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无为 第50章

作者:参果宝 标签: 平步青云 爽文 科举 朝堂之上 成长 穿越重生

  江氏对谢静姝是不差的,一应教养都按照京中小姐那般,只是江氏从不关心她,而是公事公办只当一件差事去做。

  谢静姝更是应了她的名字,自小是个安静性子,她从小自己一个人一个小院里住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除了针线活做的不错,逢年过节给父亲母亲做一些衣物外,在整个谢府几乎都没有任何存在感。

  “姝娘比那沈江霖好似还大两岁吧?”谢识玄提到谢静姝的时候,心里头就有些不自在。

  江氏眼皮一掀,看了谢识玄一眼,耐心有些耗尽了:“你想要个东床快婿,嫁哪个女儿都使得,只是别打琼娘的主意,你答应过我的,琼娘以后得婚事,必须得由我来做主!”

  谢识玄这话是说过的,只是如今江氏话里话外的意思,竟是成了他想未来攀龙附凤,而将自己的宝贝女儿给出卖了?

  这让谢识玄顿时脸色也有些不好了,只是他到底对着江氏是有耐性的,他忍了忍,只最后道了一句:“你以后只要不后悔就成。”

  江氏冷笑了一声道:“你放心吧,必然不会的。”

  不过是一个小小庶子,前途不明,后悔什么?天下会读书的青年才俊多了去了,她要是真想给她家琼娘找一个好的,便是等到了十七八岁,现从年轻新科进士里面挑一个都成。

  她娘家虽是行商,但是从前朝起就在做皇商了,一直传承至今,家中有多少富庶便可想而知了;她嫁到的谢家,祖上曾出过三个一品大员,如今的领头人谢正钰曾是当今帝师,她相公又是顺天府尹,三品大员,她两个儿子,一个十六,一个十四,都已中了廪生,未来前途可期。

  更不用说她的外祖家同样是官宦世家,这样的家世,难道还不能安排好她女儿一生的幸福?要将她的掌上明珠嫁给一个区区庶子?

  真是笑话了。

  至此,夫妻二人对这个话题再无话可说。

  谢识玄有了结亲的心,妻子又显然不想和荣安侯府有过多交集,他便自己找了个机会请了沈锐出来说话。

  沈锐这几日正为了自己失去了一群“知交好友”而气闷不已,接到了顺天府尹谢识玄的帖子,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与谢识玄可从无交情。

  两人打过照面,在沈锐看来,谢识玄此人眼高于顶,偏偏又是个颇有手段的,又有谢家人做支盾,比他年纪轻,却比他官位高,关键便是论身材长相,谢识玄也不输于他,沈锐往日里见到谢识玄都是避开走的。

  沈锐心里知道,他们两个不是一路人。

  甚至,他收到谢识玄的帖子,第一反应就是坏了事了。

  结果两个人上了酒楼吃了一顿,下楼的时候已经差点称兄道弟了,沈锐对谢识玄捧了又捧,明明见都没见过,却将谢家姑娘夸的天上有地下无的,让谢识玄也有些对沈锐的嘴皮子功夫刮目相看了。

  沈锐如何不惊喜?

  这可是谢家啊!

  一门三公卿,出了个天子帝师,又出了一个谢淑妃的谢家啊!便是谢识玄本身,他都是天子近臣,简在帝心的人物。

  这样的人家看中了他的庶子,哪怕庶子钟灵毓秀,他都恨不得今夜就打包送给谢识玄去了。

  沈锐是满口应下,过两日就派人送庚帖上门,等两个孩子到了年纪了,再走六礼。

  于是,在沈江霖和谢静姝还不知道的情况下,两个老父亲已经帮他们定好了婚约。

  甚至,谢识玄也贴心的想到了两个孩子年纪还小,嘱咐沈锐暂时不要多声张,两家长辈知悉便可。

  谢识玄也是怕以防万一。

  他这个人是相信三岁看老的,只要沈江霖能顺顺利利长大,定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自来慧极必伤,江氏提点了几句后,谢识玄也是怕中间若是出了变故,反倒不美,所以提前找了个理由给沈锐打招呼。

  谢识玄对谢静殊因着愧疚,还是要多为她考虑的。

  沈锐如何?沈锐自然是谢识玄如何说就如何做,他此刻已经是飘飘然了。

  荣安侯府搭上了谢家这条大船,何愁以后不能再传承个百年?

