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家阿囡 第161章

作者:闲听落花 标签: 穿越重生

  于承福瞥了眼站在他侧前的几位行老。

  该说的,他跟他们平江丝绸行在行的织坊都实话实说,说的清清楚楚,至于他们听不听,他就管不了了。

  牛车前看的极快,看完所有各家的单子,还是花了一个多时辰。

  顾砚看着挨着宏盛织坊东主站了三十多人的前后两排,轻笑了一声,站起来,背着手,挨个看过那三十多人,站住,笑道:“鸟为食亡,人,可不能为了财,连命都不要,没有命还怎么掌财呢?是不是?”

  三十多人里,有几个人摇摇欲坠。

  “唉,贪却无胆。放心,爷我不会不教而诛,这是头一回,先让周先生教导你们一回。”

  顾砚转身看向周沈年,“你和老牛一个一个跟他们好好算算。”

  周沈年欠身答应。

  顾砚转向挨墙坐成两三排的诸人,笑道:“诸位先回去歇着吧。”

  坐着的人急忙站起来,告退而出。

  平江丝绸行前任会长施万全的大儿子施大少爷紧盯着于承福,出了照月楼,紧跑几步,赶上于承福,叫道:“于叔!”

  于承福站住,笑看着施大少爷。

  “幸亏我听了于叔的话。”施大少爷陪笑道。

  “一会儿咱们平江织坊几个人要一起商量商量,这才是个开头,后头咱们要打的仗多着呢。”于承福拍了拍施大少爷,笑道。

  “好,我都听于叔的。”施大少爷忙笑应道。

第245章 观看

  前一天,李小囡就接到顾砚打发人递的话:正月十六那天,她要是有空,他带她去娄头镇看看,李小囡立刻就答应了。

  倪如石母子住在娄头镇。

  十六日早上,刚刚吃了早饭,晚晴就到了,李小囡跟着晚晴上车走了,李金珠等人不紧不慢的收拾了两大车东西,起程赶回平江城。

  顾砚等在昆山县北边的驿路旁,迎着从车里探身出来的李小囡,笑道:“骑马跑一程?风里已经有了春天的气息。”

  “好!”李小囡笑应。

  岂止风里有春天的气息,已经到处是春天的气息了,堂翁翁家那几株牡丹的花芽都爆出来了。

  李小囡从车厢里站出来,她那匹脾气极好的漂亮牝马被牵着靠近大车,李小囡抓着马鞍,踩上了马。

  石滾递了根马鞭给李小囡,李小囡接过,甩了下,又递给了石滾,这马鞭她用不好,拿在手里反倒碍事。

  顾砚看着李小囡坐稳,笑道:“还能跑马吗?”

  “当然能!”

  李小囡抖了几下缰绳,马儿打了个喷嚏,继续四平八稳的走着。

  “快跑啊!”李小囡拍了拍马脖子,“你看看这春山春水,不想撒欢儿跑跑吗?”

  顾砚哈哈大笑,用马鞭点了点李小囡,“你握好缰绳,坐稳了。”

  李小囡赶紧拢好缰绳抓好,顾砚催马往前,李小囡那匹小母马跟着跑起来。

  从和顾砚汇合的地方到娄头镇,也就是纵马跑上一口气的距离。

  离镇子只有半里路了,顾砚勒停马,看着意犹未尽的李小囡,笑出来,“以后我带你到北边草原上,让你痛痛快快跑个够。”

  “这就够了。”李小囡抹了把额角的汗。

  唉,她现在骑在马上跑起来,都有风驰电掣的感觉了,人哪,真是太容易退化,也太容易适应了。

  “走过去?”顾砚建议道。

  “好。”

  “你等……”

  没等顾砚把话说完,李小囡已经干脆利落的从马背上滚落下去了。

  她下马的姿势虽说难看,可是好用啊,多么快!

  顾砚气的干咽了一口口水。

  下次让她下马前,得先让人准备好!

  娄头镇逢早集,十六日是年后的头一个大集,这会儿集已经散了,宽敞的主街上人已经不多了,两边的店铺伙计挥着大扫帚扫着地,高声说笑着。

  李小囡跟着顾砚,从镇头的两层酒楼后门进去,跟着早就候着的长随,径直上了二楼。

  二楼整层楼都清空了,两边楼梯都有小厮守着。

  顾砚在前,进了中间的雅间。

  雅间面向主街的一面窗户全部高高支起,细密的珠帘从窗户中间位置垂下来,挡住了外面的视线,却丝毫不影响从雅间看下去。

  石滾沏了茶奉上来。

  顾砚站到李小囡身边,示意酒楼斜对面的一条小巷子。

  “倪如石母子就住在那条巷子里,赁的宅子,三间倒坐屋,倒坐屋借的是前面学堂的山墙,倪如石就在那间学堂念书。

  “倪如石的父亲家在五里外的倪家村,二十七八年前,倪如石的父亲独自一人前往秦风路做生意,一去不回。

  “倪如石八岁那年,他母亲拿着一张婚书,带着他回到倪家村。

  “倪氏族里说倪如石和他父亲不像,是野种,不许倪如石认祖归宗。

  “倪如石的母亲就往衙门递了状子,官司打了大半年,行文到秦风路,婚书是真,可血脉上却说不清楚,倪如石确实不似其父。最后就和了稀泥:

