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无为 第11章

作者:参果宝 标签: 平步青云 爽文 科举 朝堂之上 成长 穿越重生

  只可惜如今杜无言是整个京城都炙手可热的曲艺大家,原本今年过年沈锐是想请杜无言到府里唱两曲,热闹一下,但是如今侯府日渐势微,杜家班婉拒了他这边,去了别家,一直到今日才排出空来作陪。

  想到这里,沈锐的手指微微一顿,心中渐升一股烦扰,刚站起身来想去叶姨娘房里纾解一下,就听到外边仆人禀告,二少爷求见。

  儿子要见老子,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可是沈锐心中却闪过一丝纳罕,同时还有着一点自己都没察觉到的不耐烦。

  很快沈锐就让沈江霖进来了。

  沈江霖一进暖阁,就带进来了一身冷意,沈锐示意沈江霖就站在帘子边说话。

  “晚膳用过了?最近在族学里可有淘气?”沈锐坐在暖坑上,问底下站的笔直的儿子,言语平平,仿佛只是例行公事的垂询,而非真正的关心。

  沈江霖的“清风苑”实在偏僻,到主院来要走一段时间,出自己院门的时候还未下雪,没想到走到一半就下了起来,身上兔毛披风难免不沾染一点雪珠子,站在暖阁中,雪珠子遇热一化,从鬓发间流到脖颈里,冰的人一个哆嗦。

  此时还未到正式晚饭的点,自从上次和大厨房闹得不甚开心后,大厨房都是“秉公”办事,该怎样就怎样,时间上是不能提前或者是挪后的,每日就是照着菜单子做好当日饭菜,油水少些,味道“清淡”些,任谁再去看,都挑不出任何差错来。

  所以,沈江霖是空着肚子过来的。

  顶风冒雪、饥寒交迫的过来拜会“亲爹”,得到的就是让他站的远点,别把寒气带给沈锐的嫌弃。

  沈江霖心中冷笑,面上却如往常一般恭敬中带着拘谨。

  沈江霖让身边的小厮知节在门房那边留了个心眼,钱二生怕沈江霖将今日的事情捅出去让他老子娘知道了,所以一看到沈锐回府了,就给知节送去了消息。

  沈江霖这才掐着点过来了。

  等再晚一些,恐怕沈锐就要去叶姨娘房中了,到时候他再要去求见,就是于理不合,什么事情也别想办成了。

  看着舒舒服服坐在暖坑上,身上只着轻薄的石青缂丝狐腋褂的沈锐,沈江霖眼中闪过一丝不易让人发现的嘲讽。

  那狐腋褂只取那白狐的一点腋下皮毛经过绣娘的巧手所制成,哪怕如此寒冬,在烧着炕的暖阁中,穿上这个也足矣。

  沈锐手边的炕几上放着一套斗彩花蝶纹茶具,里面上浮着袅袅茶香,光这一套茶具拿到市面上去卖,也得上百两,更遑论用的茶叶还是贡茶安溪铁观音。

  侯府的奢靡,哪怕是从现代而来、从来没有为钱发愁过的沈江霖看去,也是让人咋舌的。

  若论沈江霖对这个沈家,心中最看不惯的,并非一开始结下梁子的魏氏,也不是被书中女主虐成渣的沈江云,而是这位面前的沈侯爷。

  沈江霖学习哲学,一向认为看一件事,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在沈江霖看来,未来沈家的倒台,沈锐要负九成的责任。

  作为沈家的一家之主,他外不能顶天立地,挑起沈家家族的大梁,内不能整顿好家宅宗族让所有人团结一致,不说开疆扩土、官居一品,就是守住沈家的基业也没做到。

  虽然书中是将沈家的流放之因归结到沈江云身上,可是十年后沈家家主还是沈锐,沈江云哪怕再纨绔,在大是大非上,他插不上话,没有决定权的。

  若是沈锐够强大,别说区区一个赵家,就是皇帝想对沈家直接下手,还得掂量掂量会不会被反噬!

  沈家祖上三代基业,沈家高祖从死人堆里将开国皇帝背出来的从龙之功,就被沈锐轻轻巧巧地全部葬送了。

  做人如此失败,沈江霖如何能看得起他?

  但凡沈锐出息些,他沈江霖也能做过富贵闲人了。

  只是此刻,哪怕心中不爽沈锐这个“爹”,也只能先虚与委蛇。

  “回父亲大人,儿子最近学业勤勉,不曾懈怠。”

  沈锐无可无不可地“嗯”了一声,并不满意沈江霖的回答:“学海无涯,人外有人,可不要自以为是,自卖自夸。”

  沈锐觉得自己已经很给这个庶子面子了,他哪里不知道沈江霖的学业情况,此子根本就不是那块读书料子,如今最好木讷些、勤谨些,不要给他在外头闯祸,和一些狐朋狗友聚在一起,就算是不给侯府添乱了。

