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当县令 第153章

作者:桃花白茶 标签: 平步青云 种田文 朝堂之上 轻松 穿越重生

  会发疯!

  肯定会生气的!

  跟这些相比,申请一个废弃不用的官学,作为分校,好让数科的新“教具”,以及新学生分开,便是再好不过的选择。

  这样大家谁也不打扰。

  “如果不答应呢?”小宋训导深吸口气,“他们直接砍掉这部分,也有可能。”

  人家根本不受威胁,直接不同意就行了。

  纪楚再次强调:“是匠人学救数科,不是数科救匠人学。”

  如今反对蔡夫子他们的,有两类人。

  一类是糊涂蛋,就是觉得匠人三教九流,压根不想接近。

  另一类则不同,他们深知各项利弊,只是碍于官学面子不同意。

  这两类人,前者最难沟通。

  好在纪楚他们不需要跟前者讲,只要跟后者,也就是学政讲清楚即可。

  提到学政,小宋训导张张嘴:“他老人家根本不想见咱们啊。”

  “要不然直接找知州?”

  说完之后,小宋训导也觉得不对。

  之前塞蔡夫子,便直接找的许知州,那时候还能说,纪楚不是这里的官员,不好直接找州学学政。

  如今都州城做官了,不能再绕过他。

  而且这件事,只能他去说,纪楚去都不行。

  作为数科训导,他小宋才是最适合的人。

  纪楚见他明白过来,认真道:“我说你听?”

  这就是要教他怎么讲了。

  小宋训导深吸口气:“来,我全都背下来。”

  三月初一,数科小宋训导在州学的研学处晃悠。

  他在等一个人!

  官学学政王大人!

  之前他总是绕路走,现在不一样了,必须见到王学政!

  还好王学政每日都来官学,他很快就被请到书房,还正好跟经科训导擦肩而过。

  经科训导哼笑:“我们弄到桌椅了,不用你们的了。”

  啊?

  还提桌椅的事啊。

  小宋训导给了个笑脸,我们要的东西吓死你!

  等他见到王学政,先是认真拜见,就听上司道:“你是老宋的侄儿,不用那样客气。”

  “最近数科可还好?”

  王学政此刻心情还不错。

  毕竟蔡一繁的名声好起来,听说他数学水平确实不错,能跟另外三位夫子差不多,也证明他们官学没有收错人。

  这样无论对哪里,都算有个交代。

  小宋训导连忙道:“还可以,已经准备招学生了,蔡夫子也准备好教学。”

  招生?

  教学?

  王学政心道不好。

  那边小宋训导已经开始侃侃而谈。

  一会说无论出身门第,一会说匠人之学如何如何,再说蔡夫子那些工具可以摆满整个院子。

  “只是有个弊病。”小宋训导道,“锯木头的时候,声音有点大,好在数科僻静,应该不会打扰经科学生。”

  这叫弊病?!

  这叫有辱斯文!

  王学政冷笑:“谁教你这么说的?”

  “直接讲目的吧。”

  明知道官学不允许蔡夫子教实际的,也明知道这些工具不能进官学,更知道他们绝对不允许锯木头。

  让其他读书人看了,岂不是笑话死他们。

  眼前的小宋训导可没那么大胆子,也没那么多心眼。

  小宋训导咽咽口水,继续道:“大人,也没什么目的,就是想招学生,数科没有学生,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听说其他州府,有的数科都给撤了,这不合适吧。”

  这是实情,谁让科举不考。

  各地官学早就成为专门培育仕途经济的地方了。

  什么君子六艺,早就抛到一遍。

  再这样下去,曲夏州的数科,基本也是这个下场。

  “数科包罗万象,并非只是算数那样简单。”

  “无论天文地理,乃至日常生活,都需要数学,其中蕴含的哲理天道,足够读书人学一辈子。”

  “如今数科冷门,不过是因为科举不考,并非这东西真的没用。”

  小宋训导所说,或者说纪楚所说,王学政何尝不知道。

  作为一方学政,这点道理还是明白的。

  他就是纪楚所讲的第二类人,聪明,可以沟通的类型。

  但天下芸芸学子,总要有个盼头不是吗。

  科考之利弊不用赘述,至少在现在,还是学生们能出头的道路。

  小宋训导抬头看向王学政,还有话说:“官方的数科冷清,跟民间匠人学的火热有着鲜明对比。”

  “但两种都有弊端,官学数科冷清,是脱离科举考试范围内,所以学生不学。”

  “匠人之学虽火热,也有弊病,那就是只重实践,没有理论总结,既无理论总结,便更谈不上发展。”

  “两者最终都指向一件事,数学理论研究必然消亡。”

  没有理论研究支撑的实际应用,必然会走到头。

  没有实际应用作为现实支持,也没有科举的重视,那理论研究必然也冷清。

  这才是两者必须结合的原因,没有第二种选择。

  “春秋战国时,宋国弱小,却靠着建造当时先进的千辆战车,被称为千乘之国,抵御更强大的敌国。”

  “更好用的船只,行驶更平稳的车马,以及更精密的机器,无一不是靠着理论跟实际的支撑。”

  “就算这些都不提,那数学研究的书籍,似乎有近百年没有新作了。”

  “倘若这样下次,这门学科不说消失,必然没落。”

  “学政大人,您要看着一门学术,从此停滞不前吗。”

  “大人,借助民间匠学火热,让数学重焕新生,难道不好吗。”

  总之一句话。

  他们实践要做,理论也要总结并且研究啊!

  不能不研究,不能从此不发展了。

  说别的,王学政或许还会反驳。

  但讲到一门学术或许会没落消亡,这简直让读书人痛心。

  诸子百家发展到如今,事实证明每一门学术都有自己的作用。

  无论哪一门学术失传,都会让读书人心痛。

  很多地方官学一直保留数科,就是这个原因。

  再冷清,再落寞。

  也是老祖宗传下来的。

  纪楚的意思就是。

  您别管怎么发展怎么传承的。

  先传下去再说。

  匠人学您看不上,没关系,但它对数科的发展好啊。

  只要能发展能研究,您就网开一面吧。

  王学政透过小宋训导,似乎看到那个狡诈的纪楚,他还真敢讲,还说到学政的痛点。

  总算知道,许知州怎么被他说服的了。

  但再怎么样,匠人工具,不能进官学。

  其他学子怎么看,风气怎么办。

  “所以下官请求,给数科拨一处官署,专门用来教导实践课。”

  “那样我们的学生,以及锯木头的声音,就不会打扰到别人了。”

  ???

  什么?!

上一篇:八零香江大美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