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家阿囡 第157章

作者:闲听落花 标签: 穿越重生

  吴大奶奶坐在藤椅上,腰后垫着只圆柱靠垫,一只手捻着只柿饼子慢慢咬着,一只手轻柔的抚着腹部,看着只穿着一件单衫,挥着木槌打年糕的丈夫余大郎,盘算着怎么说才能让余大郎给她买个使唤丫头。

  虽说她婆婆还没用使唤人,她不该越过她婆婆,可她现在双身子,诸事不便,以后生了儿子,更得有个人提手踮脚的使唤着。

  这事儿得赶紧,最好年后牙行开门就去买人,现在买了,等孩子生下来,就说喂奶太熬人,她身子弱熬不住,到时候再请个奶娘。

  吴大奶奶正盘算着,院门外,苗媒婆的声音传进来:“大郎在家吗?”

  “在。”余大郎停住,拄着木槌,眉头微皱。

  他不喜欢苗媒婆。

  “是苗妈妈啊。”吴大奶奶拖着长音,微微欠身,似乎想站起来又没能站起来。

  “哎呦你别起猛了!你这会儿月份小,最娇嫩的时候!赶紧坐好。”苗媒婆一脚踩进来,看到吴大奶奶急忙叫到。

  余大郎脸色好了些。

  吴大奶奶稳稳坐着,笑道:“那我就不起来了,苗妈妈怎么来了?大过年的这么忙。”

  “有件要紧的事儿。你阿娘呢?”苗媒婆看了一圈。

  “去寺里上香了。”吴大奶奶有几分不情愿的答了句。

  这会儿,她觉得她婆婆要是在家,挡在前面就好了,她不喜欢得罪人。

  “你阿娘有福气。”苗媒婆笑起来,拖过把竹椅子,坐在吴大奶奶和余大郎中间,看看吴大奶奶笑道:“是一桩极好的事儿!是你和大郎的大福气呢。我刚刚知道。”

  “什么好事儿?”吴大奶奶笑了。

  “咱们平江织造司黄主簿的大儿子到咱们平江城了,说是一是为了到府学附学,二是想在咱们平江城说门好亲!”

  苗媒婆说着,笑出了声,两只手拍的啪啪响。

  “你们瞧瞧,咱们四姐儿多有福气!我悄悄去看过一回,黄大郎个子这么高,眉清目秀好看得很呢!黄主簿正正经经的朝廷命官,从八品呢!”

  苗媒婆笑的眼睛眯成一条缝。

  “多好的一门亲事!要是咱们四姐儿结了这门亲事,咱们大郎这生意肯定好做!大郎想买多少织机,想开多大的织坊都行!”

  余大郎放下了木槌,吴大奶奶脸上的笑容不见了。

  “黄主簿是官宦人家,黄大郎又生得这样好,四姐儿能攀得上这门亲?”余大郎疑惑道。

  “能!”苗媒婆挥着手笑,“有我呢!我告诉你,只要是咱们看上的人家,那就得是咱们的!除了咱们,他别想说成第二家!

  “这门亲事你放心,我非得给咱们四姐儿说成了不可!

  “不过,有件事,得大郎担待一二。”苗媒婆看着余大郎。

  “苗妈妈您说。”余大郎笑道。

  “就是四姐儿的嫁妆,大郎得担待些。原本,家里备下的,她们三个姐姐再帮衬一二,就足够了。可如今要是跟黄主簿家攀亲,这嫁妆上就不能太寒酸。

  “她大姐二姐家清贵是清贵,论银钱跟大郎可没法比,这银钱的事,只好请大郎担待帮衬了。”

  “这事儿啊。”余大郎拧着眉,看向吴大奶奶。

  吴大奶奶笑道,“苗妈妈也知道,大郎在细布生意上砸了好些银钱,没见到利,就是堆了一屋子布,我和大郎手头都没有现银,得等阿娘回来,问问阿娘才行呢。”

  “也是。明儿年三十,初二初三吧,我过来跟你们阿娘说说这事儿。你们阿娘可是少有的明白厉害人儿,这桩亲事的好处,你们阿娘一听就知道了。”苗媒婆说着笑着站起来,交代了几句双身子人可得小心之类的话,告辞回去。