  至于沈江霖说的什么“学业勤勉、不曾懈怠”,他是一个字都不信的。

  当然,他也不曾有闲情逸致抽问一下沈江霖的学业,应证一下他的话。

  沈锐习惯于对儿子指点江山的态度,不会在意自己的言语会对沈江霖造成什么影响,好在沈江霖并非原主,对沈锐的话,亦是“无动于衷”。

  “那你现在过来是何事?”庶子向来不亲近自己,很少单独过来,所以沈锐心中也有点好奇。

  “回禀父亲,儿子的代课之师孟先生不日将要辞行南下科考,儿子想在府内设宴款待,还望父亲准许。”

  沈锐当下就要驳回。

  族学里张先生病了,请了一个张先生的世侄代课的事情,沈锐早已经知晓。

  这事小的不能再小,沈锐当时只是听了一耳朵,根本没往心里去。

  只知道那人也是个秀才,想着不知道哪里来的乡野秀才,不过教一教几个族里的蒙童,应该是够用了的,况且不过几日的事情,有何放在心上的?

  竟没想到,平时自己这个不声不响的庶子,对这临时的先生却意外重视。

  不过这尊师重道是好事,侯府也不差这一星半点。

  心里一思量,到嘴边的话转了一圈就变成了:“设宴款待可以,只是不要放在府内了,我明日叫你母亲到账上给你支十两银子,你到外面办上一桌席面,叫上同窗,一起送一送那位先生,可不许吃酒,知道么?”

  这“不许吃酒”四个字,已经是沈锐对沈江霖全部的关心和爱护了。

  沈江霖当然知道,若是将人请进侯府,一个十岁小儿宴请先生算作什么?当然要有沈锐出来作陪了。

  但是沈锐内心看不上孟昭,自然不想大动干戈,所以就拿银子打发人。

  若是沈江霖只是想要钱,十两也不算少了,在外头可以叫一桌上等席面,若是将银子收下,凑上自己的月例三两,再送一些东西给孟昭,也能解了孟昭的燃眉之急。

  只是这样,还不够。

  沈江霖面上故作为难,有些忐忑道:“父亲,孟先生不比寻常人,乃庐州府庐江县小三元魁首,为人洒脱恣意,品性高洁,学生已经请过他一回上外头给他践行,但是孟先生说不想让我等学子破费,拒不接受。儿子想着,是不是以侯府之名再请一次,以示郑重?”

  沈江霖说完还小心翼翼看了沈锐一眼,说话声音越说越小,显得很不自信。

  沈锐见不得沈江霖这幅上不得台面的样子。

  这幺儿模样长得虽好,但是性格内向、说话总是喜欢吞吞吐吐的,一点都没有男子的磊落气概,让沈锐看不上眼。

  心中只能感叹,到底是个姨娘生的,徐姨娘什么出身?魏氏什么出身?生出来的儿子和云哥儿比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不过今天这话倒是有理有据的。

  庐州府庐江县人?这不就是沈家的祖籍所在之地?

  小三元魁首?也就是说县试、府试、院试都是第一名?

  虽然小三元各地年年都有不少,再加上庐江县算不得什么科举大县,但能有这样的成绩,已经算是不容易。

  而且马上还要南下参加举人科考,犹记得这个先生年纪好似不大。

  沈锐心中有了计较,略微思索了一番,才慷慨道:“既如此,便明日晚间请你先生来府上赴宴吧。”

  在沈江霖“拐弯抹角”地帮孟昭秀了一下肌肉后,沈锐果然松了口。

  沈江霖如释重负,连连应是,然后准备告退。

  刚转身的一刹那,沈江霖从袖口边拽出两张纸飘了出来,沈江霖忙惊慌去捡,却被沈锐眼尖看到了,直接喝住:“什么东西,慌里慌张的?呈上来给我。”

  沈江霖只能将纸张捡了起来,小心翼翼地递给了沈锐:“父亲,是孟先生赠我的离别诗文。”

  沈锐原以为是沈江霖在学堂里的课业或者是胡乱写的文字,他其他都不怕,就怕这个儿子闯祸,看他那么小心紧张的样子,心里就狐疑起来。

  如今听沈江霖这么一解释,入目的又是一笔好字,自然而然地就看了起来。

  等看完之后,沈锐大叫了三声“好”,一拍身边的炕几道:“用词典雅,诗文秀丽,不愧是庐州府的小三元,确实有大才!”

  这是孟昭后面又根据沈江霖的提示,重新给沈锐“量身定制”的诗赋和文章,字字句句写到了沈锐的心坎里,尤其读到那一句“关山千里同月夜,杨柳一枝赠他乡”时,简直是拍案叫绝,比他们今日在小梨园里联的诗句都要好,这些人可都好些是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啊!

  沈锐好风雅,常常以自己袭爵不能继续参加科考为憾,府中养了好几个门人清客,闲暇时就联诗作对,泛舟湖上,以孤云居士自称,很有些自怜自哀之意,总觉得若自己不袭爵,一路科考的话,说不得能入翰林进内阁了。

  如今上不上,下不下,世人皆以为自己是袭爵才得来的官位,皇上也不曾重用他,实在让他这么多年都有些郁郁不得志之感。

  孟昭的诗入了沈锐的眼,而孟昭的文章更是仿佛如他自己所作一般,将他这么些年隐入心中的怀才不遇、寄情于山水的无奈写得那般透彻,让沈锐心中直呼“知己”!

