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极人臣 第92章

作者:姽婳娘 标签: 女强 女扮男装 朝堂之上 穿越重生

  她的头已经疼得要炸开了,可她脸上的笑意愈发和煦:“如您始终不肯高抬贵手,非要赶尽杀绝,那臣这样优柔寡断、妇人之仁的无能之辈,也不配留在朝中,还请您让臣和他们一起滚吧。”

  月池话音刚落,就感觉脖颈上骤然一紧,他掐上了她的脖子,手指就像铁钳一样。他靠得很近,迎面拂来的气息就像地狱里的熔岩,充满了暴烈的怖慑。

  他问道:“你是不是真以为,朕舍不得杀你?”

  月池很惊讶自己此刻还能笑出来,低哑的笑声从被剧痛的喉管里艰难地逃出来,她道:“怎么会,不是您说得,去了我这个不听话的,自有那大批听话的补上来。不过,我宁愿现在死了,也不想成为你这样的人。你太可怕了……我以为我能够忍得下去的,可我发觉,要成为刘公公这样的人,原来也是需要本事的。”

  刘瑾趴在地上,就像一条毒蛇一样望着她,他张嘴无声地说道:“你完了。”

  谷大用则在一旁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磕头如捣蒜:“爷,爷,三思而行啊。李御史,您就别犟了,快给爷磕头请罪吧。”

  月池挑挑眉,她看向朱厚照:“要杀就杀吧。我不干了。”

  朱厚照看向了她的眼睛,那里面连一丝畏惧、怨恨都无,平静得就像一汪湖水。可他却像被什么烫了一样,他突然松开手,月池咳得撕心裂肺,眼中却划过一丝希冀,他终于肯回心转意了?

  她半是犹疑半是期盼地望向他,他却有些手足无措,磕磕巴巴道:“朕不和你一般见识,朕是君父……对你当以教导为主。你只是读儒家经典读傻了,只要历练历练,你就会明白,杀伐决断并没有你想得那么难。”

  月池捂住胸口,蹙眉道:“你……什么意思?”

  朱厚照别过头去:“朕要你亲自去监斩俞氏一族。”

第174章 亦无苦痛亦无怨

  她一定会过得很好,贵极人臣,名满天下。

  月池像一个幽灵一样飘出紫禁城, 家里的轿夫早早就侯在了路旁,一见她来就惊讶道:“老爷,您这是怎么了……”

  月池摆摆手, 她一回家就进屋去了, 贞筠和时春面色煞白,一个急急奔出去叫大夫, 一个想来问她却又连话都说不出,紧紧咬着下唇,眼泪在眼眶中打转,如同莲叶上的新露。月池已经连假笑都装不出来了,她仰面躺在床上, 仿佛被抽去了骨头,拉着贞筠的手道:“我怕是不成了, 幸好有皇后在,还能保得住你们。”

  语罢,她就昏昏沉沉地睡了过去,一连躺了几天几夜,先是外头的大夫来给她瞧病,接着葛林又住到了她们家,每天像哄祖宗似得哄着她。月池不愿为难他, 不论多苦的汤药都能一饮而尽,头上的伤口渐渐结痂开始脱落, 可人却始终恹恹得没精神。

  葛林急得肚子都小了一圈,他问道:“李御史,算是老夫求您了。您虽没让午门外的那帮人免去一顿打, 但锦衣卫听到您在乾清宫的动静, 吓得不行, 也没敢下狠手。他们都伤得不重,都是年轻人,回去躺个几个月就活蹦乱跳了。他们都无大碍,您这么是何必呢。外头虽都叫您铁头御史,可不意味着您真是铁打得呀。”

  月池扑哧一声笑出来:“叫我什么?”

  葛林一脸正色:“铁头御史呐,您在士林中的名声算是立下来了,日后史家工笔,也会记下您的义举。名声有了,皇上也不怪罪您了,您这还有什么可愁的?”

