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寻找失落的爱情
前世宋渊忠心耿耿地守在姜韶华身边,为姜韶华挡下数次暗杀。郑宸知道宋渊在姜韶华心中的分量,自然要客气一些。
姜韶华对郑宸道:“多谢小公爷相送。”
称呼生疏,语气淡漠。
在彼此间划下如天堑般的沟壑。
郑宸咽下喉间酸楚愤怒,微笑应道:“我奉太后娘娘之命送郡主,郡主要谢也该谢娘娘。”
这是在故意膈应姜韶华。两人的靠山都是郑太后,想完全撇清拉开距离是不可能的事。
譬如今晚,郑太后召姜韶华相伴,很自然地将郑宸等人也召进景阳宫。晚膳后随口就吩咐郑宸送姜韶华出宫。
姜韶华扯了扯唇角,转身离去。
郑宸有没有驻足停留,是不是在凝望她的背影,心里在思虑盘算什么。这些和她都没关系。
回王府后,姜韶华将宋渊叫进书房:“舅舅今日心情似不太好,是不是去宋家受了闲气?”
宋渊没有隐瞒,将宋将军说过的话一一道来:“……当年宋家连二流将门都算不上。多亏了王爷举荐提携,才有今时今日。”
“受了王爷大恩,却不思回报。这等时候袖手旁观,实在可恨可恼。”
姜韶华注视着宋渊,轻声道:“舅舅不必为了此事耿耿于怀。”
“南阳王府经营数十年,在朝中有不少助力。如今还有太后撑腰,太子对南阳王府也十分亲善。”
“宋家支持我固然好,不站我这一边,也没什么。”
“有舅舅你站在我身边,就已抵得过千军万马。”
宋渊听到这等话,脸孔都红了:“郡主这般盛赞,末将受之有愧。”
姜韶华抿唇一笑,继续哄:“我可不是在哄你,说的都是真心话。让我找一个最信任的人,非舅舅莫属。便是陈长史,在我心里也不及舅舅忠诚可靠。”
宋渊这时候倒是稍稍清醒了:“陈长史远在南阳,要是就在眼前,郡主就不会这么说了。”
姜韶华眨眨眼笑道:“陈长史要是来了,我就说这世间我只信重两个人。”
宋渊失笑。
第301章 罪臣(一)
说笑几句后,宋渊迅速说回正题:“陈长史给的名单,末将都私下去走动过了,礼也都送了出去。”
姜韶华略一点头,低声道:“不求他们做什么。只要我和王丞相对阵的时候,他们都保持沉默,也就足够了。”
提起王丞相,宋渊眉头拧了一拧:“英卫营大败,卫将军定然要被重责。不过,想借此彻底扳倒王丞相,只怕不易。”
姜韶华眸光一闪,淡淡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想扳倒王丞相,当然不是易事。不过,先压住他的气焰,等太子登基坐了龙椅,便能一步一步掌管朝政。到那时,我便背靠大树好乘凉。”
宋渊想了想,很认真地问道:“郡主以为太子殿下靠得住吗?”
姜韶华默然片刻。
太子前世是个短命鬼,龙椅还没坐热就意外身亡。这其中的阴谋算计暗杀惊心动魄。
此事不能全怪鬼祟小人。身为天子,轻信他人,权势不稳,被人算计,也可以说能力配不上位置。
这一世,只她一人,能力挽狂澜改变太子早逝的命运吗?
以她对郑宸的了解,郑宸只怕不会出手相救。立志做大梁权臣的人,自然乐意龙椅上坐一个傻乎乎的孩子。
“我不知道。”姜韶华慢慢道:“我希望堂兄能做一代明君,能令百官臣服,让百姓过些好日子。”
看来郡主对太子殿下信心有限,不然也不会用希望二字。
宋渊心里暗暗想着,张口说道:“郡主早些歇息,明日还要早起进宫。”
姜韶华每日早出晚归,大多在宫中吃了晚膳才回府。可见姜韶华何等受宠,风头正劲。
姜韶华笑着点头。
……
隔日,姜韶华五更起身,练了一个时辰的拳脚,沐浴更衣后,骑马进宫。
太子每日早上要在昭和殿举行小朝会。三品以上的文臣武将,郡王以上的宗室都有份参加。
姜韶华每日都来,众臣从一开始的刺目碍眼,到如今不甘不愿却也渐渐习惯了。
姜韶华站在宗室郡王的位置,离太子殿下颇近,大多时候都很安静。不过,殿内的重臣们无人敢小觑。
唯有屡次吃闷亏的武安郡王,狠狠盯着姜韶华。姜韶华神色泰然,视若未见。
小朝会每次都从平州战事开始。
太子手中握着今日刚送进宫的战报,眉头拧成了麻花,声音里满是愠怒:“乱军占了平州,现在还占了平州外的三个郡。众卿都说说看,现在该如何应对。”
安国公身为兵部尚书,责无旁贷第一个张口:“殿下息怒。平州路途遥远,范大将军已经领兵去增援,总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抵达平州……”
太子冷哼一声:“郑尚书倒是提醒孤了,这战报在路上跑了半个月。也就是说,这半个月里,平州乱军可能占了更多的地方。”
这确实是极有可能的事。
平州乱军显然野心十足,在平州刚站稳脚跟,就开始肆意扩张地盘。分疆裂土占地为王,这份羞辱,年轻气盛的太子如何咽得下去。
