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韶华 第143章

作者:寻找失落的爱情 标签: 女强 爽文 重生 穿越重生

  “王丞相一方不同意奏折所请。郑太后一党,主张减免所有税赋。两派党羽,各执一词,都快吵成一锅粥了。”

  说到这儿,姜韶华忍不住叹了口气:“陈长史让人送信来,是在提醒我,早些做出应对。”

  马耀宗对朝廷之事没那么熟悉。陈瑾瑜被陈长史教导多年,敏锐得多,立刻接过话茬:“陈长史是建议郡主写奏折表明态度?”

  “是,”姜韶华缓缓道:“从献新式辕犁给太后开始,我们南阳郡就站在了太后这一边。后来左真一事,也是太后出力。我还献了金佛去景阳宫。在众人眼里,我姜韶华,早已是太后一党了。”

  官场里,左右逢迎就是墙头草。姜韶华从一开始就选了郑太后这一边,在党争上升到如此高度的时候,必须要做出政治表态。

  退一步说,就是从本心而言,她也支持减免税赋。

  陈瑾瑜思忖片刻,低声道:“臣懂郡主的意思了。臣这就去写奏折。”

  写公文写奏折这等事,都是由臣子动笔,郡主看后修改一二,亲自抄录一遍,盖上王府印便可。

  姜韶华略一点头:“奏折你来写,我要写一封信给太后。”

  马耀宗插不上嘴,就默默去铺纸研墨。

  卢舍人知道此事后,匆匆赶来。

  郡主凝神提笔写信,陈舍人提笔写奏折,马舍人研墨,这一幕很是和谐。卢琮不想被晾在一旁,厚着脸皮上前:“臣以前做过六年郡守,对写给朝廷的奏折也算有些心得。不知可否为郡主效力?”

  陈瑾瑜笔尖一顿,抬起头,就见卢舍人一脸忠心诚恳的模样。

  姜韶华从不介意下属表现,含笑点头:“也好。你也去写一份奏折。到时候本郡主看谁写得更好,就用谁的。”

  卢琮拱手应下,很自觉地退下,回自己的屋子去写奏折。

  事实证明,做了十年官员的卢舍人,确实功底深厚。一份奏折写得慷慨大义,一颗赤诚忠心在字里行间毕露无遗。

  姜韶华看后,忍不住赞道:“卢舍人写得更好,这次就用卢舍人的奏折。”

  陈瑾瑜心里不太服气,等郡主抄录过后,借了原稿看了一回,然后就默默闭了嘴。

第232章 教训

  三位舍人间的一点小争斗,不必放在心上。

  姜韶华令人送奏折去朝廷后,便动身去了舞阴县。舞阴县的高县令,也给了姜韶华意外的惊喜。

  原来,高县令在春耕之前,就买了大批的高粱种子,分发给百姓。高粱耐旱,竟未受少雨的影响,长势颇为不错。至少,舞阴县今年不会缺粮了。

  姜韶华和颜悦色地夸了高县令一番。

  高县令谦逊地拱手应道:“臣今年和蔡县令长谈,得蔡县令指点,受了不少启发。以前臣埋头做事,却不得其法,没见到什么成效。以后,臣要多动一动脑子,想些法子来改善民生,尽力让百姓填饱肚子。”

  臣子们有这样的觉悟和主动性,实在令人鼓舞欣喜。

  姜韶华数日来的阴郁心情一扫而空。

  在舞阴县盘亘几日,最后一站去的是南阳军营。

  半年没来,一进军营,姜韶华就敏锐地察觉到了变化。士兵们个个面色红润,可见吃得不错,身上衣服也都是今年新发的军服。士气肉眼可见地振作了起来。

  “于将军这半年多来费心了。”姜韶华含笑赞道:“今日进南阳军营,士气颇振。”

  于崇日日领兵操练,晒黑了一圈,一笑间露出两排明晃晃的牙齿:“去年演武,南阳军拜在亲卫营手下,个个心里都不服气。憋着一口气,操练了半年。大家都盼着郡主早日来巡查。”

  这话说得,颇有那么一丝挑衅的意味。

  刘恒昌不动声色,瞥了于崇一眼。

  文官相轻,还算含蓄。到了武将这里,彼此较劲争锋更是常事。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谁服气谁啊!

  于崇在二营手中吃了亏,现在想从亲卫三营这里找补回颜面,也得看他这个三营统领答不答应!

  于崇毫不示弱地看了回去。两位武将对视一眼,空中似闪出了一丝火花。

  姜韶华看在眼底,暗暗好笑,却未说破。

  武将们就得有彪悍之气。平日没仗可打,演一演武正合适,也能促进士兵们用心操练嘛!

  果然,在军营刚安顿下来,晚上一同用膳的时候,于崇就迫不及待地张口提起了演武一事:“郡主,上一次演武,南阳军输得十分窝囊。这半年来,末将痛定思痛,下了狠劲操练。趁着亲卫三营前来,想讨教演武一回。”

  姜韶华含笑转头:“刘统领意下如何?”

