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无为 第22章

作者:参果宝 标签: 平步青云 爽文 科举 朝堂之上 成长 穿越重生

  两人在正房门口对着里头磕头行礼,请过安后才跟着沈江霖一道往各自的院子走去。

  沈江云的“松林草堂”在另一个方向,四人在主院的垂花门口分别,走出来没几步,沈江霖又看到姨娘孙氏和姨娘叶氏匆匆往主院走来,一人手里拎着一个食盒,在她们身后还坠着徐姨娘,同样拎着食盒,别看徐姨娘人长得娇小,但是走起路来却是风风火火,很快就赶了上来,生怕慢另外两人半步。

  沈明冬见不得徐姨娘不着四六的样子,只觉得丢脸的紧,轻轻“哼”了一声,扭身就带着小丫鬟走了另外一条路回去了。

  沈初夏秀美温婉的脸上也浮现出了尴尬,对着沈江霖干巴巴地解释道:“姨娘她,也是担心父亲才会如此。”

  沈江霖看着三个姨娘,春天的暖意还没完全到呢,一个个却都脱下了棉袄,换上了绸子做的春衫,纤腰一束,各色马面裙一穿,花钿满头,比园子里的花还要争奇斗艳。

  也是,沈锐如今卧病在床,此时不打扮的花枝招展一些,嘘寒问暖,体现自己的贴心,难道要表现的不闻不问、毫不关心男主子的死活吗?

  三个姨娘匆匆和沈江霖、沈明冬行过礼后,又往着主院的方向继续行去,环佩压裙、步步生莲,但是沈江霖目瞪口呆地看着三个姨娘在保持着如此优美的步态姿势的同时,一个比一个走的快,慢慢又分开了胜负。

  嗯,徐姨娘人是最矮的,速度却是最快的。

  了不起,致敬这一份上进心!

  只是他刚刚才给渣爹的脑子洗了洗,恐怕今日他没有闲情逸致风花雪月了,姨娘们的用心,注定是要错付了。

  沈江霖望着主院的方向,深吸了一口气,花园子里芳草葳蕤,混合着泥土的气息,草木清香沉入肺腑,随着气息呼出,一口浊气又慢慢排空。

  渣爹啊,既然娶了这么多的老婆,生了这么多的孩子,你可是要好好地、郑重地思量一番,如何把这件事的影响降到最低。

  他已经根据沈锐的性格和永嘉帝在原文中的明君性格描述,将解脱的答案反复思量、揣摩着人性和大局、该如何行事的点子送到了沈锐面前,若渣爹你还不能好好去应对,那么,这么多靠着你的妻儿,又当何去何从?

  人不能遇到挫折就只会逃避,挫折会教会我们接受现实和变通,希望你经过这一课,以后知道如何三思而后行。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沈江霖在和沈锐接触的过程中,也终于慢慢明白,为什么最后荣安侯府会完蛋,举家流放了。

  就他渣爹的性子,能十年后再流放,都算是皇帝仁义大度了。

  他可以从旁提点指引,但是行动还要靠渣爹,因为此时此刻的沈江霖,还没有任何资格与朝堂之上任何人对话。

  这是憋屈之处,亦是无奈之举。

  上天给了他新生,也给了他考验,他只能受着。

  沈锐同样也在经受着他的考验,每个人都在自己的泥淖里挣扎,无一幸免。

  沈锐在思索刚刚庶子的那一番话,越想,他越觉得有道理。

  他之于陛下,不就是霖哥儿之于他?

  父子君臣,泾渭分明,都是上位者对下位者。

  然而,除却礼法尊卑,难道这里头就没有私人情绪了么?若无父子亲情,那又何称父子?他刚刚又为何同意霖哥儿的话?

  哪怕是一个不受他喜爱的庶子,只要讲的够真诚,亦是能打动他的心的。

  陛下自登基以来这么多年,虽然升了他一次官位后,就没有再多关照过他们沈家,可不也说明陛下至少对沈家是没有什么恶意的。

  是啊,他们沈家能让陛下有什么恶意?

  大哥为了周氏江山,战死沙场,哪怕是战败了,也用命抵偿了,父亲听闻噩耗,当场吐血殒命、母亲从此遁入空门,一心吃斋念佛,不问世事,满朝勋贵豪门,又有谁家同他家这般惨烈?

  先皇犹自觉得不够,还要降爵惩罚,把他扔到闲散衙门度日,当今圣上能升他的官,不也证明了,他认为先皇做的不妥当么?

