:“权责要一致,不给权, 单单让人负责,岂非是欺负人。同时,财权、人权与事权也要尽量一致, 不然怎能做成事。”

  不过, 她的这一观点, 却遭到了其他官员的反对。原因很简单,明代是中央集权的顶峰,讲求强干弱枝。历代的天子和中央的大员,难道不知道条条分割,地方势弱,带来的结果是行政效率的低下吗?难道不明白,中央擅自往地方插十几只手,只会让事情越管越乱吗?他们都知道,但为了保障权力集中于中央,他们就是要榨干地方的权力和收益。换而言之,如今尖锐的央地冲突和职责重叠,正是帝国的精英,有意为之的结果。

  月池只得以天下安危相说服,她的意思亦很明了。《宗藩条例》的出台,削减了各地宗室的宗禄,但却并未打开宗室养活自己的口子。为什么打不开这个口子,道理也是一样的,以皇帝为核心的大宗,就是要把这些地方的小宗当猪养,就是要让他们在封地度日,不能对中央造成一丝一毫的威胁。宁王叛乱还是一年前的事,朱厚照怎么可能让宗室有机会行商入仕,发展势力。他这样的决断,就意味着,《宗藩条例》弄下来的好处是暂时的,且十分有限的。

  月池轻敲着桌子:“国家缺钱,诸公却寸步不肯让。如再起刘六刘七之祸,又当如何?”

  有人道:“某听闻,朝廷有意与鞑靼通商,收取关税,又说打算在广州等地开放通商口,这难道不是一笔大利吗?”

  众人都将目光投向了户部尚书王琼。王琼清了清嗓子道:“我等的确是打算效仿宋制,先在广州、泉州两地试行。关税税率为十分之一,船停靠海岸后,经过官府登记后,将十分之一的货物缴纳给政府,余下再行贸易。其中玳瑁、象牙、犀角、乳香等物,不可私售,只能官卖。地方以合理的价格买下,再高出几分卖出,如此便可有两份收益。不过,大家莫忘了,倭寇仍在,此策能否能成,还未可知。”

  工部右侍郎张遇道:“与蛮夷通商能有多少好处,万一引狼入室,反而害我百姓。这样的口子,万万开不得!”

  “是啊,是啊,而且只是为了通商之利,反而惹来了军费消耗,岂不是得不偿失。”

  兵部郎中杨廷议质问道:“‘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商,后之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1】这么简单的道理,你们都想不通吗?”

  “胡说八道!”有人继续指责,“你这是将贼寇和良民混为一谈了?!”

  月池以为,他们反对的最厉害的应该是治农官,可没想到到最后竟然还是为开关闹起来了。为什么会有人不想开关,宋时专卖制度的庞大收益,他们应该都心知肚明才是,事出反常必有妖……

  月池陷入沉思之中,兵部尚书刘大夏见状开口:“两宋之富裕,历代罕见,如今财政吃紧,开关也不失为一个良策。但亦不能忽视,宋虽富裕,仍有亡国之祸,此祸何来?农为社稷之本,小农破家,国将不国!”

  到底是三朝元老,一针见血,一锤定音。在座大员一时皆寂寂无声。户部侍郎储巏也道:“北方遭此横祸,没有数年休养生息,无法回转。可以朝廷目前的状况,至多只能免一年的税收。明年当如何度日,需得寻稳妥之策。”

  众人面面相觑,明代的俸禄已经够低了,好不容易长了一点,大家还没来及高兴几天,这是眼看着又要拖欠工资了。月池此刻方道:“诸位的顾虑,我何尝不知,农税是重中之重,好歹需在治农官上下些功夫。如真能找到一个万全之策,岂非是大家的福气。”

  这才,终于达成了一致。大家于治农官一脉,明确了以条为主,地方协同的准则,详细确立户部与吏部之间对治农官的管辖职权,治农官与县州府之间的职能及其相互关系,并且,还拟定出了一套治农官选拔、考核、升迁的一整套程式。

