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极人臣 第266章

作者:姽婳娘 标签: 女强 女扮男装 朝堂之上 穿越重生

  那是她到广东第二年的秋天,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可织场里的女工却显得很焦躁。随着开关,涌入的海外商贩越来越多,需要丝绸量也越来越大。有水的地方,都建起了水转丝纺车。织造局对女工的管束和催逼越发严厉,叫她们昼夜不息地劳作。

  贞筠几次有意去和织造局交涉,可时春把这事揽了过去。她道:“还是让我去。我和他们更好说。”

  贞筠明白她的意思,以前她是诰命夫人,去哪里别人都让三分,可现在,她只是一个无名的小妇人。她并不后悔救谢丕两兄弟,也不会因此再觉自己是个无用之人,可这种眼看悲剧发现,却无能为力的心情太糟糕了。她必须得做些什么。她去织场去得更勤,可正因去得勤了,隐藏在水面下的真相,便再也瞒不过她的眼睛。

  有一天,一个十岁的姑娘躲在暗处垂泪。她忙上前去询问,那姑娘却始终不肯说,问得急了,她哭得更厉害:“她们说了,不能跟您说。说了就完了!”

  贞筠疑窦更深,拉扯间,她误触了这个女孩的腿,她疼得惨叫一声。贞筠一愣,她立即挽起她的裤腿,触目所及的是狰狞鞭痕。

  她心头惊怒交织:“怎么回事,是谁打的?”

  没人回答她。她拉着哭哭啼啼的女孩走进织场,想要问明究竟发生了何事,可所有女工却都避开她的视线,如避蛇蝎。

  贞筠或许曾经是个莽撞的姑娘,可到了今日,她的所有天真、冲动,都早在日复一日的厄难中磨灭。

  她靠近身旁的女工,作势要掀起她的裤腿。那女工吓了一跳,她竟然从小凳子上摔下来,连滚带爬地躲开她。

  贞筠的手在微微发颤,她环顾四周:“你们,你们身上也都有吗?”

  每个人的眼中都浮现泪光,可每个人都不敢作声。

  只有面无人色的管事嬷嬷凑上前来:“夫人,这也怪不得我们。这是公公们的意思啊。我们,我们也是实在没法子……”

  她们表面上絮絮叨叨地哭诉,可肚里却早就把贞筠骂了个狗血淋头:“不知道是哪里来得死丫头,仗着有几分权势,在这儿充个屁的菩萨。装什么腔,做什么势,有本事去找太监闹啊。”

  她们正在心里骂得正欢,却没曾想贞筠竟真个拂袖而去。一个老虔婆望着她的背影,期期艾艾道:“这……她是往哪儿去?”

  名叫兰花的女工道:“还能去哪儿,指定去市舶司了。时将军三令五申,让我们别多口,您老非不听。我看您怎么交代!”

  管事嬷嬷急了:“这怎么能怪我呢?还不都是这死丫头惹的祸!”

  事情已经发生了,总得找个出气筒吧。织场内,哭声又一次响起,满怀凄楚。

  贞筠到了市舶司,却吃了结结实实一个闭门羹。她并未鲁莽行事。她知道时春瞒着她的原因是为什么,无非就是怕她大吵大闹,反而把事情闹得更糟。她明白今非昔比,她不能长留于此,争一时意气固然痛快,可她也要为这里的女工做长远打算。于是,她耐着性子等着、等着,等到双腿发麻时,却等到了时春和市舶司太监一块出来。

  她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有一天会把时春和世故二字联系起来。可这样的情形,就真真切切出现在她面前。

  时春曾经是个宁折不弯的人,在遭到压迫时,许多男人都选择认命,他们或是被折磨而死,或是自尽而死,可时春不一样。她选择举刀来反抗。不管身在何境,她的腰杆始终是挺直的。在宣府战场上,她和敌人殊死搏斗,哪怕到了最后一刻也不肯投降。在鞑靼流亡时,她对那些所谓的草原领主,也始终维持尊严。可现在,她却在这个太监面前陪笑!

  那样浓烈的笑意,就像是被糨糊粘在她的脸上一样。她弯着腰,亲切地拉着那个太监的手,轻声细语道:“不必远送了。您太客气了。”

  那个太监掐着兰花指:“礼数是要有的。只是,时将军,咱家还是那句话,下不为例。”

  时春的眉心一跳,可下一刻她却笑得更加温和:“公公,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您就看看我的面子,真就不能再通融通融吗?”

