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当县令 第349章

作者:桃花白茶 标签: 平步青云 种田文 朝堂之上 轻松 穿越重生

  林元志刚开始在本地人面前这样说的时候,把大家吓了一大跳,赶紧说:“不能随意砍树。”

  “树都砍了,山水的泥块石块都会砸下来。”

  “不能竭泽而渔啊大人!”

  当地人把林元志当成为了一时利益,乱砍滥伐的官员了。

  还好他赶紧解释,说很多植物可以培育云云,总之是可以让人们生活得更好。

  在大家将信将疑中,林元志一直在搜寻新的棉种。

  别人或许不相信纪大人说的,滇州府或许会有新棉种,但他莫名信任,所以找的也格外坚定。

  接近两年的时间里,林元志不仅走遍自己本县,以及周边两个县。

  整个滇州府游门郡基本走完了。

  这次去的地方,甚至已经是游门郡之外。

  好在当地官员知道他不是多事的性格,让他随便去找,时不时还请他吃顿饭。

  为什么?

  因为林元志这些年的俸禄,都出在这上面了,除了官服之外,半点闲钱也没有。

  要不是家里条件好起来,暂时不用管家里爹娘,估计他能更穷。

  而这次年后出去寻棉花,结果自然还是没成。

  甚至回去的途中,中途遇到暴雨,意外去了另一处偏僻村落。

  雨虽然不算大,但山路难行,肯定不能冒雨下山,否则大概率会有危险。

  “也就是在那,他发现了棉花的幼苗。”

  换做其他人,肯定是看不出来的。

  可林元志不一样。

  他在曲夏州安丘县县学读书的时候,就在衙门做事,在当时纪大人,谢主簿的带领下,全程参与了棉花的种植。

  对棉株的各种形态都很了解。

  在那个小村落避雨的几天里,林元志专心整理一路看下来的风物,回去就能编纂起来。

  他跟好友张文胜还经常通信,好友今年会试,希望他能考个好成绩,也来滇州府看看。

  这么想着,直到雨过天晴,走出收留他的村长家中,无意间在房屋后面,看到意想不到的东西。

  林元志记得非常清楚,他前两天还没看到这株幼苗啊,这,这是怎么回事?

  村长直接道:“我家老婆子种的花,这一下雨,立刻就发芽长出来了哦。”

  种的花?!

  林元志知道滇州府的情况,很多地方,随手撒片种子都能种活,没过几天便直接发芽。

  所以这幼苗在几天时间里长出来,也是很正常的。

  在林元志颤抖着问:“是不是一种白色的花。”

  “对哦,怎么了?”

  白色的花。

  棉花啊!

  这就是棉花。

  在滇州府,偶尔会被人当作观赏性植物去养。

  为什么是偶然?

  因为这地方的花草实在太多了,棉花不够鲜艳,太不起眼了。

  村长还道:“就她喜欢这白色的花,说是看着清静,哎,我们还种梨子呢,不过花没这么白。”

  林元志几乎听不到村子在说什么,只是一个劲地点头,然后开始狂哭。

  哭完就给纪大人写信。

  但林元志远在滇州府,只知道大人好像是在原化州,所以信件寄到了老师老家。

  第二封信,才是寄给朝廷的。

  找到新棉种了!

  跟曲夏州那边完全不同的棉种!

  因为这边气候适合,正月份新棉种就发芽了,估计四五月份,肯定能收获的。

  可根据村子娘子说,这花开得又白又大,预计产量不会太少。

  只是信件和奏章写完,林元志谨慎的性子又出来。

  现在只是幼苗,或许没什么用。

  等看到真正的希望再说吧。

  所以从正月到信件发出的三月下旬,林元志已经顺藤摸瓜,移植了一亩地的滇州府棉花。

  而且种植的结果颇有成效。

  以林元志的观察来看,只怕这滇州府棉的产量,绝对不会亚于西北棉。

  他可是曲夏州出身的本地人,有这种评价,实属公正。

  “林县令说,四月底,滇州棉就能收获,等收获结果出来,便会第一时间送过来。”薛明成最后总结道。

  “产量,可能会比西北棉还要高。”

  勤政殿里。

  皇上,许阁老为首的四位阁老。

  再加上薛明成,纪楚等人,皆面带狂喜。

  虽说还未尘埃落定,但总觉得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林元志这人胆大心细,他都这么说了,感觉不会有错。

  如今只等着四月底滇州棉收获了。

  即使如此,众人还是稳了稳心思。

  “等结果出来再对外公布。”皇上开口道,“倘若产量真的可观,今年平临国各地都要试着种植,看看适合哪里栽种。”

  就像曲夏州的棉种,如今被称为西北棉,栽种范围就很有限。

  希望这种棉花,可以在滇州府之外可以种植成功。

  棉花,还高产,种植范围还广。

  简直是天降神物。

  大家又知道,这并非天降神物,而是无数人的努力,而是平临国地大物博的象征。

  臣子们纷纷点头,谁不希望有个好结果啊!

  不过能在平临国其他地方种植最好,若是种不成,多个滇州府产棉也是不错的。

  当然也有不便:“那滇州府山高路远,只有那里能种的话,运出来也是天价。”

  其实不止棉花。

  如今需要各项木材,矿产,都很难运出。

  除了银矿。

  银矿是迫不得已,不得不运。

  迟迟没有开口的纪楚道:“可以修路。”

  “路修好了,运输就会方便许多。”

  对啊。

  有水泥在。

  还有如今极好的钢材,都是制造修路工具的好材料。

  不过想法很多,但修路费时费力,还费钱。

  朝中拿不出那么多银子。

  而且不仅伤财,还劳民。

  有人想从这方面劝说纪楚,可又想到棉花的巨大利润。

  如果滇州府棉花,只能在他们本地种植,修路确实是个好主意。

  这里面,也就一直没开口的礼部周大人看了看纪楚。

  虽然外面都说,两人因为棉花的事肯定不和,但私底下的来往可是极多的。

  当年在曲夏州的交情不能作假,那周大人的亲戚颜家多受纪楚的照拂,更不是假的。

  甚至周家也是最早接触棉花的家族。

  所以他很清楚,纪楚称为海岛棉的滇州府棉花,种植范围绝对不止滇州府。

  纪楚不提这点,只说修路。

  那他的目的?

  就是为了修路?

  修路是劳民伤财,却也能改变更多人的生活。

  滇州府山路崎岖,即使修出一条最简单的路,都能让大家的生活便利一些。

  周大人默契地不开口,他还是相信纪楚的。

  不过他的沉默,看在其他大臣眼中,大概就是生气?

  “周大人,您不会还觉得棉花俗气吧?”

  有位跟周家不对付的大臣调侃道,让众人忍不住笑。

上一篇:八零香江大美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