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韶华 第413章

作者:寻找失落的爱情 标签: 女强 爽文 重生 穿越重生

  说完,慢悠悠地行了一礼,施施然离去。

第720章 棋子(一)

  景阳宫里的好戏,很快传入姜韶华耳中。

  崔渡低声笑道:“真可惜,今日没去景阳宫,没能亲眼看一看太皇太后被气得七窍生烟的模样。”

  姜韶华目中闪过笑意:“不急,以后这样的机会还多得是。”

  要在朝廷基本安稳的情况下彻底拔起郑家这个庞然大物,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如今却在郑宸谋逆叛逃起兵写檄文等一连串的操作下变得顺理成章。从这个角度来说,郑宸也可算是接连“立功”了。

  这怎能不令姜韶华心情愉悦?

  还有一桩更好的消息。

  戴尚书已经私下放出口风,翻过一个年头就要告老致仕了。

  对这样知情识趣急流勇退的老臣,自然要给予应有的敬重。姜韶华近来对戴尚书温和客气多了。

  戴尚书混了四十年朝堂,是真正的官场老油条。既决定要退,索性将人情做足,在刑部里当着众官员的面处处抬举杨侍郎。

  众人都清楚,杨侍郎是下一任刑部尚书的不二人选。花花轿子人人抬,一时间,杨家的门庭也随之热闹起来。每日递到杨家门房的名帖足有一尺高。

  从武安郡回京的杨政,正好赶上了这个大好消息,高兴得双目放光:“伯父总算快熬出头了。”

  杨侍郎人逢喜事精神爽,看着容光焕发,整个人年轻了几岁,说话依然低调谦逊:“不得胡说。戴尚书一日没退,刑部尚书的位置就一日未定。不可轻狂!”

  杨政笑道:“放心,侄儿也就在伯父面前飘飘然,等出了这个门,保准半点不露。”

  杨侍郎捋须一笑。

  杨家是刑名世家,杨政这一辈的堂兄弟有八个,外放做官的便有五人。杨政原本平平无奇,奈何运气实在太好,攀上了南阳郡主这棵大树。如今郡主做了女帝,才半年光景便稳住了朝堂和人心。杨政也算是有从龙之功的潜邸老人,以后少不得一份好前程。

  说不得,将来杨家的权势富贵都要着落在杨政的身上哪!

  “武安郡王遇害的案子,你可查清楚了?”杨侍郎随口问了一句。

  杨政迅速答道:“查明白了。”

  “武安郡王父子和一众亲卫,是遇到了一伙流窜的盗匪。这些盗匪,根本不知道武安郡王父子的身份,就是冲着钱财去的。动手杀人之后,尸首随意丢弃,钱财被搜刮得干干净净,连衣服都被剥走了。”

  “我一直带人搜寻追查这一伙盗匪的行踪。可惜,这伙盗匪实在狡诈,不知跑到哪处深山里躲了起来。”

  “我让衙门出了告示,通缉这伙盗匪的行踪。只要一有消息,当地的衙门立刻就会派捕快前去缉拿。我领着人回京城来。”

  盗匪一日没抓到,就一日不能结案。这也是刑部的规矩。

  杨侍郎点点头,嘱咐道:“你进宫向皇上复命的时候,将前因后果都说清楚。别落人口舌。”

  杨政如今也成熟多了,便是私下说话,也没说出“还要什么落人口舌事情不都是明摆着的就是太皇太后派人动的手嘛”这等大实话。杨侍郎的吩咐,他一律点头应了。

  杨政等了两日,才等来女帝陛下的召见。

  由此也可见,女帝陛下对武安郡王遇害的经过了然于心,立案查案都是走走过场罢了。

  “臣见过皇上。”杨政进了昭和殿后,规规矩矩地躬身行礼。

  “免礼,起身。”

  熟悉的声音传入耳中。杨政谢了天子恩典,起身之际,迅速瞥一眼。

  女帝陛下身怀六甲,肚子越来越大,美丽的脸庞也略见浮肿。眉眼间的锐利威势却半分未减。

  姜韶华道:“此行经过,说来朕听一听。”

