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便面君
她原本是想问路引,那些个一直围绕在路引身旁的光团是什么,但想到兴许是自己的眼睛出现了更严重的问题,便没有多问。
其实她刚来上班那会儿就注意到了那些光团,有时候它们会跟在路引的身旁,有时候会有一两个光团来到广播室,它们偶尔落在控制台上,偶尔飞来飞去,如果有具体的形象,她想,它们应该非常像忙碌的小蜜蜂。
张庆兰一方面觉得很奇妙,另一方面又认为是眼睛的问题。
发了会儿呆,她回过神,摸到了盲人电脑开始处理剩余的工作。
路引刚离开办公楼没一会儿,服务厅前台的电话就打了进来,说是有一位游客想见她。
一分钟后,路引回到了园长办公室,见到了一位十分显富态的中年妇女。
对方开门见山地说想买森林公园刚才播放的背景音乐的版权。
原来这名游客是从事制作有声小说、广播剧、短剧及仿真互动恋爱游戏行业的制作人,有自己的小公司和制作团队,她听了广播里的音乐,非常确定这不是随便从网上下载回来的轻音乐,极有可能是森林公园这边原创的曲子。
没想到来旅游散心还能捡到宝,如果能买下这些音乐的版权用在她制作的有声书、广播剧及恋爱游戏里,再把广播员挖去当CV,还怕作品留不住听众吗?
“说实话,这音乐让我梦回初恋,回想起了那时的美好时光。”制作人一脸怀旧地说。
对方夸的是音乐,路引却十分自豪:这可是水灵和风灵的作品,夸它们就是夸她。
路引说:“原曲作者不是我,是一个叫‘风生水起’的组合,我也不能代替它们进行授权,不过你可以跟它们联系。”
制作人高兴地拿到了风灵和水灵微信的二维码,添加了它们。
等她一走,风灵和水灵立马捧着手机过来:“路引、路引,有人类添加了我们,她是不是发现我们的身份了?!”
看到它们慌了神的模样,路引忍俊不禁,说:“这是来找你们买音乐版权的制作人。”
风灵和水灵面面相觑,异口同声地说:“可我们没卖过版权,版权要怎么卖?”
别说水灵了,就连平常一副懒得跟人类为伍的风灵也罕见地有些茫然无措。
路引也不懂,但是没关系,她有律师团队——无良律师吴佳希。
“我帮你们找律师,让律师帮你们争取最大的利益。”
路引费劲口舌,最终花了一千多,从吴律师那儿拿到了几份电子版合同,让风灵和水灵发给制作人。
第33章 生态餐厅室内设计师——山灵!……
制作人既想要音乐授权,也想挖人。
她找了个机会溜进广播室里,但看到张*庆兰的眼睛那一刻,她立马意识到对方可能不是个身体健全的人。
不过张庆兰的声音非常合适吃配音这碗饭,制作人忽略了她身体的残缺,热情地抛出了橄榄枝。
孰料张庆兰摇了摇头,说:“谢谢你的好意,我很喜欢现在的这份工作。”
这份工作的工资不算高,但工作简单易上手,且这里的工作环境非常好,她不用担心哪天会突然被人拽住头发暴打一顿,也不用被人当着面指指点点,更不用自卑拖累父母兄弟。
曾经她以为嫁人是归属,那么现在,这里就是她的家,她的归属。
制作人见她态度坚决,哪怕给出颇为优厚的待遇也不肯跳槽,只好熄了挖人的心思。
幸亏她没有成功,否则以风灵的性子,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手下被撬走?音乐授权什么的想都不要想了。
制作人第二天就收到了合同,虽然她打算再压一压价格,但无论她怎么说,这微信名为“立志成为台风”和“烟火”的人都没有回应,摆明了拒绝沟通,她要么答应合同的条件,要么别再提音乐授权的事。
制作人权衡了利弊,最终还是决定购买版权。
卖了十首曲子,风灵和水灵一下子成了山灵中做副业最挣钱的山灵,让其余山灵都羡慕了一把。
树灵的直播其实也是有收入的,一些观众会给它送灯牌、刷礼物,一天下来到手也有几十块钱。