  那太监道:“咱家已是看在您的面子上,一忍再忍,可是您也不能老这样啊。”

  他脸上已是流露出不满:“其他地方的女工挨得,咱们两广的丫头就生来金贵?她们就是太惫懒了,所以才要受点教训。我们这里,明明有最好的通商口岸,可赚取的银钱反而不如福建、浙江,原因为何?就是您太骄纵她们,而我也一直给您面子。可现在,内廷已经申斥了,咱家总不能拿这顶乌纱,去还您的人情吧。”

  时春还欲再言,那太监又道:“您要非这么着,不如修书一封,让李尚书去给内廷招呼一声,到了那时,我们没有不应的。可这会儿,您也别叫我们难做啊。”

  旁人不知道,可贞筠比谁都明白,她们压根就联系不上月池。话说到这个份上,已是没什么好谈的了。可时春仍不肯放弃,她死死拉住那个太监:“没问题。可在之前,不能再这样逼她们了,我说了,大不了她们的酬劳,我出就是了!”

  那太监连连摇头,他夹枪带棒道:“这要是你们军中的产业,您说了自然是算的,可这是宫里的买卖。再说了,您又有多少家产,经得起这样消耗?”

  他不耐地摆摆手:“算我求您了,您还是把精神用在正事上,多杀几个红毛鬼,不比掺和这些事强。”

  他挥挥手,一箱一箱的礼物拉了出来:“这些,您就自个儿留着用吧!”

  大门在她们面前缓缓关闭,像是隔开了另一个世界。时春伫立良久,她转过身时,贞筠正立在阶下望着她。两人四目相对,仿佛有万语千言,却什么都说不出来。

  这一日,她们依然出海了。明月自水天相接处缓缓升起,微波粼粼的海面上似披上一层盐霜。万籁俱寂,仿佛天地间只余这叶孤舟。

  时春抿了一口荔枝酒,香甜的酒液滑过喉咙,却是苦涩的。半晌,她方道:“你和谢丕去四川吧。”

  她低哑的声音,在海面上更显飘渺。贞筠一愣:“你说什么?”

  时春又复述了一遍。

  贞筠再抬起头时,她的眼中已有泪光:“我没有给你添麻烦,我以后也不会给你添麻烦。我不会去力敌,我会和你一起迂回行事,我们总能逮住那个死太监的把柄,逼他就范……”

  时春却打断贞筠:“阿贞,不是人人都能做李越的。”

  不是人人,都能忍受现实与理想撕裂的痛苦,忍受良心的折磨,日复一日地虚以委蛇下去。这比在战场上真刀真枪杀人,还叫人难过。这是真正的“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她看向贞筠:“你知道吗,在鞑靼时,阿越曾经跟我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随着她的描述,一幅诡异怪诞的画卷在她们眼前展开:“从前,有一个旅人,她到海外旅行时,不幸被大风刮走,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国度。这个国家叫罗刹国。罗刹国的人审美和中原迥异,中原以为美的,这里以为丑;这里以为丑的,中原却以为美。并且,罗刹国所重的,不在文章,而在形貌。长得越丑的人,官就做得越大。而生得越美的人,反而被视为怪异,很多孩子甚至刚出生时就被父母遗弃,静悄悄地死去。”

  “旅人原本容貌美丽,可在这里却被人视为妖鬼。旅人觉得很孤独,‘能够离群索居的,不是野兽,就是神明’,而她只是一个人而已。她开始遮掩自己,她刚开始只是涂黑面颊,后来却扮得越来越丑。她的官也越做越大。可她心中的美丑观念并没有改变,对美的追求是人的天性,谁能违拗天性呢?她选择了另一个办法来保存本性,她开始救助那些因美而获罪的人。她对美的渴望,在这些人身上得到了实现。她甚至可以安慰自己,她虽然变得越来越丑了,可她在保护美啊。然而,随着丑陋程度的加深,她所需要的美就更多。她要保护更多的美,就必须要变得更丑。这就像上瘾一样,只能越陷越深,不能戒除。这种撕裂的痛苦,已经深入骨髓。【3】”

  贞筠的掌心已经发湿,她全身发凉。

  时春长长吐出一口气:“我一直在想,旅人的出路在哪里,可这么多年了,却始终想不出来。既无法彻底去改变,也无法彻底被同化,那么解脱的方式自始至终,其实就只有那一种。原来,我们甚至连放弃的资格都没有。”

  “不,不是的。”贞筠紧紧地抓住她,仿佛她就像风筝一样,一松手就会永诀,“哪怕美丑之间的隔绝,真的像天堑一样,穷极一生也无法扭转。可是对那些被保护的美来说,这就是翻天覆地的改变,这就是莫大的救赎。为什么,不能看看这些呢?”