  记下什么,铁头御史李越吗?噗,那还是算了……她盘腿坐在床上,开始喝粥。葛林被她闹得没脾气了,他道:“您说说,您心里还有何不自在的,您说出来,老夫帮您想想办法。”

  月池手中的筷子一顿,她不由莞尔:“要想真正快活,只有离开此世了。不过,这风险太大了,万一回不去……好吧,皇上要是能准我辞官归故里,我就千好万好了。”

  贞筠在一旁道:“正是,去哪儿都好!”

  葛林摇了摇头:“别说是活着走了,您哪怕是一个不好……尸身都未必能够还乡。老夫还得给您陪葬。”

  月池手中的碗在桌上磕出轻响,贞筠亦是面色如土,她是曾经敢对着朱厚照指桑骂槐的人,她把那个人渐渐只当作是寻常后生,可今日他翻脸无情,真正天威震曜时,贞筠才惊觉,那是个什么样的天王老子,在他面前,自己不过是蝼蚁罢了。

  她望着葛林道:“葛太医,您就没告诉万岁,我们老爷病得起不来身,实在不能去监斩吗?”

  葛林一愣,目光闪烁:“御史的身子本无大碍,关键是心病。老夫我,怎敢欺君呢?”

  贞筠恍然大悟,她气得柳眉倒立:“你!你就不能稍稍粉饰一下……”

  葛林长叹一声:“恭人,粉饰又能如何,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呐。身立朝中,谁又能永远和万岁硬顶呢?”

  月池心知肚明,这话看起来是说给贞筠的,实际却是说给她的。她悠悠吐了一口气,蓦然一笑:“您说得是。慢慢的,我说不定就习惯了。”反正她已经放弃了时春的兄长和同乡,放弃了俞洁,如今再添几十口人也不算太多。慢慢的,她就不会为此而心痛羞愧,她会认清自己的软弱和无耻,然后逐渐把这当作理所当然,高高兴兴地像刘瑾一样活下去。她一定会过得很好,贵极人臣,名满天下。

  第二天,她就肯下床了,像往日一样,每天遛狗、做饭、锻炼、看话本。葛林喜得牙不见眼,时春和贞筠如果不是看到她头上还没好全的伤疤,还怀疑前几日是自个儿在做梦。可随着行刑日越来越近,她发呆的时候却越来越长,越来越长,最终到了行刑的前一日,她还是出了门,去了刑部死牢。

  这座牢房罕见得被塞得满满当当,盛满了哭声、叫声、斥骂和埋怨。这里的狱卒和锦衣卫都是一脸见怪不怪。狱典甚至还对月池陪笑道:“御史莫怪,俞家人这是刚被关进来,这才还有力气嚷。到了明儿早上,上了法场,保证连吭都不敢吭一声。”

  月池目不斜视地大步往前走,她的声音无比平静:“断头饭可送进去了?”

  那狱典先是一怔,马上回过神来道:“还没有,小的这就去安排。”

  月池道:“去吧,弄得丰盛些。”

  狱典一叠声地应了。很快,饭菜的香味就在这暗狱里飘起,只是和霉臭、血腥气混杂在一起,让人没有半分的食欲。俞氏的族人起先并不肯吃,看到这碗饭,反而都放声大哭起来。狱卒见惯了这样的人,他们使劲敲了敲木栅栏:“甭哭了,崩哭了!赶快吃吧,难不成临去了还想做个饿死鬼,吃着冷饭上路?”

  哭声终于渐渐小了,他们开始端起饭,嚼上两口就呜咽两声,再嚼两口又吸吸鼻涕。好不容易吃完了饭,他们的幽怨、痛苦、畏惧却也仿佛随着食物咽下了肚。他们的神色都木然起来,呆呆地躺在地上,就像提前变成了一具具尸体。死牢里又是一片寂静了。

  这一切的变化都与俞泽无关,他甚至从头到尾都没有动弹。月池听狱典说,俞家人被关进了那天,他却着实大闹了一场,随即又被“好好教训了一顿,这才学了个乖。”

  狱典说到最后还吐了一口唾沫:“这会子哭天喊地有什么用,早干什么去了。这一姓的人,还不都是被他坑得。”

  月池看着地上仿佛无知无觉的俞泽,轻声道:“把牢门打开吧。”