  “婚书既然是真,倪如石母亲就是倪家妇,倪如石就算是她的养子,也该计入倪氏族谱,倪氏族里既然不认倪如石,就另择合适之人,过继到倪如石父亲名下,承继倪如石父亲名下三十七亩水田。

  “倪如石母亲只求计入族谱,以让倪如石能考童子试,之后,倪如石母子就搬到这娄头镇,赁局在学堂后墙。

  “了了官司之后,倪如石母亲断断续续病了将近三年,倪如石就在这镇上跑腿传话干杂活,赚点钱养活母子两人。

  “倪如石母亲病好之后,就在这家酒楼后厨洗菜刷碗,攒了些钱之后,倪如石就进了屋后的学堂。

  “倪如石虽说十四岁才入学,可他入学时已经可以从诗韵开始了。

  “你们家作坊在娄头镇和平江城之间,用的人多半是这娄头镇人,倪如石母亲是头一批进到你家作坊的,倪如石也常常到你家作坊干些装卸鸡蛋皮蛋这样的力气活。”

  李小囡凝神听完,忍不住一声赞叹,“你查的这么仔细!”

  “这可不算仔细。”顾砚用折扇推着李小囡的肩膀,示意她看桌子上的一只锦袋,“那里面是倪如石上次童子试的墨卷,还有他平时的几篇文章,你去看看。”

  李小囡急忙坐过去,从锦袋里拿出几个细折。

  顾砚跟着坐过去,看着李小囡看完,笑道:“策论不如你,比你哥哥强多了,诗词比你强多了,格致像是走偏了路。”

  “策论也比我写的好,见识上差了点而已。”李小囡看完,将细折放回锦袋。

  “书读的太少。他这文章,字里行间有料峭杀伐之意,最近五六年,他每天傍晚提井水淋身擦洗,说是锤炼心志体魄。这是个有大志的。”顾砚笑道。

  李小囡眉头蹙起,正要说话,站在窗户一角的小厮低声禀道:“爷,出来了。”

  “过来看看。”顾砚忙站起来,示意李小囡。

  李小囡紧跟起来,站在窗前往下看。

  那条小巷子里,先是一个扎着快旧头巾的脑袋,接着就能看全了。

  倪如石很高,很瘦,身形笔直,落脚轻巧,走路很快,整个人看起来矫健敏捷。

  转个弯,倪如石下意识的抬头看向酒楼二楼。

  李小囡看着倪如石的脸,轻轻哈了一声。

  这张脸眉如长剑目若寒星,鼻子挺直,唇略薄,英气勃勃,漂亮到灼灼逼人。

  “很好看?”顾砚看向李小囡。

  “这么好看,为什么还没说亲?他今年二十三了是吧?”李小囡一直看着倪如石。

  顾砚笑起来。

第246章 位置决定看法

  “这镇上的官媒说他哪翘。”

  哪翘两个字,顾砚学着吴语的发音,看向李小囡,李小囡立刻翻译道:“就是拿乔。”

  “他十六岁那年,媒婆就上门说了头一门亲事,说是街那头开南货铺子的张家小女儿,比倪如石大一岁,张家说给一个小院和满堂家具做陪嫁,媒婆说以为一说就成,没想到倪大娘一口回绝了。

  “之后,断断续续又有七八家,最好的一家,是十里外的一个富户,姑娘比倪如石小两岁,说是生得花容月貌,陪嫁有五十亩水田,一百两现银。

  “倪家母子都是一口回绝。”

  “他们想找个什么样的?他们是盯上二阿姐了,还是只是二阿姐自己的念想?”李小囡皱着眉。

  “想找个什么样的,得问问他们母子。你二阿姐那里没能探到话?”顾砚看着李小囡。

  “二阿姐天天不是对账就是商量事儿,身边一直围着人,还没找到机会。”李小囡叹了口气。

  她二阿姐比世子爷还忙。

  “叫他上来问问?”顾砚建议道。

  李小囡吓了一跳,“你要叫谁上来?倪如石?叫上来问什么?问人家为什么不成亲?”

  顾砚点头。

  李小囡像看傻子一样看着顾砚,简直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连这间酒楼的掌柜都知道越阳皮蛋坊背后的靠山是睿亲王府,倪如石这样的聪明人肯定知道的更多,他既然知道,不如当面问问。”

  顾砚用折扇推着李小囡的额头,推的她头往后仰。

  李小囡抬手拍开顾砚的折扇,张了张嘴,下意识的看向四周。

  顾砚立刻抬手示意石滾。

  石滾带着众小厮退出。

  “说吧。”顾砚示意李小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