  带有盐味的海风阵阵袭来,其冷无比,可时春的手却是温热的:“是啊,所以我们这一家,总得有一个得到安宁。”

  你是我们坚守的底线,是藏在内心深处最后的慰藉。要是连你都走向末路,那叫我们情何以堪?

第405章 可怜身是眼中人

  不,她不甘心,她宁死也不甘心!

  贞筠宁愿放弃回到含章身边的机会, 也要救他的命。尽管内心惭愧,谢丕却无法否认,他心中的的确确是有欣喜的。她对含章的不惜一切、保护照料, 竟有一日也能照到他的身上。这是他连想都不敢想的事, 叫他怎能不为之动容?

  而从宁波至广州这一路的同甘苦、共患难,也让他们更为熟悉亲近。他原以为自己已经很了解她, 毕竟他已经默默地看着她很久很久了。可直到真正相处后,他才发现自己对她的认识有多浅薄。

  在他眼中,她开朗豪爽,大大咧咧,甚至连男女之防都不顾及。可在同行之后, 他才发觉,她堪称心细如发, 观人于微。几次探子的追踪,都是她率先发现。云弟往往还没回过神,就被她安排一路狂奔。

  他的傻弟弟百思不得其解:“你是怎么发现的?”

  她只是笑:“去看去听去闻去想。打猎的猎户,手上怎会没有伤痕。当地顽皮的孩童,说话怎会是这种口音。步履蹒跚的老太太,身上怎会没有多少老人味。”

  云弟听得一愣一愣,他道:“你、你以前也是探子?”

  她一下就笑出声来:“这么久人没长进, 倒是会瞎想。噢,只有探子才知道这些?”

  云弟颇为羞惭, 但仍然嘴硬:“可哪家夫人会对这些了如指掌。只有如履薄冰的人,才会这么警惕。”

  云弟是在试探,他打破脑袋都想不出, 眼前这个李夫人会是李越之妻, 所以始终防备。

  谢丕连忙阻止, 可气氛已经僵了。他只能先教训弟弟,再去向她致歉。她却很是大度:“按我往日的脾气,非骂得他狗血淋头不可,可既然你已经教训过了,那我就勉强忍上一忍,待到了安全的地方,再新账旧账一起算。”

  他听了只得苦笑,而她又开始忙前忙后。谁能想到,一位诰命夫人,会常年携带银器,时时都在验食验水。

  他忍不住问道:“这么多年,你都是这样过的吗?”她只有在含章身边才能安心,可含章的身份与责任就决定他们永远不能放松安宁。

  她一怔,回头看向他。四目相对时,他才意识到自己又越界了,忙赔不是。

  她却摆摆手:“行了,哪那么多繁文缛节。要是你在逃命时,能有你守礼时一半小心谨慎,我也不用这么累了。”

  他的脸涨得通红,身为男子,非但不能帮忙,还要拖累一个弱女子。这叫他怎能不难为情。

  她又道:“我知道,那年的事,是我做得不周密,让那起子小人逮住机会诬陷你,让你平白无故遭了牢狱之灾。可能正是因那段前情,你才会被那个人盯上,差点和我绑在一块。可你要明白,这并不是我们的错。”

  他愕然抬头,难掩震动。

  她丝毫不回避他的视线:“没人应该像牲口一样被锁在家里。男女之间正常的说话、交往也并不可耻。可耻的是,那些把女子当牲口,用污糟眼光去看人的人。我们为什么要因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她的眼睛清亮,仿佛要看进他的心底。可他却像害怕灼烧一样,慌乱地别过头去。

  她的声音透出失望:“我一直以为你和那些人不一样……所以,才一直没那么注意。不过,事情闹到这个地步,你有所顾及,也是人之常情。”

  他的心念数转,心头突也泛起一阵酸涩,他想出言解释,可喉咙却似塞了一团棉花,只听她道:“你放心,只要到了安全的地方,我们就桥归桥、路归路,再不见面。但如果你碰到难处,也请你别瞻前顾后,尽管向我们求援。我希望你能记住,你是阿越的兄弟,也是我认可的朋友。”

  她的脚步声远去了。他知道,她说到做到。从今以后,她会尽力回避他,就如他避嫌时一样。他们会彻底形同陌路。这本是他一直想要的,他时时刻刻都在告诫自己,含章和她才是一对,不要去打扰他们的生活。他不能一边不齿圣上的作为,一边却和圣上做同样的无耻行径。可当这一天快要来临时,他却觉全身的血液都已凝结。

  他听见自己的心跳疯狂地跳动,他的声音连自己都觉陌生:“可、可至少在这一路上,我们、我们还能像之前一样。”

  她的脚步顿住了。她回眸打量着他,难掩新奇:“真的?”

