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极人臣 第263章

作者:姽婳娘 标签: 女强 女扮男装 朝堂之上 穿越重生

  在内,仅官营专卖和马六甲关税两项,就引起了无数的纠纷。文官表面上是不屑于从事这些与民争利之事,所以不论是织造局、官窑场,还是负责收缴关税的督饷馆,历来都是由宦官管理。然而,再高洁的情操也受不住金钱的腐蚀。海关已经全面打开了,朱厚照要扩建织场、窑场、茶场,大力对外出口,换回白花花的银子。官营产业和关税收缴皆由宦官管辖,就意味着这么多的白银,只经宦官之手,流入皇帝的私库。皇家和宦官赚得盆满钵满,可外廷之人只能捞到一点儿皮毛。这谁能忍?这样的暴利,谁要让谁就是傻子!文官一直都在激烈地反对,他们比出旧例,要参与关税的收缴,要主持官营产业的生产。宦官也十分不忿,噢,最开始闹着不开关也是你们,看着开关有好处了,又来腆着脸来分肥的也是你们。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两拨人争执不断,险些把狗脑子都打出来,以至于连私下聚会,大家都不忘批判对方,这才有月池看到的那一幕。

  朱厚照从内心是不愿意让文官掺和到他的敛财大计里的。他不是不想给钱,不给钱谁能替他做事?他只是更希望把财权完全把持在自己手中,然后根据每年的考成结果,赏赐给群臣,由此来实现皇权对文官集团的深度掌控。但文官集团也不是傻子。俗话说不患寡而患不均。年度考核给的银两是不少了,比起洪武爷发的那点儿微薄薪酬,正德爷都可算是大方至极了。但是,拿死工资哪有“自助餐”来得舒服。凭什么宦官能捞,他们就不能捞,他们就是不服!

  如今,没人敢明着反对朱厚照本人,他们就开始攻讦宦官,攻讦占据河流是与民争利之行,力陈海运的弊端。随着争端越来越剧烈,武将集团也蠢蠢欲动,他们先是索要更多的金币银币,后来希望能有如屯田一般,专门供养军队的产业。宦官自知无法与文臣抗衡,所以愿意让利拉拢武将,共享这份好处。一边是文官,一边是武将和宦官,新一轮的内斗,又是一触即发。

  在外,东亚贸易圈的老大也不是那么好当的。朱厚照目前面临两方面的压力,一方面的压力来自西欧。被驱逐出去的佛郎机人蠢蠢欲动,他不肯和这些王八蛋做生意,这些王八蛋就在背后给他使绊子。殖民者无法侵扰大明本土,就在各个小藩属国点起狼烟,开展走私贸易。他既然要收藩属国的关税,做藩属国的老大,就要庇佑人家的安全。可这样下去,海军军费的消耗只会越来越大。这又会形成一笔庞大的财政开支。

  另一方面的压力来自他的“好朋友”——奥斯曼帝国。他们非但借口索要更多的关税分成,并且还在宗教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多次派遣使者,意图宣传圣典。朱厚照对此:“……”他主动皈依,只是给合作找一个足够冠冕堂皇的理由,你们怎么还认真了呢?就不能学学他们的“和合文化”,包容理解吗?

  内外矛盾都已经显现了,唯一能做的就是化解矛盾。可那个一直在他身侧的人,却在这时候突然撂了挑子。

  他想不通是为什么,他并没有对不住她。她的那些无谓同情,无谓的心愿,他都在替她实现,他在小心翼翼地呵护她的心病,可她呢,她根本没有为他想过!

  因李越称病不出,朝堂上议论纷纷。一众理学拥护者声势大振,又开始将心学贬得一文不值。

  刘瑾都忍不住来旁敲侧击,问他们是不是又吵架了。

  朱厚照已是一肚子火:“怎么,你是觉得,她不在,这事就办不妥了?”

  刘瑾默了默,十分光棍道:“对啊。”那不然呢?!

  朱厚照道:“……”

  刘瑾已经干瘪得像一颗豆芽菜,他脸上布满了皱纹,只有他的眼睛,还是年轻的:“您心如明镜,没有她,我们很难走到今天。”

  他斥道:“大胆!”