  谢识玄对沈锐很是满意,虽然沈锐此人在仕途上没有建树,但是这人有时候能力如何不是顶顶重要的,有没有识人之明、能不能听得进话,有时候更加重要。

  最近沈锐正和魏氏闹得十分不愉快,沈锐回府后,连这个事也没和魏氏通气,只自己处置了了事。

  谭信已经捉拿归案,此案算是了结了,沈江云和沈江霖作为苦主,宣判的时候也到了衙门听令,谭家赔了兄弟二人五百两的医药费,谭信被收监,因着雇凶打人、寻衅报复,再加上故意潜逃罪,数罪并罚,被判仗一百,徙三年,被雇佣者与谭信视为同罪处罚。

  当谢识玄签令下了的时候,谭信犹自不敢置信,等到真的被按在长凳上一顿痛打的时候,更是被打的哭爹喊娘、涕泗横流。

  一开始,谭信还高声呼喊求饶,打到后面整个人晕了过去,臀腿处甚至都洇出了斑斑血迹。

  沈江云都被这个阵仗有些吓住了,他有些不安地低下头凑近沈江霖,悄声问道:“不会死了吧?”

  沈江霖同样皱着眉摇了摇头:“应该不会,还要徙三年呢,那些官差手下有轻重的。”

  等打完后,谭信就被拖了下去,谭信之父哭倒在了地上——家门不幸啊!

  沈江云实在有些心中难安,退了堂后紧跟着那刑名书吏几步,掏了一两碎银子出来给那刑名书吏:“敢问宋书吏,那人不会被打死吧?”

  宋书吏不声不响地接过了银子,只一眼就知道是刚刚的阵仗吓到了这位沈家少爷,连忙安抚笑道:“不会,刚刚那是看着凶,你看打的时候连小衣都没让他脱,就是给他留了面子,必不会真的打出好歹的。”

  小衣不是衣,是指这个时代的内裤,是人的最后一道尊严。

  沈江云这才放下了心。

  虽说那谭信满肚子坏水,但是因着如此就丧了性命,沈江云实在害怕难安。

  宋书吏掂了掂手中的银子,又意有所指道:“还是沈相公大方,你们家人过来的时候可是……否则何至于等到今日才完。哎,不说也罢,总之这案子结了,也算是恭喜沈相公了。”

  沈江云面色一僵,见宋书吏不欲再说,他便拱手与他告辞离开。

  沈江云回来的路上,与沈江霖愤愤不平道:“没想到郑奶公竟是这样的人,枉我错信了他!”

  郑全福和沈江云关系匪浅,郑全福的妻子便是沈江云的乳母,以前的时候沈江云最是信任这位乳母,只是后来在沈江云九岁的时候得了风寒,怕过给沈江云就挪了出去,谁知道竟就这样一命呜呼了,让沈江云哭了许久。

  因着这份情谊,沈江云尤其信任郑全福,哪怕后头郑全福马上就再娶了,沈江云一得了什么好吃好玩的,也给郑全福送一份去,意在照顾好他那两个奶兄弟。

  儿子喜欢郑全福,魏氏也给他面子,这几年都爬到了荣安侯府管事的位置上,颇有几分权力威信。

  沈江霖听罢,凝神想了想才道:“那宋书吏想来也是没从郑管事那边讨到好,故意在你面前挑拨离间来着。只是你毕竟给了他二十两银子,他就这般大胆眛下,由小见大,恐怕平时没少做出这种事来,所以才如此大胆。”

  “母亲近来正要整顿家事,若是大哥狠得下心,就把此事报给母亲,也好整顿一下府里的风气。”

  沈江霖只是出主意,具体要如何,毕竟是沈江云的奶公,还得由他定夺。

  沈江云犹豫了许久,才狠狠地点了点头:“家风不正,何以为家?我回去便把此事禀告母亲,定不能再这般姑息下去了!”