  月池道:“江南毕竟是粮税重地,不可贸然行之,依我看,何不择一地暂行,如确有实效,再行推广。如有纰漏,也可查漏补缺。”

  众人纷纷称是,最后拟定在霸州文安县。无他,此地正是刘六刘七的起义之地,离北京又近。朝廷于此地行新政,正可彰显爱民之心。至于派遣而去的治农官人选,月池打算挑一个熟人去,知根知底,她才能放心。

  大家散伙之后,月池才长长叹了一口气。谢丕问道:“这已是开了一个好头了,怎么还叹起气来。”

  月池的眉心微动,轻描淡写道:“我是在想,他们不同意开关,葫芦里究竟卖得是什么药。”

  谢丕冷笑一声:“不管是什么药,总归不是好药。”

  月池一叹:“可肚子里有好药的人,实在是太少了,仅在吏部侍郎的位置,还不能叫他们都听话。他们既然不听话,又怎么能办好我想要的差事呢?”

  谢丕心一惊,他随即苦笑道:“可即便做到了阁老,也不能绑着人去做事啊。”

  月池失笑:“所以说,该怎么办呢?”

  谢丕犹豫片刻,终于还是说了出来:“只能在考核上多用心了。”人一入了官场,便如进了囚笼,苦思冥想的不过是两件事,一是升官,二是捞钱,而考核官员的功绩,既管了他们的升迁,又管了他们的俸禄,到了那时,谁还敢不听话呢?

  月池的眼前一亮:“这确是我所想。不过,还得等春闱。”

  谢丕当然明白她的意思,他笑道:“是得等上一等。春闱过后,便是今非昔比了。”

  明媚的春光,拖曳着斑斓的裙摆,悄悄地来了。一场春闱终于拉开了序幕。

  各地学子云集京师,他们拎着食盒,守在贡院前,经过搜身检验,依次进入考场。刚刚落座的学子,一拿到考卷,就迫不及待看了起来。第一场考经义犹可,仍是从《五经》、《四书》及其《传》、《注》中出题,甚至还称得上是比较四平八稳,没有什么偏题怪题。

  第二场考的是论、判语和诏、诰、表,就开始出现了一些奇怪的东西。譬如有一道论题是这么写的“法乃公器,民为邦本。然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之象,却屡禁不止,根由何在?”

  第三场“经史时务策”,题就更奇葩了。“周唐外重内轻,秦魏外轻内重,各有得论”。“诸葛亮无申商之心而用其术,王安石用申商之实而讳其名论。”、“裴度奏宰相宜招延四方贤才与参谋请于私第见客论。”【2】

  诸生皆面面相觑,这都是考什么鬼啊!不过,再抓耳挠腮也没用,这要是不好好答,便又要再等三年了。大家急了一阵,只得又开始绞尽脑汁写起来。

  到了三场考罢之后,人人脸上都是一脸菜色,京中也议论纷纷。会试主考一般是两位。按理说,一个吏部侍郎加一个翰林学士的主考队伍,也不是没有。但因月池年纪太轻,各部商量之后,决定还是要挑一个老成持重者压一压场子。于是,今年的主考一个是少傅太子太傅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梁储,另一个就是吏部侍郎翰林学士李越。梁储之前也主持一次会试,那次可是正常的题目,这次奇葩的策论是出自谁手,不言而喻。

  不少考生开始骂骂咧咧,虽然朝廷一直嚷嚷着是取士是要三场并重,但实际还是以经义为重。月池也是因着这个原因,最后只中了二甲传胪,毕竟论经义,她是真比不过那些自幼苦读之人。可李越如今这个作风,明显是要变了。而第二场、第三场的题目,本来就没有标准答案,这给判卷者也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到最后难保不是主考说了算。

  不少给事中与御史已然摩拳擦掌,只待结果一出来,就准备弹劾了。而贡院之中,一众主考、同考也觉压力巨大。梁储与月池早已商量好了对策,仍是一名考官,随机改两份试卷打分,如分数差异过大,则一起来商榷。最后,再由两名主考来全部校对核查。

