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无为 第162章

作者:参果宝 标签: 平步青云 爽文 科举 朝堂之上 成长 穿越重生

  沈江霖的声音清越且温和,十分平易近人,很快大家都安静了下来,齐齐站直了身子,认真开始倾听沈江霖的发言。

  沈知县有话对他们说,沈知县还称呼他们为“父老乡亲”!

  所有人都觉得心中一暖,更加竖起耳朵去听沈大人的话。

  也不知道高台上弄了什么东西,沈大人一说话,声音就自然扩散出去,哪怕站在离高台比较远的人,也能比较容易听清沈江霖的发言。

  “诸位父老乡亲,或许很多人还不认识我,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去年二月到任河阳县的知县,到如今差不多整一年多的时间。初来河阳县,我就下定决心要让河阳县的百姓人人能吃饱饭、人人能穿新衣。这一年我与大家共同兢兢业业做事、勤勤恳恳建设家园,现如今整个河阳县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相信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成果,在这里,我感谢大家的理解和付出!大家作为河阳县的一份子,都贡献了自己最大的力量!”

  沈江霖说完之后,便向着底下所有人都作了一揖,慌得百姓们连道不敢。

  不过虽然嘴上说着不敢,但是心里却是与有荣焉的兴奋和自豪——我的勤勉是连知县大人都肯定的呢!

  沈江霖对着百姓们尽量以通俗易懂的表达拉近大家之间的距离,等到他们消化了自己的这一段话后,才开始了今日的重点税务宣讲。

  “在下面的百姓们,有人是土生土长的河阳县人,也有许多人是邻县甚至是更远的地方迁徙而来,大家在这里享受了河阳县的公共资源,例如“慈幼堂”中的落脚留宿,帮扶老弱,扫盲教育,包括衙门里的书吏登记人口、协调推举工作,这些就叫河阳县的公共资源。”

  有些人听到“公共资源”四个字的时候,满腹狐疑,根本不知道这什么意思,结果一听沈江霖如此解释,顿时都点着头同意——确实如此,哪怕是河阳县本地人,如今也有很多人将孩子送到“慈幼堂”读书,有些人自己上进的,白日做工,晚上上扫盲班的,都不在少数,都是受过恩惠的。

  接受了这一点后,继续听沈江霖讲道:“除了这些,如今县衙出资铺设的城内道路,县衙组织民夫差役昼夜两次收集大家的生活垃圾,包括县衙出资建设这座新的学堂,同样也是公共资源。”

  这些都是大家生活中的事情,没有一个人不熟悉的,有些人本身就在这些行业中做事,他们同样以生活在河阳县为荣,但是他们不明白,明明是来听那个多交的人头税是怎么回事的,为什么要说到这些?

  很快,沈江霖就解开了他们的疑惑。

  “或许大家会觉得奇怪,我为什么要说这些?这是因为,这些公共资源的建设都需要银子,那么银子从哪里来?银子从税入上来。”

  “所以,我想请大家先理解一个观念,那就是税入其实应该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

  “哗!”底下百姓一片哗然,便是那些站在沈江霖身后的官差衙役同样也是愕然。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多简单的八个字,但是这些老百姓们从来没有这么想过。

  在他们的思想里,这个税交了就是交了,交完之后除了自己少了一笔钱财,其他什么都没得到。

  每次百姓们提起这些各种各样的税,都是大皱眉头,他们没有想过,收上去的税是要花在他们头上过,在他们心里,这个银子就是给到上面的官员、皇帝们享用的。

  事实来讲,也确实如此。

  此时的基础设施建设少的可怜,再加上小农经济生产力不发达,收到的税入本身就少的可怜,而大部分的税入都用于了军队的维护,剩下的一部分则确实是用于供养皇室和官员,老百姓就是被压榨的最底层,自然会谈税色变。

