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桃花白茶
纪楚确实有意拖延,想让百姓们尝到棉衣棉被的好处再说。
要说棉花售卖吗?
肯定是要卖的,但不是现在。
毕竟棉花并不算消耗品,今年的棉衣明年还能用。
总要自己用了,再说其他的。
他相信,只要不是饿得吃不起饭,肯定不会拒绝一身舒适的衣物。
别的地方不好说,安丘沾桥两地的棉花,还是优先当地人做被服。
今年沾桥县产了棉花二十一万多斤,对人口四万多人的地方来说,其实是够分的。
虽说不能简单地平均,但眼看各家都在交换。
都是乡里乡亲的,谁家若有富余棉花,肯定愿意换给亲朋好友。
今年留下来的棉籽,官府已经开始统一收购,等到明年就能卖给其他人家。
只要给他两三年时间,绝对能把普通人穿棉衣这件事推广开。
安丘县也差不多,棉花产量在十七万斤左右,人口三万多,差不多够交换的。
阳顺差一些,只有等到明年继续。
其他各个地方,基本都在他们官田种,那些棉花大概率会分给衙门众人。
好在棉籽是留下来了。
想来也就两三年时间,便能全面铺开。
所以这两三年内,一定要坚守好棉花只给穷人穿这个想法。
纪楚细细思索,最后反而笑了。
想那么多干什么。
反正今年冬天,大家都能穿得暖和。
随着棉花越种越多,一定能让更多人穿得起。
纪楚非常相信,而且他更相信,只要一直往前发展,大家的日子必然越来越好。
有时候纪楚也在想,他觉得日子会越来越好,是因为他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子,他也见过更好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并且愿意为之奋斗努力。
十月二十一,天气越来越冷,但跟前些年相比,愿意出门的百姓越来越多。
即使到冬日,大家依旧能走动。
这对人们来说,不单单延长了在外工作,生活的时间,更让这个冬天显得不那么凄凉。
衙门差役们则穿上统一的棉衣,都是官田棉花做成的,这下巡街,可没那样冷了啊。
不止如此,今年的冬日扶济里就有棉衣棉被这一项,主要是给婴儿产妇孕妇以及老人的。
当然,在沾桥县的蔡先生他们,同样人手一套被服。
为首的蔡先生被服,还是纪楚娘子亲手做的,整整两套,不仅有棉衣还有棉鞋。
毕竟在这事上,蔡先生帮了大忙,甚至亲自过来改进弹花机。
安丘沾桥两地,几乎家家户户都在讨论棉衣。
真正穿到身上,晚上盖着睡觉,才明白纪大人为何一定要推广。
甚至白婆婆都说:“之前只知道织布,不知道做成棉衣,要是早知道的话,我家肯定早就种了。”
“没错,这东西可真暖和啊。”
“家里房子修好,点上炭火,再盖上棉被,晚上双手双脚直冒汗啊。”
这说出去,谁会相信?
也就是现在大冬天的,边关县城消息比较闭塞,更多人还不知道这回事。
倘若知道,那还抢疯了。
所以话说回来,纪县令准备怎么给棉花定价?
说实话,这东西不好种,而且产量不算高,东西又极好,价格应该不低才是。
可又听说,棉花只有穷人才穿,但凡有钱点的人家都不穿。
就连县里都有执拗的大户,觉得穿了有失体面,顶多晚上盖个棉被,绝对不穿棉衣。
从这方面来看,价格又不会太高?
这也太奇怪了吧。
以至于想靠棉衣盈利的其他官田,竟然叫不上价格。
也因为叫不上价,各地干脆都自己穿了。
兜兜转转,正是纪楚想要的效果。
甚至纪楚都觉得,这效果好到有些离谱?
京城那边的风声,还真会影响下面人的选择。
纪楚对此并无意见,反正目的达成即可。
而且棉花是百姓们辛辛苦苦种的,其间不知经历多少难关,若不给他们先用,那才是最大的不合理。
眼看沾桥两镇十五县的百姓穿上棉衣,他也松口气。
从接管沾桥到现在,差不多一年半的时间,总算没有辜负对大家的信任。
纪楚现在正在收拾东西,准备回安丘县一趟。
九月份到沾桥之后,一直到十月底了,他都没有回去过。
虽说李师爷经常写文书给他,但还是回去看看更安心。
跟他一起收拾东西的,还有蔡一繁蔡先生等人。
九月来到安丘县,如今也一个多月,弹花机做成,他们准备收拾东西回家了。
为了弹花机,这一年的时间里,蔡先生几乎没有管其他事情。
现在东西做成,这个倔脾气老头脸色都好了不少。
但同时,他两个徒弟分明觉得,师父似乎有心事?
这不合理啊。
师父向来有什么说什么,从来不藏着掖着的。
等师父说,要跟纪楚一起去安丘县看看时,就更加奇怪了。
现在大雪纷飞,不早点回家,怎么还要去安丘县?
纪楚微微挑眉,他倒是明白些什么。
不过倔老头不说,他也暂时不提。
反正总有人忍不住的!
纪楚理直气壮,看着沾桥县衙门,把物件收拢好。
可他还没走,马典吏,成捕头,傅书吏就已经来了。
他们三人的眼神不对,让蔡先生都主动问道:“你们这是怎么了?给纪县令送行?”
不至于啊,
蔡老头自己都知道,纪县令经常在两地往返。
马典吏深吸口气,抱拳道:“大人,您回安丘县之后,是不是要去州城了。”
其实纪楚早就该去了。
但因为棉花的事,一直拖着。
这下连蔡老头都反应过来。
县官三年一大考。
这是要考核了。
等会,纪楚在这地方已经三年了?
那岂不是要离任?
怪不得沾桥县衙门众人满脸不舍。
他的家乡如有这样的父母官,他定然也是如此。
纪楚微微点头:“要去了,拖的时间有些长。”
“我本就监管此处,大家不要难过。”
话说着,纪楚交代的也多了些,最后笑道:“又不是去了就不回来,等到接任的官员过来,我才会走。”
接任的官员,要么在年前赶到,要么在年后正月二月到任。
现在两地新县令都没来,估计是在年后了。
所以他去州城考核之后,还会回来的。
这也是纪楚并未真正告别的原因。
要说不舍,他何尝不是。
纪楚拍拍三人肩膀:“今年封印不用等我了,你们看着办就好。”
“看好沾桥县,如今的一切,得来不容易。”
当年的沾桥县是什么模样,不用多说。
变化之大,估计当地很多人都觉得不敢置信。
所以他们更要守护好这份安宁。
三人连连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