  到了夜深人静时,这一老一少抬头看向对方,都觉彼此是脸色蜡黄,形容枯槁。月池惭愧道:“连累先生,陪我吃这种苦,学生实在无地自容。”

  能做到六部长官、大学士的人,又岂是糊涂之人。早在朱厚照任李越为主考时,大家伙就敏锐嗅到了不对劲。诸如王琼等人,一早就开始称病,可梁储却毛遂自荐,是打定主意,要替她撑起来。这份恩义,不可谓不重。

  梁储看着月池又何尝不感慨:“快去歇着,你自己的身子骨,难道不知道吗,还敢这么折腾。”

  月池展颜一笑:“不妨事,不妨事。这卷要是没批好,只怕出了这个门,就没有身子了。”

  梁储:“……”

第316章 预发来春晋锡荣

  说来也是自作孽……

  然而, 当月池与众同考忙碌日久后,好不容易到了快结束时,她却始终觉得心中难安。终于, 她也干了和王守仁一样的事, 在夜间悄悄查看试卷的字号,来猜测她拟取用的新科贡士之名, 结果却让她大吃一惊。

  在贡院的房间中,她僵卧良久,终于长长一叹:“难怪,难怪这么多年重第一场经义的风气,始终难改。”旁人不是傻子, 她也未必是天下第一聪明人。

  朱厚照本以为月池此次定会另辟蹊径来取才,却不想到, 月池竟会在放榜前夕给他报信,言明为了公平起见,还是得在首场经义上倾斜一些。这可大大出乎他的预料。他斟酌之后,也在漏夜时分,悄悄进了贡院。

  贡院虽是科举之地,却与监狱的布置有异曲同工之妙。不仅墙垣高耸,连外围墙就有三重, 第一层外棘墙、第二层内棘墙、第三层砖墙。贡院的四角还有瞭望楼,昼夜有人观望。一见他, 即刻就有人下来问,是做什么的。

  朱厚照又来了一句:“镇国公兼威武大将军奉命巡查考场。”

  驻守的兵丁,谁没听过这个花名, 一见他的容貌, 真如天上掉下来一个活龙一般。他们忙一边将他迎进去, 一边又要去通禀。朱厚照忙道:“莫要声张,不必惊动旁人,把李侍郎叫来,梁尚书如未安寝,便也唤来。”

  皇爷当年是乡试就落榜,也没有考会试的机会,这次能进来看看,别说心里还有点小激动。他穿过三龙门,路过明远堂,看到木栅与号房,仍心有余悸,这看起来比乡试之地还要压抑,在这里考上三场,只怕皮都要脱一层。

  接着,他就到了公堂与居室。梁储、月池这次已然候在这里。梁先生在这种地方见到皇帝学生时,真真是一个头两个大。上次去昌平,把皇上弄回来的是他,这次在贡院,碰见皇上的还是他。

  梁储:他怎么就那么背呢……

  月池亦是大吃一惊,她没想到,他居然会亲自来。

  朱厚照望见他们时面上原本还带着笑,可待到看清他们的样子时,神色却冷了下来。他虽早有预料,也做了准备,可当四目相对时,仍是大吃一惊。

  他有心骂她几句,只是话到嘴边,却只剩一句:“知道的是李副总裁在此迎驾,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久试不第的怨……”

  他说到一半,又深觉不祥,忙咽了下去。而月池听到副总裁这个几个字眼,也觉头皮发麻。她一入贡院,人人恭迎副总裁,听得她浑身不得劲,她强令众人,无需这么叫她,倒博了个谦虚谨慎的美名。

  朱厚照入了公堂,对他们道:“不必拘礼,都坐吧。”

  他使了个眼色,左右一边去搬凳子,一边来奉汤水。梁储眼看自己的碗中是参茯苓淮芪鸡汤,月池碗中却是黑漆漆的汤药,不由愣住。月池笑道:“寻常食补,已是无益,需得用些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