  杨政定定心神,张口娓娓道来。

  姜韶华一脸惋惜:“武安郡王实在是运道不佳,被一伙盗匪意外害了性命。郡王府里的家眷,也不必舟车劳顿跑来京城了,就让她们安分地在武安郡里住着。陈舍人,你代朕写一封书信,令人送去武安郡王府,宽一宽她们的心。”

  武安郡王父子都死了,剩下一王府的妇孺老少,掀不出风浪来。

  退一步说,若是有人心怀怨恨,想暗中起兵生乱。朝廷正好有出兵的理由,正大光明地平了武安郡。

  只看武安郡王府里的人头脑够不够清醒了。

  姜韶华又对杨政道:“马耀宗在吏部领了差事,汤有银在户部。你和杨侍郎是亲叔侄,不便在同一个衙门里做官。不如你去工部如何?”

  六部中,董尚书掌礼部,丁侍郎掌兵部,杨侍郎即将掌刑部。他们都是天子心腹重臣。吏部张尚书最为难缠,得有人在吏部盯着。户部掌管天下钱粮,是最易滋生贪墨腐败之处,汤有银钉在户部,也是一颗重要的棋子。

  只剩一个工部,周尚书是铁杆的丞相党,如今以王瑾马首是瞻。姜韶华派杨政去工部,也有敲打周尚书的意思。

  杨政进宫前便得了杨侍郎指点,毫不犹豫地应道:“皇上需要臣去何处,臣就去何处当差做事。”

  姜韶华扯起嘴角,笑了一笑:“好,那你就去工部。”

  转头问陈长史:“陈长史,工部现在可有官缺?”

  陈长史笑着应道:“说来也巧,工部有一位郎中丁忧出缺。”

  姜韶华略一点头:“那就让杨审理补了工部郎中的官缺。陈长史带着杨审理去一趟吏部,办好官身文书,杨审理就可走马上任了。”

  他在南阳王府是正六品的审理正。现在补的是正四品的工部郎中,官职一连升了四级哪!之前眼馋马耀宗和汤有银的官职,没想到,皇上待他最优渥。

  杨政精神一振,立刻拱手谢恩:“多谢皇上提携。臣去了工部后,一定用心当差,绝不负皇上厚爱。”

  待杨政喜气洋洋地告退离去后,陈瑾瑜才低声笑道:“这个杨审理,私下发了几回牢骚,觉得皇上只重用马耀宗汤有银,我们陈家祖孙两个也居在高位。现在做了四品工部郎中,可算是心满意足了。”

第721章 棋子(二)

  姜韶华对勤勉肯干的臣子,素来宽容,闻言笑道:“这是他该得的,朕岂会亏待他。”

  “工部时常有外差,且会涉及大笔工程费用。他去工部,替朕盯着工部官员,也正合适。”

  陈瑾瑜也就随口说笑几句。皇上登基不久,正是需要用人的时候。这等时候,肯定要用自己人。

  以陈瑾瑜看来,皇上对朝堂老臣们已经足够宽容了。就像张尚书这样有异心的,或是像纪尚书这样能力不足的,还有周尚书这等顽固不冥的,通通都该换了。正好腾出位置给南阳王府的能臣们。

  冯尚书沈工正他们可都还留在南阳郡哪!

  陈瑾瑜一不小心,就将这份心意露在了脸上。

  姜韶华笑着瞥一眼陈舍人:“朝堂里这么多臣子,朕总不能全部都换了。总要给他们时间,或是调教一二,说不定他们就能转过弯来。”

  “实在顽固不化的,也得慢慢动手整治。”

  陈瑾瑜点点头,一本正经地应是:“皇上言之有理,是臣性情急躁,操之过急了。”

  然后,又低声笑道:“就不知道周尚书看见新上任的杨郎中,心里会是什么滋味了。”

  ……

  周尚书心情很复杂。

  工部虽然在六部衙门里排名最末,其实差事繁,最为忙碌。过去的几年里,北方天灾频频,南方的日子其实也不太好过。黄河年年决堤,洪水泛滥,淹没良田村和村庄。

  每年疏浚河道修建河堤,都是朝堂大事,关乎着万千沿河百姓的安危。每年户部最大的支出,便是军费和修河道。这也就意味着,工部每年有巨额的钱粮出入,有数以万计的河工,还有各地衙门配合……这其中,到底有多少见不得光的勾当?