  既觉不妥,又升他官职,自然是心怀有愧。

  既有愧,便是有情绪。

  沈锐原本已经躺下了,突然直接弹坐而起,因为动作幅度过大,扯到了膝盖处的皮肉,顿时疼的龇牙咧嘴,好在此刻幔帐拉下,无人看到他如此失态的表情。

  “来人,呈笔墨纸砚上来!”沈锐喊了一声,外头候着的珩香连忙一叠声地吩咐人去取,然后又让人搬来炕桌到床上,铺开纸张、伺候笔墨。

  沈锐执笔蘸墨,提着吸饱墨汁的毛笔垂眸深思了一瞬,然后才提笔写道:“卑职沈锐,伏望圣裁,知圣心独照,一览万物,锐不敢有隐,剖心自述昨日之过,此乃锐之罪……”

  沈锐的文采是有一些的。

  他虽在治国治家上没有长才,但是常年累月地研究文章诗词,在太常寺天天搞礼乐仪制,花团锦簇的文章是作的出来的,同时加上诚心诚意的悔过,以及毫无保留地将奏疏事情的前因后果,自己的所思所想都写了出来。

  甚至于,自己为什么要站在反对派的立场上,也掏心掏肺地都说了出来,不仅仅讲他担心商人一派以后会占据朝堂主导,可能会带来的坏处,也直接说明这些年来自己也靠给商人子弟挂靠户籍而谋了一些利益。

  若只说前者,永嘉帝只会嗤之以鼻,但是加上后者,足以让永嘉帝有些动容。

  沈锐甚至还在后头絮絮叨叨地哭穷,说自己父兄走后,家中勉强维持着侯府的体面,实际上自己不善经营,侯府中多项产业亏空,所以才对此财路格外上心。

  至于那封奏疏里的幽愤,他承认自己确实有过,他认为自己有才能,可以给朝堂为陛下做更多的事情,但是陛下却似乎只考虑那些进士出身的官员,多年来对他不闻不问,让他心中失落无比,甚至他以怨妇自比,幽怨颇深,如今自省过来,自己连严国公那边小小的算计都抵挡不住,又如何为陛下治理江山?是他自己能力不足,怨不得陛下。

  这封奏疏写完裱好之后整整有半指厚,沈锐仔仔细细通读了三遍,见无有错漏,才叫来心腹,如此这般地吩咐了一通。

  看着心腹将这封奏疏藏在怀中,快步走出门外,沈锐的一颗心再次吊了起来,甚至隐隐有些后悔自己的冲动,恨不能将人再给叫回来——若是陛下看完这封奏疏更生气了,他又该如何?

  沈锐一遍又一遍地回忆着奏疏中的内容,他自揭其短,将自己埋没到了尘埃里,但是也没有什么把柄可抓。

  唯一可以称之为把柄的就是自己让商人子弟挂靠户籍谋财之事,但是这事他更不怕了,满朝上下多少人清白,他可是门清。

  连他都知道的事情,陛下能不知道?

  陛下若要处置,早就处置了。只是给大家都留着面子罢了。

  只是他沈锐如今不要这个脸面了,既然满朝上下都看不起他,那他还要什么脸?

  去找魏家帮忙?去找严国公再商谈妥协?

  呸!他情愿和这些人老死不相往来,也不要再看他们的嘴脸了!

  就是要摇尾乞怜,他也只向天下间最尊贵的人摇尾乞怜,只要陛下不厌弃他,那就无人敢厌弃他。

  沈锐一遍又一遍地做着自我心理建设,从来没觉得,时间过得如此的缓慢。

第29章

  沈锐散朝后继续在“太和殿”跪到天黑的事情, 瞒不住人,很快这则消息就像插了翅膀一般,众人皆知。

  很多人等着看沈锐的笑话。

  甚至有些人暗地里还戏称, 沈侯爷这回算是完了,估计荣安侯府可能连侯爵都保不住了, 再往下降,就要变成荣安伯府了。

  以严国公为首的老牌勋贵本身就是要让沈锐做这个出头鸟来献祭的,对沈锐目前得到的遭遇是见怪不怪, 而那些进士出身的为官者, 更是拍手称快,他们一向看不惯这些以祖上荫蔽得以站在朝堂上与他们比肩的无能者。

  然而一日过去了, 三日过去了,五日过去了, 听闻沈锐身子已经大好了, 又去太常寺当值了,甚至又到了上朝的日子,沈锐依旧站在不起眼的角落,毕恭毕敬地拿着笏板, 照旧一言不发地沉默, 宛如一个朝堂中的透明人一般, 而永嘉帝, 仿佛也忘记了那日的事情一般, 再没有提起过沈锐。

  但是那日下朝后,永嘉帝身边的大太监王安却是亲自捧着一罐精巧瓷瓶给了沈锐, 言说是宫中太医院院正所配的治疗淤青的膏药,千金难求。

  虽没说是陛下赏赐,但是在这宫中, 除了永嘉帝,谁又使唤的了王安?