  沈江云的性子,说好听点是好性,说难听点是过于绵软了。

  只是这一年多来经历过的许多事情,都让沈江云慢慢开始蜕变,他虽然对于惩处郑全福于心不忍,但是他更知道,一个人需要明辨是非,知行合一,才能守护好荣安侯府,守护好母亲和弟妹们。

  长子的担子,既是枷锁,又是催他奋进的鞭策,以前他只沉沦在枷锁中,如今他挣脱开枷锁,看到了一丝更广阔的天地,心中模模糊糊有了目标和向往,便也能克制住自己与生俱来的软弱,去强硬行事。

  魏氏最近先是清了那几个没用的门客,省下来好大一笔银子,就是去补贴那些人家都尽够了还有剩余,虽然沈锐找她大吵了一回,魏氏原本胆怯,但是后来沈锐又被婆母叫了过去训斥了一顿,只顾自己生闷气了,再没敢找她的茬。

  魏氏还是第一次感觉到原来有婆母保驾护航是这般好,虽然至此之后,沈锐更不爱到魏氏房里来了,若是原来,魏氏可能还会伤心几分,但是如今府里头要改制,千头万绪的事情等着她去做,有了沈江霖的思路,魏氏心中澎湃,想着要改就要改个彻头彻尾。

  自从儿子考中了生员,想法也日益成熟后,魏氏心事丢了不少,一心为着儿子谋划,做事愈加风风火火了。

  魏氏正要拿人开刀,先镇一镇底下人,再行新规,如今沈江云和他说了郑全福的事情,正好瞌睡来了个枕头,魏氏掌家多年,知道里头的门道,她先不动神声色的让人跟了郑全福几日,总算逮到了他去了在外头悄悄置办下来的宅院,给他一锅给端了!

  第二日卯时一刻,天刚蒙蒙亮,魏氏便召集了所有仆人在抱厦内等候,魏氏狠狠处罚了郑全福,打了他板子罚他到庄子上去做苦役,剩下的奴仆人人自危,见连一向深受主子器重的郑全福都如此了,他们更加惴惴不安了,就怕也被挖出了一些阴私来。

  谁想到,魏氏话锋一转,又在府中行起了名为“底薪+奖惩”制的新规,等底下人都听明白后,顿时热闹了起来,互相窃窃私语,只以为自己听错了。

  “这样说,我只要老老实实干,不仅仅和以前月钱一样,我还能年底的时候多拿两个月月钱?”

  “可不是怎的,夫人都发话了,那还能有假?”

  “老天爷啊,这样竟是比以前更好了,我还以为夫人要罚我们呢!”

  “以后咱可得勤谨些,不能被管事的抓了错处。”

  ……

  魏氏新规推行的格外顺利,打一棍子又给了颗甜枣,让底下人做事经心了不少,荣安侯府风气都为之一清。事情传到了卫老夫人耳中,她手中拿着佛串的手一顿——她这个蠢儿媳,难道开窍了?

  时光如流水,转瞬即逝,在京城辗转了两个月,八月孟昭终于得了一个去扬州府兴化县做父母官的调任,扬州是个不错的地方,孟昭自己没有如何钻营,却得了个好差事,他知道必是有人在帮他,除了沈江霖,他不作他想。

  孟昭再次与沈江霖在码头辞别,此去经年,不知道他们二人下次相逢又是何日,两人忍不住洒了一番泪,这才挥手作别。

  沈江霖一大清早便去了码头送孟昭,两人在码头边叙了许久的话,一直等到船开了,沈江霖还遥遥望着友人远去,终于明白古人为何写下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般的千古流传绝唱——应情应景,道出了所有送别之人的所思所想啊!

  等到沈江霖回到唐府的时候,已经是正午了,沈江霖一进门就往花厅上去,他如今在唐府如在自己家中,出入随意,少年人容易饿,他早上起得早,到了正午腹内已经是空空如也了。

  唐公望坐在花厅前的一株大银杏树下看书,绿叶成荫,一片片银杏叶在日光下绿的有些透明,如同一把把小扇子似的罩在唐公望的头上。

  唐公望听到了动静,头也不抬的将书放下,升了个懒腰道:“快去后面洗手用饭。”