一提起平州乱军,王丞相便理亏心虚。却又不能不张口:“范大将军领了五万精兵,平州那边还有两万多士兵,加起来七万多兵力。一定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平定平州。”
话音刚落,一个奚落嘲讽的声音响了起来:“王丞相说的倒是轻巧。平州被乱军占据,英卫营折损了一万多精兵。杜将军也死在了平州。这一切,都是因为王丞相私心作祟。”
今日跳出来打头阵的,是太后党的中坚力量,工部的程侍郎。
接下来,又是众人熟悉的一场恶战。王丞相党羽纷纷下场,据理力争。安国公等人言辞激烈,慷慨激昂,要求严惩王丞相。便是宗室郡王们,也被扯下浑水,有的含蓄支持王丞相,有的义正言辞站在安国公这一边。
姜韶华冷眼看着这一场闹剧。
太后党在郑太后的指使下激烈指控王丞相,为的不是扳倒王丞相。而是要反复提醒太子,太康帝被气的升天,其中就有王丞相的“功劳”。
太子厌恶王丞相,自然就会依赖郑太后,重用安国公等人。
郑太后对政事或许不擅长,操控人心这一套却是真正的高手。
这几日闹腾下来,太子对王丞相的不满已清晰可见。
太子按捺着心里的不快,沉声道:“众卿都住口。”
“卫将军还有两日路程就到京城。等卫将军回来,由刑部问审,查明战败缘由,再行论处。”
……
王丞相面无表情地迈步出了昭和殿。
张尚书周尚书戴尚书亦步亦趋,快步随行。出宫后,各自坐着软轿,去了王府。
这一边,郑府也有数名官员出入。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卫将军一进京,便要遭受狂风暴雨。大梁朝堂不知混乱动荡到何时。
太子去了景阳宫,陪着郑太后用午膳。
郑太后还在病中,面色苍白,胃口不佳,草草吃了几口,便搁了筷子。长叹一声道:“今日朝会上的事,哀家都听说了。现在最要紧的事,是你平稳登基坐上龙椅。不能逼王丞相逼得太紧,免得出什么乱子。”
这话听着是劝诫,实则是火上浇油。
太子抿紧薄唇,低声应是。
郑太后深谙吹耳边风的火候,轻飘飘两句便扯开话题。
两日后,卫将军终于抵达京城。
四十多岁的卫将军,身材高大,相貌威武。在一众武将里堪称是美男子。
可这一场平州大败,直接摧毁了卫将军的精气神。当卫将军出现在众人眼前,众人都被震住了。
消瘦憔悴落魄潦倒……所有词汇加起来,都不足以形容卫将军。就像是筋骨都被抽了,只剩麻木又痛苦的皮囊。
“罪臣卫长风,见过太子殿下。”卫将军声音嘶哑,长跪不起:“罪臣在平州大败,损兵折将,失了平州。气得皇上驾崩归天。这一切,都是罪臣之过。”
“请殿下赐罪臣速死。罪臣去了地下,再向皇上请罪。”
第302章 罪臣(二)
景阳宫里,郑太后靠着厚实的枕头,半坐半躺着。
姜韶华坐在床榻边,耐心又仔细地亲自伺候郑太后喝药。
老年丧子的悲痛,在郑太后苍老暗淡的脸孔上毕露无遗。短短数日间,郑太后似骤然老了十几岁,眼角额头都有了深深的皱纹。
不过,时间是一剂良药,能熬过所有的痛苦。姜韶华清楚地知道,眼前这个衰弱疲惫的老妇,很快就会振作起来,继续和王丞相争权夺势。
“启禀太后娘娘,”赵公公悄步来禀报:“卫将军进了金銮殿后,长跪不起,自请太子殿下重处。”
郑太后喝下最后一口苦涩的汤药,目中闪过无边的怒火:“这个卫长风,千刀万剐也不为过。”
姜韶华眉头皱了一皱,张口便问到了关键之处:“卫将军张口认下所有过错,提到王丞相了吗?”
赵公公摇摇头:“没有。”
姜韶华眸光一闪,转头对郑太后低语道:“想来,王丞相已经私下派人暗示过卫将军,让他顶下所有罪责了。”
如此一来,自然就牵扯不到王丞相了。
郑太后显然也明白这一点,目中阴云密布,冷冷哼了一声:“他倒是打得如意算盘,这是欺负到孤儿寡母头上来了。”
太康帝一死,太子和郑太后确实算得上孤儿寡母了。
姜韶华没有借机挑唆。以郑太后对王丞相的忌惮,根本不必她说什么。
过了片刻,赵公公又来送信:“太后娘娘,太子殿下已令人将卫将军关进刑部大牢。”
卫将军难逃一死,只看是怎么死,会不会祸及家人九族。这等大事,得经过刑部正式问审,还要举行朝议,才能正式定罪处置。
郑太后略一点头,目光阴冷:“等太子来了,哀家要亲自问上一问。”
太子确实太过年轻了。一个十六岁的少年郎,资质也不算顶好,读书勉强算聪慧。如果慢慢学个十年八年,或许能通晓政务。现在的太子姜颂,显然还不具备独立处理朝政的能力和眼光。更弹压不住一众朝臣。
从理智上,他知道要重用王丞相。从感情上,他更依赖郑太后。
姜韶华心中闪过一连串的念头,随口附和道:“太子堂兄还年少,于国朝大事还有些生疏,娘娘应该为堂兄多多筹谋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