  刘恒昌回答得十分简洁:“末将愿和于将军切磋一二。”

  姜韶华微微一笑:“好。亲卫们一直赶路奔波,先休息三日。三日后,于将军点六百精兵,和亲卫三营演武。”

  换成秦战或孟大山在这儿,肯定拍着胸脯说不必休息明日就能战。

  刘恒昌从不要无谓的颜面。亲卫们修整后,状态更好。能赢得更为稳妥。

  “是,末将领命。”

  ……

  三日后,校武场。

  刘恒昌亲自下场,统领六百亲卫。于崇热血上头,也亲自上场。

  士兵们用的兵器都是木制的,枪头刀尖处沾了白石灰,只要被碰到,身上就会留下白点。也就意味着输了,要退出演武。

  姜韶华笑着嘱咐两人:“演武中,难免有些皮外伤。不过,你们动手得有分寸,不可往要害处动手。”

  刘恒昌于崇一同应下。

  士兵们也哄然应诺。

  姜韶华亲自击军鼓,咚咚咚一阵军鼓后,演武正式开始。

  三位舍人里,卢琮是文官出身,对排兵布阵打打杀杀一窍不通。此刻看得格外专注。

  马耀宗精通武艺,又正是少年热血的年纪,看得热血喷涌,不时握一握拳头。恨不得自己也身在演武场中,手持木枪大杀四方。

  陈瑾瑜看了一会儿,便悄声笑道:“郡主,三营一直占着上风。”

  姜韶华轻声笑道:“刘统领最擅领兵练兵,一营二营都敌不过三营。南阳军里的精兵,自然更不是对手。”

  “不过,南阳军这半年来确实练得不错。”沉默少言的宋渊,也难得张口夸赞:“于将军确实下了不少苦功。”

  不过,练兵这等事,从来不是朝夕可成。亲卫营每日操练,从未懈怠过。南阳军想用半年功夫就赶上来,根本不可能。

  于崇也心知肚明。他这般积极主动,一是向郡主表露忠心,二来,也是想借着演武练兵,去一去军营的浮躁之气。

  一个时辰后,鸣金收兵。

  亲卫三营赢得毫无悬念,留在场上的士兵多达四百多人。

  再看南阳军,六百人已经被打退了一大半,只余两百人在场上。

  于崇脸色不太好看,一脸惭愧地拱手:“末将输了!三营亲卫厉害!刘统领练兵有方!”

  刘恒昌微笑着拱手:“承让承让!”

  于崇也是将门子弟出身,读过兵书学过兵法,十分“识货”。回军帐后对心腹们说道:“今日演武,你们都领教到三营的厉害了。”

  “这个刘恒昌,最擅长练兵阵。五人一队,长短兵器各自不同,进退间配合得十分默契。”

  “我们以后也得在兵阵上多下功夫。”

  武将们对视一眼,各自应是。

  李铁凭借着墙头草的能耐,这半年里处处伏小做低,也成了于崇的心腹之一,闻言低声道:“于将军不便出面,就由末将私下去寻刘统领,向他取取经。”

  于崇身为一军主将,确实不便做这等事。李铁去就很合适了。

  于崇想了想,点头应允:“也好,你私下去向刘统领请教。对了,别空手去,我这里有一柄好刀,你带去送给刘统领。再让厨子做几道好菜,送去刘统领军帐。”

  吃人嘴短,拿人手软。

  刘恒昌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饭,收了宝刀,便也掏心置腹,指出了南阳军的种种不足之处。

  武将们私下往来,姜韶华心中有数,却未干涉。文官结党,武将也爱拉帮结派。这些都是免不了的事。

  在南阳军营待了数日,姜韶华领着众人启程回南阳郡。

  崔渡派人送了信来,田庄里的新粮到了收成的时候。她要亲自去田庄收新粮。

第233章 收成(一)

  一别四个多月,再次踏入田庄,姜韶华被眼前所见景象震了一震。

  一株株高约四五尺,上面挂着硕大的果实。风一吹,果实东摇西晃,沉甸甸的仿佛随时能掉下来。

  “这就是玉米?”

  姜韶华下意识地放轻了声音。仿佛声音大一些,就会将地里的粮食吓跑一般。

  整日在田间忙活黑了不少的崔渡,笑着露出一口白牙:“是。这边都是玉米。原本前两日就能收了,陈长史冯长史坚持等郡主回来再收粮食。所以就多等了两天。”

  收获新粮,是件极其重要的大喜事。当然得由郡主第一个动手。

  姜韶华按捺着激动的心情,在崔渡耐心的指点下走到玉米前,伸手将玉米掰下。剥开玉米外皮,露出的是黄澄澄的玉米棒子,上面玉米一粒一粒,排列得整齐,看着可爱极了。

  一株玉米,能收获一到两个玉米棒子。

  姜韶华爱惜地摩挲了一下,小心翼翼地将玉米放进竹筐里。

  崔渡动作就随意多了,伸手掰下一个玉米棒子,在空中一抛,稳稳落进竹筐里。动作又快又熟稔。

  姜韶华忍不住笑了:“你动作好生熟练。”

  崔渡一边说话一边掰玉米:“熟能生巧,做多了就快了。郡主动作也快些,等收完这一亩试验田,先称量一下,算一算收成。”

  整个南阳王府,也就崔渡对郡主说话最随意。

  姜韶华抿唇一笑,应了一声,动作也跟着麻利起来。她一身神力,用来掰玉米简直是杀鸡用了宰牛刀。玉米棒子一个接一个落进框里,有种难以言喻的流畅和美感。

  陈舍人马舍人合力掰一块玉米田。卢舍人形影单只,索性就和林庄头一同忙碌。

  陈长史和冯长史他们在另一块田里忙活。两人一把年岁了,做起农活来自然远不及年轻人利索。掰了一柱香时辰,就热汗如雨。

  陈卓用袖子擦了擦额头,冲冯文铭笑着叹气:“老骨头不中用了。瞧瞧年轻人做事,我们两个加起来也不及。”

  冯文铭哈哈一笑,也用手抹了一把汗:“我们两个也是从年轻人过来的。行了,别说废话浪费时间了,快些掰玉米。等收完一亩田了,再称量,看看收成到底如何。”

  陈卓欣然一笑,继续挥汗如雨忙碌。

上一篇:春棠欲醉(锦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