  看着苗媒婆出了院门,余大郎笑道:“苗妈妈真能说成这门亲事,咱们就给你四妹妹添这份嫁妆。”

  吴大奶奶阴沉着脸,片刻,呼的站起来,冲余大郎伸手道:“给我两只银角子,我去找一趟二姐姐,这嫁妆就算要添,也不能让她逮着咱们一家拔毛。”

  “那也是。”余大郎利落的摸出两个银角子,递给吴大奶奶,“好好跟你二姐姐说,这是大家都好的事儿。”

  吴大奶奶似是而非的嗯了一声,进屋拿了件丝绵大袄,去平衙头家找二姐姐说话。

  ………………………………

  年三十一大清早,李学栋和李金珠被叫进祠堂,排演祭祖。

  李小囡和翠叶站在后面看了一会儿,觉得无趣,出来去看戏班子排戏祭神。

  年三十晚上,李小囡一家七口人,和翠叶一家,都聚在李士宽家里,热热闹闹吃了顿团圆饭,天交子时,一人吃了几个饺子,换了衣裳出来,进祠堂祭祖。

  李家不算望族,可也有大几百户两三千人,今年男女都入祠堂祭祀,小小的祠堂根本站不下,从祠堂里一路排出去,东西大街上排的满满的人。

  阿武和雨亭当然不参与李氏祭祖,梅姐归在李小囡家,站在李玉珠旁边,激动不已,一边磕头一边哭。

  她没想到她还有能进祠堂祭祖的一天。

  李小囡对能不能进祠堂祭祖这件事木钝钝没什么感觉,在心底深处,她和梅姐的激动痛哭隔了上千年的距离。

  祭祖之后,李小囡和翠叶借着拜年,到洪家看望三阿姐李银珠,吃好晚饭才辞了三阿姐出来,洪老爷挑了两个稳妥婆子跟着两人,在县城里满大街逛着看灯看到半夜,才回去李家集。

  年初二,李小囡歇了一天,早早睡下。

  顾砚说请她去临海镇就是看看热闹,这话不能全信,她跟在何老掌柜身边,该看的还是得看一看,该留心的不能不留心,她得歇好睡足,养好精神。

  初三日大清早,晚晴和大车就到了。

  李小囡一身新衣,端着个攒盒上了车。

  “这是什么?”晚晴打量着红漆攒盒。

  “艾叶姐家的炸果子,翠叶姐家的红豆糕,大堂伯家的花生糖,还有几样,都是各家最拿手的,给你尝尝我们家年货。”李小囡掀开盒盖,让晚晴看了一眼,盖上放到旁边,“都是能放的东西,你拿回去吃,让石磙也尝尝。”

  “多谢你。”晚晴眉开眼笑,欠身取出一只雕漆提盒,拿出一碟子山楂糕,放到李小囡面前,“你别怪我,这是我们世子爷的吩咐,说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这一碟子,说是让你消消食。”

  李小囡拈起一块,咬了一口,含糊道:“山楂糕也是糕,吃这个消什么食?食消食吗?”

  “可不是!”晚晴笑出声。

  “忘了问是晚宴还是午宴了。”李小囡掀起帘子,看了看外面骑着马,跑的不紧不慢的几个护卫。

  “午宴哪儿来得及!咱们午末能到,吃点东西,你还要重新梳洗换衣裳……”

  “啊!”李小囡一声惊讶打断了晚晴的话,“你怎么不早说,算了早说也没用,我就这一身新衣裳了,洗个脸梳梳头,我把裙子解下来……”

  李小囡直起身,晚晴一把把她拉了回去。

  “衣裳在这儿,都备好了,我给你挑的。我们世子爷说了,你跟着何老掌柜,一身布衣裳不合适。”

  李小囡斜着晚晴。

  “我们府上不在乎一身两身衣裳,我们世子爷一天至少换一回,有时候有事儿,一天换上三四身都是常事,除了顶好的大毛料子,别的都是只穿一回,就连我,你看我穿过很旧的衣裳没有?