  沈锐恨不能今日就将孟昭请入府中,两人把酒言欢,一吐心中郁气。

  看完了这两张纸,沈锐直接将它们扣下了,起身走到侧面的书房里,取来一张空白梅花笺,写下了邀约,盖上了自己的私印,然后拿给了沈江霖,语气郑重道:“明日将这份请帖务必带给到你们孟先生,让他定要赴约,切记!”

  沈江霖仿佛有些摸不着头脑似的,接过梅花笺,毕恭毕敬地应了“是”,这才退后几步离开了。

  沈江霖直接将梅花笺放在了胸口拍了拍,明日能“化缘”到多少银子,就看孟昭自己的表现了。

第19章

  孟昭离开荣安侯府的时候,脑袋是有点晕的。

  今日天已放晴,只是下过雪后,天气愈发寒冷,道路又泥泞,沈锐贴心地派了侯府的马车送孟昭回去,孟昭坐上马车一看,上面还有好几个礼盒,分门别类地归置好了,笔墨纸砚、时文选集,过冬寒衣、士子方巾,体面又贴心,就是孟昭想推拒,都有些舍不得。

  罢了罢了,大头都拿了,自己又何必在此矫情?

  今夜之事,回想起来,孟昭都有些不好意思,沈侯爷出手大方,他不过是照着沈江霖指点的方向,说了几句迎合之言,就让沈侯爷引以为知己,不仅把酒言欢,走的时候还让底下人拿了一个托盘上来,足足一百两纹银,有零有整,大额银票五十两一张,小额银票十两的三张,另外的则是换成碎银子和铜钱,方便他路上花销。

  仅是如此便罢了,沈侯爷最后还提笔写了一封信,让他回到庐江县后,去拜会沈家大老爷,将信帮忙带过去。

  侯府有自己的送信渠道,与其说是他帮沈侯爷带信,不如说是沈侯爷在信中让庐江沈家看顾自己两分,让他上门认认人。

  只一顿酒、说几句话的功夫,自己愁苦了许久的银子、路子都有了,实在是让孟昭有些回不过神来。

  不过这点沉迷持续的时间不长,等孟昭回到自己住的小院里,喝上一盏茶之后,人也渐渐清醒过来——今日的因缘际会,都是江霖给他谋划的,实在是让他有些汗颜,甚至心里头有一种他和沈江霖一起坑了沈侯爷的古怪感觉。

  孟昭一向为人正直,此刻难得有了点心虚。

  正因为一同干过一件“坏事”,孟昭更将沈江霖看作了自己人,与沈江霖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拉近了。

  明日一早就要乘船南下,孟昭整理好了行李,将银票放在了缝制的内袋中,又清点好路上的花销,洗漱之后这才吹灯睡去。

  躺在冰冷的炕上,身上盖的是已经有些发僵的棉被,但许是吃了酒,孟昭一点都不觉得寒凉,耳边听着直棱窗外呼啸的北风,心中却是一片安宁,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第二日一大早,孟昭在码头正要上船之际,便见沈江霖从人群中挤了出来,手中提着一个食盒,快步走到他面前:“孟大哥,常记的鲜肉包子,刚出笼的,带在路上吃。”

  常记的鲜肉包在京城很有几分名气,皮薄馅多,汁水充沛,趁热咬上一口,是普通人能品尝到的不可多得的美味了。

  只是孟昭囊中羞涩,五文钱一个的大肉包,他没舍得买过。

  孟昭的游学是穷游,爬名山看景,求名师指点,看世间百态,尝人世苦辣,游学两年来,从没有懒惰松懈过,更没有为了自己的口腹之欲而挥霍过一文钱。

  他时时刻刻记着师父对他的教导: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孟昭昨日夜宴饮酒时同沈侯爷半真半假的感叹,在一旁陪坐吃菜的沈江霖却听在了心里,不仅仅一大早过来送行,还绕路去了“常记包子铺”给他带上了鲜肉大包子,惦记他一人出门在外,没有人准备早食。

  十九岁的孟昭,曾以为自己见多了人情冷暖,看惯了朱门酒肉臭,今日却在一个侯府少爷身上,看到了真心真意。

  孟昭喉头发紧,抬头望了望尚且还有些灰蒙蒙的天,硬是将眼泪水逼了回去,这才接过食盒,拍了拍沈江霖的肩膀道:“吾弟江霖,相交二十日,虽交浅,却言深,此番京城之行,识得吾弟江霖一人胜过千万人矣!且等我们京城重聚!”

  沈江霖重重地点了点头,肯定道:“孟大哥,明年今日,便是我们再会之时,小弟必当扫榻相迎!”

  孟昭原本对乡试是有些把握的,但是明年直接再考会试?

  明年是大考之年,各地举人再加上历年来积压下来的举子共赴进城,参加科考,以孟昭的资历,还是有些不自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