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桃花白茶
但像这么规范种植,却是头一回见。
虽说肥料制作跟使用,已经让他们大开眼界。
可现在堪称详细的种植栽培技术,更是头一回见。
就像游戏一样。
人人都会玩,但玩的好不好,纯看技术水平。
一个新开的游戏。
有人直接上手玩,有人拿着游戏攻略来玩。
谁进步的更快,不言而喻。
等人手一本游戏攻略的时候,整个游戏水平都会大大提高。
这本栽培手册,目的就是提高所有人的油菜种植水平。
往日需要口口相传,相互印证的种植技术,一股脑都在上面。
首先是油菜的历史跟发展,接着写油菜的优缺点。
再接着详细说明春油菜,冬油菜不同的种植时间跟收获时间。
然后再按照不同的时间的农作物,详细说明不同阶段时候的模样。
发芽跟出苗期要怎么照顾。
苗期又需要做什么。
抽薹期有多长,这个时候的油菜状态如何等等。
开花期,角果成熟期又需要多久,适宜的温度是什么样的。
总之一句话。
如果这是游戏攻略,那一定会是论坛上最详尽的保姆级教程。
一些老农甚至道:“老夫怎么觉得自己像个孩童,被手把手教学。”
任何学徒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估计都会笑出声。
太好了!
遇到手把手教学的师傅,你们就偷着乐吧!
以往的农书,大多言简意赅。
但大多需要种田的人,哪有时间精力学识去理解其中深意。
还是保姆级教程更好。
适合推广,适合学习。
原本还有抗拒心理的农户,逐渐换了想法。
学种地这事,反正不亏。
就算以后衙门变卦,他们也能偷偷种啊。
这么好的种植方法,不学实在可惜了。
眼看大家学习热情越来越高涨,纪楚明白,今年的两万亩油菜田,真的成了。
与此同时,安丘县的蜂农们也接到通知,今年要多加蜂箱,特别是在油菜田间,一定要多加。
如果授粉不充分,那会影响九月油菜籽的收获。
额外的蜂箱,也由官府提供,同样可以打欠条,等到蜂蜜售卖出去,再还债也不迟。
衙门上下从开年忙到三月中旬,按理说应该抱怨连连。
可谁让衙门每个月都给补银,就连伙食都有改善,说是县令夫人亲自管着,一日至少有一顿肉菜。
以前当差要从百姓手里抠钱,现在好好当差就好,谁也不是天生的恶人,多数人衣食充足,也不会可以去找麻烦。
再说了,现在谁要敢横行霸道,纪县令可不会留情面。
要说安丘县的计划井井有条,那也没错。
但这里面,却少了一个重要的地方。
衙门里开会。
纪楚坐在最上面,后面站着纪振。
下面则是李师爷,范师爷。
以及管着钱谷的书吏马泰,还有户房谢觅。
马书吏先开口道:“魏家镇还是没有消息,说是他们对油菜种植不感兴趣,而且准备请一位极好的夫子来讲学,最近很忙。”
对种田不感兴趣。
只想科举。
纪楚点头:“县试成绩出来了?”
“出来了,县试前五名可以参加州试,他们准备在三月中旬就启程。”
“三个是县城出来的,两个是魏家镇的人。”
那就是说,请来的夫子,是为了明年的县试。
提前一年备考,确实用心了。
纪楚又问:“是魏镇长对油菜不感兴趣,还是当地农户不感兴趣?”
“肯定是魏镇长。”
“但我们推广肥料的时候绕过他,他已经很不高兴了。”
那里到底是魏镇长的地盘,再绕过他,肯定会出问题。
纪楚笑着道:“别管了,推吧,咱们愿意教,百姓们愿意学,不能因为一个魏镇长就改变想法。”
手下称是。
可魏镇长那?
纪楚继续道:“放心,种田跟读书,两件事并不冲突。”
绕开魏镇长,那魏家镇的油菜种植,应该能继续下去。
只要今年的开荒能在两万五千亩左右,他在三年任期里,应该能大大缓解本地税收压力。
等到众人离开,纪楚要来县试试卷来看。
不仅是前五名,只要参加的人,卷子都被拿到书房里。
过来送茶的陶娘子并不识字,但她明显看的出来,这些字迹都不如相公。
纪楚边看边摇头,看到娘子后,想起之前的念头:“娘子,你想不想学字。”
她?
想啊。
陶娘子有些犹豫:“我不会耽误你的事吧。”
“不会。”
择日不如撞日,纪楚找来启蒙书:“今日便学?”
陶娘子记性本来就好,学半个时辰,剩下的自己练习即可。
等纪楚再拿起试卷来看,只在里面抽出一张尚可的。
可这一张试卷的主人,却并未在去州试的名单里。
纪楚微微摇头,过来禀告事情的李师爷也道:“大人您说的没错,安丘县的县试并不是以学识取胜。”
“找到这个学生,让他不要去其他地方考试。”纪楚道,“县学这样办下去,好学生都要跑了,谁还敢来考。”
这简直是恶性循环。
原本县学的教学资源就差,选拔机制也不好。
只在家境好的人里面,选学习好的。
不就是矮子里面拔将军。
那家境差,学习好的呢?
又或者有天赋,但没有学习机会的呢?
别说出头了,机会都没有一点。
有天赋,或者学习好的人,只有两个出路。
不学了,或者去更公平的地方去。
果然,第二日李师爷过来回话。
说那个落榜的书生连夜收拾东西去外祖家了,准备明年在那边县试。
看来是被安丘县的县试选拔给吓跑了。
好学生走了,留下一群菜鸡互啄。
安丘县要是能出个考过州试,成为秀才的,那是怪事。
纪楚无语片刻,只好把目光投到油菜推广上。
昨日让人又去魏家镇,今日就有好消息。
魏家镇几家大户对此兴趣不大。
毕竟再怎么饿,都饿不到他们头上,大户们跟魏镇长想法一样,都想把精力放在子弟们科举上。
而且心里隐隐有些怨言,觉得以纪大人的能力,要是好好扶持本地科举,那才是对他们有利的事。
不过普通农户,则对学种油菜极为热情,甚至觉得他们学得慢了,会不会落后,会不会赶不上。
如果赶不上,那他们岂不是要种冬油菜,正好跟冬小麦重叠,到时候人力不足,只能错过一整年。
这种热情下,魏家镇的百姓,学得竟然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