  刘瑾并不畏惧,他依然笑得谄媚,笑得可怜:“这话老奴不说,就没人能说给您了。

  要想压住下头的牛鬼蛇神,必得有份量的人。您自然是份量最大的,可正因太过贵重,才该慎行,总不能什么事都让您来调节。要是牛刀天天都用来杀鸡,那也不能被称为牛刀了。”皇权因高高在上而神圣。他的一举一动,注定会地动山摇。

  “所以,需要强臣出手,把大家再次拧成一股绳。是,咱们朝堂上有才干的大臣是不少,可他们都是男人。”有官位的男人,有亲族、有门生,还符合正法。权力放了下去,就很难收回来。眼前群臣争利的困境倒是解了,可很快又会进入君臣相争的战场。这显然是朱厚照不乐见的。

  “要说不是男人的,就只有咱们这些人和李越了。奴才们到底只是奴才,登不上大雅之堂。到时群起攻之,不是又给您添麻烦。”刘瑾摊手道,“也只能靠李越了。上头打得跟乌眼鸡似得,民间却仍能在治农官和乡约的庇佑下安居乐业。这得碰多少年,才能碰到这么一个能兜底的人。这因公、因私两层关系,您就再委屈委屈,让让她吧。”

  这话不说犹可,一说朱厚照更难受了。他道:“朕还要怎么让?女官进织场,蛮女任军职,哪件不是依了她。她究竟是为什么?”

  刘瑾道:“这,要是连您都不知道,老奴就不知道了。”

  他才不傻呢,敲敲边鼓就行了,谁还真帮你们分析评理。再说了,皇爷自个儿是真的不知道吗?他的权欲有多重,她的执念就有多深,一点儿小恩小惠,可收买不了她。

  朱厚照心中当然有数。阿越还是不相信他。她根本不相信,他能缔造至治之世,她困在回忆和怀疑里无法自拔,所以始终不肯帮助他获取最高的权柄。可她怎么不想想,要是没有权力,他又能靠什么来实现自己的承诺呢?

  朱厚照只觉,自己仿佛也坠入到泥沼之中。可他不能像李越一样,这毕竟是他自家的天下。他枯坐在油灯前,眼前的灯花爆了又爆。他的面前摆满了古往今来扫眉才子的人物传记和诗词作品。他终于下定了决心,阿越不是要诚意吗,那他就给她诚意。他需要找一个对己损伤最小的方案。对一个政坛老手来说,这并不难。

  很快,他就下了严旨:“严禁宗室之女缠足,宗室子弟亦不得再娶缠足之女,如有违者,爵职封号禄米将尽行革去。”这样严苛的条件,简直和娶乐户没什么分别了。

  任谁都没想到,在这个节骨眼上,他会突然下这么一道旨意。不过,天家对缠足的厌弃,确是有迹可寻。夏皇后执掌宫禁后,就要求宫女全部放足。那时,朝野内外就有传闻,皇爷讨厌裹脚之女。可后来大家发现,他不是不喜欢小脚女人,他是不喜欢非李越的一切男人和女人……

  缠足之俗,自北宋而起,大兴于南宋,至大明建立后早已靡然成风。无论贵贱,女子均以足小为美,并且还有了新发展,要求“狸红软鞋三寸整”,不仅要小,要窄,还要弓。一些士人更将小脚视为女子至美,最邪性的就是他们居然在秦楼楚馆,用妓鞋行酒,把妓女小小的绣花鞋拿在手里,把酒杯放在鞋中,在坐客人持鞋传饮,美其名曰鞋杯。【1】所以,皇爷没头没脑地这一道旨意,还真引起了不少人的不满,可没几个人敢捋虎须,只能旁敲侧击地试探着反对一下。

  朱厚照很坦然:“又没让你家禁缠足,朕自家之事,难道还管不得吗?”

  大家闻言腹诽:“可你这样禁止,肯定会大大损害美的流行啊。缠足之风兴起,就是从南宋皇室那边来的,现在你们皇室不干了,那难保有人会跟风。”

  更有甚者,扯起了大旗,说女子不缠足,有失贞败行之险。朱厚照的应对是拖下去廷仗,理由是侮辱孝慈高皇后。

  连马皇后都抬出来了,这下所有人都知道了他的决心。有心之人早已想到了更深一层。丝纺场意味着泼天的财富,可总不能让男人去纺纱织布吧,丝织业需要女工。

  月池本人都没想到,他会不声不响给她这样一个“惊喜”。她抱着怀里的大福,揉揉它的小爪子:“你看,逼一逼,他什么都想得出来,是不是?”

