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青丘一梦
问真直觉他有什么想法,但季蘅好一会都没动作,她便扬眉,刚要说话,季蘅忽然一下坐直身子,定定注视她,表情坦率而直接,“娘子,我想亲您!”
这算什么事。
问真莞尔,“你难道没亲过吗?”
季蘅屏息,又给自己鼓了一回劲,才说:“我等会再给您上唇脂。”
然后就一下扑了过来,说是扑,其实动作格外僵硬,在问真眼中好像雪地里扑腾的兔子——比较容易射中的那种。
她无奈地叹了口气,刚要说话,季蘅已经亲住了她,唇瓣相贴,问真终于瞪大了眼睛,季蘅却已经顾不上为问真的平静破功而惊喜,他浑身紧绷地,全身的血流都涌向脑子,却好像没能救回他的理智,反而叫他大脑一片空白。
嘴唇相贴,最直接的感觉是柔软,季蘅空着脑子亲了一会,才慢慢反应过来——娘子好像并未涂抹唇脂,原来那样鲜润的红色,并非胭脂点缀出来的。
他理智回笼,那股勇气便散了,看着问真惊讶的目光,慢吞吞想要抽身,却被问真一掌扣住了后脑。
“你自己贴上来的,还没胆子亲?”问真在他耳边轻轻说,气息缱绻,幽微的沉香气扑向季蘅,那是面上的香脂的香气,是属于问真的香气。
季蘅彻底丢盔卸甲,僵硬到头发丝都不敢动一下,在这股清淡的香气中,他再次鼓起勇气,以吻与问真相贴。
于是这顿本就迟了的午膳,因为耽误了时间,**脆取缔,与晚膳同吃。
含霜看着季蘅挽好袖子净手,挤掉她的位置过去服侍问真洗脸,无奈地退了一步,出去唤品栀,“看看厨房细面可做好了。”
来到云溪山本就时间不早,立刻吃午膳还来得及,如今耽搁了一会,再吃对晚膳无益。
屋里迟迟不传膳,她掐着时间吩咐厨房备了细面,先用一顿点心,既能垫一垫肚子,不耽误晚膳。
再听到传唤进去时,见到二人都衣衫整齐,她说不上是松了口气还是失望。
细面是用高汤滚开的,因刚过年不久,怕问真大鱼大肉吃得厌烦,厨房预备的是菌菇、芦菔与豆芽滚开的素汤,入口鲜甜清新,配着酸辣鲜爽的小菜,十分开胃。
面的量不多,另有一笼素什锦小笼饼,季蘅吃了一口,想起云岫那里的茶团。
他们私下吃饭,他一开始还颇为小心,后来见问真其实态度随和,并没有过于循规蹈矩,便逐渐打破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想起什么便说什么。
“我后来向云娘子将那茶园的方子讨来了,于妈妈试着做过几次,味道能复刻七八成,只是或许茶叶品质不同,茶香远不及当日所用。”季蘅琢磨着道。
“既如此,你将方子给含霜,让她嘱咐厨房的人换了茶叶试试,没准好些呢。”
季蘅连连点头。
问真又道:“你与云岫倒是熟悉起来,她的方子轻易不给人的。我那日还想向她讨要,不慎忘了,不想你倒是要来了。”
季蘅腼腆一笑,“云大家给我,是看娘子的面子。”
问真扬眉看他一眼,眼中似有笑意,季蘅总觉着像被看穿了什么似的,问真却已慢条斯理地吃面了。
季蘅茫然地看了一会,逐渐入神,娘子吃饭的样子真好看啊。
“用膳。”问真叹了口气,给他夹了点脆笋丝,“怎么吃饭还走神呢?”
季蘅讪讪一笑,老老实实地低头吃面。
这次来毕竟只是短住,人手带得少,处处都清静些。
问真与季蘅同用了晚膳与消食茶,他心里说不上是否期待问真挽留他,问真若留下他,便说明舍不得他,可他如今身在孝期,问真不留他,更是尊重他的体现。
如果留下,不反而说明问真心中并不在意他么。
季蘅纠结了好一会,直到月上中天,才依依不舍地起身告辞,心中仿佛一块大石头落了地,说不上惊喜失落,他望着问真平和的眉目,只觉自己的心境平和安稳起来。
“明日咱们到林中踏雪寻梅,如何?”