  狱典一愣:“您这是……”

  月池瞥了他一眼:“再拿一壶酒来。”

  狱典这下是真被吓住了,他以为窥见了天大的密事,拿过酒之后,将这牢房附近的所有看守都带走。月池推门进去,她蹲在了俞泽身侧,亲倒了一杯酒喂给俞泽。

  火辣辣的烧刀子一入口,俞泽立马被呛得眼泪直流。而他空洞无神的眼睛里也有了焦距,他定定地看着月池半晌,像是才认出她来似得:“是你……”

  他舔了舔干涩的嘴唇:“再来一口。”

  月池沉默地给他倒酒,慢慢的、一壶酒都被他喝了个尽。俞泽惨白灰暗的脸颊上起了微醺的酡红。他打了个几个酒嗝,突然开口说话了。他艰难举起自己的左手,让月池看他伤口的虫子。他笑道:“您瞧瞧,这些虫子,就是这么蠢,它以为它扑上来就能咬下一块肉?可没想到,我只要轻轻一下。”

  他慢慢挣扎着把右手曲过来,忍着疼把小虫掐下来,当着月池的面捏死:“人家只要这么轻轻一下,就能把虫窝都掀了。您说,它怎么能那么蠢呢?哈哈哈哈。”

  俞泽的声音像哭,又像笑,他问道:“聪明人,你是来痛打落水狗的?”

  月池默了默,道:“不是。”

  俞泽哦了一声,突然笑道:“我知道了,你既想博一个好的名声,又想安慰安慰自己的良心。就像你在卫辉外,派人割我们的舌头一样,你是不是还以为你自个儿留我们一命,特别仁慈、特别善良呀?”

  月池居高临下地望着他,忽然问道:“你为何到了现在还在逞口舌之快?你们如若能听我的话管好嘴,这一切根本都不会发生!你们大可先制服俞昌,回绝王府,再派人来寻我!”

  她到底还是有些失态了。俞泽的眼睛也红了:“寻你?谁能指望您李御史呢,谁敢指望您李御史呢?这一切都是你的错,如若不是你,爹根本不会卷进来,他也不会动歪心……你若是当时肯纳了小洁,后来也不会有那些事,沈姨不会去破釜沉舟,消息就不会走漏,他们也不会盯上我们家,我们也不会……”

  俞泽做恍然大悟状:“你是为了来套我的话!你想知道,是在背后害你,对不对?你死了这条心吧……我不会告诉你的,不会告诉你的……”

  月池起身,她缓缓阖上眼,她眼前又浮现出俞洁的笑脸。她幽幽吐出一口气:“我只是,又想起小洁了。”

  她的声音像烟雾一样,轻飘飘在风中散开。她推门就要离开,俞泽在她身后大喊道:“骗子!伪善之人!你心里说不定正在骂,为一个傻子折腾出这些事来……”

  月池霍然回头,她的目光如雪亮一样:“我不娶她,不是嫌弃她傻,反而是畏惧她太聪明。她比我们每个人,都要心明眼亮得多。俞氏一族留下的婴儿和幼童,我都会安排把他们送给好人家的。你信也好,不信也罢,这或许也是我良心的最后一次垂死挣扎了。”

  她语罢就离开了。俞泽听得一愣,他望着她的背影,陷入了沉思。他的心中乱成一团麻,他一方面告诉自己,李越是在骗他,可另一方面,他又想相信李越的话。他心中的愧疚和懊悔太沉重了,只要能卸下一星半点儿,都能让他心绪动荡。

  他本以为自己已成了一潭死水,可李越的到来又让他重新思考起来。李越的那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小洁,聪明?心明眼亮?忽然之间,明悟就像一道闪电划过他的脑际,小洁的那一声声“姐姐”,像惊雷一样在他耳边回荡。他想起了过往一些被他忽视的小细节,李越虽带着妾室,晚上却很少叫水。他从来不在外头出恭,也从来不让妾室以外的其他人伺候他的起居,他的那张脸……

  俞泽的心里迸发出嘶吼,他明白了!他终于明白了!悔意却又像潮水一样涌来,他是明白了,可惜已经太晚了。如若他能下狠心挟持父亲,如若他能派人去找李越求助,或许一切都不至于到今日这个地步,可惜,一切都太迟了……

  他痴痴地望着黑洞洞的头顶,不知过去了多久,就听到狱卒沉重的脚步声,他哗啦一下打开锁,道:“俞泽,还不快起来,准备上法场了!”