  可惜,诚意还不够。只禁宗室缠足,未免太讨巧了。一来他是大宗,象征尊之统。他一声令下,于礼于法,其他小宗皆该依令而行。二来他又没有要求天下女子皆不能缠足,他只是要求自家不缠、不娶而已,臣子纵有不满,也没必要坚决反对。三来他还能有借口说服她,说什么权贵的举动一定程度会引领社会的风尚,移风易俗非一朝一夕之事。

  她已经让他赚了两次了,他也不能指望自己一直嬴,对吗?

  旨意下达后,他便一直在焦躁地等待。她借口生病,两人早就分房住了。她们在同一个院子里,随便喊一声他都听得一清二楚。然而,他从天亮等到天黑,她都没有任何动静。

  最后,他终于忍不住了,直接破门而入。烛光花影里,她穿着家常衣裳,松松挽着头发,正在画画,似乎对他的到来毫无察觉。这一幕就似一幅娴静的仕女图,可下一刻画一样的美好就被打破了。他夺下她的笔,饱沾颜料的毛笔在雪浪纸留下一道长长的污迹。

  月池惊呼一声:“你干什么,画都弄坏了。”

  朱厚照冷笑:“你的精力,都用在画这劳什子上,难怪最近老病情反复。”

  月池拿起画卷,她微笑道:“这是吃火药了,气大到连自己都骂?”

  他一愣,这才惊觉,这画得竟然是他自己!

  她的画技师从唐伯虎,又研习多年,本就十分高妙,再加上她又对他的形貌熟悉至极。是以,画上的他形神兼备,活灵活现,连衣服上的配饰纹理都细致明丽。画中的他手挽强弓,坐在枣红马上,潇洒恣意,意气风发。可这样一幅好画,却因为他骤然夺笔,生生留下污迹。白璧微瑕,才是最叫人遗憾的。

  他先是心疼,随即咬牙:“你是故意的!”

  月池十分无辜:“这罪名我可不敢背。门是你推开的,画是你画花的,怎么罪过反倒成了我的。”

  朱厚照道:“我就在你旁边,你放着真人不看,又在这里画什么?”

  月池举起画,目不转睛地看着:“谁知道呢,也许是,画不会有这么深的城府吧,总想着空手套白狼。”

  朱厚照:“……”

  他按住她的肩膀:“我们之间,有什么事不能直说,何必如此。”

  月池失笑,她推开他:“少来揣着明白装糊涂。你甘心分肥给你的下属,却不愿分给功劳更大的我。你扪心自问,要是我是个有家族、有同年的男子,你还会这样吗?”

  朱厚照一时被堵得哑口无言,月池道:“你忘了吗,我很早就教过你,权力不等于权威。以势压人,换来的就只能是糊弄。我还没有糊弄,只是想休息一段时间,你就受不了啦。”

  他默了默,他们心知肚明蒙不了彼此,可由于自身的立场,总想去试上一试。

  他道:“……收回财权是你的诚意,同样的,宗室先行何尝不是我的诚意。你忘了吗,也是你教我的,本钱投入越多,收益才会越大。更何况,此刻也不是有大动作的时机啊。”

  月池凝视他半晌,她道:“早这么说不就好了。那就说好了,可不能再赖皮。”

  朱厚照暗松一口气:“谁赖皮谁是小狗。”

  大福闻声汪了一声,打破适才的剑拔弩张。

  她又回到书案前,继续画那幅画。朱厚照一愣:“都涂坏了,再重画一张吧。”

  月池愕然抬头,他不自觉地别开头去。月池似笑非笑道:“重画一张,你想得倒美。”

  朱厚照无语:“那你还画它做什么?”

  月池道:“我非但要画,还要好好裱起来。教训就该好好珍藏,不是吗?”