季蘅立刻点头。
云溪山的行程最终定格在五日,这已是问真和季蘅都拼尽全力才挤出来的时间。
今年徐家有两门婚事要举行,宣娘与见明、述圣与见通,宣娘的年纪已经被前头那家恶心人耽误了,如今一切尘埃落定,赵大夫人再舍不得,得立刻将成婚提上日程。
见通就更不必提了,他在家一副望妻石的模样,自从宣娘那边定好,他就每日期期艾艾地在大夫人跟前打转,不时露出一点述圣与他的信件,还舍不得给人看,只叫人看到信纸边角,然后等着人问这是谁来的信。
大夫人被他磨得烦了,不得不为他开始参考吉期,何况述圣本来年岁不小,去年与许家说准的,是今年成婚。
这两件事一但落定,徐家上下必忙得脚不沾地,问真如今已是占了事情还没开始的空子,才能挤出这五日时间。
除此之外,二月里女学开学,她作为主事人,必然各种琐事缠身。
离别前,问真抚摸着季蘅微凉的乌黑长发,絮絮说起家事,略带歉疚地道:“这一阵子,咱们再要见面,只怕很难。”
季蘅听季芷说过这些事,心中早有预料,到听闻问真的准话,虽然心中不舍,却不愿表现出来,使问真被这些悲伤忧虑绊住。
他尽量使自己表情自然,笑道:“总归都在京中,离得又不远,娘子忙,兰苑事情多,等这一阵忙过去便好了。”
“阿蘅。”问真忽然唤他。
季蘅茫然看去。问真叹了口气,微凉的指尖轻抚他的眼角,“你的眼睛在哭,你知道吗?”
季蘅一头扎在问真肩上,脸埋在她的颈窝里,贴着她柔顺凉滑的丝绸衣料,久久说不出话。
“我向你保证,”鬼使神差地,问真摒弃底线,轻抚他的脊背,柔声道:“但凡有机会,我定然与你相见。”
这一刻的柔情与怜爱已远远超过她一开始划出,愿意给季蘅的限度。她但并不在意,垂着眼,放纵自己陷入此刻的温情当中。
徐家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婚事。
江州那边与许家已经通信定好婚期,因为见通这边得回朝领职,他的婚事还是尽快办完,不然他刚回朝,便得折腾告假、下江南迎新妇,怕上官不满,于他的差事不利。
年前就定下的事,一出了年,见通立刻被打发南下去迎亲。
而因为婚期已定,赵家开始明确不许宣娘与见明再见面,大夫人委婉提醒了见明一番。
婚期还有一阵,见明在家愈发地紧张,甚至到坐立不安,但见通不在,他就少了个出主意的主心骨,不好意思平白无故到赵家去,只能将各样东西送入赵家,没有返回来,应该便是宣娘接受了。
见明为此长松了一口气,然后更加勤快地送东西过去,或是书局中偶然购得的一本笔记抄本,或是做工精巧的瓷器摆件、金银饰品。
七夫人看得眼酸,不满地与秋妈妈念叨:“这么多年,没见他怎么孝敬十月怀胎把他生出来的亲娘,息妇还没过门呢,恨不得把家当都掏过去给他了。”
秋妈妈三招击退七夫人不满,“您还说小六郎未曾孝敬您,可今日您鬓边插戴的是谁送的?每日早晚来问安的是谁?怕您劳累,总来帮着照顾小娘子的又是谁?”
七夫人表情微和缓了一些——见明对父母确实孝敬得没话说,问圆与见通同路离京,金桃被送到她院里,她一开始是不情不愿,不能违逆徐纪的意思,又想对阿家展示一下慈母心肠,不得不如此。
可外孙女真到了身边,她又岂能不管不问?每日关切看顾着,渐渐心便软了,变成一会不见便惦记得慌,好像要把当年没对问圆施展的母爱都还到金桃身上,对乳母、保母们都不放心起来。
但她的身子经不住一直带孩子,白日徐纪又得上差,幸好见明在家,温书的闲暇便过来照顾金桃,替她分担。
秋妈妈继续道:“至于疼息妇——郎君当t年不是这样的?”她笑吟吟地看着七夫人,“当日奴婢还替郎君管着私房呢,只见殿下给的东西,今日少一件、明日缺一件,好容易逮到人一问,人只说送给未来息妇了。娘子若说您没收到,那老奴可得替您担心,拷问拷问咱们郎君了。”
七夫人脸一红,为自己方才说儿子的话稍感心虚,秋妈妈最后总结,“要说赵家大娘子确实是可人疼,性子又和顺,对长辈又孝敬,连咱们殿下都疼到心坎里呢,有她做息妇,娘子只管等着享福吧。”
这算什么享福——熬了十几年,终于轮到她翻身做长辈了,却赶上个阿家喜欢的小孙女做息妇,她还能享做阿家的福么!