  便是周尚书自己,都不敢说全部清楚。

  有一个事实是明摆着的。工部上下一众官员们个个家资丰厚。周家也是京城有数的望族大户。

  汤有银去了户部,马耀宗进了吏部。周尚书早就等着女帝陛下派心腹来工部了。

  这一日,果然还是来了。

  “下官杨政,见过尚书大人。”杨政恭敬地拱手见礼。

  周尚书定定心神,语气温和:“杨郎中快请起。”

  杨政是南阳郡老臣,又是杨侍郎嫡亲的侄儿,背后有女帝陛下撑腰,周尚书对他自然要客气些。

  周尚书很快召了来工部所有官员,向众官员介绍新来的同僚。

  众官员心里或撇嘴或嫉火直冒,还有盘算着和杨政套近乎的。一连几日,杨政的签押房里人来人往,几乎没消停过。

  这等时候,就看出杨政的长处了。他自少在京城长大,第一份差事就是在刑部里做捕快,很擅长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短短几日,便认识了工部上下所有人。

  杨政还有多年查案审案养成的好习惯,私下里准备了一本册子。将工部同僚一一记录在册子上。

  当杨政将册子呈到御前的时候,姜韶华也有些讶然:“你才去工部几天,就摸索清楚这么多人的当差情形了?”

  杨政答道:“这倒没有。臣现在只能记下工部所有官员的名字和各自负责的差事,年龄籍贯记了一半。各人的性情喜好当差做事的惯例风格,就得等日后慢慢补齐了。”

  姜韶华莞尔一笑,赞道:“你有这份仔细,实在难得。”

  术业有专攻。杨政虽然不懂工部差事,查人查案都是一把好手。有这么一个人在工部,工部几十个官员都得格外小心了。

  杨政被夸得春风满面,连连自谦:“臣做得还远远不够。臣只会查案刑审,工部差事一窍不通,以后得好好学着当差。为皇上分忧。”

  怎么也得学着看懂工部的来往账册,弄清工部里的种种猫腻和勾当,再抓到些切切实实的证据。皇上想整治谁,他立刻就能捧出一堆证据来。

  这才是真正的为君分忧哪!

  杨政把自己的盘算一说,就连陈长史也忍不住笑了一回:“这想法不错。”

  到底是官场历练多年,又有杨侍郎亲自指点,杨政现在行事很有章法。

  相较之下,马耀宗和汤有银就稍微嫩了一些,还得慢慢历练。

  杨政得了女帝陛下和陈长史的夸赞,心里美滋滋的,从昭和殿退出来之后,就回了工部衙门。

  “杨郎中春风得意,莫非是进宫面圣得了皇上称赞?”

  周尚书瞧在眼里,随口打趣一句。

  杨政笑着应道:“什么都瞒不过尚书大人。下官来工部当差,是皇上给的恩典。工部上下和谐融洽,下官进工部如鱼得水,今日特地进宫向皇上谢恩去了。”

  “有什么差事,尚书大人只管吩咐给下官。下官一定用心当差。”

  来都来了,总得领些差事,不能空置让皇上心里不痛快。

  周尚书便随手指了一桩差事给杨政:“宫中有两处宫殿,年代久了,需要重新修缮。你去做个预算,然后去户部批条子。等拨了银子来,再去采买需要的材料,召集工匠们做事。”

  杨政爽快地应了下来。

  周尚书在心中扯了扯嘴角。

  ……

  年底岁末,各衙门都很忙碌。尤其是户部,每日都有一堆人排队等着批条子领银子。

上一篇:春棠欲醉(锦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