  而现在,沈知县说,他们交的税之后又会用在他们身上,哪怕有些人想要反驳,但是他们想了想这一年来在河阳县的生活,就说不出话来——因为事实胜于雄辩。

  在河阳县生活,他们感受到的第一个,便是极大的便利。

  不用自己费心找工作,不用绞尽脑汁想着如何能让孩子读上书、以后能有什么出路,随便走到哪里,道路都是干净的,空气是清新的,一切都是令人惊喜的。

  “所有的工坊主必须明确,正是因为你们依法纳了税,县衙才会在各种纠纷中坚定地主持正义,才会在你们想要大展身手的时候提供各种支持,才会继续修路造桥,满足你们的运输需求,所以你们下面工人的人头税必须由你们承担,凡是不承担的工坊主,只要有一人举报后核实,该工坊立即歇业整顿一月,若是屡教不改,则不得继续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所有百姓需要明白,自己从事的经营活动,也需要缴纳一份人头税,为河阳县做出自己的贡献。”

  “如今的河阳县,如同一个初生婴孩,需要大家各方面的去呵护,所有缴纳上来的税入,县衙会出示钱款去向公示,我们上下一心,定然是能打造出一个更好的河阳县的!”

  朱大从一开始的不满,到后面折服于沈江霖的气势完完全全听进去了,听到最后,他心情激动,第一个站出来说:“我会依法纳税!”

  “我会依法纳税!”

  “我会依法纳税!”

  呼声越来越高,底下的一群老衙役都有些看呆了。

  以往他们挨家挨户收税的时候,许多人能躲就躲,能欠就欠,实在是拖不过了,或是他们上手段了,才会愁眉苦脸地交了税,哪里有一天这些人会主动说要交税的?

  这些衙役不懂,沈江霖在他们心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河阳县的变化太快太快,快到几个月没来这个地方的人都会认为自己走错了地方。

  百姓或许没有那些统治者文人如此多的心思,统治者们总是想要用愚民策略来让百姓听话,但是百姓心中却是自有一把尺,其实从沈江霖站上高台的那一刻起,许多百姓心里已经服气了。

  若是这个钱是给沈知县的,哪怕就是私人的供奉,他们都觉得是值得的。

  河阳县许多人家家中如今都不供观音不供如来,只供沈江霖夫妇的长生牌位,对他们来讲,拜观音拜如来都没有拜知县夫妇来的管用,神仙管不了的事情,沈知县夫妇都管了,若是能留沈知县夫妇永远在河阳县,那些百姓或许都会迫不及待地将这个税给纳了,根本不会计较这个税用在哪里。

  而今,沈大人还向他们保证,这些税最后还会用在他们身上,门前的路、河边的桥、维护正义的律法、他们的身家性命妻儿老小,都依托在沈大人说的“税”上,甚至沈大人还说了未来河阳县的几处规划,他们相信沈江霖,只要沈大人说会建,那就一定会建。

  沈江霖的这次宣讲会,不仅仅给这一万多民众讲了什么“税”,为何要交税,如何交税等问题,同时也与所有人约定,他们的“税”会进一步修正,修正到最后,贫者不纳税,富人多纳税,这才是沈江霖这次宣讲会的另一层用意。

  虽然最后这个观点说出来的时候,几个富商豪绅脸上都闪现出不自在的神色,但是因为沈江霖是他们的财神爷,谁都不敢得罪了他,故而那不自在的神色很快就一闪而逝。

  沈江霖知道,如今的河阳县才刚刚进入正轨,税入改革却是迫在眉睫之事。

  只有在一开始就定好了规矩,大家以后才会按照规矩办事。

  这一次的夏税收的十分顺利,几乎人人主动到衙门交税,衙门的书吏同样只需要在衙门口支起桌子,就会不断有人过来排队交税,那些商户们更是直接点清自己手下的工人名字进行造册,结算成银两,一笔笔缴入银库。

  县衙发布的告示中说了,此次交税日期截至到五月底,若是有人拖延不交,那么到时候直接依法处置。

  无人敢有不从。

  当沈江云再次收到沈江霖的家书时,看到了“改革试点”四字,他的瞳孔忍不住一阵紧缩——原来二弟一直没有忘记。

  二弟曾说,要延大周国祚,方法有三,当时他心中最认可的是第二种,自上而下的改革,将百姓从土地上解绑,改变大周朝的经济增长模式,百姓们可以不种地就可以养活妻儿老小。

  而现在,二弟给他的这一份书信中,已经明明白白地说明,河阳县如今七成的百姓依靠手工业做工存活,不再需要和土地捆绑在一起,而且他们第一年的商业税入远远超过了土地税。

  沈江云自己就在户部任职,沈江霖上任之初,他就看过河阳县之前的税入情况,沈江霖今年呈上的夏税,比之往年竟是翻了十倍不止!