  朱厚照这一日也醒得颇早,天刚蒙蒙亮时,他就睁开了眼睛,云锦帐上缀着的明珠,在静谧中默默流转着宝光。他靠着松软的狐皮褥子,罕见地想起了小时候的事。他也不是生来就会御下的。他刚刚搬到东宫时,也有人想做他的主。他已经忘了那个侍讲学士的名字了,只记得那个胆大包天之人,因为他没有背书,就用戒尺打他身边的小太监。

  他那时才五岁,他从来都没见过这样的情景,甚至吓出了眼泪,那日一下学他就去找了父皇。父皇也很生气,他本来想立刻下令,最后却改了主意。他记得父皇抱着他,一句一句地教他:“照儿别怕,你是太子,他是臣下。一岁为君百岁奴,你只要一声令下,所有人都只能听话。”

  他信了,回去就处置了那个侍讲学士。他只说了一句话,那个刚才还威风凛凛的老翰林就被拖了出去,他满脸都是泪,老远还在叫殿下恕罪。他从此再也没在宫里见过他。他起先也是有点害怕的,于是他又去找父皇。父皇只摸摸他的头,柔声道:“没事,没事,你只是见得少了,日后就习惯了。你是储君,得立起来,否则其他人就会爬到你头上去。”

  他立起来了,李越也该立起来了。他要长长久久地留在他身边,就必须得立起来。朱厚照心想,以后他就会明白,朕是在为他好,他的确需要一记猛药,来治治他的软心肠了。

  他掀开帐子,问道:“李越去了吗?”

  张永跪在龙床下恭谨道:“已差人去叫了。”

  菜市口的法场上,月池高高地坐在官棚中央,看着俞家人穿着囚服,在官兵的押解下,一个个走上法场,垂头跪在地上。刽子手们头戴红头巾,手里拿着锃光雪亮的鬼头刀侯在左侧。而原本立在右侧的刑部小吏则走上前去,一个个地验明正身,验明之后就在手中的簿子上打上大大一个红勾。

  很快,这一系列的流程就都走完了,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月池身上。她坐在案台后,却仿佛成了一尊石像。左右实在看不下去了,报时官终于鼓起勇气道:“李御史,李御史?午时三刻要过了,您看,是不是行刑了?”

  月池如梦初醒,她伸出手想去拿起签牌,却惊觉自己的手在发抖,很快她全身都开始哆嗦。她想逃,她现在就想逃,她要回家去!她要回家去!她霍然站起身来,案台上的朱笔都滚落下来。所有人都吓了一跳,法场外的百姓也是一片哗然。报时官和刽子手都茫然地看着她。她望着他们,张口就要喊出来,可有人比她还快一步。俞泽嚷出来了:“等一等,我有话要说!”

  月池一震,她挥退左右,抬脚走了上去。俞泽从已经变形的脸上勉强挤出一丝笑意,他说:“您能不能凑近些?”

  月池心念一动,她想,他说不定是想咬下我的耳朵,我要是残疾了,就可以回家去了。她想到此,居然真的靠了过去,然而,俞泽却只是在她耳畔轻轻道:“不要害怕,你比这世上所有的男人都要聪明,都要有良心,你只是在我们这里跌了一个跟头,以后的日子还长呢,你不过是今日监斩几个人,日后却能救千千万万的人。”

  月池浑身一震,她不敢置信地看着他,俞泽朝她歪了歪头,道:“大人,您可以去下令了。”

  月池僵硬地转过身去,她走到了官棚里,再一次颤颤巍巍地拿起了签令,她的手指微微一松,签令就掉落在了地上。伴随这一声脆响,法场上所有的押解官兵都大喝一声:“斩!”

