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甜海盐
“来了来了。”看到清一色的西服和黑色呢子衣,还有同样款式的帽子和皮包,有人激动道,“就是当初那批留学生!”
只有他们穿的才是这种服饰,后面的留学生款式都不一样了。
“帽檐压低点。”集训办的张主任沉声道,“你们里面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回国后会直接进研究所,其中有许多保密机构,不要泄露太多信息。”
听到他的话,所有人动作整齐划一,拉低帽檐,姜沅还将围巾往上拉了一些,几乎遮住了半张脸。
在华盛顿机场他们被媒体拍的照片已经由联络处和相关媒体报社沟通好了,不会将正脸公开发表在电视和报纸上。
他们在集训办主任和两位领队的访问学者带领下,不紧不慢往出口方向走。
有媒体试图冲过来也被机场的保卫科的人拦住:“同志,请保持距离,不要靠近队伍。”
相机的快门声不绝于耳,记者们问的话也没有得到留学生们的回应,只有集训办的张主任在笑呵呵打着太极——
“嗯,感谢大家对留学的同学们的关注,他们的归国也承载着祖国未来的希望,祖国和人民可以放心,这批留学生们一定会用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和先进技术努力报效祖国。”
“至于留学生们的安置问题,我这里不便透露太多。”
他们的出现和大批的媒体记者也引起了机场其他乘客的关注。
现在能乘坐飞机的要么是国营大厂的领导又或者是其他单位的干部,都不是简单人物。
所以看到这边有动静,下意识凑了过来想看看发生了什么。
“是首批赴美留学生?”有人认出他们来,数了一下,惊呼出声,“五十二个人!是五十二个人!他们全部都回来了!”
“不可能吧。”有人下意识反驳,认真再数一遍,不管他们怎么数,确实是五十二个人。
“天呐,他们真的都回来了!没有人选择留在国外……”
这是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他们的举动也为后面的留学生做出了榜样,意义非比寻常。
这次没有人再冲上前想要过去采访,所有人不约而同鼓起了掌,大声道:“欢迎海外游子回国!”
“欢迎海外游子回国!”
人群中的赵静敏看到那抹纤细单薄的身影,几乎是第一眼就认出了她来。
赵静敏不由想到以前,好友周然找到她,希望她能帮帮这个温和但却坚韧的小姑娘。
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她竟然已经成长到了这样的地步。
从小县城走出来,一步一步,走到了现在。
此刻赵静敏也十分庆幸,自己一直坚持职业道德和操守,没有对此置之不理。
看着那个步伐坚定稳重的女孩,她不由得露出了笑容。
留学生们走的是另外一条通道,去外面堵他们也是没用的,记者们见不到他们的身影了,赶紧回去整理相机的影片准备发刊文报导。
他们争分夺秒,谁都想最快发行,而留学生们在任何一家报纸上占据的都是头条版面。
看到熟悉的父母以及谢家的叔叔阿姨,姜沅和其他同学告别:“我不去集训办了,以后有时间再聚。”
他们下飞机前都互相留了联络地址,方便以后联系感情,这一期留学生在彼此心里的重量完全和其他批次的不一样。
他们在国外互帮互助,早就成就了深厚的友谊,姜沅在他们心里就像自己的小妹妹一样。
在国外,每当他们听到她有所成就时,都会由衷的为她开心。
“去吧去吧,”徐思文朝她挥手,“小姜同志,回家吃你最惦记的酸辣鱼吧!”
高冷的成玉也扬起手臂挥了挥和她告别。
集训办的主任看到姜沅的家长,还是过去打了声招呼。
“沈军长,邱主任,你们为国家生了一个好女儿啊!”他握住沈临的手,语气真诚道。
邱映雪却不自觉红了眼圈。
生而未养,女儿也不是他们培养出来的,她实在问心有愧。
谢璋接过姜沅的行李箱,见小姑娘脸上清减不少,说:“今晚两家人一起聚聚吧,我让徐姐去沈家做饭,我们一起热闹一下。”
自从姜沅不在家,宥川也不回来了,老爷子和老太太嫌家里冷清也不爱来,妻子更是成天在研究所。
谢璋有时候偶尔有空回家,家里就他和徐姐面面相觑。
徐姐甚至好心道:“表弟啊,要不你还是去部队吧。”
谢璋听完哭笑不得。
集训办主任和沈临还有谢璋寒暄完,看着姜沅,目光和缓道:“小姜同志,你这段时间就在家里好好休息等组织安排吧。你的户籍如今不在华大了,这些都要重新落实,等你的去向确定后再来集训办公室办理交接手续。”
姜沅点头:“我知道了,张主任。”
张主任朝她笑了笑,说了句“好孩子”,转头带领其他同学去了车上。
回去的路上几位长辈都对她嘘寒问暖,邱映雪心疼道:“是不是在国外吃得不好,我听你弟弟说,你在学校都舍不得吃喝。”
“没有呀。”姜沅摇头,不想让他们担心,“食堂里的厨师约翰是我的好朋友,每次他总是给我分量很足的餐食,还会精心为我准备甜点。”