  这是何等恐怖的一个增长!

  沈江云为自己弟弟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感到深切的骄傲与自豪,同时他的心中也是澎湃万千,因为他从沈江霖的改革试点中,已经看到了当年他们兄弟坐而论道时谈论那些方法的可行性了。

  二弟已经先他一步,竟是将理论准备变成现实了!

第183章

  沈江云如今是户部郎中, 连他都能看懂的东西,户部其他人自然也有人能看出来,但是谁都知道, 这个沈江霖是被首辅大人给赶走的,除非是想跟杨首辅彻底对着干, 否则没有人会将沈江霖做出来的功绩特意点明出来。

  殷侍郎已经调任地方,新来的户部侍郎是杨首辅的人,当然是要为杨首辅做事。

  所以, 就算沈江霖在河阳县的功绩再亮眼, 也无人为沈江霖发声,而沈江云同样不曾轻举妄动, 盖因沈江霖给他的家书上已经叮嘱过他,不以一时成败论英雄, 暂且看过朝堂风向再论其他。

  沈江云看过朝堂上某些人的嘴脸后, 心中想着,哪怕二弟远在数千里之外,可是对人心的把控却是如此精准,朝堂之上的人, 恨不能将沈江霖这个名字死死压下去, 再也不让他冒出头。

  但是, 沈江云等人在这件事上虽然没有动作, 但是在其他事情上, 却同样步步紧逼。

  拉拢人心,长袖善舞, 这些沈江云原本并不擅长,可是现在,却是不得不这么做。

  四月清明刚过, 吏部右侍郎因被弹劾贪污受贿、纵容家人买凶杀人等重大问题下狱待审,又经起居郎杨志远举荐,户部尚书杜凝章作保,皇帝周承翊计划起复当年因尽忠职守而致使身体有损的唐云翼为新一任的吏部右侍郎。

  旨意下达的时候,举朝上下,一片哗然!

  所有人都知道,吏部是首辅杨大人的一亩三分地,右侍郎是首辅大人的左膀右臂,若说吏部之中,还有谁不顺杨首辅的意,那便是左侍郎梁尧臣。

  梁尧臣是当年唐公望提拔上来的人,唐公望一生公允,从不结党营私,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中立派,哪边有理他就站哪边。

  当年在杨允功手底下办事的时候,杨允功就奈何不了此人,唐公望退下之后其提拔上来的心腹下属梁尧臣接替了这个位置,梁尧臣此人虽然是唐公望的嫡系,但是却没有唐公望的一片公心,更多时候还是明哲保身。

  再加上其能力也不如唐公望,所以这些年来,梁尧臣虽然占着户部左侍郎的位置,但是慢慢地却被杨允功所架空。

  而现在,唐云翼成为了新的户部右侍郎,两个侍郎应该是吏部尚书最得力的手下干将,现在这两个人却天然自成一派,左膀右臂变成了处处掣肘,甚至隐隐会挑战他这个户部尚书的威势,这让杨允功如何能够忍受?

  更加让他无法忍受的,还因为唐云翼这个人是杨志远举荐的!

  这说明什么?说明杨志远在向他这个祖父宣战,要彻彻底底地倒向他的对立面!

  比起唐云翼的即将到任,杨允功更加无法接受的是亲孙子的背叛。

  哪怕他一生经历风浪无数,哪怕他识人看人无数,他也无法理解,自己这个孙子到底是怎么了,要做出这种事情!

  杨允功在内阁听到消息的时候,面上表情十分平静,可是笼在袖子中微微颤抖的手,却泄露了他愤怒的情绪。

  晚饭十分,杨志远住的小院,突然被一群人暴力踹开院门,杨志远正在和自己的妻子儿女一同用饭,却没想到,直接被这群人绑了起来,为了防止杨志远呼救,引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当先一人用一条干净的帕子塞住了杨志远的嘴。

  哪怕动作粗暴,但是这人口头上却是极为客气:“三少爷得罪了。”

  杨志远一听这个声音,哪里还不知道对方是谁,愤恨地瞪了一眼这个杨府的管事,不再做挣扎,乖乖上了他们的马车。

  杨志远的子女被吓地嚎啕大哭,而杨志远妻子则也是认出来对方是府里来的人,虽然知道杨志远不会有生命危险,但是一颗心还是吊了起来——夫君定是又做了什么惹怒了祖父,所以才会被刘管事给押回去的!