  沈江霖应了一声“是”,连忙自己从后院水缸里打了水出来洗过手,刚一抬头,就看到钟氏端着一个漆盘往花厅上走。

  “师娘,我来!”沈江霖窜到钟氏身边,钟氏笑着赶他:“可沉着呢,我今天煮了一锅绿豆汤,放在冰水了湃过,一会儿你们师徒两个用了饭,一起吃一碗。”

  钟氏热爱下厨,哪怕家中有厨子,她也时常亲自下厨做点东西出来,因着年轻的时候经常到集市上叫卖一些小吃,钟氏在这方面很有心得,做出来的小食十分美味可口。

  小圆桌上四菜一汤,一道糖蒸茄、一道清炒菘菜、一条闷青鱼、一道煎肉圆,还有一碗酸笋汤,主食是卷饼,钟氏烙饼的手艺一绝,每次都可以烙的外脆里酥,配上酸笋汤和肉圆,巴掌大的烙饼,沈江霖一口气能吃下三四张。

  钟氏笑眯眯地给沈江霖夹菜,嘱咐沈江霖多吃点,眼瞅着沈江霖这两个月又长高了些许,钟氏十分有投喂的成就感。

  唐公望年纪上去了,时常胃口不好,吃多了就坐卧难宁,钟氏根本不敢叫他多吃,还是孩子好,多吃能长个。

  家里突然多出来一个孩子,钟氏从一开始的不适应,到现在很是又有了几分养孩子的乐趣。

  当年她生下两个儿子的时候,唐公望还没做官,只是个小秀才而已,她又要忙外面又要忙家里,哪里有功夫细细照顾儿子?

  后来她是有了空了,当了官夫人了,可是儿子们又要读书进学,一路科考做官直到外任,带着儿媳妇赴任去了,就连几个孙子孙女她都没见到过几回。

  如今沈江霖来了,这孩子和她两个儿子一样聪敏机灵,更难得是懂事贴心,她上次就说了一句年纪大了眼睛花,针线都拿不起来了,也不知道他哪里弄来的两副眼环,带上后眼前顿时一切都能看的清清楚楚,喜的钟氏连声说“好”。

  眼睛能使了,钟氏闲暇的时候也能动动针线打发打发时间,沈江霖身上这件新做的阑衫,便是钟氏给他做的。

  唐公望慢悠悠地喝完了绿豆汤,用棉布擦了擦嘴,对着沈江霖道:“吃过之后,稍微午歇一会儿,然后随我出去一趟。”

  沈江霖也用完了午饭,闻言有些好奇道:“师父,咱们去哪儿?”

  沈江霖每日里在唐府跟着唐公望读书作文章,从没和唐公望去过别处。

  唐公望没好气地瞪了沈江霖一眼:“还不是你那一笔字,毫无风骨可言,否则为师哪里舍得下脸去求他?”

  沈江霖练得是馆阁体,这种字体要的就是形制一样、大小一致,规整为上。

  沈江霖本就是耐得下性子的人,能写出如同印刷出来一般的字体,对他来讲并不是很难。

  馆阁体是科场考试的指定文体,按照沈江霖如今的情况练下去,在科场上已经是够用的了。

  但是唐公望对沈江霖期望颇高,他并不认为,只会一手馆阁体,便能拿得出手了。

  文人之间相交,见字若见人。

  科考的时候可以用馆阁体书写,出不了大错,但是想要在笔锋与笔锋之间与别人拉开差距,那必然是要对书法一道下一番苦功的。

  再者,等到做了官,官员之间私下结交,自然那是要扬一扬自己的风骨的,别人都能写行书隶书,挥洒而就,就你拿不出手可行?

  唐公望自己就是没有名师指点,少年时磕磕绊绊完全靠着自己摸索过了生员试和乡试,成了举人后有了名头,才四处又去拜师请教,狠下功夫花了大把银钱买了名家字帖临摹,每日天不亮就练,一坐就是一上午,中午吃过午饭后,下午继续练,一直练到日暮,手指、手腕发抖发颤才算完。

  那个时候,每到晚上钟氏都会心疼地给他用热水泡软手指,再给他一点点用药油按摩揉捏,为他解乏,否则他哪里能支撑的住这日复一日的苦练?

  因着长时间的久坐,后来他的臀部处甚至坐褪了皮,到如今臀部处的颜色都是黑的,好在这事除了钟氏,再无人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