  他终于抬起了头:“真的。”

  她的眼睛眯成了月牙:“我就知道,我不会看错人!”

  她笑得眉眼弯弯:“来,重新认识一下。幸会,我是方贞筠。”

  他直到今天才知道她的名字。他又一次垂眸:“幸会,在下谢丕。”

  他刚刚做了违背良知之事,可比起惭愧,却是欣喜更多。从这日起,他们说得话也越来越多。

  她非常勤勉好学,每日都会温习课业,对新鲜事物也充满好奇。而他则很乐意和她交流探讨。他们从琴瑟聊到笙箫,从《水经注》谈到《梦溪笔谈》。他甚至在路上看到一只的叫声清越的鸟,都会想画给她看看。

  这样的特殊,早就引起了谢云的关注。用餐时不动声色把她喜欢的菜放到她面前,睡觉时一有风吹草动就挣扎向她那边,身上所有的饰物都想拿去给她换东西,以上种种都尚能用报恩、来解释。可待画画的事一出来,谢云都无法再自欺欺人。

  谢云质问他的兄长:“你以前一口一个弟妹,这会儿怎么不叫了?”

  谢丕的脸霎时苍白如纸。谢云却不愿轻易放过他:“你为什么一直不告诉我,她究竟是你哪个弟弟的妻子?”

  “是说着不方便,还是想着不方便?”

  这样犀利的言辞,如利刃一样刺破谢丕的心房。他的手指微微颤动,仍在粉饰太平:“如今正在赶路,为了掩藏身份,才不得已为之。等到了广东,一切就会回归正轨。”

  谢云意有所指:“是吗?能回归自然是最好的。就怕越轨太久,想回去都找不到路了。”

  谢丕垂眸,半晌方道:“不会的。你应该看得出,她从来都问心无愧。”

  谢云真想问问他,她是问心无愧了,可你呢?但他到最后,仍选择装傻,捅破窗户纸的后果,他承担不起。堂兄素来端方自持,这次也一定能走回正道。

  事实证明,谢云的信任并未错付。

  越接近广州,贞筠就越激动。待到了军营前时,她几乎已是坐立难安。谢丕递给她的水和干粮,她都随手放在一边。她的眼睛就像黏在那个方向一样。谢云和她说了几次话,她都恍恍惚惚听不真切。

  谢云撇撇嘴:“至于吗,好歹同路这么久,这会子就把我们都撂到一边了?”

  谢丕没有作声。不多时,时春就出来了。他看着贞筠奔了过去,她的裙摆在风中舞动,如归巢乳燕一般。她们紧紧地抱在一起。

  谢云正暗自咋舌,就见谢丕已经转身离开。他一愣:“哥,咱们就这么走了?”好歹打个招呼吧。

  谢丕没有回头,不走还能怎样呢?一段路再长,也有走到尽头的时候。

  至此,他们就再也没单独见过面,偶尔碰见时,谢丕亦是口称弟妹,努力避嫌。只有终于得知贞筠身份的谢云,还久久回不过神。他有心再问问谢丕,可又怕惹出事端,就只能硬憋着。

  后来随着心学大盛,心学与理学之间,论辩日益激烈,他们也全身心地投入到论道和讲学之中。两年后的谢云回首这一路的逃亡,都觉如隔云烟,已茫茫看不清了。

  就在这时,时春却找上门来。谢云对这位巾帼英雄,颇有敬意,始终以礼相待。谁知,她一进门,和谢丕待了没多久,两人就吵了起来。

  时春根本不按常理出牌。面对谢丕的客气询问,她道:“我是个直脾气的人,不喜欢绕弯子。你为什么逃来广东,贞筠都跟我说了。她说,你是个正人君子,难得是心正却并不迂腐,帮忙是出于朋友之义。可我不这么想。”

  谢丕一愣,只听她道:“我不知你的心思,却知皇上的作风。这样排除异己的大事,他不可能随便选一个人。”

  她的目光如苍鹰般锐利。谢丕不动声色道:“当年因着送梨之事,不少人都心生误会。这也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