  郑氏将两个孩子安抚好,独自清理起地上的碎瓷片和饭菜,清理着清理着,郑氏蹲在地上,忍不住哭了起来。

  自从夫君和祖父闹了起来后,他们一家就搬到了城南之地,用的是她的嫁妆银子赁的一进宅院,陪着他们过来的,只有郑氏的一个贴身丫鬟和杨志远的两个小厮。

  郑氏不能理解,为什么杨志远要和家里闹到这般田地,郑氏同样出身名门,在家族中谁家不是听长辈的,缘何她的夫君就要与众不同?

  郑氏劝过杨志远很多回,甚至还被祖母叫回府中,让她多多劝导杨志远,可是不管她如何劝,杨志远都如同吃了秤砣铁了心一般,就是拉不回来。

  郑氏出嫁从夫,只能受着。

  原本郑氏在内宅中,关起门来过小门小户的平静日子,也能接受,可谁知道今日又这么大闹了一场,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是个头啊!

  郑氏一面哭自己命途多舛,一面担心杨志远在杨府的情况,最后还是只能站起身子来擦干眼泪,让杨志远的两个小厮去杨府门外候着。

  杨志远被押回杨府,哪怕到了杨府,刘管事也没有给他松绑,只是将他口中的帕子给拿走了,然后带着杨志远恭敬地给杨允功行礼:“回禀老爷,三少爷带到了。”

  杨允功背对着杨志远,他们进来的地方是杨家宗祠,祖宗牌位一列列放置在木架上,杨允功恭敬地上好香后,才回过身来。

  杨允功看了杨志远身上紧紧捆着勒紧皮肉的麻绳,眉头皱了一下,呵斥道:“给少爷松绑。”

  刘管事心里一惊,连忙解了绳索,退到一边。

  杨志远虽得了自由,但是脸上却是一片木然之色,直挺挺站在那里,看着眼前的祖宗牌位,不发一言。

  自从上次祖孙两个不欢而散之后,时隔数月,这是他们两个第二次私下的会面,但是态势剑拔弩张,比之上一次有过之而无不及。

  杨允功看着这样的杨志远,感觉到疼了一下午的头更痛了。

  “杨志远,你还知道,你是姓杨吗?居然勾结外人来害你祖父,你居心何在?今晚你便当着列祖列宗的面,给我说个清楚。”

  杨允功连名带姓的称呼杨志远,显然是怒到了极致,甚至将这件事定义到了陷害祖父的名义上,在这个年代,这是极大的一个罪过。

  杨志远跪了下来,杨允功见他依旧知礼,其实心中还在想着,是不是自己这个孙儿也是在外头被人给骗了,所以才如此行事,如今事情弄坏了,他也悔恨?

  可惜,杨志远接下来的话,彻底打破了他帮杨志远寻找的借口。

  “祖父,当时陛下垂询孙儿,是否有合适的人选,孙儿结合实际情况,提了几个人选,没想到陛下直接选中了唐大人。不过唐大人为人忠心且有能力,再加上家学渊源,担任吏部侍郎一职,并不曾辱没了唐大人。”

  杨志远一片公心,可是听在杨允功耳中,简直就是一派胡言!

  “你这个混账东西!你知不知道,唐云翼做了这个吏部侍郎,要给我惹多大的麻烦?整个杨家要损失多少的利益?你的脑子里究竟在想些什么?!”

  一向喜怒不形于色的杨首辅,听完杨志远如此理直气壮的话语,额头上的神经突突在跳,气的连砸三只钧窑茶盏,碎瓷片散了一地,却无人敢上前半步。

  杨志远却在杨允功砸完这些茶盏后,平静道:“祖父,吏部并非杨家的吏部,吏部侍郎能者居之,只要对江山社稷有益,谁人去做,又有何关系?祖父未免太过狭隘了。”

  杨允功冷笑了三声,不再和杨志远辩驳这些,他脸上的怒意越来越盛,对刘管事命令道:“拿老夫的鞭子来!”

  刘管事无有不从,连忙让底下人去拿鞭,这个鞭子是用小牛皮制成,精致异常,韧性十足,打在人身上也格外的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