  当时王安将瓷瓶递给沈锐的时候,脸上依旧堆满了满脸的笑意,嗓音有些尖锐,却没有了以前的假模假式,反而有些好奇地上下打量了沈锐一眼,实在有些难以相信,这人还有这本事。

  散朝的时候人还没走干净,那瓷瓶小小一只,沈锐却没有放到袖袋中去,而是一路上举在胸前,腰板挺得直直地往宫门外走去,若有人正好问上一句这是何物时,那是正中下怀了。

  他手中举着的不是一瓶简单的膏药,那是圣上对他的荣宠,是既往不咎的证明,是他们荣安侯府能够依旧安安稳稳存在的象征!

  不管沈锐如何嘚瑟,同僚们见此状况,便是没有笑意也要挤出三分笑,毕竟他们扪心自问一番,如果换了他们写了那么一封“大逆不道”的奏折,还能得到永嘉帝的如此关心维护吗?

  果然还是荣安侯府底子厚,经得起折腾啊!

  有些人心中酸溜溜地想到。

  沈锐的第二封奏疏呈上去后,一开始如石沉大海,再无消息。

  但是沈锐知道,永嘉帝定是看过了,所以才有今日之举。

  确实,永嘉帝看过了那封奏疏,甚至看完之后还有些嫌弃沈锐。

  那封奏疏写的老长,写到动情处甚至还有两滴眼泪水差点将字晕开,实在是不体面极了。

  但不体面的同时,永嘉帝却难得地看到了真心话。

  这对永嘉帝而言,是一种难得的体会,满朝臣子谁不对他毕恭毕敬、谁又不是体面万分?

  能和他讲一兜子真心话的臣子,这么多年还真没有,他沈锐是第一个。

  甚至别说臣子了,就是后宫之中,除了他的皇后敢和他偶尔讲两句真心话,其他嫔妃也没人敢说。

  真心话,不等于真话或是正确的话。

  能臣干吏会讲正确之言,御史谏臣会宁死劝谏,后宫嫔妃会讲体贴之言,皇子皇女会说尊重之言。

  但真心之言,确实极其少听到。

  莫名其妙的,在他那一堆有些荒唐无能地自辨中,永嘉帝最后竟然是含着笑看完这封奏疏的。

  沈锐其人,跃然纸上,有些无能、有些昏聩,甚至还有点贪财,又想表现地清高自傲,认为自己有过人之处,又无实干才能,只能睁着眼入别人的圈套。

  可笑的很。

  但又忠心,或者说,信赖?

  情愿冒着大不韪,情愿像个孩子告状似的,将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他,也没有再去动什么歪脑筋使什么手段。

  这让永嘉帝感受到了一点新意,也是这点新意以及沈锐太过可怜又絮絮叨叨的自述,让永嘉帝觉得再去与他计较,反倒失了自己的身份。

  他只是一个懵懵懂懂被人推到台前的出头鸟,又有何所谓?

  原本永嘉帝也只是想小惩大诫一番,如今心头怒气已消,便就此撂开手,不再置喙。

  一直到半月后,商户科举之争最终吵出了结果,“保商派”大获全胜的时候,沈锐也没再朝堂上发表过一个字的见解。

  他已经不在乎谁输谁赢了,甚至于因为严家的算计,沈锐见到他们这些人铩羽而归的样子,简直就是在心底笑开了花!

  他这么多年通过这条财路才挣了几个钱?和严家比起来,恐怕就只是他们家的一个零头。

  哪怕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沈锐也觉得痛快!

  该!

  在随着群臣跪下,大呼“圣上英明”的时候,沈锐是真心觉得永嘉帝果真英明,看得清魑魅魍魉。

  荣安侯府的危机顿消,沈锐这么多日紧绷着的神经松弛了下来,府内的气氛也从紧张再次变得和缓起来。

  见到如此情况,沈江霖心中也暗暗松了一口气,还好这位渣爹还懂得自救,没有到无可救药的地步。

  原书中没有描写过朝堂争斗,但是几次有提到过,永嘉帝乃当世明君,同时沈江霖也有从沈江云书房的邸报中得知,大周朝各地还算是太平,既没有什么反叛作乱,也没有太多的天灾人祸,小问题是不少,但是尚在可控范围内。

  大体上百姓安康、风调雨顺。

  这对于一个生产力低下的封建王朝来讲,已经是不可多得的太平盛世的状态了。

  不管永嘉帝是真的想做明君也好,还是只是图名想要名垂千古给自己立的人设也罢,既然要做明君就要有明君的气度,同时也必定要能听得进真话。

  渣爹才干不行,做不了能臣干将;长袖善舞、拉帮结派更不行,既不是他擅长的,又很容易陷入党争,就算一时危机解除,后面或许有更多的危机潜伏。

  所以,在永嘉帝面前,做一个清澈愚蠢、敢将一片真心奉上,同时愿意和皇帝说真话、毫无威胁的懦弱臣子,便是沈锐最好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