不过它们都没有银行账户。当初注册也是用路引的身份证、手机副卡,因此绑定的也是路引的银行卡。
路引虽然在给山灵的薪酬上比较抠门,但还不至于会私吞它们兼职挣的钱,这些钱都被存进了她闲置的银行卡里。
山灵需要花钱的地方不多,平常也就是流量用超了,会向路引预支薪水,购买流量包。
树灵自觉地说:“小路引,这些钱你拿去花吧,经营鸡笼岭要花钱的地方还有很多呢,老身也想出一份力。”
风灵和水灵对视了一眼,也默默地将钱上交。
路引笑眯眯地说:“既然你们有这个觉悟和这份心,那我就收下了。”
……
随着七月的到来,岭南的气温日趋攀升,各中小学迎来了为期五十多天的暑假,各旅游景区的旺季也随之而来。
同为旅游景区的鸡笼岭森林公园自然也不例外,到这里避暑的游客也越来越多。
在钞能力的加持下,森林公园的基础设施又迎来了大升级:
露营地的自来水管道已经铺好了,露营的游客只要走三五分钟就能接上自来水。
他们也不用担心上厕所麻烦,在离营地一百多米的地方就新增了一个公共厕所,女厕的坑位是男厕的两倍,确保了女性游客不用排长队。
另外还设了一个特殊卫生间,为残疾人及只身带着异性孩子的成年人提供便利。
其次是便利店开张了。
便利店木屋平面呈凹字型,中间是大大敞开的门,左右突出部分则分别是休息间与小仓库,从正门进去后,就是收银台和四四方方的陈列区。
陈列区摆着几个货架,三个货架靠墙,中间还有三个纵向摆放的货架。
货架的每一面都是不同类型的商品,放在最显眼地方的是零食和饮料,其次是玩具。这些都是成本低利润高的商品。
另外路引还放了一台雪糕柜放雪糕和速冻食品。
原本考虑到露营的游客或许需要一份加热就能吃的盒饭,她还打算买一台冷藏柜放预制食品的,可想到生态餐厅即将开业,她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说到生态餐厅,其实整体的框架已经搭建好,只剩内部的装修。
而装修决定了餐厅的档次,如果没有足够的美学基础,很容易把生态餐厅装修成大排档。
山灵们毛遂自荐,说它们能把生态餐厅装修好,路引就将这项艰巨的任务交给了它们,她则负责招厨师、帮厨和服务员。
用较高的工资从市里的一家酒店挖走了一个厨师长,又从几家饭店、餐馆挖了三个厨师,剩余的勤杂工、切配工、洗碗工等,也在人社局的招聘会上招到了合适的人。
临近开业,路引去生态餐厅转了圈。
里面的装修已经接近尾声。
占地两亩的生态餐厅同样使用了大量的木材,除了支柱部分为钢结构外,地砖、屋顶皆铺了木块,不过屋顶上还额外铺了仿古树脂瓦。
它的主体建筑呈八角形,中间镂空,为餐厅大堂,可放置五十多张十人大桌和一百多张四人小桌。
除了正门方位和后厨方位外,另外的六个方位皆有一条廊道通往四个大小不一的小厅。这些是包间,里面除了吃饭的桌椅,还有单独卫生间、茶几等。
餐厅的桌椅也是木质的,每张桌子的上方吊着一盏花灯,桌与桌之间垂挂着一张芦苇帘,根据食客的需求决定是否放下。
餐厅大堂的中间是一座英石假山,山顶有源源不断的泉水涌出,形成瀑布,顺着山涧倾泻而下。底下是圆润的鹅卵石,泉水中有几尾十分漂亮,辨不出品种的鱼在游走。
假山后有一棵拔地而起的樟树,它的树冠从中空的屋顶穿出,沿着屋顶向四周蔓延,远远看去,好像一座小阁楼。
樟树还有一部分树枝抵着周围的屋顶,好似这座生态餐厅是由它撑起来的。
忽然,樟树的四周有云雾弥漫开来,它顺着樟树的树干下沉,不一会儿就在地上覆上了一层薄雾,这层薄雾不至于让人看不清脚下的路,却叫人好似走进了仙境,正要去参加那蟠桃盛会。
路引从这些装饰就能看出哪些山灵出了力,正当她琢磨风灵是不是没参与时,她敏锐地察觉到了这生态餐厅没有安装风扇和空调,但里面却非常凉爽舒适。
她弯了弯眉眼,风灵平常总嚷嚷偷懒,实际对工作还是很上心的嘛!