  刽子手手起刀落,鲜血如喷泉一般射出来,流了满地,比胭脂还要红艳。月池浑浑噩噩地回家去了,贞筠朝她奔过来,时春给她端了一碗安神汤。她们的嘴一张一合,都在劝她把汤药喝下去。

  月池只咽了一口,就吐了出来。淡褐色的汤汁中也夹杂着鲜血,这漫天的血红,终于也要把她带走了。

第175章 仁义异如胡越异

  醒过来就好,醒过来就好了。

  李越自监斩之后, 就呕血晕厥,人事不省的消息很快就散播了出去。刘瑾等人明里虽不敢表现出来,心里却是兴高采烈, 李越身子骨虚, 大夏天都要穿两层衣裳,吃了这么一吓, 指不准哪天就归西了。

  而李梦阳、唐胄、穆孔辉、杨慎等相熟的友人则是激愤不已。他们既不是监察系统内的官僚,又非身居高位,是以到了六科给事中击登闻鼓时方知此事。月池磕伤了脑袋后,他们也陆续来探望。

  月池当然不会对他们泄露只言片语。他们因见到了葛林,还以为月池的困厄已解, 日后前途又是一片光明灿烂呢,谁知, 才过去没几天,又出了这档子事。

  他们于是相约在灯市口的鸿庆楼中,共商接下来的对策。佳肴一道道摆上,他们却只顾着喝酒。

  其中杨慎最为年轻气盛,一杯饮尽后,他几乎是拍案而起:“万岁此举委实太过了。给事中直言进谏,李兄搭救同僚, 都是出自一片忠君爱国之心,万岁如此, 就不怕寒了满朝文武的心吗!”

  穆孔辉道:“各位兄台,愚弟有一浅见,我等是否应上奏劝谏万岁, 不可让圣上再加罪于李兄了。”

  李梦阳应道:“正是。以含章的身子骨, 如再被贬谪出京, 真真是九死一生了。”

  唐胄同样是长叹一声道:“谁说不是呢,他那样的人品,又多年深受恩宠,明里暗里不知有多少人都在嫉恨他,若是一旦失势,岂不如金玉落淖泥一般。”

  董玘听得倒吸一口凉气,忙道:“那我们等是联名上奏?”

  李梦阳道:“甚好,我还可去请一些德高望重的老大人……”

  眼看他们商量地热火朝天,谢丕不得不中途打断,他长叹一声:“诸位莫急,你们这样,不仅不能帮上忙,反而是火上加油,雪上加霜。”

  杨慎神思一震:“听谢兄的口气,莫非是谢阁老已向谢兄有所嘱托?”

  谢丕点点头:“这其中的水,可不是你们想得那般浅。”

  他将前因后果一一道了出来,在众人瞠目结舌之后补充道:“六科给事中或是心怀鬼胎,或是易被煽动,居然只凭俞泽几句供词,就去伏阙威逼圣上下旨处置含章和刘瑾。传旨太监再三相劝,他们亦充耳不闻。失职在先,大不敬在后,依着咱们这位皇爷的脾性,还能保住性命,已是大幸了。至于含章,他是以德报怨,不忍几位阁老与万岁争执,这才悖逆圣意,方遭此祸。”

  李梦阳皱眉道:“这……依以中兄这么说,含章这真是无妄之灾啊。”

  谢丕道:“谁说不是呢,按理说,廷杖都打了,宫中理应立即晓谕臣民,但圣上迟迟不发上喻,我猜想,一是为查明真相,二就是为了李贤弟。”

  穆孔辉不解:“既如此,那我们此时上奏求情不是正好么?”

  李梦阳已然明白过来:“非也,非也。按以中兄的说法,圣上只是想对含章小惩大戒而已。他如今病成这样,万岁定会念及往日的情分,不会再为难他。可若是我们再联名上奏掺和进去,反而会让万岁动怒,牵连到含章。”

  董玘若有所思:“这么说,是一动不如一静了。”

  唐胄却道:“也不是。只是破局的关窍并非万岁,而是落在了李贤弟自个儿身上了。若他因此生怨,还与圣上争执,只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