  她的语声和缓,他却听得心里微微发寒。她言出必行,裱好这幅画的第二天,她就回归刑部尚书的本职,处理积压的公务。

  正德十九年,年仅三十五岁的李越正式入阁,任文渊阁大学士。消息一经宣扬,就震动宇内。虽然大家都知道,这是迟早的事,但三十五岁未免还是太年轻了些,而且还是在这个节骨眼上。这既是一个信号,又是一个警告。这意味着,皇爷已经无法坐视内斗愈演愈烈,所以连他病歪歪的心腹都派出来了。这时,要是有谁还要生事,那么下一次廷仗或大狱里,就必有他一家整整齐齐。

  近日的会议总是吵得不可开交。司礼监、内阁、大九卿、五军都督府,你方唱罢我登场,很多人不是讲对错,而是讲派系。这虽看起来是一件好事,但是你做了就必定会变成一件坏事。这虽然看起来是一件坏事,但是我做了就肯定能变成好事。可今天,所有人皆眼观鼻、鼻观心,嘴巴闭得比蚌壳还紧。

  只有月池喝茶的声音,在厅内回荡。她似才察觉:“怎么没人说话。是我的不是,一直缠绵病榻,忘了和大家交流感情。”

  她开了一个玩笑,可没人觉得这是玩笑。吵得最厉害的那波人额头已经冒出细密的汗珠。这是恐吓吧,这一定是恐吓!悔恨像潮水一样,滚滚而来。他都病了这么多年了,哪次是真死了?老虎不发威,他们还真把人家当病猫了,这下好了,这不就来秋后算账了。

第402章 江水江花岂终极

  顺天顺民者,天助人助,逆天逆民者,天违人违。

  月池看向大理寺卿周东:“您有何高见?”

  周东早已是两股战战, 扑通一声就跪了下来。这一跪,如在藕花深处丢了块石头,惊起一滩鸥鹭。其他人也坐不住了。月池不由莞尔:“何故行此大礼, 我还没死呢。等我死了, 再拜也不迟。”

  这下更有人涕泗横流地道惶恐。

  刘健看着他们这副丑态都反胃,他清了清嗓子。月池眨眨眼, 她慢慢放下茶盏:“好吧,既然没人说,那我就先来谈谈。”

  又是齐齐的一声:“是。”

  月池的嘴边仍噙着淡淡的笑意,一上来就言简意赅地给大家找了一个共同的敌人。人就是这样,缺乏危机意识, 就开始自杀自灭,只有共同的敌人, 才能塑造齐心协力的伙伴。

  当然,敌人不能太弱。所以,月池做了适当地包装。在她口中、在她拿出的证据中,奥斯曼帝国已是十分眼红大明的收入,他们一方面借口遣使,偷盗茶种、生丝,窃取丝织和瓷器技艺, 目前已经被他们窃走了台湾的太峰高山茶、玉山乌龙等名品。另一方面,他们打算宣扬先知谟罕蓦德的福音, 让圣典在中土遍地开花。这是以传教为名,扰乱大明百姓的思想,引起动乱和分裂。鞑靼汗廷不就是因此走向覆灭的吗?

  没人提出质疑。大明的大臣连相邻的鞑靼国情都懒得去深入探索, 更遑论去了解远隔山岳的奥斯曼。更何况, 这样的发展本就符合情理。国家之间, 没有永恒的朋友,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奥斯曼和大明因利而合,自然也会因利而裂。为了攫取更多的利益,做出什么事都不稀奇。这是迟早的事。只是先知者耍了一点手段,将现实提前摆在众人面前,以此来防患未然。

  这两者的冲击都是致命的。前者是来分财,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后者是在冲击儒学的统治地位,这对儒家拥护者来说,跟掘他们的祖坟没什么两样。可没有人傻到直接跳出来说,要和奥斯曼帝国断交。大家都很清楚,只有奥斯曼帝国在陆上丝绸之路牵制西欧势力,他们才有可能垄断海上丝绸之路。在短期内,他们不能失去这个强大的盟友,可也不能眼看着他们在旁边割肉啊。

  有人指出,要牢牢控制匠户、封锁技艺。可这话说出来,他自己都觉得勉强。中华地大物博,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匠户数目更是十分庞大,他们能怎么控制,难道还派人日夜不停地盯着这些庶民不成。

  户部尚书王琼就叹道:“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天长日久,总有疏懈的时候。这岂非是劳心劳力又一无所获?”