她笑眯眯道:“这两年我的生日蛋糕都是他亲手做的,比外面买的还要好吃呢。”
“我们阿沅不管走到哪都是最受欢迎的。”虞黎华慈爱地看着她,“可以跟我们说说你的留学生活吗,我们想多了解一些。”
姜沅点头,慢声细语缓缓道来。
邱映雪一直握着女儿的手没有松开,前面开车的沈临心里即有见到女儿的喜悦也有对她独自在外的心疼。
同时也很佩服她能力。
家里有几封纽约时报的报纸,上面都是关于她的信息。
女儿又在专业领域取得了什么成就,进了学校的物理实验室,奥莱斯大学的校长以及教授们亲自为她拨穗并且夸赞她是学校的骄傲。
这些他都知道。
同时也清楚,一个东方小姑娘在国外能取得这些成就,属实不易。
所以更加心疼女儿,她在国外的生活绝对不像她嘴上说的那么容易。
旁边副驾驶的谢璋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阿沅这么优秀,我们都为她感到自豪。”
沈临颔首,握紧方向盘,沉默不语看着前方的路。
听完她说的话,邱映雪和虞黎华互相对视一眼,都悄无声息叹了口气。
这孩子什么都好,就是报喜不报忧,有时候会让她们觉得,孩子心里还是不怎么愿意跟她们交心。
也许是她从小经历的事太多了,内心早就筑起了高墙。
邱映雪眼底的怜惜满得快要溢了出来,她以前是在国外留过学的,更加知道其中的艰辛和不易。
等过了一阵,虞黎华想到那篇学术论文,忍不住道:“阿沅,你和燕教授……是什么关系。”
这个问题自从她看到发表在前沿物理洞察期刊上论文后,一直困扰
着她。
虞黎华算起来要比燕教授小几岁,但是同为科研界的人,她以前是听过这位的名头的。
其实邱映雪对燕教授的了解更多,因为她在国外留学时,他早就被伯纳赫博士收为学生,年纪轻轻就进入了美国顶级实验室。
当时立志想做科研的留学生们无不以他为榜样。
只是邱映雪万万没想到,这位传奇人物竟然还会和她的女儿有所羁绊。
姜沅沉默片刻,语气温和道:“他是我老师。”
也是她这辈子最感激最敬仰的人。
-
晚上两家人齐聚一堂,徐姨早就知道她要回来了,特意做了一桌她爱吃的菜。
“盐水虾、酸辣藕丁、糖醋鱼,还有宣城那边寄来的酸藠头。”徐姨一边往她面前挪菜一边开心道,“兴邦知道你要回来了也特高兴,还说要带媳妇儿来看你呢。”
姜沅愣了一下,讶异道:“兴邦结婚了呀?”
“去年就结了,今年你徐姨都能抱上孙子或者孙女了。”虞黎华揶揄道,“她可天天盼着小家伙的出生呢。”
“托阿沅的福,兴邦去了红星机械厂上班,兴邦和他对象一商量,就带着我去他对象家下聘了。”
“去年结的婚,厂里又给分配了房子,现在我儿媳妇是她亲妈在帮忙照顾着呢,每个月我给亲家十块钱当成补贴。”
徐姨有些不好意思道:“人家亲妈愿意大老远跑来照顾闺女,我也不好意思让她贴钱。毕竟儿媳妇大老远从老家过来陪着兴邦一起,还为我们谢家开枝散叶,已经是天大的恩情了。”
“而且我想着亲家母照顾女儿可能更贴心一点,所以也很感激亲家母在这个关头愿意来。”
虞黎华点头:“你徐姨那个儿媳妇家里人我也见过,都是老实朴素的农村人,当初彩礼也没多收,只是让兴邦善待他们女儿。”
“都是厚道人家。”
邱映雪听完也笑了,谢兴邦结婚她是随了礼的。
“你们谢家人也厚道,徐姐这个徐家人也好相处,都是好人碰到好人了。”
“是呀,不过到时候我儿媳妇生了应该也不用我带,我看亲家母有时候处事比我周到。我还寻思着以后阿沅和宥川结婚了,我还能去找亲家母学习学习,帮你们帮小两口带小孩呢。”徐姐口无遮拦道。
虞黎华无奈地看了她一眼:“徐姐,现在说这个还早呢。”
她是真的不清楚儿子和阿沅现在是什么情况,也不知道这两年以来两个人有没有联系,所以不想提这个话题给姜沅压力。
不过从儿子在这个关键节点休长假来看,他应该早就规划好了,知道她会回国,所以特意回来陪她一个多月。
“是啊徐姐。”谢璋也笑呵呵道,“阿沅这才刚回来,以后还有更重要的任务等着她去做,你还是先去兴邦那里练练手吧。”
徐姨也知道自己好像说错话了,赶紧跟姜沅解释。
姜沅摇摇头,根本没有往心里去。
以前相处过那么久,她哪能不知道徐姨是什么样的人?次次都会特意做她爱吃的菜,哪怕那个时候她还只是一个刚从小县城来的女孩。
这是真心拿她当侄女疼爱的长辈。
她笑着说没关系,邱映雪也巧妙地错开这个话题,又聊起了其它事。
晚上姜沅洗漱完回房间睡觉,她刚打开灯,看到里面的装饰后,忍不住愣了一下。
这间屋子原本是大哥沈柏聿的,因为怕她心里不舒服,所以没有安排她去沈安澜住的那间房。
而邱映雪趁她不在的时候,把房间重新装修改造了一下,还打通了一个客卧,在里面砌了一个卫生间。
用邱映雪的话来说就是女孩子大了,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洗漱的地方。
家里除了爸爸还有哥哥和弟弟,都是男人,有些时候会不太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