至于菇灵,樟树底下长了好几朵蘑菇呢,怎么就不算出力了呢?
第34章 餐厅开业(含游客)开业大吉!……
生态餐厅还没开张,就引来了不少游客探寻的目光。
树灵、雾灵配合着在各平台的官方账号上宣传,先打响知名度,路引则去找能长期供应食材的商家谈合作。
餐厅主打生态美食,光靠蘑菇、笋自然是不够的,在厨师长的建议下,路引决定把当地的三黄胡须鸡、蓝塘猪、白鸭和水产等列入食材单中。
罗市山多,很难发展工业,地价也便宜,因此很多养殖户都会承包那些山来散养鸡、鸭和土猪。
坑仔镇邻镇就有一个占地二十亩的禽畜养殖场,该养殖户一共养了三千只三黄胡须鸡、一千多只白鸭,都是散养的。
在路引找过去之前,他们的鸡鸭都是宰杀后冷冻销往莞城、鹏城的,三黄胡须鸡的活鸡批发价相对较低,12.5元一斤。白鸭的活鸭价格更低,7元一斤。
路引要的就是活鸡,跟养殖场的老板签好合同,每周送来的鸡不少于450只,鸭不少于150只,餐厅消化不完的,路引自己养着。
鸡笼岭的地盘大,路引专门辟出一个远离景点的地方来散养养殖场送过来的鸡鸭,负责照看投喂它们的就是山灵们。
至于蓝塘猪要到蓝塘镇去预订,那儿有全国最大的蓝塘猪养殖场,且这个品种就是以该镇命名的。那儿还有一个由镇政府牵头规划建设的中心屠宰场,养殖、检验、屠宰一条龙。
整边猪最近的批发价是11元一斤。
所谓“整边猪”就是一整个已经屠宰好,摊开成两边,但是还没有将各部位细分的猪。
市场上的猪都是不同部位不同价格,整边猪只取一个整价。
路引暂时不确定生态餐厅对猪肉的需求量,因此她跟其中一个小型养猪户商量,她将这里即将出栏的蓝塘猪都包圆了,然后由她来提供饲料,等屠宰好后,每天再给她送到餐厅来。
路引给的是整边猪的价格(活猪出栏价7.26元一斤),屠宰费她这边出,约每头猪37元,因此对养猪户来说并不吃亏。
水产中,按菜单的需求有桂花鱼、草鱼、银鱼和河虾,对应的菜肴分别是上汤桂花鱼、清煲草鱼、银鱼烧豆腐及娘酒醉河虾。
水灵说这些水产,旁边的丹竹水库都有,于是路引找到了承包该水库养殖水产的老板,跟他约好每天各送一些过来。
除了这些荤菜食材外,素菜相关的食材,路引也都找好了供应商。
随着餐厅的灯饰、空调、监控、广播等设施投入使用,生态餐厅的内部装修正式宣告完工。
7月14日,农历五月廿七,宜开业。
清晨,本该是气温最低的时段,室外温度计的水银却悄然地爬到了27℃。
外面的天空被厚厚的云层笼罩,只有微弱的风从南边拂来,微风不解暑,罗市热得像一个大蒸笼。
坑仔镇的村庄里,有不少舍不得开空调的村民一大早就爬起来,准备去鸡笼岭森林公园纳凉。
他们不仅自己去,还要把放假在家的孩子们一并带去。
每逢寒暑假,只有中老年人的村子就显得热闹了许多,因为不少住在市区或在外地务工的家长没空照顾放假的孩子,就会把他们送回老家,让老人帮忙照看。
而没有父母在身边盯着,这些孩子就跟摘了紧箍咒的孙猴子似的,上蹿下跳,爬树摸鱼,每天不是在母鸡的眼皮子底下摸鸡蛋、偷鸡仔,就是被大鹅、土狗撵着跑。
为了让他们的精力得到更好的消耗,村里人自然而然地想到了森林公园——那么大座山岭,多合适散养孩子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