  “给你你就穿,我跟你说,这一身衣裳,这件白狐大袄不算,头面首饰不算,也要两三百银子呢。

  “咱们不跟我们世子爷较这个劲犯这个傻。”晚晴拍拍李小囡,语重心长。

  那算上白狐大袄头面首饰,岂不是得上千银子了?李小囡吸了口气,这个劲她较不起!

  “我就穿一趟,回来的时候换下来,你拿回去。”李小囡伸手,小心翼翼的摸了摸长长的白狐毛。

  “行,放我这里,我替你收着。”晚晴爽快答应。

  午末前后,大车停在何家在临海镇的宅子侧门,晚晴和李小囡一前一后下了车,跟着等候在门口的婆子进去。

第241章 晚宴

  极小的一个院子,两个婆子送了饭菜进来。

  晚晴和李小囡都没敢多吃,撤了饭菜,婆子抬了热水进来,一直在院子里侍候的两个婆子侍候李小囡和晚晴重新洗漱,散开李小囡的头发,细细梳通,由晚晴做主,选了个发型,婆子手艺极好,梳好头发,接过晚晴递过去的一对青金石攒花金掩鬓插好。

  李小囡站起来,脱了细布袄,却见晚晴先拎了件抹胸出来。

  “你这个!”李小囡点这那件抹胸叫道。

  这难道要让她从最里面换到最外面吗?

  “这是我们表姑娘的,不是我的。”晚晴急忙解释。

  “我是说这个也要换?”

  “对啊,你看看你这衣裳料子,这么粗,跟这些怎么搭?”晚晴一只手拎起李小囡的棉袄抖了抖。

  “怎么不能搭?这个不用换。我还是穿我自己的舒服。”李小囡坚定的拒绝了那只细绫抹胸。

  “哎你,行行行,听你的。”晚晴连声叹气,放下抹胸,拿起件贴身小衣。

  “要穿几层啊?”李小囡伸手翻了翻那堆衣裳。

  “这是第一件,是洗过的本白绫,这种细绫子最细软,把浆洗干净了,贴身才能舒服呢。

  “这是第二件,这中间铺了薄薄一层丝绵,再怎么也是冬月,不能不沾绵,这是我们舅太太的讲究。

  “这是第三件,只有领子袖口绣了花,是因为只有领子袖子直接露在外面,你看这绣花多好,我们舅太太就喜欢讲究这些细处,说是既不张扬又体面。

  “再就是这件薄纱了,这上头的绣花趁在这件上面,你看看,是不是又素净又讲究?这也是我们舅太太的讲究,说是绣花绣在这种蝉翼纱上,能多搭几件衣裳。”

  晚晴一件件拿给李小囡看。

  李小囡看的吸了好几口气。

  这一身衣裳,不算头面不算那件白狐大袄,肯定就比她们家全部家当都要值钱!

  除了最贴身的两件,李小囡从里到外换上晚晴带来的衣裳,站在一人高的穿衣镜前,一声叹气,果然是人靠衣裳马靠鞍!

  晚晴也让婆子重新梳了头发,换了一身衣裳,鸭壳青裙子鸭壳青半臂,露出半截松绿琵琶袖,干净利落。

  “你这身好看!”李小囡围着晚晴转了一圈。

  “这身我们舅爷府上丫头们的过节衣裳,这是一等的呢!”晚晴转了一圈,她不羡慕这身衣裳,她羡慕一等。

  “咱们得过去了,时辰差不多了。”晚晴自己穿好自己的丝绵大袄,拎起白狐大袄给李小囡披上,推了把李小囡。

  “我这是不是丫头的?那我跟在何老掌柜身边算什么?”李小囡拽着白狐大袄,一边往外走一边问道。

  “你这衣裳是我们表姑娘的!快走。”

  “我算什么?”李小囡赶上晚晴,再次问道。

  “我哪知道!到时候问问就是了。”

  两个人跟着两个婆子,出了角门,走过半条两边都是高墙的窄巷,进了另一个角门,沿着一处处房舍走了半刻钟,在一栋已经亮起灯火的两层楼前,婆子站在,示意到了。

  晚晴站住,示意李小囡走前面。

  “我又不认识路,我没来过这里。”李小囡示意晚晴先走。

  “你看看咱俩的衣裳,你是主我是仆,我哪能走你前面,快点。”晚晴催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