  工部尚书毕亨则更熟悉匠户的情况:“朝廷虽有奖赏匠人的恩典,但所及毕竟有限。暗室欺心之人,只怕不在少数。”匠人和商人可不管什么圣人之言,既然儒家的圣人让他们累死累活,还没多少好处,那干脆就改信这个谟罕蓦德的圣人呗。反正,马六甲这些地方,不都是信谟罕蓦德吗?

  厅中又回归寂静。月池暗自发笑,“又要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世上哪有这样的好事。不想认可匠户的工作也行啊,那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技艺和人才被敌人夺去,自家却不断走下坡路。

  剧烈反对心学的理学家们已经纠结地肠子打结了。从内心来说,不论是伊斯兰教,还是心学,他们都想全部撵出意识形态领域。只是形势比人强,如今已经到了“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时候,心学再怎么样,也是在沿着儒家的脉络在发展啊。

  文官还在迟疑,宦官和武将却没有这些顾虑。

  司礼监的反应非常之迅速,表示他们愿意接纳这些匠人,给予他们职位。反正太监升职系统也是混乱的,他们不介意再混乱一点。

  武将马上跟着附和,甚至还拿出了旧例,孝宗爷时,有人名为吕纪,极善花鸟画,深得孝宗爷赏识。可宫廷画院无官秩,所以孝宗爷就给了他一个军官的职位。他在朝时,历任百户、副千户、指挥,直至指挥同知。如今这些有功于世的匠人,也可以走吕纪的老路嘛。这当然是夸大之语。匠人和画师有本质区别,就算是朱厚照本人,也不可能给身在贱籍之人这么高的官衔。不过现在是吵架,当然要说得狠一点。

  这简直是明目张胆地抢人。不忿之人腹诽了千万遍,李越就这么看着?但没人敢真的去瞪她。

  月池明知这是为何,却无意加入争执,她是来做裁判的,不是来下来比赛的。

  她抿了一口药茶。直接开启了下一个话题:“奥斯曼是软刀子割肉,佛郎机却是硬刀子伤人,如何应对,也合该议一议。”

  这又是另一个大难题。打是肯定不能再这样无休止地打下去。可要是退步和佛郎机人做生意,那又如何对得住无辜死去的同胞,这是奇耻大辱。

  大太监李荣迟疑片刻道:“要不,勒令佛郎机人交出罪人,视他们交出的犯人人数,来决定贸易的种类?”

  这谁听了不叫一句绝,不愧是在宫里搞了几十年阴谋诡计的大行家。一块铁板是很难打穿,可要是分而化之,不就容易多了。

  可武将坚决反对,镇远侯顾仕隆道:“这仍是和他们交易,有违我们的禁令。”

  “儿郎们打了胜仗,我们反而要让步,岂非是让他们白死了!”“这种口子不能开,必须要让这些洋人,付出惨痛的代价。”能坐在这里的武将,一半是经过武举考验的勋贵,一半则是从底层靠军功爬上来的将官,身上仍有血性在。

  李荣道:“这是计谋,又不是真的要和他们长期贸易!硬碰硬的消耗不可取!”

  宦官和武将又开始争论不休。内阁首辅杨廷和敲了敲桌子:“好了,各退一步如何。”

  王鳌道:“怎么说?”

  杨廷和道:“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

  月池道:“请教元辅,谁为友。”

  杨廷和道:“未曾犯我领土者,皆可为友。”这是要借刀杀人。佛郎机人想争取到大明的货源,那么其他国家呢?

  这就是帝国的精英,当他们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用于维稳时,要打破他们的架构,比登天还难。可只要走出那个死循环,让他们的目光投向外面,他们一样能让敌人为之胆寒。

  杨廷和看向月池:“你对西洋之国,最为熟悉。在你看来,谁最宜成为我们的朋友呢?”

  月池默了默道:“佛朗机人侵略了北非的休达及其临近的数个港口。休达交通便捷、又接近金矿和盐矿,是支撑佛朗机扩张的核心基地。摩洛哥人饱受苦楚,一直在艰难作战,抵抗侵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