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当县令 第18章

作者:桃花白茶 标签: 平步青云 种田文 朝堂之上 轻松 穿越重生

  一直到三月中旬,今年油菜种植大致数字出来了。

  两万六千亩。

  别管随随便便开荒的土地是不是农田,先多一份收入再说。

  等到各家拿到油菜种子,心里怎么有点激动呢。

  学了一个多月的种植技术,终于可以实践了!

  路过的客商都觉得奇怪。

  安丘县的农户们在干什么。

  四月份在种什么呢,这地犁的也不好啊,是不是偷懒了,种什么都不成吧。

  麦田旁边的空地上,粗粗翻耕的土地上,撒了油菜种子,只等着发芽出苗。

  只要能减轻田税,他们不怕辛苦,也不怕劳作。

  或许老天也知道安丘县百姓们的想法。

  在各地陆陆续续种上油菜种子之后,天降好雨,滋润土地。

  “果真是好雨知时节啊。”

  有人感慨道:“今年多了油菜的收益,日子能好过些吧。”

  纪楚站在雨上,眼里也充满期待。

  此时,从乡下回来的谢书吏先说了另一个好消息,他兴奋道:“大人,你看到今年麦子的麦穗了吗,沉甸甸的。您给的那些肥料方法,真的太好了。”

第13章

  四月份的安丘县,天气已经变暖。

  去年九月十月种下的冬麦已经抽穗。

  冬小麦要过冬,生长的时间更长,所以不管产量口感都比春小麦更高更好。

  纪楚跟李师爷他们都是中原来的,他们家那边也种冬小麦,知道冬麦生长过程。

  一般来说,会在年前种上,具体的时间,还要看当时的天气如何。

  天冷的早,那就种的早,天冷的晚,那便再等等。

  因为冬小麦种下之后,并不希望往上生长,需要利用冬日的严寒,种子往下扎根。

  俗语说,麦无二旺,冬旺春不旺,说的就是这个。

  如果冬天天气暖和,长得好了,那后劲就会不足,等到春天该长的时候不长,很影响抽穗。

  这跟养花种果树一样。

  想要开出更好看的花,结出更大的果,便要适当修剪枝叶,好让营养供给充分。

  去年几场大雪下的好,一层层的雪如同被褥一样铺在麦地上,让地表保持温度跟湿润不说,还能在化雪最冷的时候杀死田间的虫卵。

  不止如此,雪化成水时,还及时缓解了春日最常见的干旱。

  都说种地要看天时地利人和,这可一点也没错。

  稍微不注意,那一年都要白干。

  在这基础上,开年之后,纪楚带着全县百姓一起科学制肥,在二月三月份,给麦子施肥得当,如今四月份已经看成效了。

  什么样的田,配什么样的肥。

  麦子不同的情况,追加不同的肥料。

  虽说辨认起来麻烦了些,可这样的精耕细作,是会在田地上看出成果的。

  纪楚听到谢书吏来报后,立刻跟着出城查看。

  天气一暖和,麦子一日一个样。

  今日过来一看,果然跟谢书吏说的相同。

  沉甸甸的麦穗,实在是喜人啊。

  只是麦穗便如此,等到收获的时候,只会让人更惊喜。

  田间还有人惊叹道:“县令大人说肥料至少三次,翻耕时的基肥,下种子时的种肥,生长时的追肥。”

  “做好这三样,定能提高收成,这话不是不信,而不是知道如此有效。”

  “咱们这田地错过基肥种肥,只在年后按照县令大人说的方法,追了一次肥,都要比往年抽穗大啊。”

  纪楚听到这话,都有点不好意思。

  大家竟然把他书上的话,记得那样清楚。

  这也是肥料使用手册写的通俗易懂,大家肯定能记住。

  又听人道:“我家还种了春小麦,不仅用了上等种子,还用了肥料方法。”

  “等到八九月份,看看它的产量。”

  周围人看向说话的农夫,忍不住道:“你要累死不成?冬小麦要种,春小麦也种,还开耕两亩油菜地,今年是想做甚?”

  “糊口啊。”这人大大咧咧道,“只要能喂饱全家,我不怕累。”

  纪楚看着田地里的麦穗,再看向说话那人。

  他的方法很重要。

  当地百姓更为重要。

  方法再好,没人去用,那也是废纸一张。

  而田间农夫的勤劳,才是这麦穗不同的真正原因。

  或许是他目光太过灼热,闲聊的众人瞥见田间的人,定睛一看,这是官府的差役吗?

  放在往日,他们肯定是怕的,最近却大着胆子道:“可是官府的差爷?县令大人是不是又有文书宣读?”

  语气里带着明显的期待。

  他们想听纪县令的文书,肯定能给他们带来好东西!

  纪楚听出话里的意思,笑着摇头:“暂时没有。”

  这口音不对啊,不像本地的。

  等大家走过来,看着中间的官员格外年轻,哪能不知道这是谁,连忙拜见。

  “纪大人,下个月夏收,您可一定要来。”

  “我家第一拢麦子,想送给您。”

  “您看着麦穗,应该没辜负您的期望吧?”

  眼看大家七嘴八舌说着,纪楚笑着点头:“已经很好了,还有不到一个月就能收获,一定能有个好收成。”

  这也是大家的期盼!

  同时大家也知道。

  这有大半都是肥料的功劳。

  用好肥料,就能事半功倍。

  而这一切,都是纪大人带来的。

  别看纪县令来了还不到半年时间,可他们已经完全信任他了。

  不管是年前的冬日扶济,还是如今尽心尽力的肥料使用。

  甚至帮着他们种油菜不算田地。

  都实打实在帮着他们吃饱饭。

  安丘县不少农户,一边看着沉甸甸的麦穗,一边伺候即将发芽的油菜,总觉得日子充满希望。

  只要这些都收获了,那他们今年就不会挨饿了。

  整个边关小县,都因为麦子抽穗抽得好,变的鲜活起来。

  还有人唱起当地的农歌,仔细去听,都是期盼丰收的歌声。

  农户们的高兴,跟县学里的冷清,形成鲜明对比。

  偌大的县学里,已经没有多少学生在认真读书了。

  学不会,考不上,又有什么用。

  收拾收拾回家再请夫子吧。

  此刻在听到农人们纵声高歌,恨不得堵住耳朵。

  真是耽误他们用功。

  李师爷的儿子李纹来县学的时候,脚步都顿了下。

  里面都是十五,二十的少年,青年人,为什么这般死气沉沉啊。

  十四岁的李纹觉得进了这里,人都要没精神了。

  不过他也有些昏昏欲睡,别看他爹李师爷是秀才,但他真不是读书的那块料。

  所以来了安丘县之后,拖拖拉拉到现在,才愿意来县学读书。

  等他进了学堂,不少人都看过来,明显知道他的来历。

  “师爷的儿子,也来这里读书?”

  “县令都不管的地方,还有心腹要来啊。”

  这两句话说的怪声怪气,但跟着的教谕竟然也不斥责。

  看样子整个县学,对纪大人都有很大意见。

  一下学,这话立刻到纪楚耳朵里。

  别问为什么告状!

上一篇:八零香江大美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