七夫人彻底没了挑理的心,扶额长叹一口气,秋妈妈仍保持着可亲和蔼的微笑,替她端上一盏温茶,正要说话,忽隐隐听到似有哭声。
七夫人已急忙吩咐:“快去瞧瞧,是不是金桃子哭了?谁欺负我的小金桃子了!”
秋妈妈既欣慰,又隐有些无奈。
当年夫人若能将今日疼爱小娘子的心,用到四娘子身上,哪怕八分,母女如今又怎会到如此地步?
不管怎么说,总归金桃在大父大母这是吃好喝好,闹好玩好,处处舒心,问圆留下照看她的秋云提着的心逐渐放下,在给问圆的信中说了不少好话,于七夫人跟前则一直体贴恭维,替问圆周全。
婚期定在三月初,四人一同行吉礼,不然徐家短短两个月间频繁办婚事,既劳累自己人,麻烦宾客,不如一同办。
做决定之前,大夫人特地请人给四人合算八字,确认没有忌讳冲撞,与赵家、许家沟通好,两家都赞同喜上加喜,宣娘和述圣更无意见,大夫人于是喜气满面地,开始操办起婚事来。
问真这一回不能清闲躲懒了,亲族中樊、常二人夫人被大夫人请来帮忙,但这一回再忙碌,大夫人心甘情愿,红光满面的。
这个棘手的小儿子,终于要推到儿妇手里了!
第82章
(本章含七夫人量稍高)……
学堂开学的头一个月, 问真忙得脚打后脑勺,她虽不负责授课,但学内所有课程她都需要梳理校对, 穿插安排,涉及到小娘子们的琐事,唯有她能做主裁决。
年岁不同的娘子如今分配在不同班别。
因为学内教习有限, 往往身担两职,这边教导启蒙班认字, 到另一边又摇身一变开始讲诗,高娘子是当之无愧主文第一人, 最为忙碌, 幸而她乐此不疲。
在与问真叙过一场酒后, 袅袅沉香青烟中, 她身担酒气, 却双目清明, 抬手郑重敬给问真一杯, “往昔入京, 我只求能有一处存身之地,安稳余生, 蒙夫人不弃, 允我教导府中娘子, 有谋生之道。如今大娘子有恩泽众人之心, 我蒙大娘子不弃,受此重任, 必倾平生之力,教导入学女子。”
她年少时醉心诗书,名扬一方, 但才名于当时的她而言,似乎并无什么帮助。
世族慕名替子求娶,她不愿嫁,顶不过父母之命;夫妻情薄,和离归家,她又拧不过成为家主的长兄权威。
她的前半生好像一直任人摆布,她的才学、诗名,并不会让人尊重她,他们仍将她视为可以轻易摆布,低他们一等的人。
于彼时的她而言,连这具父母给予的肉身,都可以算作拖累。
于是她厌弃经史,深恨诗名,激进地认为女子读书,就是最无用之事。
可什么有用呢?她难道当年学舞刀弄枪,就能杀进杀出,为自己谋一条生路吗?
是无用的,世路容不下杀出去的她。
绝境之中,已经回京的前刺史夫人赵娘子向她伸出了援手,邀请她入京,教导府中女子文字。
高娘子不惜一切,破釜沉舟入了京,幸而她这次并未受到蒙骗作弄,她安稳地有了存身之地,在徐府栖园中,给府中娘子上过第一堂课,学生散去,她坐在堂中,望着案上的经卷,久久无声,双目凝涩。
她这一生,父母爱她,又摆布她,夫妻情薄,兄嫂无恩,冥冥之间,她曾经作过诗、写下的文字,为她破开一条生路。
第二日,她矜庄高坐,正色肃声,开始为问圆讲史。
读书有用。
女人凭什么不读书,凭什么只永远低身,等着男人施舍的一盏粟米、方寸之地?
习武有用吗?
高娘子没试过,但大约是有用的。
凭什么那些男人挤破头要学的东西,到她们身上,便成了无用的呢?
她想不明白,便不想了,至少她学的诗书用上了,那么她会倾囊教授给她的学生。
问真回敬高娘子一盏酒,“女学中事,尽托娘子。不过请娘子放心,最迟今夏,学中蒙堂文课便能有人接过,可以为娘子稍微减轻些负担。”
高娘子并非十分客套之人,听问真如此说,先向她一礼,“我必竭尽全力,不负大娘子信任。”然后便点头以示明白。
问真喜欢和干脆人说话,坦荡直白,不费力气。
她替高娘子再斟满一杯,二人一碰杯,“杯中物虽好,还有正事要做,不好贪杯。”
高娘子含笑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